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身死,我必在于长安,那岂是我半分言语能描绘出的壮丽,雪满江山,大明湖畔,薄冰浮桥,折纸油伞,你可有瞧见我心中一亩世外桃源”
新旧重叠,一国两都,莫不是长安人心中之耻。
乱世的序章已然开启,盛唐没落,长安依在。诗者颂其名,歌者曲其城,武者护其身。来犯长安者,虽悍必诛,战至终章。
“于暗夜之间窥得黎明,于破落之际觅得新生。”这是大唐最后的荣耀,这是长安最后的盛景。
天祐四年
宣武节度使朱温胁昭宗入主洛阳,号以陪都,长安都城,名存实亡。嘉王李祜继任京兆尹,职称上合统长安南衙十六卫与北衙禁军,而实则南衙握于朱温之手,北衙于昭宗心腹首辅宰相崔胤之权。宫廷兵变,致使一众归附于朱温的南衙之党被尽数除去。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奇袭,朱温政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千里奔袭,直取长安,师出有名为“勤王。”
这也是一次旷世艰决的守卫战。
疏于训练的守备者们零零散散,被一次次的冲击震荡的狼狈不堪。暗夜里的嚎叫声络绎不绝。勾心斗角,权争谋伐,外抵强敌,内平祸乱。盛唐没落,底蕴犹存,长安城,便是最好的诉言。
长安终战,四面楚歌,朝廷援军遥遥无期,漆黑的夜映射在昔日歌舞升平的灯红酒绿中,似乎没有人会想到长安会陷落,哪怕这已然不是当下京都。梦回盛唐,那一脉长安豪气,怎又会如此懦弱。残军寥寥无几,所剩之人不过了了。于此,长安万众皆成为了月下火把的守护者。“天佑大唐,长安常安,南衙十六卫,奉皇命安此,虽身死,定要护住我盛唐荣耀!”
意料之外,所剩之众中开始呼应,“前金吾卫,奉皇命安此”,“朱雀街张旭,奉皇命安此”,“承德坊李司,奉皇命安此,”“长安万众,奉皇命安此!”当下一时,这已然不是大唐象征,确是为万人住地的长安,似乎已另然的方式,刻印于众人的热血中。
李克用遭受到了平生攻伐城池中最为顽强的抵抗,万里奇袭,攻城拔寨,识夺人心,耗费太多时辰与补给。身披战袍,眸子里尽是不甘与赞赏,“此乃长安,此乃常安呐!”飞雪之夜,火炬升起,无疑宣告着,长安依在,盛唐不倒的传奇。
飞箭传信,城头的他轻缓打开,“若此后每夜炬火安然,我等誓保长安安然。”此后百年,长安城头炬火恰似皎月般升起。
百年而过,长安屹立。
唯开国大典飞鸽传书中有言,望长安诸位莅临汴京。炬火安然,长安依在。
——《长安终战》
建隆元年
“如水涉川,如草长野,如光同行。以一传十再传世,长安终战当是如此吗?”
“或是不然,那老夫再同各位才子细讲此事吧。”苍白银发,却素衣锦带,似庸似贵,琢磨不透。老者不经意微抬指尖,抚过颈间“唐”字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