唐世雄
1964年冬,我场的三、四队还没有建队,但是,三队锅底坑、乏牛岗的平田整地、开沟、挖五号进水渠、修路的全场大会战已紧锣密鼓地按设计规划进行。当时没有大型的机械,为了赶进度,广大职工只能冒严寒、顶风沙,人背、车拉,以冲天的干劲响应场党委把冬闲变冬忙的号召,努力奋斗在这未开发的处女地上,我场果园面由不到千亩猛增至2300多亩。这是场果园面积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苗圃建设、新品种引进、苗木的繁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1964年8月中旬的一天,队上通知我到梅林场长办公室接受任务。当我进屋时看到白凤魁书记、余占河、张生金、梁培、郭自成、夏生国都在场。梅林场长看人全部到齐,示意白凤魁书记宣布任务。白书记说:“我场从安徽等地引进的梨品种接穗共1000多公斤已经到达银川火车站。经认真考虑决定抽调你们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骑自行车到银川火车站,捎回梨接穗。完成此项任务,第一,要求你们到站提货时打开箱检查接穗是不是失水或发霉,如果失水就及时补喷水。第二,接穗品种不能搞混、标签不能撕掉。第三,要注意人身安全,因时间紧任务急,要求当天返回,两天内完成。希望大家回去尽快做好自行车的维修和准备工作,明天出发。”白书记又加了一句:“去一天给三天的出差费(每天八角)补给娃娃们路上吃好。”我们几个人当时都是20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第二天6点半开始出发上路。灵武经永宁到银川全是石子铺路非常颠簸,而且没有黄河大桥。我们一行六人经杨洪桥到达仁存渡口。等河对面返回的人货两用的汽划子过来时,太阳才冉冉升起。
过河后,路上车辆越来越多,车经过时是飞沙走石、灰尘漫天,有时什么也看不见。我们6人,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迎风衣服飘起后就好像当年游击队的武工队。一路上时而快、时而慢,谈笑风生。相互讲笑话,提高大家的情绪,不知不觉就到了望洪镇。大家商定好在此吃饭修整。不到片刻又踏上了征途,你追我赶。很快穿过了永宁县,后经繁华的银川市,一直奔向火车站。
此时已是上午11点,到站提货后大家按标签、按品种打开木箱检查。发现箱中的锯木渣填充物半干了,大家抓紧时间整理,在车站接了水桶给接穗浇水。按品种分人用自带的麻袋装好苹果梨、砀山酥梨、鞍山南果、小冬果梨等品种接穗。大家一起商量在火车站附近找饭馆吃饭休息,修车、补气等避过中午的炎热再返回。
快到中午1点了,又给接穗进行补水,防止蒸发。大家一个帮一个地把每人约40公斤的接穗绑在自行车的衣架上。一来趁早、二来趁饱,踏上返回的路程。返回时每车增加了重量,骑车也没来时轻松,又遇上顶风速度更慢。但大家相互勉励,要求不能太急,节约体力。经过了三四次的中途休息、修车和长途行进,大家终于按时将接穗完好无损地交给场里,同时汇报了情况。
第二天清晨,原班人马又踏上了征程。肩负着领导的重托,把剩余的接穗全部运回。当得知我们第一天运回的接穗已在苗圃田间嫁接,我们的心情非常喜悦、得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