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根华廷宵
1993年退休离开园艺场,跟随儿女到银川居住已经16个年头了,16年来我们从未间断过对园艺场发展的关注,因为园艺场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和一生的梦想。
接到场办公室的通知让我们这些老同志回忆在园艺场的创业岁月,我们好几天都没有睡好。一是园艺场没有忘记我们,场领导没有忘记我们,这让我们很感动。二是记忆长河的闸门又一次打开,扎根宁夏、艰苦创业的岁月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又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1959年5月,浙江省永康县李店、城关、完城等公社的有志青年集聚在县城,参加支援西北边疆动员大会。那个年代,能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最大的光荣,大家都很高兴。我们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为了争取来宁夏,纷纷抢着写申请书、志愿书,生怕错过机会。就这样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立志支援西北边疆,告别亲属好友,抛下年幼的儿女,毅然踏上了前往宁夏的支宁专列。当时我们坐的是闷罐货车,列车上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座位和卧铺,车厢用木板隔为上下两层大通铺,女的睡在上边,男的睡在下边。县政府发给每人一条棉被、一件大衣和一些饼干,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历经15个昼夜终于到达宁夏银川火车站。我们记得当时火车站锣鼓喧天,横幅标语上写着:支援大西北建设光荣!建设好祖国的大西北!热烈欢迎支援大西北的建设者!这一列车浙江来的支宁青年,在火车站就被当地政府用大卡车送到了各自被分配的地方。我们和章厚飞、章汉雄、朱献旺、李发财、李春根、蒋文礼、徐菊飞、徐位芝等几十名支宁青年被分配到灵武园艺场。
坐着大卡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了目的地——灵武园艺场,当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荒滩,除了八九亩果园和几排简陋的平房外,再也看不到有什么东西。从风景如画的江南,来到这寸草不生、尚未开发的沙漠荒地,尽管之前我们已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这里艰苦的环境和荒芜还是出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心里十分恐慌地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时候,场长梅林在当时仅有的果园“老园子”接待了我们,还拿出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水果”——西红柿招待我们。梅场长向我们介绍了园艺场建设的美丽蓝图,为了这个美丽蓝图能变成现实,我们坚定地留了来,并为之奋斗了一生,让我们欣慰的是这张蓝图在我们的手上变成了美丽的现实。
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生活用水、没有必需的生活设施,一切从零开始。我们自建必需的生活设施,没有饮用水就到附近农村拉井水吃。刚来时房子不够住,就两对夫妻挤住在一间十平方米的土坯平房内,土炕中间用布帘或皮箱隔开,就是两个家。冬天用土炉子生火取暖。由于我们不会用烧煤的炉子,煤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年孔正峰就是煤烟中毒,27岁就离开了人世。
工作的艰辛更是举不胜举,最艰难的时期要数刚来园艺场的那两年了,那可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建设初期,我们从不会用铁锹挖土、不会用锄头锄地开始,到治沙平田整地大会战,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劳动十几个小时。实行“大排建”的时候,半个月只休息一天。
我们记得,为了赶建设进度,没有勘察测量桩就用树枝代替,没有放线绳就用稻草扎线做标记,用稻草压沙打田埂;树栽上了没有水,就到几公里以外灵武县城西边的西湖拉水浇树;为了来年果树能灌上水,我们就在冬天开挖三级引水渠,将秦汉渠的水引到园艺场浇灌果树。那时宁夏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用锹挖不动就用洋镐刨,用炸药炸。为了鼓干劲,场部专门制作了流动红旗,哪个队起得早、挖得快、干得多、质量好,哪个队就能得到流动红旗。为了得到这个象征着荣誉的流动红旗,大家争先恐后、起早贪黑。有的队凌晨3点就起床上班,中午也不休息,由食堂炊事员将饼子稀饭送到工地。为了不影响哺乳期妇女的工作,节约有限的时间,托儿所、幼儿园也搬到了田间地头,大家谁都不甘落后。冬天的寒冷与热火朝天的工地和汗流浃背的职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20世纪60年代“低标准”时期,工作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当时缺少粮食,我们常以南瓜、菜根当粮食。因为场子果树还小,没有收入,为了生存就必须创收,于是男同志上山打麻黄,女同志在家打沙蒿,用沙蒿和玉米秆加工成淀粉用来蒸馒头、做面条,用菜叶煮稀饭。
那时的工资特别低,男同志每月24元,女同志每月18~21元,工资级差一级也只有3元。一个月的工资买不来一只鸡。粮油、肉类、棉布、豆腐、白糖等副食品均按人头凭票供应,其他如毛毯、羊皮等商品还不是人人有份,而是通过评选、抓阄的形式进行分配,便宜的东西人人抢着要,贵的买不起的就没人要。大家必须省吃俭用,才能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是经常发生的。
为了给果树施肥,冬天全场职工必须积肥、拾粪。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风吹得连路都走不动,还要完成每人拾粪100斤的任务,完成任务才能拿到应有的工分。实在完不成任务的就去公共厕所或车马店去偷大粪或马粪,否则就拿不到工资。
日月如梭,如今,在园艺场创业者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下,昔日的戈壁沙漠已变成了一片绿洲,错落有致的防风林,像一道道防沙的“战士”,日夜尽职地保护着果园免受风沙的侵害;纵横如网的配套沟渠源源不断地为果园输送着甘露;看着自己亲手种植、锄草施肥、修剪灌水、防治病虫、昼夜看管、硕果累累的果园,我们会从心底里流淌出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将青春年华献给了园艺场,我们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