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今年12岁,可爱而聪慧,是个很逗人喜欢的小人儿。但他不喜欢我叫他“小人儿”,他说自己已是少年了。好吧,就叫他少年,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爱看书,也包括各种杂书,偶尔也会和我闲聊一些社会和生活问题。他的童言童语虽然稚嫩,但有的也不无道理,甚至有时候我还“辩论”不过他。我不时也会写一些热点评论或者生活随笔,有意无意让他了解我对社会、对生活的简单看法和思考。但这小人儿显然并不买我的账,甚少看我的文字,偶尔惊鸿一瞥,也常作不屑状。好在我从不与他计较,他“藐视”他的,我照样写我的。
这样慢慢写着,不觉间竟然有数十篇评论和随笔了。回头看去,许多文字还是过于随意,草稿的痕迹太浓,信手而写、缺乏雕琢。但我一贯是懒散的人,还是喜欢第一时间的所谓灵感,于是尽量保留文字的原状。本次解集成书,只是从电脑里挑选了一部分的文字,移植到纸版的书上罢了,大致按写作的时间自然排序。是的,自然,自然最好。
儿子“不动声色”地说,我出版书籍,他赞助一百元钱(他省下来的零花钱)来犒劳我。为了这事,我被感动了很久。其实,我想说,文字和书,并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儿子才是我最得意、最喜爱的“著作”。谢谢你,儿子,谢谢你带给我生命中的所有快乐!
除了感谢一直给予我默默支持的家人,我还要谢谢许多的人。我平素不太喜欢俗套的程式,但在这本书筹备和出版的过程中,有那么多人给予了我真诚的鼓励和实际的帮助,我必须记住这些名字。这之中,有为本书出版付出大量心血的著名出版人陈儒家先生、责任编辑杨超先生和作家江兰女士,有为本书作序的韩玉奎教授、张德平先生和书写评论的杨锦辉先生、刘少锋先生等;还有给予大力支持的楮砚华先生、熊慧敏女士以及小艾、子华、郭潇、小康、阿彪、彭锋、殷鸿、朝林等诸多朋友和同学,在此一并致谢!
书中观点皆为我的个人浅见,文字也难免有错漏之处,还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熊尉东
2012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