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行进了两个小时,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看,青海湖。我顿时神清气爽,兴奋无比。青海湖,我梦中呼唤了千百次的圣湖就在眼前。我屏住呼吸扑向了九月的青海湖,走入了青海湖的清晨,就像陶渊明无意中走入了自己梦想中的桃花园,就像走入了一幅美丽无比的山水画卷。我看见,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湖比大海不知要湛蓝多少倍的湖水。远处,水天一色、浩瀚无边、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我轻轻地轻轻地走向刚从睡梦中醒来的青海湖,轻轻地轻轻地亲吻青海湖、触摸青海湖,就像走向我梦想中的新娘,顿时心花怒放;我深情地凝视着青海湖,就像凝视着自己月亮下娇媚新娘湛蓝的双眸,我情不自禁,不能自已。我发现,青海湖的湛蓝,酷似美国夏威夷海水的湛蓝,但比夏威夷的海水更加蓝得纯正、更加深沉、更加令人陶醉,蓝得更加温柔恬雅,蓝成了一种气质、一种内涵,叫人一见便不能忘怀。青海湖的蓝哦!就像儿时梦幻中白雪公主兰色的双眸,晶莹明澈,闪闪发亮。面对这种令人心醉的湛蓝,我忍不住脱去鞋袜,扑入青海湖的怀抱,让青海湖晶莹透亮的圣水浸润我的肌肤,洗涤我的灵魂,滋养我的思想,我感觉到了上帝与我同在。刹时,我的心虔诚得像基督教徒。我尝尝清澈的湖水,果然是微咸,但这种咸却不似海水的咸。她,咸得清纯、咸得质朴、咸得令人着迷。青海湖哦,就像上帝的眼泪,味,是咸的;心,是亮的;情,是真的……
在青海湖,我乘上了豪华游艇,乘风破浪,学泰坦尼克号主人公杰克、露易斯站立船头作飞翔状。船飞起来了,高原的风吹起来了,仿佛我的心也飞出来了,灵魂进入了天堂,和雪域高原、神山圣水融为一体。这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
在船上,我举目四望,只见湖的四周被巍巍群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大山之下是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众多的河流哗哗作响、奔腾不息地流向青海湖。于是,山,成了青海湖的天然屏障;河,成了青海湖不竭的源泉。在大山之下,草原之上,青海湖日夜不停地唱着自己心中的赞歌。她,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壮观景色,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从而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高原风光。面对此景,谁人,不心旌摇动?哪个,不心怀感激?没人,不浮想联翩!
青海湖,不仅湖水湛蓝,味道微咸,景色绮丽,她还有一绝,那就是伴随她的一群一群可爱至极的海鸟,数量达十万之众,阵营之强大,超过一个大兵团,甚至是一个方面军。君不见,海鸟在青海湖飞翔起来,浩浩荡荡,遮天蔽日,鸣声响彻寰宇,彩色染红了天空,画面极其绚丽,场面极为壮观。你看,那些红的、花的、蓝的鸟儿就是那可爱的天鹅、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顽强地坚持不懈地从遥远的东南亚飞来,飞到这个著名的鸟岛,繁衍生息,从而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欢颜。他们看中了青海湖什么呢?她们看中的是青海湖的宁静、质朴、湛蓝和清纯;看中的是青海湖的高远、旷达、洁净和自然。鸟通人性,鸟也爱天堂一般的青海湖哦!而青海湖此刻就像一位博爱、多情、深沉的母亲,无私地接纳、爱抚这些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精灵。我们由此可以说,青海湖啊,母亲湖!
宋代寇准在《江南春》中说:“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阳杏花飞。”我在斜阳里告别青海湖,心里满是愁绪。青海湖啊!梦中的湖,拥有你,我舍不得走;青海湖啊!母亲湖,何年何月再重游……
千姿百态数石林
20年前,对于云南的了解,特别是对昆明的了解,仅仅知道石林,别的像现在很火的丽江、香格里拉压根儿就没听说。云南有一个石林,就够让我魂牵梦绕的了。石林,可以说是我对云南的最初印象,也是我在云南的第一个“情人”,所以,当我真的有机会走进云南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和许多朋友一样有许多种选择,比如说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泸沽湖等等都可以去。可是我还是固守着我“初识之面”的情谊,毫不迟疑地第一个奔向了石林。
一大早,我从昆明火车站乘中巴车向石林奔去,沿途的地形地貌和彝族文化让我着迷,但我的心里还是想着第一次看见石林时的激动。石林距昆明有86公里的路程,我走了两个小时,终于走进了石林。
导游是一个刚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漂亮女孩子,她喜滋滋地告诉我,石林风景区位于昆明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俗称李子箐。后因其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如莽莽丛林,故名石林。石林景区平均海拔1750米。分布着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由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月湖、芝云洞、大叠水等奇峰、异石、飞瀑、溶洞、湖泊等自然景观组成,为世界上单体最高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说着,我们走进了石林,只见景区内,石林拔地而起,千峰竞秀,姿态万千,碧水涟漪相伴,芳草茵茵相依,真的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石林风景区的区域就是大小石林,游览面积3.4平方公里,游览里程达8公里以上。我随着人流,以石林湖为起点,先游大石林,再游小石林,外石林。在石林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石林湖,只见湖水碧绿,湖中的九柱石峰,宛如刚刚出浴的少女,名“出水观音”。由湖向南走,我便走入了大石林,进入了大石林,犹如进入了一座充满奇异造型的大迷宫。气势雄伟的剑峰和惊险刺激的莲花峰以及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峰,真的使人眼花缭乱,眼光不知要聚焦哪一点好,哪片都是奇景啊!莲花峰是大石林中最高最美而又最险的一座石峰,它居于“剑池”之滨,离水面约30米,上去只有一条路,必须经过一块形状如搓板的大岩石,叫“搓板石。”走到这里,人都不能站直行走,而必须蹲下来,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压抑得不行,但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便有了力量,继续前行。当我历尽艰难登上峰顶后,峥嵘峻峭的石林一览无遗。脚下的石林如千剑出鞘,相当壮观,在这里登高望远,还要把石屏风、石林胜景、且住且佳、双鸟渡食、象据石台、凤凰梳翅、望峰亭等景观尽收眼底,那感觉真的令人心旷神怡。
一圈转下来之后就到了小石林,导游说,著名“剑石”和“阿诗玛”石就在这里。此地绿草如茵,石林疏朗,显得幽静淡雅。“阿诗玛”石其实是耸立在玉岛池旁的一座石峰,从侧面看去,宛若背着背篓的撒尼族少女,爱美的人称其为“阿诗玛”。看过电影《阿诗玛》的人都知道这个美丽民间传说。
阿诗玛,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她与青年阿黑相爱,但土司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欲霸占阿诗玛,于是热布巴拉便派人抢走了她,阿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救出了阿诗玛。他们在回家的路上竟然遇到了山洪暴发,洪水卷走了阿诗玛,阿诗玛被传说中的应歌姑娘救出,化为石林奇峰,永驻人间。导游说,只要你高喊“阿诗玛”的名字,她就会回应你。我高喊“阿诗玛”,并没有听见回答,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见到了“阿诗玛。她和电影里的“阿诗玛”神似极了,她深情地注视着远方,永远在等待阿黑哥归来,归来。
真的阿黑哥,是永远不会归来了。倒是我们这些心怀浪漫情怀的假“阿黑哥,”来了一拨又一拨,永不退潮,我们来这里干什么?不光是为看奇峰异石,看出神入化的石林,更是来感受一种文化,一种浪漫,一种情怀。想不到这儿的风情,真的使人流连忘返,永生难忘。
正在我放飞想象的时候,我身边的草坪上,一群美丽的撒尼族姑娘深情地唱起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歌声,不光回荡在石林的天空,更多的是久久地回荡在我的心头。
庐岳撑天始有峰
庐山,雄奇险秀,苍润高逸,一山飞峙,江湖环抱,组成了庐山大山水的雄奇构架;四季分明,植被丰茂,变换了庐山的名山风光;秦月汉关,唐诗宋词,奠定了庐山的东方神韵;欧风美雨,西教洋楼,赋予了庐山的西方色彩,古今一脉,中西合璧,构成了庐山的独有文化。
庐山是诗。君不见,从汉代司马迁“南登庐山”到建国前,2000多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了一万多首诗词歌赋,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仍在海内外广为传诵。不光如此,庐山还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摇篮和山水诗的发祥地,是宋明理学700年久负盛名的高峰。
庐山是画。“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湖光,山色,江涛,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以“秀”著称于世、诗名于史的立体山水画卷。不光如此,历代书画大家也在这里留下了一批不朽的“庐山图”和书法杰作传于后世。
“庐山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庐山集亿万年的自然景观,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东方历史文明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风景名山、文化名山、历史名山、建筑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科学名山、旅游名山。现在更是“美丽山、智慧山、科学山、和谐山”。集这么多亮点于一身,在世界并不多见,在中国独一无二。可谓世界的精华,人类的财富,中国的骄傲,江西的自豪。是真正的美之集大成者。
庐山优美的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世人对庐山刮目相看,高山仰止。1996年,庐山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庐山的评语是:“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鉴于庐山沉甸甸的份量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庐山人深感重任在肩,不断创新理念,推动文化建设,便成了当务之急。庐山人认为:他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者,在尽职尽责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给后人不断创造和留下新的文化遗产。对历史遗产、事件的挖掘和研究,主要的不是去再现和还原历史事件本身,而是要去挖掘和弘扬历史遗产的当代意义。
秉承着这种理念,庐山人不断开拓,勇于进取,留下了一个个的大手笔,做足了一篇篇好文章。
2003年4月30日,庐山有幸迎葬国学大师陈寅恪夫妇的遗骨。这一天,当庐山植物园的员工们为大师培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天人感应的景象,太阳的周围出现了一个完整光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代国学大师最后归葬被誉为“我华夏之绝艳宝地的庐山植物园”。庐山有幸,迎来了陈寅恪;陈寅恪有幸归葬于生前热爱的庐山。可谓天人合一,苍天有眼。于是,新辟的“景寅山”景区,便成了庐山新的景点,同时也成了庐山人留给后人的新的文化遗产。
2007年8月,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2周年之际,庐山抗战纪念碑落成。纪念碑矗立在原99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之上,巍峨的碑尖直刺蓝天,由吕正操老将军题字的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精忠报国”和“河山不二”的刻字,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让人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新建的纪念碑并没有还原当初的阵亡将士纪念碑,而是挖掘和弘扬了它的当代意义。它昭告世人:大好河山,不容侵犯;海峡两岸,终将统一。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庐山人站得有多高,看得有多远?
庐山的美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它不光是雄奇峻秀,而且是一座建筑名山。从历史文人“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达官贵人,加上名商大贾、党国要员,纷纷到庐山避暑、休闲度假、议事办公,使20多个国家风格的别墅群在庐山错落,庐山从此成为世界近代别墅建筑博物馆。目前,庐山留有600多栋名人别墅。近年来,庐山投资数千万元对别墅群进行改造,已经改建修缮了近百栋。名苑别墅群、美庐山庄、别墅村等已焕然一新。在改造中,他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突出每一栋别墅的风格和价值,寻找名人别墅居住过的资料,作为修缮的蓝本。如178号别墅不但保留了别墅外貌和内部,更突出了欧式风格,经过修缮,经历了百余年风雨的庐山别墅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光大。其风格既有保留,更有创新。
如果说,上述所举都是可摸可触的建筑项目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纯文化建设,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他们整理编撰出版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从东晋至民国时期,有2000多位文人墨客登临庐山,留下了1.1万首诗词歌赋。编辑《历代名家画庐山》、《庐山往事》,举办白鹿洞书院讲坛,修建“江西进士榜”;在博物馆开辟了“伟大的读书者”专门展室,展示毛主席在三次庐山会议期间从庐山图书馆借阅的200多本图书;庐山白鹿洞书院举办国学讲坛,邀请刘梦溪等国学大师讲学。建设了“江西进士榜”长廊,弘扬传统文化,受到修学旅游的学生和老师的欢迎。
“长江入海方无限,庐岳撑天始有峰。”新时代的庐山人明白,长江只有汇入大海才有活力和生机,庐山只有很好地保护挖掘和传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其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我们相信,只要庐山按照新的发展理念走下去,不断挖掘历史文化的当代意义,不断丰富和创造新的文化遗产。庐山的文化建设必将更加欣欣向荣,庐山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仰望玉龙雪山
早上4∶30分,我就悄悄起床,为的是在晨曦中一睹带有神秘色彩的玉龙雪山的真面目。乘索道来了玉龙雪山东麓的云杉坪,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了这里原始云杉林的大气魄,茫茫林海,郁郁葱葱,如兵阵般排列的一棵棵云杉笔直地指向苍穹。
小心翼翼地走在原始森林中的栈道上,秋日阳光从云杉横七竖八的枝杈中洒下来,使云杉坪发出一种圣洁的神秘之光。抬头望,纳西人心中的“神山”——玉龙雪山就在眼前。只见,裸露的灰褐色岩石轮廓清晰,碧蓝的天空将其勾勒得苍然而又凝重,山顶上万年不化的积雪晶莹剔透,顺着地势,慢慢地铺展下来,使雪山显出了像纳西族少女般的温柔。凡是来过玉龙雪山的并见其景的人无不为其磅礴气势、秀丽挺拔而折服并发出由衷的赞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这样赞美它:“见玉龙独挂川前,漾荡众壑,领契诸胜。”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清代有纳西学者曾归纳出“玉龙十二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描绘了雪山景色,它们分别为:三春烟花、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甲生云、金沙壁流、白泉玉液。
我的耳边回响着古代先贤们对玉龙雪山的无尽赞美,眼前闪耀的是玉龙雪山上的巍峨雄姿。其主峰扇子陡,峻峭挺拔,仿佛玉柱擎天,气势壮丽磅礴,在阳光下闪耀着类似金属似的光芒;其山脉是茂密的绿色森林,山峰的积雪及晶莹的冰塔林在森林的映衬下放射出一股淡绿,给人一种雄浑巍峨、冷峻圣洁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