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辞职这一消息一日间传遍整个长安城。
忆林客栈里……
程咬金正准备去和太宗讲理,苏烈在一旁也正在收拾东西。
此时在一旁的弈星很镇定,他只是淡淡一笑,自言自语说:“莽夫的行为呀!”
苏烈拍案,指着弈星道:“你说什么?竟敢说我们是莽夫?要没有这我们这些武将莽夫,你们能过上这么安逸的日子吗?”
弈星没有否认。
第一个站起来反对隋朝暴政的是瓦岗军,在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程咬金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程咬金看到弈星淡然自若的态度,认为他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你小子倒是说说什么才不是莽夫的行为?”程咬金的语气很温和。
弈星道:“你了解当今圣上吗?”
程咬金道:“算不上了解吧。”
弈星道:“那你就确定皇上会听你的?”
程咬金摇了摇头。
弈星道:“你是开国元老,这毫无争议的,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君臣有别,你不能用你的功劳作为你对皇上作出请求的本钱。”
苏烈在一旁感觉有些听不下去了,竟然有人敢指出程咬金的不是,他第一个就是站出来反对。
苏烈道:“你是在质疑程兄?”
弈星摇了摇头,挥手道:“你不信可以去试试,皇上要是听你的那最好了。”说完转身就走。
程咬金叫住弈星。
“且慢!你要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直接和我说吧。”
弈星回头看了程咬金一眼,又看了看苏烈,摇了摇头。
程咬金给苏烈使了个眼神,苏烈立马反应过来,走上前去给弈星道歉:“刚才是我过于鲁莽,你不要计较。”
苏烈的表情很不自然,他的眼睛一直是斜着看旁边的那杯子。杯子里面的酒是盛满的,也许这杯酒的诱惑太大了。他的语气也不是那么的服气,更是有气无力的,任谁都能看出来有点不情愿。
弈星并没有在乎这个,笑着说道:“我并没有这个意思,你也不要过于自责。”
苏烈道:“说说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弈星问道:“皇上最在乎的是什么?”
苏烈摸了摸脑壳,想着自己平时和皇上走得很近,但仔细想想,真的没有发现皇上到底在乎什么。
弈星将眼神投向程咬金,程咬金也没能说出皇上到底在乎什么,程咬金想了许久,脑海里闪过一个两个字,那就“江山”。脱口而出:“皇上最在乎的是江山。”
弈星拍手赞道:“说的非常对,皇上在乎的就是江山。”
话是如此,古今往来,哪个皇帝不在乎自己的江山,即使他是像秦二世那样的昏君,他也很在乎自己的江山,他怕哪一天自己被人从龙椅上赶下去,也有可能性命不保。但古今又有多少个皇帝能够在爱惜自己的江山下作出一定的行动呢?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唐太宗不是。
程咬金和苏烈都不明白弈星的用意。
弈星道:“皇上曾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上在乎江山,而江山是百姓的,他一定很在乎百姓。二位将军,觉得我说得对吗?”
这下两人终于恍然大悟了,苏烈向弈星伸着拇指头,一直感叹,就这么简单的问题,可就是想不出来。
有时候问题不在于本身难,而是思维没有转变,固化的思维是很难想到一个本身简单的问题。
程咬金问道:“话虽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弈星道:“魏丞相在百姓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苏烈拍着胸口说:“魏丞相在百姓的眼里那绝对是一位好丞相,是他们心目中的父母官。”
弈星道:“这就对了,此时只要百姓都为魏丞相说话,那么皇上他又怎么能违背民意呢?这总比二位说话有分量吧。”
程咬金点了点头。
苏烈问道:“该如何让百姓起来为魏丞相说话呢?”
弈星笑了笑,凑着两人耳边小声细语说了一番。
长安大街上……
一位老先生正在津津有味的讲述那过去已久的故事。
“话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他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使大一统王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他不杀功臣,凡功臣都得到应有的奖赏,这是秦始皇独有的魅力。世人皆说秦始皇是一位暴君,其实不然,他筑长城使匈奴望而生畏,这是利千秋万世的伟大功绩,然而后人却占用他的成果还在指着他的不是,这是厚颜无耻。”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从一个布衣之士用了七年的时间成为了帝王,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其最大得意于人才,天下英才尽归刘邦。张良,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萧何,有治世之才;韩信,乃军事之奇才也;陈平,屡出奇计,救高祖于危难之中。高祖之所以得天下,全得力于能人也。然高祖却不善待功臣,让天下人寒心。”
“自晋统一天下后十年,八王之乱,开启中原王朝之辱,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劫难,中原一度沦落,这个乱世持续了几百年之久,直到隋为止,可好景不长,隋末农民起义,使盛世不复存在。”
“今我主圣明,广纳贤才,政治开明,民族和谐,万国来朝。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道不拾遗,乃当今圣上之功也,如今明君在朝,又有贤相魏征辅佐,此后一定会蒸蒸日上。”
“然不幸的是,魏丞相因谏言而被迫辞官还乡,此乃大唐之不幸,乃万民之不幸,魏丞相一日不在朝,我一日担忧。”
老先生说完后默默无言,不禁落泪。在场围观的人无不深感同受,大家都认为魏丞相的离去是百姓的不幸,再也看不到前路的风景。
所有人都纷纷落泪,那一滴滴泪水洒在地上,就像晴天的一场大雨,整个大地都淋湿。
微风轻轻起吹拂人们的脸颊,像是在安慰一颗受伤的心灵。
一壮士上前问老者:“百姓不能没有魏丞相,请先生为我们指一条道路。”
老者笑了笑,摸了摸胡须。
“天下乃是天下百姓的天下,何去何从,当由你们自己做主。”
众人相互对视,这很明显听不懂老者的话。
一妇人问道:“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我们怎么能做得了主呢?”
众人皆响应。
老者道:“此言差矣,皇上的江山若是没有百姓,那也将不复存在。”
壮士道:“老先生不妨直言,你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一定会按照你的办法做的。”说完又转身面对众人,高声呼喊:“只要能让魏丞相留下来,咋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同意的举起手来。”
众人皆举手高呼!
老者大声道:“能让魏丞相留下来的也只有你们,你们只要到皇宫前为丞相请命,一定可以让皇上重新用魏丞相。”
皇宫门前……
放眼望去,人山人海。
这如黑云密布,欲压倒皇宫。
“报!宫殿外有不计其数的百姓。”一侍卫匆忙来报。
这时太宗正在与大臣门商议大事,太宗有个规定:在上朝的时候,非边疆战事不得在议事之时入殿,非民众聚集请愿不得在议事之时入殿。
侍卫之所以匆忙入殿,也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方才众大臣门的议论之声,瞬间安静下来。无数百姓聚集皇宫门口,这是唐朝建立以来所没有的事件。
太宗不解,认为自己自登基以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又怎会有万民请愿。
长孙无忌上前道:“此事可稍后解决。”
太宗道:“万民请愿,刻不容缓,怎能推迟?”
太宗立马往外跑去,他是那么的着急。走到门口时,俯视城下,百姓挤满了皇宫门前,如此的壮观。太宗高呼:“各位乡亲父老们,朕今天站在这里,大家有什么话想对朕说的,都可以畅言。”
太宗的脸上露出微笑,他看到百姓能够来向自己请愿,说明自己在百姓的眼里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君皇,就凭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他高兴起来了。
万民举起手里的大牌,牌上写着几个大字:为魏丞相请命。
百姓高呼:“为魏丞相请命。”
这六个字很大,百姓的声音几乎是铺盖整个长安城。太宗看到如此场面,只好当百姓的面向百姓许下承诺:
“魏丞相是我朝开国元勋,朕定不会拿魏丞相怎么样,朕向大家保证,一定让魏丞相重返朝堂。”
听到太宗这个承诺后,城下的百姓非常欢乐,相继离去。
一会儿,城下的人几乎走完,太宗还在凝望着远方,他沉思着,眼里没有眨一下,在这万物寂静的皇宫内,他似乎看到了前所未见过的东西。
大臣们静静地看着太宗,没有一个人多说一句话。
太宗转身离去,他无视身边的所以大臣,低着头,一步一步向宫里走去。
此时城下站着一个人,从远处看去,犹如仙人。他叹了一口气:“古今难得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