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岫嵘
淮河,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曲折逶迤一千余公里后注入黄海。淮河流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风光秀美,跨豫、皖、苏、鲁四省的33个地、市,184个县(市),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耕地2亿多亩。自古至今,围绕着这条大河,曾发生过许多故事。
凤台县地处淮河中游,县城紧靠淮河岸边,淮河三湾自此而过,淮河第一硖即在县城附近。凤台人喝着淮河水长大,历经淮河的沧桑变化,与淮河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10月14日是治淮五十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作为心系淮河、情洒淮河的凤台人,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五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从此,淮河流域人民与淮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淮河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治淮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淮河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4月末,万物生机盎然,田野里一片葱绿并略泛金黄,淮水静静流淌并略起波澜。为了解淮河,了解沿淮人民治淮的业绩,我和安徽淮硖画院的几位朋友,满怀为治淮五十周年献礼的美好愿望,驱车考察了千里淮上风貌。
一
淮河之水来源于何处,汇集于何方?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开始了第一阶段淮河上中游地区的考察。在短短10天里,我们行程数千里,历经皖、豫、鲁三省的数十个地区和市县,目睹了伏牛山、嵩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的真容;跨越了涡河、贾鲁河、沙河、颍河、洪河、浉河等淮河支流,考察了颍源和淮源;参观了白沙水库、石漫滩水库、南湾水库、梅山水库及淠史杭工程灌区;游览了亳州、菏泽、开封、郑州、登封、周口、信阳等历史文化名城;还通过参观兰考县的焦裕禄烈士陵园、临汝县的南街村、金寨县的革命事迹陈列馆及开封市的包公祠、郑州市的“黄河游览区”、菏泽市的书画院,使我们受到一次次比较现实的历史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受到了古今文化艺术的熏陶和各地风土人情的感染。这一幕幕的参观考察仿佛就在眼前……
4月30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凤台出发,首先来到山东省菏泽市。观看了菏泽市的书画展览和姹紫嫣红的牡丹后,我们向西部的河南省开封市进发,途经定陶、曹县、民权、兰考诸县。中途在兰考县下车,参观了焦裕禄同志治沙、治碱事迹展览。带着为焦裕禄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所感动的心情来到开封市区。在参观包相府时,大家触景生情,从历史上的包青天到当今社会的焦裕禄,我们为这样的民族英雄而骄傲,为这样的百姓清官而叫好,为更多替人民谋福利的淮河流域的贤达志士而自豪。
离开开封市,不知不觉又来到郑州市的“黄河游览区”,主要参观黄河碑林。上千块石碑镌刻着古今中外名人雅士的书画作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里已成为祖国灿烂文化艺术的聚焦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许是由于还没来得及收藏的缘故,这些艺术瑰宝仍横七竖八地躺在露天里任风吹日晒,不免使人顿生惋惜之情。号称母亲河的黄河,孕育了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这些人又以自己的卓越贡献,为黄河增添了光彩。这就是历史。急流奔腾的黄河是这样,滔滔不息的淮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带着无限的遐想继续去探索淮河的源头。
5月2日晚,我们终于到达了考察颍河源头的登封县。第二天,在登封县水利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实地考察了淮河主要支流颍河的源头,观赏了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和嵩阳书院。使我们难以忘怀的有绵延陡峭的嵩山山脉,有朦胧无际的伏牛山脉,有神秘莫测的少林寺塔林,有巧夺天工的中岳庙宇佛像,有参天挺立极富诗情画意的古柏苍松……但最令人神往的还是考察颍源。
一路颠簸我们上了郑洛公路,没走多远便来到颖源的分水岭处。它处在石道乡陈村西面和君台乡海渚村东面交界处,附近有个烟叶收购站。说来也怪,这里沿伏牛山下刚好有一分水土岭,使伏牛山流下的水由此向东西两个方向流去。向西直接注入淮河,向东流入颍河再经过辗转六百多公里至正阳关附近的沫河口入淮河。顺着分水岭向东不远的地方,我们发现了颍源。由伏牛山上泻下来的水自此冲开一条由浅渐深的小沟,沟中有一清泉为颍谷珍珠泉,一年四季不停地流淌;沟南岸有座面北坐南比较低矮的颍源庙,署名考叔庙;泉东有一比较破旧的拱形石桥;沟北岸立一颍源碑,上书碑文,是登封县人民政府1987年3月立的。
淮河的正源在哪里呢?它具有哪些特点呢?好奇心驱使着我们想尽快一睹淮源真面目。本来我们可以直奔桐柏山的淮源处,但是由于上游还有一些支流和水库要看,我们就绕道奔向周口地区。途经临汝县的南街村,我们停了下来。说这里是个村落,怎么也难以令人置信:一排排的高楼大厦,一座座的工厂学校,一条条的宽敞马路,一家家“小洋房”式的楼院,一个个着装整齐、行动军事化的农民,还有几个退休农民在高尔夫球场正打着高尔夫球……我们被吸引了,我们被感动了,我们惊呆了,我们这些“城里人”自愧不如人家“农村人”。
我们不愿离开南街村,但我们毕竟不是南街村人。我们还有自己的任务,还要继续赶路。当我们游览了涡河、沙河、贾鲁河和白沙水库后,来到周口地区。周口是贾鲁河、沙河和颍河的汇流口,是颍河中游历史上著名的工商重镇。来到这里我们受到地区行署的热情接待,除参观了沙河水库及有关水利工程外,还与该地区书画界的同道们进行了艺术交流。离周口,经漯河,过舞阳,穿方城,赶南阳,住唐河。第二天一早,直奔桐柏山下。
巍巍桐柏山,高高太白顶,青山叠翠,万壑争鸣,峰峦起伏,飞瀑直泻……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仙境。我们投身于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莫非千里长淮的源头就藏于这千山万壑之中?果真淮源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泓清泉从桐柏山上太白顶“云台禅寺”东边一眼井里流出,清冽甘甜,流不多远便潜入地下,约半里许又从峭岩中钻出地面,叮咚作响。过一公里许,无数条细流汇聚成一条小溪,由小渐大,顺着山势向东流去,流到鸿仪河乡龚庄村固庙小学东侧。这里有一块场地,靠北面建有房舍,据说秦代在这里建淮祠,汉代进行扩建。场地中间有一凉亭,亭前立有一块清康熙年间桐柏知县高士铎题书的“淮源寨碑”。亭东边仍是小溪,溪水四季长流,永不干涸,溪边仍有一口四季常溢的水井,井周围设有栏杆。啊,淮河,滔滔奔流的千里长淮即源于此。那浩渺无际的江河之水原来就是这些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我们禁不住发出感叹。但是,正是由于像桐柏山、伏牛山、嵩山、大别山这样连绵不断的山峰,一遇大暴雨,便是漫山遍野的雨水和泥沙俱下,逶迤曲折,一泻千里,才形成了淮河中下游河水湍急,大浪连天,咆哮奔腾的壮观场面。
看了桐柏山的淮河源头,我们没有驻足歇息。这时淮源水由桐柏东流,穿过信阳至罗山县境,浉河由此注入,愈显水势浩大迅猛。我们过了“义阳三关”,领略了南湾水库美景,又驱车向大别山区进发了。
大别山脉横跨豫、皖、鄂三省,真是太大了。我们不可能看其全貌,只登上了大别山区的鸡公山峰。这里成立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山路盘旋而上,加上天气阴沉,小雨淅沥,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使每人都捏了一把汗。山峦起伏,山路蜿蜒,山雾茫茫,山林苍翠……这里的一切都笼罩在浓雾和细雨之中,朦胧变幻,高深莫测。我们虽坐在车里,但仿佛腾云驾雾,慢慢进入了天堂仙界。到了山顶才知道这里还居住着一千多口人呢。这时我们只是感到冷气飕飕,寒意逼人,无心去参观蒋介石、宋美龄下榻的地方,也无心去观赏在这里建造的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楼群。只是拼命地欣赏着大自然的风光,拼命地呼吸着山顶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进入“天堂”的瞬间幸福美景。
从鸡公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小雨仍下个不停,当晚我们住在信阳市。第二天是5月8日,我们经罗山、息县、潢川、固始等地走出了河南省境界,来到了安徽省的金寨县和六安县。
在金寨县参观了梅山水库和金寨革命事迹陈列馆。金寨县是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方,1929年5月,曾爆发著名的立夏节起义。从这时起,有许多英雄豪杰奔赴到祖国的各个疆场。这里的人民曾为中国革命事业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一批革命志士贡献出年轻生命,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像洪学智将军那样一批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因此这个县被誉为“将军县”。在六安县,我们主要参观了淠史杭灌区。这个规模巨大的工程始建于1958年,以后不断进行配套完善,现有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佛子岭水库、横排头枢纽工程等几个大型主体工程。这些工程灌溉总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可灌溉安徽、河南的4个地区和13个市(县)的1124万亩土地。在淠史杭灌区内,号称天下第一大塘的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安丰塘很值得一提。安丰塘古名芍陂,兴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代,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新中国诞生给安丰塘带来新生,淠史杭工程的兴建更使芍陂焕发青春。安丰塘成为淠史杭灌区的一大蓄水塘,现可蓄水1亿立方米,可灌溉63万亩土地。
淠史杭灌区水利工程的兴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劳动人民把淮河之水由水害变水利的真实写照,它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淠史杭水利工程只是淮河流域数以千计的水利工程的光辉典范之一。我们在中上游地区亲眼见到的白沙、石漫滩、南湾、梅山等诸多水库及相关水利工程,正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劳动人民征服淮河,使淮河为人类造福的伟大创举。据有关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国家投入治淮基本建设资金达92亿多元,完成土石方80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小型水库达5300余座,总容量250亿立方米。新中国成立后的淮河之水到底为中国人民创造多少财富,这恐怕谁都难以统计。难道这些辉煌成就还不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吗?
5月9日,我们一行人在基本完成淮河上游及部分中游地区的考察任务后,由六安经寿县回凤台。天又下起小雨来,但阴沉的天气并不影响我们激动而兴奋的心情,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我们努力地追忆着十天来的所见所闻,议论着满载而归后的感受和收获,捕捉着为迎接治淮五十周年而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规划着下一步对淮河下游和其他中游地区考察的蓝图。
二
安徽淮硖画院于2000年5月组织考察了淮河上游及部分中游地区,这只完成了考察任务的一半。源于桐柏山、伏牛山、嵩山、大别山等地之水和颍河、沙河、涡河、洪汝河、贾鲁河、浉河等数十条河流汇集之水,顺着淮河下泄,到底流到哪里去了呢?中间又发生了多少故事?为揭开谜底,我们由淮河中游开始又向下游地区出发了。
6月8日,天气格外晴朗。我们顺着淮左大堤由凤台向怀远出发,首先经过的是茨淮新河。这条1971年开工至1975年挖成,全长130多公里的人工河在淮河中游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上至阜阳市的茨河铺,下至怀远县荆山南侧流入淮河。它的兴修分流了淮河支流颍河的洪流东下,大大削弱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洪水压力,缓解了正阳关以下淮水急泄不畅的矛盾。
“淮河三峡”是我们本次考察的主要目标之一。第一峡为峡山口,在凤台县城西约4公里处,八公山西北端。峡山口东岸为霸王山、西岸为禹王山。淮水自南而来,两山夹峙,激流拍岸,非常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即据险于此。宋代军事将领夏松在此留有摩崖石刻《筑城记》,至今与崖顶上的“慰农亭”都保存尚好。第二峡为荆山峡,位于怀远县东南二里许,峡口北岸为荆山,南岸为涂山。相传大禹治水至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治水告成后,大会诸侯于此,后人在涂山建有禹王庙。第三峡为浮山峡,在五河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皖、苏交界处,峡口南岸为浮山,北岸为潼河山,两山相距一千五百多米。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山下有穴,淮水泛滥时,其穴即高,水减时,其穴即低,故名浮山。”登浮山可望淮、浍、漴、潼、沱五河交汇处。这里盛产芦苇,被誉为“安徽苇编之乡”。淮河三峡犹如三条巨龙锁住淮河,由此形成了淮河上三个险要关口。
考察了“淮河三关”,我们从五河县小柳巷附近乘船过淮河到了江苏省的双沟镇,过双沟大桥来到离盱眙县不远的洪泽湖畔。这里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分界处。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洪泽湖,浩瀚无际,涟漪荡漾,碧波千顷。由于黄河长期夺淮,在下游形成淤积,阻断了淮水入海的正常去路,使淮水被迫进入洪泽湖的怀抱。多少年来,偌大的洪泽湖默默地承受着淮河中上游巨大洪峰的倾泻,尔后再把淮水一分为二,一部分由江都市的三江营流入长江;一部分由射阳县的扁担港流入黄海。
长期吐纳着淮河巨澜的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面积2200平方公里。由于长期淤积,湖底竟高出湖东里下河地区四至八米,成为江淮平原上一个湖盆高出地面的“悬湖”。它上承淮河,下通长江,东注黄海,集蓄水、灌溉、航运、养殖于一身,彰显出一个大湖威严而神奇的风貌。放眼望去:茫茫一片,水天相连;船舶穿梭,渔帆点点;芦荡摇曳,荷莲叠翠,好一派湖光天色美景。
由于淮水流入洪泽湖经过调蓄后要分两路流入江海,所以我们对下游地区的考察也需分两路进行。我们首先考察淮水入长江的情形,向扬州方向的三江营入江口进发。
淮水从洪泽湖里出来,主要通过洪泽县附近高良涧西南的三河闸,顺三河向东南流,经过金湖县境内新开的一段入江水道,泄入高邮湖,再过邵伯湖,出江都市附近的六闸,由三江营进入长江。这条入江水道最大泄洪量为12000立方米/秒,年排水量占淮河下游水量的80%左右。雄伟的三江闸,是淮河下游入江水道的总控枢纽,是下游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水闸,始建于1952年,全闸63个孔,闸身总长698米。
随着淮水南下的路线,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在扬州市,游览了风景秀丽的瘦西湖和著名的瓜洲渡后,很快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淮河下游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机站、7个节制闸、3个船闸等工程组成。它既能自流灌溉,又能电力抽水灌溉。4座抽水机站共装有32台电动机组,总功率为4980千瓦,抽水能力可达470立方米/秒,灌溉总面积达1000多万亩。这个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61年底,至1977年春4个抽水机站全部建成。它是“南水北调”的一个光辉典范,可抽引长江的水北调至徐州、连云港等地区进行灌溉。当淮河发生洪水时,它又可将滔滔洪水及时排入长江,排洪能力为12000立方米/秒,排涝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
走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大院,我们不禁思绪万千:淮河之水从河南省的桐柏山下来,到江苏省的三江营汇入长江,逶迤曲折两千里,奔流不息数千年。过去,它给人们带来多少灾难和困苦,已经记不清了;如今,它已失去往日肆虐的面孔,两千多里的行程中,被人们利用了多少次,为人类造了多少福,也无法记清了。啊!淮河之水由上游到下游,由水患变水利,这不正反映出淮河流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十年来的治淮业绩吗?
看了淮河入江处,淮河入海处又深深地吸引着我们。6月10日我们离开江都市,经过高邮、宝应、淮安、滨海等地向海边驱进,去领略“淮水入海流”的场景,感受“海纳百川”的情怀。
汽车在公路上正好沿着京杭大运河前进,我们眺望窗外,欣赏着古运河的新貌。还未到大海,我首先被这条大运河迷住了——它无愧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兴修航运工程的杰作。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七世纪(隋)和十三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疏浚开拓连接而成。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这条大运河历代是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京杭大运河江苏、浙江段几经拓宽疏浚,截弯取直,并先后兴建一批水利枢纽工程,使古老的运河焕发出青春活力,使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在无限的遐想中,汽车不知不觉地把我们送到淮安县城。这个古时被称为“东南第一州”的文化名城,位于淮河入海通道苏北灌溉总渠岸边、京杭大运河的臂弯里。来到这里,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青莲岗文化遗址,去参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纪念馆,去拜谒抗金英雄韩世忠及夫人梁红玉的遗风,去考察为西汉杰出军事家韩信修的“韩侯祠”和为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修的“关天培祠”……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瞻仰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上。
周总理故居,坐落在淮安县城的附马巷和曲巷相交处,是一幢古式平瓦房,分东西两个宅院。这位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无限崇敬和怀念的伟人,就出生在这里,并在十二岁之前住在这里。他十二岁时最后一次走过宅前小巷,投身到革命的流洪中去,自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但这里的房梁屋舍等各种建筑、一切陈设都保存完好,连周总理童年汲水的水井和用餐的厨房都完备无缺,可见人们对总理的敬爱之情。对这幢故居,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李鹏、乔石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外国领导人都来参观过并留下亲笔题词。
出周恩来故居约两公里,就到了周恩来纪念馆。纪念馆在淮安县城北桃花垠,1992年落成对外开放。由一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绿地所组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域。纪念馆主馆高26米,为外方内八角形建筑,分上、中、下三层,在中层安放着周总理坐姿汉白玉雕像。主馆和西花厅建筑群中间塑有周总理站姿铜像。西花厅建筑群按中南海西花厅风格建造,陈列着周总理生前开会、办公、接待、学习、生活等各种遗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地瞻仰着,久久不愿离去。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周总理那高大矫健的身姿,仿佛亲耳听到了周总理那庄严而洪亮的声音……周总理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正是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于1950年1月14日主持政务院会议,作出《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从而领导人民展开了一场场治淮的伟大斗争。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淮安县,长途直驱射阳县的扁担港,决意去看看大海。说来也巧,到射阳县方向去的公路,刚好又沿着苏北灌溉总渠的南岸向前推进,使我们又可以观赏苏北灌溉总渠的美丽风光。
这天晴空万里,但有些闷热,我们不时拉开车窗向外张望,只觉得水渠和公路都夹在浓郁的绿荫中慢慢向前延伸,望不到尽头。渠宛如一条白练,路恰似一条长龙,白练随长龙浮动,长龙随白练盘绕,忽明忽暗,时隐时现。随着汽车上下不停地颠簸,我们好像就在白练与长龙中间戏耍,使人好不惬意!放眼望去,渠中帆影点点,渠边苇丛青青;路上车辆穿行,路边林木葱翠。侧耳听去,海鸟在树丛中、在渠水边不停地唱歌,渠水在船桨和渔网的搅动下发出哗哗的声音,树叶和芦苇在微风吹动下沙沙作响,偶尔还传来几声渔民的歌号声……真是美极了,妙极了。没想到桐柏山上有“仙境”,这黄海边上也有如此的“仙境”!
苏北灌溉总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开挖的一条人工渠道。从洪泽湖起,穿过里下河地区的北部,向东直通黄海边,全长169公里,宽200米。说它是条渠,倒不如说它是条河,它确可与古运河相媲美。这项水利工程的兴修,拓展了淮水在洪泽湖里的出路,使淮水直接入海有了通道,减轻了淮水入江的压力,在淮河下游地区的泄洪和苏北地区工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我们沿着苏北灌溉总渠来到滨海县境内的淮海农场时,已是下午七点多钟。第二天清早,我们就去寻觅大海了。由于当地正在修路,我们未能如愿到达扁担港,只是来到扁担港附近的大海边上。但我们总算走完了考察淮河入海的最后一段路程,来到了淮水的最后归宿地。见到了大海,大家这时才松了一口气。
站在海滩上,我感到周围一切都是那样的辽阔和新鲜。向远处眺望,海水滔滔,海浪拍击,海雾茫茫,海接着天,天连着海,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只见白茫茫一片。海水托起一轮红日,显得那样圆、那样红、那样高,好像海上日出也早一些,六点多钟的太阳就有我们当地八点多钟高。“海市蜃楼”在哪里?我们用心地寻觅着,由远海寻到近海:只见一艘艘轮船像一个个黑点在海面上浮动,近一些的船上还可隐约看见渔民在张网捕鱼。一群海鸥从海面上掠起,只见一个个白点向我们飞来,最后落在沙滩上。海滩上,各种各样的海螺、贝壳让人怎么也捡不完、拾不够;芦苇、盐蒿、獐芳草等各种海边草,生命力是那样顽强,任凭潮涨潮落海浪摔打仍昂首向上;不时还有一些小海蟹和不知名儿的小动物在你脚下跑动,让你有些担心,怕伤了它们的性命……更令人难忘的还是看海水涨潮,我们真感到太幸运了:远处排山倒海似的大浪接连不断地向海边压过来,海水随着海浪慢慢向上涨起,转眼工夫来到你脚下,如跑得慢一点很可能被卷入海潮中……
面对汹涌澎湃、浩瀚无际的大海,一切都显得那样渺小和苍白无力,连我自己也觉得好像是海边的一颗沙粒。见到了大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和“沧海之一粟”的真正含义。在淮河中上游考察,我们见到河就说“这条河那么长”,见到湖就说“这个湖那么大”,见到大海以后它们都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但正是这个大海,才使所有江河湖泊的水有了最后归宿。千里长淮之水不也是如此吗?因此,大海才真正解决了淮河之水被人类反复利用后的“后顾之忧”。我们确应真诚地谢谢大海!
6月12日,我们完成了淮河下游和部分中游地区的考察任务,怀着胜利的喜悦返程。中途在安徽省的泗县与该县书画界朋友进行了艺术交流。我们把考察后的感受和收获都凝聚于笔端,留下了难得的书画作品。但这只是考察淮河后整个书画创作的前奏。
这天,一直晴好的天气下起了小雨。时令已过芒种,田野里的小麦收割完毕并已归仓,新栽的稻苗正在由黄返青,黄豆、山芋飘着嫩叶,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难道不是吗?淮河流域的每一个大丰收都离不开星罗棋布的大小水利工程,也都记载着建国五十年来治淮斗争的丰功伟绩。这不正是我们要捕捉的创作主题吗?
三
基本完成考察淮河任务后,淮硖画院的书画家们立即投入创作百米长卷《长淮风光》。在治淮五十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百米长卷终告成功。尽管这幅长卷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却从某些侧面反映出千里长淮的本来面貌和治淮斗争的光辉业绩,也表达了我们讴歌治淮伟业的美好心愿。
我很幸运地参与了考察淮河的全过程,受考察淮河创作激情策动,赶写出《淮上漫记》。或许可作为书画长卷的补充和拾遗吧,或许也可作为关心淮河的人们茶前饭后遣兴的小品吧。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加之考察不全面、不细致,文中难免疏漏多多,谬误多多。请大家不吝赐教。
(注:此文曾于2001年在《淮南日报》上分期发表过,现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