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泉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一件事,到今天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在园艺场里,有一位中年科技工作者叫魏象廷,是园艺场的林业工程师,大家都非常尊敬他,称他魏老师,比我大近30岁。好学、健谈、直率,为人实在、豪爽。他个子不高,走起路来步子不大,但速度快,看上去身体显得十分健壮,精神非常饱满。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熟悉两国文字,知识丰富,而且十分勤快的知识分子。
那时候场里的经济条件也不算太好,干部职工都住在平房里,集中居住没院墙,我家和魏老师是对门的邻居。初夏的一天傍晚,我正在家中做事,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玉泉、玉泉,拿上手电筒跟我出去一趟。”我仔细一听是魏老师在喊。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急忙找出手电筒出了家门。魏老师说我们走趟果园,我疑惑不解地问:“魏老师你着急慌忙地喊我到果园干什么去?”他说:“我们到试验田里你就知道了。”我陪他边走边说一些工作的事,他还关心地问起我母亲以及家中生活情况。
我们场在80年代前是全区最大的苹果试验基地,从新品种引进、品种试验栽培到技术推广,以及杂交品系试验、病虫害防治等课题大部分都在这里进行。有很多园艺专家,把这里当成家,长年累月在这里生活、工作,自治区有关单位每年还分配很多大学生来这里实习或者工作。距离我们居住的家属区一公里远就是当时的苹果栽培试验基地。这块基地栽培着从英国引进的矮化砧木、乔化砧木、短枝型品种,从日本引进的富士系列品种,还有很多从全国和我区其他地方引来的优质苹果品系苗木,这片苗木是当年春天新定植的品种。这一天是农历的十五,月亮在天空中显得又圆又大,在皎洁的月光里,我从侧面看着魏老师的面容,脑海中闪现出很多很多的事情。园艺场承担着生产科研的双重工作任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园艺场有一大批科技知识分子在这里辛勤地工作,用丰富的知识和忘我的劳动,培育引进了很多优秀果品,80年代园艺场的果品数量曾达到了360多种。这里面包含着梅林、魏象廷、江育杞、喻菊芳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其中魏老师的认真,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很多职工肯定和赞赏的。不大一会儿工夫我和魏老师到了试验基地。
在一排定植的树苗前,魏象廷停下了脚步,他一边喊我把手电光照在幼树树干上,一边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瓶子递给我,他在幼树梢上和嫩叶上抓起虫来,一只、二只,一边抓一边把虫子塞进我手中的瓶子里,我也一边把手电照在树干上,一边动手抓起虫来。魏老师一边抓虫一边给我讲这种虫的习性、对幼树的危害程度。对于为什么傍晚来抓虫我感到疑惑,魏老师回答了我的问题。
原来这种害虫叫金龟子。它的个头比豌豆大一点,通身呈黄色,背上有花纹,形似金龟,所以叫金龟子。这种小虫的危害很大,它们春季繁殖快,有群集性,觅食时成群结队,聚集起来数量很大,而且食量也很大,特别喜欢吃幼树嫩叶。它白天钻进离树干很近的土壤里,傍晚出来开始觅食,白天魏象廷老师已观察了幼树的生长情况,发现有金龟子活动,为研究它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同时为让我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他才决定领我来抓虫。在抓虫的过程中,他还给我讲了一些其他病虫害防治知识,他说:“虫子最难防治,比如红蜘蛛就难防治,但人们已攻克了难关。兰州地区曾经有一种黄叶虱螨,也叫黄蜘蛛,虫子小得看不清楚,很难防治。对于虫害防治措施,要仔细进行研究,要研究它的习性,制定出防治办法和措施。这是保障丰收丰产的必须,作为林业工作者,这是天职。”
不知不觉已到午夜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我和魏老师返回,我感到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不由得让我生出很多感慨:这时已万籁俱寂了,人们早已进入香甜的梦乡,而魏象廷老师还在工作,他的敬业精神使我感到钦佩。这次夜间捉虫后,魏老师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验,结合本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情况,提出了几项具体防治办法和措施:一是用低浓度气味比较浓的农药喷洒树干及树干周围土地,这种方法是通过药剂消灭害虫及用气味来驱赶害虫;二是树干绑上地膜,树干上有一层地膜比较滑,害虫不易爬上树干危害树叶;三是利用傍晚抓捕减少繁殖数量,防止害虫数量增加,形成害虫规模。魏象廷老师制定的措施很快在场里推广使用,非常实际且见效快,受到了各队的欢迎。我内心非常清楚,这是科技工作者废寝忘食的工作结晶。
这只是发生在园艺场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是说明了魏象廷老师为了达到科学管理果树的目的,为了事业,为了某项试验成果,不分白天黑夜地倾注心血。园艺场自20世纪50年代的50亩土地拓展到今天8000多亩,绿树成荫,硕果累累,我深深知道没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技术,就没有今天发展得这么好的园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