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得意之时莫忘形
原文
王安石说:“不必害怕自然界的灾变运行,不要理睬人们的流言蜚语,不用效仿祖宗的现成法规。”道理本来是对的,但他在当时,因为这三句话却受到很重的诽谤。即使我们今天读了这三句话,也觉得他盛气凌人,心中有些不舒服。假使我们生在当时,也未必不会与他发生冲突。
修身智慧
在现实中,有的人一遇到顺利、开心的事,便忘乎所以、自我陶醉,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而且喜欢在人们面前夸耀,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厚黑学认为,行走于社会之中,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还是一切都备感顺利时,都不要得意忘形。在你得意之时,也许你身边正有一个失意的人,此时你在他面前高谈阔论,即使你是无心之语,却因为失意的人此时很敏感,你的得意极有可能伤害对方自尊。低调些,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有一次,黄明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聚会的气氛热闹,这也让一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不久前,这位朋友自己的公司倒闭了,妻子也在和他闹离婚。他实在是痛苦极了。大家都知道他目前的遭遇,都避免谈及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有一个姓肖的人,因为刚赚了不少钱,酒刚一下肚,就忍不住大谈自己赚钱的本领和花钱的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大家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更是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说去上厕所,一会儿说去打电话,后来早早地就离开了。临走到门口,他愤愤地对黄明说:“老肖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夸夸其谈嘛!”
可见,这位姓肖的人的言语刺痛了失意人的心,因为在失意人的耳里,老肖的话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使失意人感受到你有些“看不起”他的意思。
精华点评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候是有理性有智慧的,能够在清醒的时候分辨是非祸福,但人在得意的时候就容易忘乎所以。因为得意,人会变得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处处比人好、事事比人强,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晕晕乎乎难以辨别方向。殊不知,乐极会生悲,高兴过头,会丧失理智,种下祸根。厚黑学指出,一个人得意忘形,就容易忽视他人的存在,从而招致他人的嫉妒,随之而来的是冷落、攻击、排挤,失败也就离你不远了。要学会在社会中厚黑处世,要做到“得意之时莫忘形,失意之时莫灰心”,低调做人,谦逊行事,这样才会赢得好人缘、好口碑、好前程。否则,毫不顾忌地往前冲,很有可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直至断送自己的前程。
一半清醒一半糊涂,人生难得是糊涂
原文
“聋就是耳聋”;笑骂由他笑骂,好坏我自为之。但“聋”字包含瞎的意义。文字上的诋骂,闭着眼睛不看。
处世智慧
在为人处世中,有的人把社会看得很简单,把人看得很单纯,做人太认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准则,人与人之间应以诚相待,世人都应该按准则行事,以道德待人,不得越雷池一步。而在厚黑学看来,这种看法是幼稚的。社会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人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单纯,为人处世以一己的眼光来看待,以至高的标准来衡量,将会碰许多钉子,走很多弯路,最终朋友离你而去,自己成为处于社会之外的“孤家寡人”。有时候装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本来是个老谋深算、绝顶聪明的人,却总喜欢装糊涂。当年他在五丈原,凭借一套大智若愚、软磨硬泡的阴鸷功夫,终于拖垮了老对手诸葛亮,居功至伟,在国内也权倾一时。正因为功高震主,少不得引来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干脆装起糊涂来,以病重为由长期在家休假,给人制造一种他行将就木的假象。
但他的对头们还是不放心,派了个人以慰问病情为由刺探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干脆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真的装出一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样子,接待来使;于是假戏真做,演出了一幕生动的活剧。
来人果然被蒙骗过去了,回去就说司马懿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司马懿的政敌们终于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暗中培植羽翼、广罗亲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布置自己的两个儿子抓住了京师禁军大权。后来瞅准了一个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几乎将曹家的势力一网打尽,至此魏国军政大权尽数落在司马氏手中。
精华点评
我们做人,有时是需要糊涂一点的。糊涂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秉持糊涂的心态做人,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又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糊涂做人的要义。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拥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诚实厚道是做人的根本
原文
厚黑二字,是从一私字生出来的,不能说它是好,也不能说它是坏,这就是我那个同学朋友谢绶青跋《厚黑学》所说的:“如利刃然,用以诛盗贼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于刃,故而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
修身智慧
诚实做人、厚道是做人的准则。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求索取,不念回报,是不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的,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与人为善,诚信厚道,则能改变人际关系,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事业发展更加顺利。当然,“厚道”不是“呆头呆脑”,不是“僵化愚钝”,而是在明确各种利害关系后,不欺瞒他人,做到与人为善。
“民以食为天,商以信为本”,古往今来,“诚信”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修身之本,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规范。
然而诚信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却打了折扣,尤其是在商界中,人们尽其巧取豪夺、坑蒙拐骗之能事,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上屋抽梯,过河拆桥;拒绝认错,推卸责任,置信义道德于不顾,只是一门心思地赚钱。殊不知这样做,只能暂时得利,人们受到欺骗后就不会上第二次当,而不讲求诚信的商人也就此断了自己的财路。
精华点评
经商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都应该以诚信为本,否则,就难以立足。
曾经有一个叫谢福慕的人,为人不够诚实,刚来到一个新单位时,担心被人欺负,便在一次聚会中,说自己家庭曾经遭受过很多灾难,换取了大家的同情,同事们都把他当老乡对待,但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他的话都是假的。后来,他说什么大家都不敢相信了。最后,他难以在单位待下去了,只好辞了工作。
所谓以心换心,以诚换诚,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以诚相待,取信于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保证。
厚结人心,打好“仁慈”这张牌
原文
孔老的兵,是拿来防御自己,是维持仁慈的工具。
修身智慧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关心的愿望。所以,留心他人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及困难,给予及时关心和照顾,别人就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亲近和信赖的人,从而也会帮助和照顾你,这就是仁慈的力量。不要吝啬自己的关怀,也许你的一个细小举动,会给你以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春秋末年,晋国有个卿大夫叫赵简子,他有两头心爱的白骡。一天夜里,住在广门县的小官阳城胥渠的仆人来到赵简子的门前,敲门告诉说:“主人胥渠生病了,医生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治好;如果弄不到的话,那就必死无疑。”
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在一旁侍奉赵简子的家臣董安听后大怒:“胥渠这家伙,竟然算计起主君的白骡来了。请让我把他杀掉!”
赵简子说:“杀人为的是使牲畜活命,不是太不仁义了吗?而杀掉牲畜去救人活命,却是仁爱的表现。”于是吩咐厨师杀掉白骡,取出骡肝,送给胥渠。人们听说这事后非常感动。后来,赵简子攻打狄城。广门县的胥渠带领军队参战,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争先登上了城头,帮助赵简子大胜敌军。
精华点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论是谁,都愿意希望生活在一个富有情感的环境中,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小恩德,对他人的尊重之举,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处在苦境中的人也许就是雪中送炭。心怀慈悲,给人帮助,总没有坏处。
学会包容,集思广益
原文
诸葛孔明,是法家一派,手写申韩以教后主,也是精研厚黑学的人,所以当了丞相,能够俯纳群言,集众思,广忠益,故出师北伐,司马懿不得不畏之如虎。
修身智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谦恭英明的仁君,他善于纳谏,没有历代帝王那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痼疾。他刚继位时,就不计前嫌,屡次把政敌李建成的老师魏征叫到自己的卧室内,虚心求教治国之道。魏征得遇知己之主,竭尽所能,知无不言,先后进谏陈言二百余事。
贞观年间,在唐太宗的倡导下,进谏蔚然成风,不仅大臣进谏,连宫中的长孙皇后、徐贤妃也能进谏。当以直谏著名的魏征去世时,唐太宗十分难受,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为了让子孙也能兼听纳谏,巩固唐朝的统治,唐太宗还对进谏、纳谏作了具体规定。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入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唐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值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得以上达。正是因为唐太宗的知人善任、兼听纳谏,才出现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盛况。
精华点评
当然,世人大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别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去行事,而对于他人提出的意见则不能坦然面对、自然接受,更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内政”,指责自己的过错,认为这样自己的威信和尊严受到了威胁,学识和能力受到了怀疑,名誉扫地,颜面丢尽,于是视外界的“不祥”之音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一个学识再渊博、能力再超群的人,也不可能把任何问题都看得一清二楚,将事事都办得完美无缺。只有发挥大家的特长,集合多人的优势,群策群力,依靠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事业顺利发展,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所以,作为今人,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包容的雅量,这种涵养是对我们自身的一个提高。心胸大了,什么事情都能包容进去,又有什么事不能做呢?
沉默是金,羊羔也能打败雄狮
原文
如果说我错了,他人说得有理,我就抛弃我的主张,改而随从他人的学说也未尝不可。
修身智慧
战国秦昭襄王在位已36年,但国家军政权力依然掌握在母亲宣太后和叔叔穰侯手中,使得昭襄王无法独立执政,实行变革。范雎在这时到达秦国。他先给昭襄王上疏,说自己有办法使秦国强大,还暗示如何处理昭襄王与宣太后及穰侯的关键问题。昭襄王看了范雎的上疏后决定召见范雎。到了召见那天,范雎故意事先在接见的地点四处闲逛。昭襄王驾到时,侍臣看到有人在附近闲逛,便道:“大王驾到,回避!”范雎这时故意提高声音说道:“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宣太后和穰侯而已!”
这话正好击中了昭襄王积压许久的心病。他有些不安地接见范雎,对他说:“早该拜见先生的,只是政务烦心,每天要去请示太后,所以拖到现在。我生性愚钝,请先生不要客气,多加教诲。”但范雎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向四周顾盼着。大厅内静悄悄的,气氛十分凝重。左右群臣们都有些不安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昭襄王猜想可能是由于众臣在场,范雎有所不便,就遣退众臣,但范雎仍然一言不发。昭襄王于是又问道:“先生有什么赐教于我?”范雎开了口,说:“是,是。”停了一会儿,秦王又一次请教,范雎仍只是说:“是,是。”停了一会儿,如此重复了好几次。
后来,昭襄王长跪不起,说:“先生不肯指教我吗?至少也该解释一下为什么一言不发的理由吧!”这时,范雎才拜谢道:“不敢如此。”于是滔滔不绝地谈下去。他谈的主要内容即是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同时也谈及太后、穰侯等人独断专权,架空昭襄王一事,并提出应对策略。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话后十分赞赏,马上任命他为顾问。几年后,又让范雎做了秦国宰相。后来他对范雎说:“过去齐桓公得到管仲,时人称他为‘仲父’,现在我得到您,也要称您为‘父’!”
精华点评
范雎用沉默的方法使昭襄王屏退了众臣,也使昭襄王能怀着一种惊异而专注的心理来倾听范雎的意见,并加重了对他的敬重之意。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将沉默内化为个性的一部分,不仅能时常发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的力量,雄辩未必是银,沉默则贵比黄金。
沉默不等于不说话,沉默未必就是认输,沉默未必没有力量,有时沉默更有冲击力。沉默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沉默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是躲避无谓争执的技巧。凡事深藏于心,才是一种大智慧,想好再说,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惹人讨厌,说话也失去了力量。
大智若愚: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原文
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修身智慧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机变灵巧、神通广大的所谓“聪明人”,往往不如那些看上去憨厚诚实、不爱抛头露面的“愚笨人”更容易成功。过于精明的人,在无形中挤兑了别人,侵犯了别人的利益,容易招人忌恨,反倒使自己陷入困境。所以,凡事不要过于计较,与人为宽,自己的道路也才能走得更宽。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奉命出征,出发前他向秦王请求赐给良田房屋。秦王说:“将军请放心出征,何必担心呢?”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终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赏赐我临时酒饭之际,我也斗胆请求赐给我田园,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秦王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到了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秦王爽快地应允了。手下心腹劝告王翦。王翦支开左右,坦诚相告:“我并非贪婪之人,因秦王多疑,现在他把全国的部队交给我一人指挥,心中必有不安。所以我请求赏赐田产,名为子孙计,实为安秦王之心。这样他就不会疑我造反了。”
精华点评
英国的一位评论家柯尔敦曾说过:“智者与愚者都一样愚蠢,其中的差别在于愚者的愚蠢是众所周知的,唯独自己不知觉;而智者的愚蠢是众所不知,而自己却十分清楚明白的。”真正智慧的人从来不显耀自己的才能,耍弄小聪明,总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但是,隐藏自己不是无能和自我封闭,而是在坚信自己力量的同时以宽厚示人。这种宽厚使在他周围的人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这种宽厚能使人折服。所以成功人士往往虚怀若谷,他们所具备的冷静、敏锐、谦逊正是他们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刚柔相济,能刚能柔真丈夫
原文
他(李宗吾)发明一种拳术,称其为“无极拳”。据说,他是把气功和太极拳整合为一,随意动作,师其意而不泥其迹,略略参加些黄帝内视法、天隐子存想法,并会通庄子所说“真人之息以踵”的道理而成此拳法。他说这种拳法,睡时、坐时、读书作文时、与人谈话时,都可以运用。他说如果把这种拳术传出来,不但为厚黑教主,而且可以称为无极祖师。
修身智慧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过于刚硬的物体往往容易折断,不能久用,而那些柔软的东西却百折不变其形,经久耐用。同样,一个人性格过于刚强,就容不得周围的人和物,最终也必被外界所不容,为他人所抛弃。人生遭挫,功败垂成。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受到满清政府的赏识,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最初曾在京城做官时,只是礼部的一个小职员,他有目的地结交了一位亲王。太平天国刚起事时,亲王向咸丰举荐曾国藩说:“此人胆大心细,才堪大用。”咸丰于是召见了他。不久就让他回湖南练湘军,把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寄托在他身上。
曾国藩没有辜负清室的希望,他从1853年组建湘军,用了九年时间,终于打垮了已经占领了半壁河山、几乎夺得全国政权的洪秀全。在他全线告捷之际,咸丰因纵欲身亡,政权落在了西太后手中。而曾国藩这时正如日中天,功高盖世,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若按帝制社会的常规,接下来所面临的必然是“敌国破,功臣亡”的结局。然而曾国藩对此早有准备,他以一套又一套太极拳的柔劲把所有险情化解了。
清朝自入关后,以一个被传统的大汉族思想视为“蛮族”的名分来统治整个中国,面对着或明或暗的“反清复明”的潜流,除了依靠比明朝更正确、更高明的统治艺术外,只能以特务组织驾驭各级官吏。这是整个清朝期间一直沿用的传统统治手段。慈禧太后以一女人专政,特务组织更是其须臾不可离的控制文武大臣的工具。所以,当时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尽写一些养猪农作的家务琐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西太后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乡巴佬。
精华点评
老子曾说:“人之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他推崇水的外柔内刚的生存智慧,水总是往低处流,流入最安静最没有声息的地方,从最低的地方仰望高处;水没有形状,在圆形的容器中,它是圆形的;在方形的容器中,它又变成方形的。可以说水是最柔弱的东西,然而它又拥有强大的力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可为滔天巨浪,摧枯拉朽,吞噬一切;可以洞穿坚硬的岩石,冲垮坚固的堤岸。
当然,光有柔没有刚也不可以,否则就成了软弱。真正有智之人,总是刚与柔结合,他们处变不惊,刚柔相济,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他们的柔弱,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柔弱,是冲破暂时的黑暗、换取日后扬眉吐气的潇洒人生的柔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原文
绷就是俗语所说的绷劲,是恭字的反义词,对下属及老百姓而言分两种:一种是仪表上赫赫然大人物,凛然不可侵犯;二是言谈上,俨然腹有经纶,卓卓大才。
修身智慧
要严格要求别人,先得严格要求自己;要厚脸待人,先要厚脸待己。可见,自我修养非常重要,只有将自己的修养提高了,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或教导他人。
联想公司有一条规则,开二十几个人以上的会时,有人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不这样的话,会没法开。一个被罚的人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他被困在电梯里,电梯坏了,咚咚敲门,叫别人去给他请假,没找到人,结果还是被罚了站。
就做人而言,柳传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0000,前面的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0,带两个0就是00……其实极其关键。很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他也是个零。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柳传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在联想的“天条”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即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不让他到公司来,因为他怕子女们进了公司,互相再一结婚,互相联起来,将来想管也管不了。正是因为柳传志的严格要求,才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精华点评
古有明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自身所犯的小错误,一定不能忽略,理当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关于修身的重要问题,不可小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时时刻刻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恶习,这样才能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才能要求别人也要做到,在要求他人怎样做的时候,得先想一想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
置身局外,冷眼旁观
原文
置身局外,冷眼旁观,把真相看得很清楚,毫无成见,故所下判断最为正确。
修身智慧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利往。人都有贪欲,当对方被利益迷住双眼时,往往会失去正确判断的理智。
曹操在白狼城大败冒顿兵团,袁熙、袁尚两兄弟率数千人逃向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当时曹操的部下都摩拳擦掌要去追赶,企图一举歼灭平定袁氏集团。
但是曹操当时的行动出乎众人之料,不但没有派兵去追赶兵败而亡的袁氏兄弟,反而退兵易州,按兵不动。大家都猜不透曹操的心思。大将夏侯惇问曹操道:“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臣服我们,现在二袁又去投靠,这样岂不是如虎添翼?如果现在不去征讨他们,等到他们彻底结成一伙来对抗我们,必为后患,因此还不如现在趁他们立足未稳之际就去征讨。”曹操听了哈哈大笑,然后说道:“大家为国出力血战沙场,很是辛苦,这次就不用劳烦你们出征了,几天之后,公孙康一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依据公孙康以前对曹操的强硬态度都不相信公孙康会这么做,但是曹操的话又都不敢不听,只得按兵不动。出乎意料的是,过了不久,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营。众将很是吃惊,都称赞曹操料事如神。曹操仰天大笑:“果然不出郭嘉所预料的啊。”
曹操解释说,谋士郭嘉在征乌桓回军途中病倒,不久去世,临终时留下一封信授计道:“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公孙康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兵攻打,由于他们各自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因此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反而可能会让我们损失惨重,如果我们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果然如郭嘉所料,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奔,当即与手下的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诱入城中杀掉,把他们的人头献给曹操。
精华点评
我们身处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免有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对各种诱惑,便迷失了自己,殊不知这些眼前的利益是阻止你前进的罪魁祸首,所以要学会放弃,放弃自己不需要的,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不要让诱惑束缚了自己。否则,沦为利益的奴隶,自己也无法发展。
埋头做小弟,跨过入职门
原文
人的脸皮本来很薄,慢慢地磨炼,就渐渐地加厚。
修身智慧
摒弃骄傲自大、好高骛远,放下身段,低调做人,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做,你就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也才能赢得更多人的赞赏和尊重。
小苏,计算机博士学历,现在是某IT公司的技术总监,在这个令人称羡的职务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小苏当年求职时的苦涩。有谁想得到,当初博士刚毕业时,他也熬过了半年的“家里蹲”,即使后来进了公司,也只是一个办公室助理兼杂务小弟。
当初,小苏找工作时抱着非五百强企业不去,非管理层不干的宗旨,导致求职处处碰壁,因此一毕业就失了业,在家里呆了大半年。其间,几乎所有的博士同学都步上了工作岗位,虽说他们的收入也未达到当初为自己设下的标准,“但是有一定的工作积累总好过‘家里蹲’吧。”一位昔日的同窗好友这么告诫小苏:“你呀,也别整天想着自己是个博士,这个不做那个不干的,得先让企业有一个机会了解你,知道你有真才实学才行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之后小苏调整好心态,索性收起自己的博士文凭,而只拿出本科的文凭,结果很快被一家电脑公司聘用了,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当然由于是新人的缘故,老板也让他处理一些办公室杂事,并要求他协助其他同事共同完成一些项目。对此,小苏没有任何怨言,老板当初给小苏的工资比一般本科生还略逊一筹。但是小苏却干得很认真,每次加班总会发现他的身影,几个月下来,公司上下都很喜欢他。
小苏在半年的公司小结中发现了一些公司内部程序上的错误并向老板提出。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升了他的职,让他享受大学生的待遇。不久,老板发现他的程序设计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比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高出一筹,感到非常奇怪。此时,小苏终于亮出自己的博士底牌,老板先是一惊,怪自己这么久以来大材小用了,决定重金聘用他,让他负责全公司的业务运作。
精华点评
世界上的一些精英,包括政治、商业、教育、艺术等圈内的一些大牌人物,一开始也是从基层做起的,他们能放下面子,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最终功成名就,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光彩夺目的职业明星。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从零做起的心态,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放下自己的面子,充分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断学习进步,自己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吃亏便是福,贪小便宜吃大亏
原文
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
修身智慧
生活中,一点亏也吃不得,处处想占便宜的人,虽然处处争得自身利益,争得高高在上,却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外援,最终必将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只有不怕吃亏、愿意吃亏的人,才能与人和谐共处,获得最大的回报。
宋朝时,李士衡在馆阁任职,一次出使高丽,一名武将担任他的副使。高丽方面赠送了许多礼品财物,李士衡并不在意,只是把它交给副使管理。出发前,副使发现船底有缝隙渗水现象,副使不动声色地把李士衡得到的丝绸细绢垫放在船底,然后把属于自己的礼物放在上面,避免自己的东西受潮。船到大海之中,风浪汹涌,船又太重,很危险,船员要求把装载的东西全部扔掉,否则船翻人亡。副使也很慌张,就急忙把船上的东西抛入大海。东西大约丢了一半时,风浪平息,航船稳定了。过后检点一下,丢掉的都是副使的财物,而李士衡的物品由于放在船底,除了受点潮湿,其余完好无损。从这个故事看出,李士衡原先吃了亏,结果却是得利者。
有个百货商店的老板,是个半文盲,却经营有方,在人精成堆的生意场上竟然打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生意特别兴隆。有人问他:“你的经营秘诀是啥?”他笑着说:“不字加一点,一人一块田,家家日子好,人人笑连连。”原来他说的是一个“福”字。他解释说:“福就是吃亏,我宁愿少赚点钱,也绝不让顾客吃亏。在我这儿买东西,百挑不厌,包退包修,上门服务,负责到底,上门购物的人自然就络绎不绝了。也许,在某些商品上,我少赚了或者亏了本,但从长期来看,我肯定赚钱,而且还能长久赚钱。所以吃亏不一定是坏事,我就肯吃亏,心甘情愿地吃亏。”
精华点评
做人要学会吃亏、甘于吃亏、善于吃亏,这并非是懦弱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品性、思想、行为的反映。一般人不肯吃亏,聪明人甘于吃亏,而只有比聪明人更聪明的人才乐于吃亏。让利于人、荣辱不惊、得失无悔、放平心态,人生就会拥有无尽的美好,这应该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和处世的基本准则。
有人说,世界上什么学问都好学,最难学的是吃亏。吃亏是一种本事,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涵养,更是一门学问。愿意吃亏才会有权威,才会有号召力,多吃亏自然少是非,只要肯吃亏就能有作为。拥有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广、肯吃亏的人。相反,那些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人,多半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人。厚黑学“吃亏经”指出,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能吃亏就能有回报。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别人得点利,天长日久他们就会对你产生感激和尊重之意,因为怀感恩欲报之心,一旦你有困难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他们就会慨然应允,这样一来,你先前所吃的亏就得到了补偿,所得到的回报也就丰厚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