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说插上飞翔的翅膀》 文\鲁太光
这些天,眼前一直定格着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老汉,站在山岭上,他的眼前,是积雪消融的大地,他的前方,是清澈高远的天空。突然,老人举起双手。我们发现,他手中托举的,是一只略显瘦弱的大鸟。他张开双手,将大鸟抛向空中。鸟儿似乎领悟了老人的心意,奋力飞向高空。这时,大地苏醒,晨光乍现。太阳的光辉照亮了一切,照亮了那越飞越远的鸟儿,照亮了老人苍凉的身影,照亮了老人肃穆的面庞,照亮了老人眼中那饱满的清泪……
这静穆的画面,让我们的心疼痛起来,让我们的眼湿润起来。这静穆的画面,来自于宁夏作家马悦的短篇小说《飞翔的鸟》。
当然,在小说中“飞翔”的,不仅是这只充满灵性的鸟,不仅是马老汉悲悯的心,而是还有一种清洁的精神,一种来源于民族魂魄深处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小说在包容了上述一切人类的高贵情感之后,又能举重若轻,扎上翅膀,载着读者一起飞翔。
不过,这一切都要从小说的叙事说起。
小说开始,作者讲述的是一个纪念的故事。马老汉想为女人二十年祭日献宰牲,可是由于贫穷,他实在想不起把什么献给她。于是,老人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也陷入深深的思虑之中。在这自责和思虑中,马老汉那早逝的女人来到我们眼前,让我们为她的美丽与善良感慨,也让我们为她的不幸与无常叹息。在这思虑与自责中,女人去世后马老汉一个人拉扯孩子的艰难岁月也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为他的不易欷歔不已。在这自责和思虑中,马老汉对女人、对孩子、对岁月的爱也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实际上,悄无声息中,小说主题已经发生了转移,从纪念转为苦难和爱,不过,这后一个主题不仅没有遮蔽前一个主题,反而使其更加鲜明——女人的好和岁月的难,让这宰牲显得多么重要啊!
在自责和思虑中,马老汉终于想出了办法:他要套一只鸟献给女人。
历尽千辛万苦,马老汉终于套到了一只呱呱鸡。马老汉把它带回家,精心照料,单等祭日时,由阿訇宰杀了,献给女人。可就是这么一只意义非凡的鸟,竟失踪了。
故事再次转折,由套鸟、养鸟转到找鸟上来。寻找未果,马老汉几乎绝望,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于无意中在窑垴深处的土块下发现了这只失踪的鸟。它竟将自己埋在土块下,想趁马老汉不备时逃走。这让马老汉大为惊诧:一只小小的鸟儿胸中为什么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智慧?它是怎样弄断绳子的?它是从哪里弄来土块的?它又是怎样把土块压在自己身上的?这让马老汉的心猛地一揪,这不顾一切逃生的鸟儿一定有心事:它有儿女吧?它想自己的孩子了吧?
小说主题再次转移,转到人与鸟的交流上来。这次转移强化了苦难与爱的主题:在与鸟的交流中,马老汉再次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对孩子的爱;马老汉也再次看到了女人的生活,看到了女人对孩子的爱。正是这爱,让女人在去世前用哀求的眼神看着他,也正是这爱,让他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拉扯大。现在,二十年后,他竟然在一只鸟的眼中再次看到了这种哀求的眼神!正是这眼神,让他暗暗地下了决心——
在女人祭日当天清晨,他给自己洗了小净,也把呱呱鸡洗净,然后,用一种独特的仪式(放生)把它献给了远方的女人。
这让沉重的小说一下子轻盈起来。
这种独特的仪式,是作者巧妙构思的结果,但更是精神升华的结果。正是这种升华让作者和她的主人公在历尽苦难之后还能感恩,感恩生活的打磨与馈赠。也正是这种升华改变了宿命,给一只必然死去的鸟儿赋予了新的生命。
正是这种升华给小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