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位史官。当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一个骄横霸道的人。他七岁就即位为国君,长大后也幼稚无知,蛮不讲理。国相赵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谏,但晋灵公根本不听,日久,还对赵盾怀恨在心,几次三番设计除去赵盾,但末成功。赵盾知道晋灵公想杀他,为了避祸,只好逃离了都城,在外地暂住下来。赵盾的堂兄弟赵穿决心杀掉昏君。有一天,晋灵公在桃园中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赵穿秘密派去心腹士兵,向灵公发动了突然袭击,把他杀死了。
赵盾在外地听到这个消息,连夜赶回京城。由他主持另立了晋成公为国君,自己继续担任国相。
董狐将这件事记入史册时,很明确地写道:“赵盾弑其君”(封建时代,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称“弑”,“弑君”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并将这一记载公布于朝廷。赵盾见了大惊失色,立即向董狐解释自己并未弑君。董狐说:“我身为国相,出走没有离开本国,回来后也不惩处凶手,这弑君的罪名,你不负该由谁负呢?”
孔子曾称赞说:“董狐真是古代的好史官呵,记载事件实事求是,不加隐讳。”他还称赞赵盾说:“赵宣子(即赵盾)真是古代的好大夫呵,因为法而受了恶名。真可惜呀,如果他当时逃离了国境就好了,可以不负责任。”
虎狼之国
战国时,秦国最强大,屡次侵犯其它六国。当时的南方大国楚国,也不免受到它的威胁和侵犯。
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楚怀王时任“左徒”的官职,他主张联齐抗秦(齐国是当时东方大国)。但是楚怀王偏听谗言,不信任他。秦国深怕齐、楚联合,便派张仪游说楚国,说:“楚国如能不同齐国亲善,而同秦国友好,秦国愿割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昏庸而贪心的怀王,于是断绝同齐国的友好关系,派出使者到秦国去接收六百里土地,可是张仪矢口抵赖,说:“哪有什么六百里的书儿!我说的是六里。”楚国使者只得空手而来,报告怀王,怀王一怒之下,立即匆匆忙忙发兵攻秦,不料反被秦军打得大败。齐国不愿相救,魏国趁火打劫,袭击楚国的邓地,楚国只好向秦国求和,把汉中一带割给秦国,才算了事。第二年张仪又来访问楚国。张仪买通了怀王的宏臣靳尚,并说通了宠姬郑袖,都帮着张仪说话,怀王竞又信了张仪的花言巧语,同秦国结为:“兄弟之国”,永远“无相攻伐”。这时,屈原正访问齐国,回来时张仪已经离去。屈原向怀王揭发了张仪的阴谋,再一次提醒怀王不要对侵略成性的秦国存任何幻想。可是,这时的屈原已被免去官职,怀王对他更加疏远和不信任了。
又过了一个时期,秦昭王向楚怀王发出欺骗性的邀请,要他到秦国去商量会谈结盟和通婚等友好大事。屈原坚决反对怀王到秦国运河,说秦国是像虎和狼一样凶恶的国家,千万不可轻信,一定不要去。可是,怀王的幼子子兰,却害怕得罪秦国,力主怀王访秦,郑袖等也竭力怂恿。怀王不听屈原的忠告,到秦国去会见昭王,结果,竟被扣留,终于死在秦国。
毛遂自荐
战国赵孝成王九年,秦军像铁桶般将赵国都城邯郸包围起来。赵王知道城池早晚要被攻破,因此,他命令平原君火速去楚国请救兵。
平原君接到命令后回到家里,将平时供养的三千食客召集在一起,高声宣布说:“这次请救兵,要冒很大的危险。如果讲明道理后,楚国愿意出兵相救,当然最好不过;如果讲明道理后楚国不愿意,那我们只好铤而走险,强迫它出兵。所以,这次需要二十个智勇双全的人,为了保密,不在外面挑选。”
众人一听这一次出使有生命危险,都低头掩面,不愿主动站出来。平原君见了,只好亲自点名,最后选中十九,还差一人,怎么也选不出来。
这时,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从人群中站出来,自我推荐说:“既然还差一人,又不在外面挑选,我就姑且算一个吧。”平原君一看,怎么对这个人没有印象?就疑惑地问:“先生来我这里几年了?”毛遂回答道:“已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本领的人生活在世上,就好比利锥放在口袋里,它那锋利的锥尖一定要穿破口袋被人发现。而你在我手下整整三年,却从未听见任何人提到,恐怕没有什么才能。你不能去,留下吧。”毛遂说:“谁叫你不早早把我放在口袋里,使我的锥尖露出来呢(“使遂早得外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未见也”)?”
原来毛遂在埋怨不早重用他。平原君笑着说:“好吧,先生就一道去楚,不过我要看你那锥尖能不能露出口袋。”另外的十九人见平原君同意了,都私下鄙笑起来。
在去楚国的路上,毛遂分析各国的政治、军事情况,众人都认为他分析得十分深刻、中肯,佩服他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到了楚国,平原君立刻拜见楚王,讨论赵、楚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的事。他一大早就去,可到了中午还不见出来,等待在大殿下的十九人商量道:“平原君去了半天不见回音,肯定是事情没有结果,我们派一个人去看看,好乘机帮助一下。”谁去呢?众人都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目光一齐落到毛遂身上,并异口同声地说:“你不是要当锥子吗?你去吧。”
毛遂站起身来,手按宝剑沿着阶梯走了上去。来到殿中,他见平原君正在与楚王面红耳赤地争论,就跨前两步指着平原君说:“把利害关系分析出来,三言两语,事情不就解决了吗?”楚王见来人口气不小,就惊奇地问平原君说:“他是哪里来的客人?”平原君回答说:“我手下的一个食客。”原来是个食客,楚王不禁勃然大怒,高声呵斥道:“还不快滚下去!我在这里与你主人商量大事。你算什么!”
毛遂手握宝剑一步跨在楚王面前,大声说道:“大王骂我,凭的是什么!还不是凭楚国人多势众。可是,现在你我相隔,不过十步,人多有什么用?大王的性命不是捏在我手里吗?楚国是大国,疆域五千里,军队一百万,本来可以称霸天下。可秦将白起,一个不起眼的人,率领数万士兵,攻占楚都,火烧夷陵,挖了大王祖先的坟墓,连赵国人想起都羞愧,而大王却心安理得。赵、楚结盟,有利的是楚,不是赵。”楚王听了,不觉低头说:“好吧,就按你的意见。”毛遂怕楚王反悔,紧接着说:“决定了吗?”楚王果断地说:“决定了。”他用手招呼楚王手下的人说:“立刻取些牲口血来,我们要和楚王歃血立誓(古代盟会时,把牲口的血涂在嘴唇上,以示诚意,叫歃血盟誓)。”
楚王手下的人用铜盘装来牲口的血,毛遂接过后,手捧铜盘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首先歃血,其次是我家主人,再其次才是我。”
三人歃血完毕,毛遂又走到大殿边,招呼下面等候的人说:“你们也来歃血。你们这些吃粮不管事的人,只能依靠别人的才能才办得成一件事(‘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赵、楚结盟的事就这洋完成了。楚国立刻派大军前去援救。
回到赵国,平原君夸奖毛遂说:“想不到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都是当时的宝器)还要重要。先生仅凭三寸舌头,就起到了百万大军的作用。我真感到佩服(“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当做贵客。
如火如荼
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召集各国诸侯集会,准备和诸侯会盟,与晋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会盟的地点在卫国的黄池,夫差与晋定公争持不下,谁都不肯相让。
这时,越王勾践趁夫差参加黄池之会的机会,派兵进攻吴国,还杀死了夫差的儿子。夫差听到消息,非常着急,他一方面担心如果不马上带兵赶回去,越国会把自己的都城占领了;一方而又担心晋国和其他诸侯知道消息会不愿意让他当盟主。正在为难的时候,他手下有个谋士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赶紧逼晋国让步,承认自己的盟主地位,然后就可以以盟主的身份征调其他诸侯国的兵马,一起去征讨越国。
夫差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不知道该怎样逼晋国让步。谋士说:“我们把军队集中起来,向晋国显示军威,并向晋定公挑战,就可以逼他让步。只要晋国承认了我们的盟主地位,其他诸侯就不敢说什么了。”
于是,夫差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他把全军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都有一万人。中路军全体将士都穿白色衣,举白色旗,连箭羽也是白色的,整个方阵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就好像盛开的茶花。左路军全体将士都是红色的装扮,看上去红彤彤的一片,像一片火海。右路军全体将士都是黑色装扮,看上去像一团乌云。
夫差带领三路大军开到晋军阵营,摇旗呐喊,鼓声震天。晋定公见了,吓慌了手脚,赶紧派人去见夫差。夫差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晋定公,要他承认吴国当盟主,不然的话,我们就决一死战!”
晋定公与手下人分析说:“吴国看起来很凶,其实他们是急着要回去跟越国打仗。我们不如暂时让他当盟主,等他们去打仗消耗实力,到时候还不是我们晋国称霸。”
后来,吴王夫差果然败在越王勾践手里,吴国也被灭掉了。
无出其右的田叔
公元前202年,赵王张耳去世,他的儿子张敖继位。有人向宰相赵午推荐田叔,赵午早就知道田叔的名声,又把他推荐给张敖。
张敖任命田叔为郎中(侍卫官),不久就发现他办非常廉洁公正,因此对他很器重。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因事经过赵国都城邯郸(在今河北)。张敖是他的女婿,接待十分恭顺,从早到晚侍立在左右,饭菜都是亲自捧着送上前去。可是刘邦对他却十分轻慢,叉着两腿坐在席上,动不动就指着张敖大声责骂。
张敖的宰相贯高和赵午,年纪已经六十多岁,过去都是张耳的旧臣。他们看不惯刘邦这样蛮横地侮辱张敖,就私下去见张敖说:“大王对刘邦这样恭顺,可是他却对大王这样侮辱。臣等实在忍不下去,请让我们杀了他吧!”
张敖听了,顿时大惊失色。他把指头咬出血来,断然地说:“万万不行!你们怎么能说出这样错误的话来?如果没有陛下的恩德,哪会有我张敖的今天。这种话,请你们今后不要再出口!”
贯高、赵午等退出以后,商量说:“大王是个忠厚长者,不肯背叛刘邦。我们是赵国的大臣,不愿意忍受刘邦的侮辱,所以才想杀掉他。今后我们就瞒着大王去干,事情成功,可以为大王雪耻;失败了,就由我们自己承担责任!”
公元前199年,刘邦从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回来,准备经过邯郸到长安去。贯高等就在半途的柏人县(今河北隆尧西)馆舍里预先埋伏好刺客,准备谋杀刘邦。
刘邦到达柏人时,天色已晚,他正要留下过夜,无意中问了一声:“这是什么地方?”侍从回答说:“柏人。”刘邦听了心里一动,说:“柏人,就是迫人,这名称不好。”说罢传命继续赶路。这一来,贯高的预谋就落空了。
公元前198年,有人上书告发贯高谋刺的罪行。刘邦下令逮捕张敖及贯高、赵午等大臣,押到长安受审,同时宣布:“谁敢跟张敖前来的,罪灭三族!”田叔听了,立即换上囚衣,和其他十多人自称张敖家奴,随同前往长安。
刘邦认为贯高谋刺自己是出于张敖的指使,就下令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对贯高严刑拷问,追查主谋者。贯高被打得体无完肤,始终咬定事情与张敖无关。
刘邦听了廷尉的报告后,被贯高宁死不屈、敢于承担责任的气节深深感动了,他决定把张敖释放,同时派中大夫泄公去告诉贯高,说也准备赦免他。贯高听说张敖已经出狱,就在狱中掐断颈动脉,自杀身亡。
赵王张敖出狱后,被降封为宣平侯。刘邦把他召去,对贯高的为人表示称赏,同时向他问起赵国其他臣子的情况。张敖就把田叔等十多人推荐给刘邦。
第二天,刘邦下令召见田叔等人,同他们谈了很久,感到汉朝的大臣在才识和德行上都无出其右,心里非常高兴,就把他们全部任命为郡守和诸侯的辅相。从此,田叔就在汉朝任职,前后达四十多年,直到景帝时才去世。
执法如山
春秋时代,晋国和燕国侵略齐国。齐军无力抵挡,节节败退。
正当齐景公发愁时,齐相晏婴推荐司马穰苴,说他文武双全,希望齐景公会见他,试试他的才能。
于是齐景公把穰苴请来,和他谈论军事。穰苴精通兵法,谈得头头是道。齐景公很是钦佩,封他为将军,派他带兵去抗御晋、燕国两军队。
穰苴却说:“我出身卑贱,大王骤然封为将军,位居大夫之上,恐怕士兵难服从我,百姓不信任我,因此我不敢遵命。”
齐王问:“那么该怎么办呢?”穰苴说:“希望大王委派一位尊贵的大臣担任监军。”齐景公便命宠臣庄贾担任监军。
穰苴辞别齐景公,和庄贾约定:“你我明天中午在军营门口相会,准时入营整军。”
第二天,穰苴先骑马来到营前,在营门立下测日影的表木,放好计时刻的滴漏,等候庄贾。
庄贾一向受齐景公宠幸,这次又担任监军的高职,根本没把这个约定放在心上。第二天,亲友们为他送行,他就留下饮酒了。
到了正午,穰苴未见庄贾来到,就叫人放下表木,倒去滴漏,独自进入营中,部署行军事项,并申明严肃军纪。
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姗姗而来。穰苴问他:“为什么比约定时间晚这么多?”庄贾漫不经心地说:“被几位亲友拉去饮酒,所以来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