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迷蒙,寒风吹彻。
冬日的雨天显得尤为阴寒,雨水中带着寒意,沁入行人的呼吸,惹得人阵阵萧瑟。人们早已穿上棉衣棉裤,路上行人也是零星稀少,若非特殊原因便不会再外出,人们多半是窝在家中围着火炉取暖,没有火炉的,便多加些衣物;连衣物都缺少的,便只能多做些体力活取暖了。青阳镇的经济水平还算可以,寻常百姓们至少不会因为物资十分缺乏而抗不过严冬。当然总有些流浪汉或者乞丐,若是连些寺庙、破舍都是寻不得的话,就难说了。
清枫堂在这时节上,早在半个多月前(12月底)就放假了(授衣假:每年12月底至来年2月底,为期两个月,也就类似地球现代的寒假,时间上多1个月),学子们全部归家,并无具体假期课业,最多也就是要求多看一些书籍。不得不说,新唐国的学子还是相对轻松的,对比地球现代的学生,那简直不能比,至少这里的学子是有童年的,课业之学习也并非很功利,不像地球的应试教育,学子在引导期毕业之后,是否选择科举由个人自己决定,虽多半会尝试一番科举,但仍有不少比例的学子会选择从事农业、商业的工作,或者回去继承家业等等,人们也不会因为你无心科举而过多苛责于你,教育在这里既有选拔人才之目的,也有通识教育、教化民众的韵味。
落青叶现正在走向清枫堂的路上,他身上只是披了一件略微厚实的素布外衣,看起来较为单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很冷,自然地是因为他修行的缘故,体内真气可以部分抵御寒冷。而且母亲也说过,抵御寒冷本身便是一种对于真气把控的修行,要做到不可微察又将好御寒,这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落青叶为何这时要去清枫堂?其实也不是这时,自从清枫堂宣布放假之后,落青叶就没有一天间断过,依旧天天一个人去清枫堂。去清枫堂自然是为了去藏书楼,自然是为了看书。谁叫落青叶是两世为人,是一颗成熟的灵魂,小孩子所谓的那些欣快的事情,在他看来只剩幼稚----当然幼稚不代表没有意义,只是落青叶现在是更喜欢与书籍为伴,看书也是落青叶排遣无聊、获得满足感的一个十分有限却又较为有趣的方式之一。
原本清枫堂藏书楼是在假期关闭的,但是一来学堂先生感念于落青叶的用功好学,二来藏书楼看门的跛脚大叔又十分喜欢落青叶,跛脚姚大叔原本就是长住在藏书楼附近,几番商洽之下,姚大叔也是乐意每天为这样一位好学的孩童准时准点的开门与关门,落青叶便可以在假期之中每日前来看书。只是食堂是真切的关闭了,可这也不算问题,每日中午姚大叔更是十分殷勤的邀请落青叶去他家吃饭,一开始落青叶自然是不好意思,是拒绝的,后来混得熟悉了,落青叶也就习惯蹭吃蹭喝了,当然了,落青叶父母知道之后,总会时不时的给姚大叔送些农家菜品、逢年过节也是多有礼品探望。看来不管何时,只要是勤奋用功读书的孩子,总是比较讨人喜欢,至少不惹人厌。
藏书楼地处清枫堂北面,共有四层楼,楼层之间木梯相通,楼内书架与桌椅错落有致,书架按照八卦图形排布,四层皆是如此。墙上有名家名作垂挂,常有怡神熏香飘逸。藏书楼东面隔开一座小园林的地方是另一座院子,此院名为清欢院。
清欢院的布置极为讲究。庭院正门朝向正东,院前栽种有两颗青松,两侧间杂两片青竹,院中铺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鹅卵石小路,进门偏侧还有一方清池与亭榭,池中栽有水草,亭中设有石桌木椅。据说从风水上来讲颇为吉利,在藏书楼之前便已经存在了,几经修葺,于幽然古朴中透着丝丝生机活力。清欢院的配置也非寻常。房屋结构所用的木材与石材都是上等,每一间房间的布局都有讲究,雕窗花饰无一重复,盆栽皆为名贵,客厅装饰的书画作品都是名家真迹,茶几品色皆为不凡,选茶都是贡茶。在这寒冬腊月,清欢院内却是温暖如春,火炉、地下暖坑应有尽有,总得来说颇为华贵尊荣。镜头拉近,细细看来,清欢院居人不多,四名下人,一男一女2名随仆下人,一位书生,一位剑客,而此院主人却是一名小女孩,一袭青衣如玉,一挽青丝半垂,没错,正是清枫堂的陈青瑶。
此刻,陈青瑶也是方才起床,洗漱之后,边吃着阿婆(清欢院的一位女仆下人)准备的清粥药膳和热腾腾的小笼包,边看着窗外渐起的飞雪,眼神若有所思,此刻若从身旁看去,青瑶的颜值确实是逆天的那种,不然落青叶也不至于第一眼看到她时就看到有些呆了,作为一名前一世阅世也算颇多的中年男性,美女看得也是极多,却少有青瑶这样的,出尘、灵秀、惊艳、深邃,是的,还有深邃,那也是一种年龄不符合的深邃,却更加迷人。
“小姐,想什么呢?包子馅儿都要掉了”刘阿婆不禁笑着提醒道。
“阿婆,今年的第一场雪来了,你快看窗外,又是过了一年呀~”青瑶又兴奋又惋惜的说道,同时一口吃掉了快要掉下来的包子。
“今年的雪显得特别冷些,小姐注意多加些衣服,我去把那件貂皮毛披给您拿来。”意识到者气候或将再次转冷,刘阿婆赶忙停下来手中的活,去别厅去拿毛披去了。
“谢谢阿婆。”青瑶悦耳的声音轻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