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的年代和作者均不可考,有人推测其成书约在明清之际。书中列举了三十六计的名目,并引述了古代兵家用计的实例。书中的第十三计是“打草惊蛇”。这一军事谋略是说: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要探明敌方的兵力、动向等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以免中了敌军的埋伏。对于隐蔽之敌,采取仔细搜索、侦察、佯攻等手段,诱使敌人暴露,予以打击。
隐蔽的敌人往往潜伏在草深林密之处,恰如藏身在草丛中的毒蛇。“打草惊蛇”的计名,是生动形象而贴切的。
(二)一字长蛇阵和八卦阵之蛇阵
《孙子兵法》中说:“三军如率然”。是讲三军要像传说中的率然蛇那样,一部受敌,其他部分就来救援。率然这种蛇据说多产于会稽和常山,触碰了它的头,尾巴就来救援头部,触碰它的尾,蛇头就来咬啮侵犯者。触碰它的腰,头和尾一齐来救应。我们不知道古代是否有过排列如蛇状的战斗队形,如果有,那么这种缺乏纵深、不够坚固的队形恐怕没有太强的战斗力。不过,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一字长蛇阵”应该是从“三军如率然”引申而来。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作八阵图”。唐代李荃在《太白阴经》卷六中说八阵是八种阵形: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也有人认为这些名称实际上是军旗徽号而不是阵名。由于缺乏资料,古代的阵形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不过,明代兵部尚书于谦曾和别人一起根据古代兵家经验,研究设计过八阵法,《明实录》中的《英宗实录》卷二一六对此作了载录:
少保、太子太傅兼兵部尚书于谦等言:稽古阵法,莫过于黄帝破蚩尤之阵。黄帝按井田作阵法,大将居中,专主旗鼓。八部旋绕,悉听指挥。若正北受敌,东北、西北二阵为奇兵,张左右翼以援之;其正南受敌,则东南、西南二阵张左右翼以援之;其正东、正西四隅受敌,亦如之。所谓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常山为北岳,大将居北岳玄武之位也。自古如太公望、孙武子、韩信、诸葛孔明、李靖数人,深明此法。其名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者,则诸葛孔明也。盖孔明按《洛书》戴九履一……一数居坎,北方玄武七宿之地,后玄武也,故曰蛇阵……
于谦等人设计的八阵和其中的蛇阵,都不是蛇形一字的队形。但符合“三军如率然”的思想,像率然或常山之蛇一样,全军各部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以克敌制胜。这种军事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远比取蛇的形状,穿凿附会讲蛇阵深刻。
(三)蛇神战旗
早在周代,军队中就有了画有蛇的旗帜,这样的蛇应该是蛇神的一种,在将士心目中,是军队的保护神。
《诗经?小雅?出车》叙写了周宣王时,北方游牧族俨狁入侵,大将南仲奉王命率兵出征,打败俨狁的战役。诗中有“彼??斯”一语,?就是画有龟蛇的战旗。南仲的军队是举着龟蛇旗去打仗的。
《礼记?曲礼》说的“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玄武指画有龟蛇的军旗。
《尉缭子》的记载,说明秦汉之际也有龙、虎、鸟、蛇的军旗徽号。
宋代阮逸在《李靖问对》中写道:“靖曰:……八阵本一也,分为八焉……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
明代平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设计了多种战旗。书中绘有六丁六甲旗十二面,六丁六甲神为人身兽首的十二生肖神将。其中丁巳神将为蛇首,执狼牙棒。此外又有“二十八宿形旗,凡出军,立方向八门,使兵由之而出则用。又,凡遇出兵之日所轮胜宿,即以此旗领军”。二十八宿神将中有一位是“翼火蛇吉善”,也是蛇神,被绘在战旗上。
道教说六丁六甲能行风雷、驱妖邪、降鬼怪,古代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也是各有神通的天将。把这些神灵绘在战旗上,是希望神助军队战无不胜。而丁巳神将又代表蛇生肖,是属蛇的将士们的保护神。
(四)蛇与兵器
1.丈八蛇矛
石矛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商周时期有了青铜矛。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矛有些?长达三四米。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矛,?长四米多,按当时一尺折合0.227-0.231米计算,这种矛就可以称为“丈八矛”,但矛头还不是蛇形,因而不是“蛇矛”。
丈八蛇矛是什么样子呢?王献唐先生曾作过考证,他将矛分为四式,指出:
丁式之矛,矛刃弯曲,又与他式不同,古谓之镟,又谓之铤。《方言》:“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镟,或谓之?”。又《说文》金部:“铤,小矛也。”徐子远曰:“?者,延也,言其有蜿蜒之势也”。延与施义近,施者,逶??行之貌。逶?,犹宛延也,故或谓之?矣……《方言》所录,即此丁式之矛,矛刃蜿蜒,故谓之?,谓之?。徐氏所说甚允,后亦谓之蛇矛。《太平御览?兵部》引赵书谣曰:“??马,铁镂鞍,丈八蛇矛左右盘。”刃首曲折如蛇,故谓蛇矛。《御览?兵部》又引《诸葛亮集》、《敕作部》,皆作五折刚坏十折矛。以俗之所谓十折矛,疑即蛇矛之制,言其蜿蜒十折,今世所传兵器,尚有此制。亦古代矛中一种也。
明代长枪中,也有锋刃曲折如蛇的。枪与矛的形状功能相近,但长度较短,重量较轻。枪头为蛇形的可能由蛇矛演变而来。
2.毒箭与蛇毒
弓箭是古代的重要武器,箭头敷上毒药,可以增强杀伤力。大约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会制造毒箭了。宋代南丹州的原始部落会以毒虫制毒药,涂在箭头上。过去,黎族人也使用有毒的箭。他们用眼镜蛇等毒蛇的毒汁加蟾蜍胆汁及两种毒草煎炼成丹剂。再把箭头和丹剂放在石板或沙锅中炒炼,让药浸入箭头。被毒箭射破皮肤的人如不能及时得到解药的救治则必死无疑。这种制毒药和毒箭的方法可能源于遥远的古代。其他民族使用的毒箭中或许也有以蛇毒敷于箭头的。
3.毒气和毒烟兵器
明代兵书记载有一种毒气兵器,称“追魂雾”,配方是:硝火十两、硫火一两、红砒二两、狼毒三两、石黄一两、毒蛇骨二两、孔雀尾一两。据说将这些原料细研成粉末,装入一个长一尺八寸的筒,遇到敌人时,到上风头施放,使敌人全身中毒,七窍流血而死。按说蛇毒不在骨头里,药中加毒蛇骨二两大约出于人们对毒蛇毒性的迷信。
明代兵器又有毒火箭,毒火的配方中有一种“蛇埋草”。1593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侵入朝鲜,明神宗派兵援助朝鲜。在收复平壤的战役中,毒火箭大显神威,使日军中毒昏眩,明军乘势登城,攻克平壤。
(五)蛇与武术
民间武术的主要目的不是集团作战,而适合于个体间的打斗,目的有健身、表演、防身、抗暴等,但也有军事实用的价值。
中国武术中有“内家”和“外家”,内家拳以“太极”、“八卦”、“形意”为代表。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传自明代张三丰,传说张三丰看到鹰蛇相搏,从中悟出了太极拳。这一说法虽缺乏文献依据,但与太极拳动作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相互依存的特点相符,或许是后人根据太极拳的特点所作的附会之说。鹰象征阳刚,蛇象征阴柔,刚柔是武术的两种基本属性。武技以刚柔立本,拳械的招式以刚势、柔势为基础,劲力以刚劲、柔劲为基础。太极拳讲究“运柔成刚”,取“极柔软”的姿势,使全身松开,经络开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蛇的特点是“极柔软”,但以柔应刚,柔顺处下,常常不仅能自保,而且能克敌制胜。而刚柔相济,就兼具了鹰与蛇两方面的特长。陈氏太极拳的理论认为纯阴(柔)无阳(刚)是软手,纯阳(刚)无阴(柔)是硬手。阴阳(刚柔)无偏称妙手,主张刚柔各半。
八卦掌的理论根据是八卦理论,分为无极混元掌、易宗掌、穿化掌、龙行掌、蛇行掌、转掌、缠掌、云雾掌。
八卦掌中的八掌与八卦一一对应,其中坎卦顺势掌取象为蛇。
八卦掌系的八个基本组合动作称老八掌,其中有蛇形顺式掌。
形意八卦掌中包括蛇掌。
形意拳十二形拳包括蛇形拳。十二形取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点,《形意拳学》说蛇形的特点是“蛇有拨草之能”。
少林拳属“外家”,是长拳类的拳种。少林五拳包括少林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其中蛇拳练气,练蛇拳时要注意气之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
五形八法拳是少林拳套路,为大金刚拳和少林五拳的融合。五形为龙形、虎形、豹形、蛇形、鹤形。
洪拳属南拳,传说出自南少林寺。其套路包括五形拳:龙拳、虎拳、豹拳、鹤拳、蛇拳。与少林五拳名称相同,只是蛇与鹤的位置对换了一下。洪拳发劲含蓄、后发制人、避实击虚的技法,与蛇的动作多有相类之处。
字门拳为江西地方拳术,传说也是受鹰蛇相斗的启发创成。这种拳术的基本手型中有蛇头手,以手模拟蛇头。在技击时,讲究以柔御敌、以曲制直。
蛇拳是一种艺术性和技击性兼容的象形拳,模仿蛇的形态特点,结合攻防技法编成的拳术。蛇拳的手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手模拟蛇头,称蛇形掌。做法是将五指并拢,手心屈空,凸腕至掌与前臂夹角九十度。另一种是将食指与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屈回,拇指按在另外两指的指甲上,伸出的二指形如蛇舌,故称蛇信指。此拳的手法有穿、钻、缠、崩、点、勾、搂、按等。步型有仆步、坐盘、跪步、半马步、丁步、麒麟步等。
练蛇拳时,上体要松柔、抖颤自如,发劲时同时发呵、哈、丝等声音。步法灵活,多转绕。
蛇拳的动作特点是动作缠绕圆润、忽伸忽缩、忽展忽合,全身松柔,节节贯串,上动则下随,下动则上领,中间动则两头合,全身凡有一处动,则处处皆动。
拳术动作也有模仿蛇的动作的,如白蛇吐信,以食指和中指去点敌手的咽喉,或者取对方的双目,是一个凶狠的招法。又有怪蟒翻身,是一个从前向后转身的灵活动作。
武术器械兼有健身、防身、娱乐的作用。其中枪、棍等器械的演练动作也多有似蛇之处。双头链子枪是一种两端为枪尖,中间用一百三十六个响环组成的软链连接的器械。由武林高手演练时,缠如蟒蛇绕身,放似蛟龙出水。
长柄枪和棍演练得精奥时,也如同游蛇扰蟒,令人目不暇给,刚转化为柔,刚柔和谐。
上述种种与蛇有关的武术套路,都突出了蛇的特点:柔若无骨,缠绕盘桓,出没神速,变化无常,只不过有的更偏重于模仿其形,如蛇拳;有的更偏重于模仿其神,如太极拳、八卦掌。可以说,凡此种种,都是道家以至柔克至刚理论的最好注脚,与虎拳、豹拳之类阳刚之气十足的拳路比,它们更能体现中国武术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