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我们想象的更伟大
“马奈、莫奈”,“莫奈、马奈”,很多人,包括法国人自己,都会把这两个人搞混,我一开始也以为是同一个人不同译法而已。但后来在欧洲的美术馆看过他们各自的原作之后,就再也没有搞混过,两人的作品实在是难以混为一谈的,虽然两人都和印象派有着莫大的关系,都有着“印象派之父”的叫法,但在我看来,莫奈确实是“印象派之父”,至于马奈,称他为“印象派之祖父”应该更恰当些吧。
马奈也是生于巴黎、死于巴黎、葬于巴黎的一员,他的墓在帕西墓地,这本书里,出现在帕西墓地的,除了他就只有前面的德彪西了。这是一个家族墓地,关于马奈的内容写着:
“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
墓的顶上则是一根立柱,上面是马奈的头像——又是一个大胡子,那会的巴黎男人好像十有八九都是大胡子。
1863年,马奈在巴黎一夜爆红,皆因他的新作《草地上的午餐》,画的是郊外的一次野餐,美食、美景、美女、绅士,都是很正常的元素,不正常在于,美女是全裸的!并且神色从容的坐在衣冠楚楚的绅士当中。这一场景,如果今天真的出现在现实当中,无异于一场行为艺术,而在100多年前,虽然只是一幅画,却已足以引发一场绘画界的革命。后人追溯现代派绘画的起源,就是从它、从马奈开始的,这幅让拿破仑三世甚至想用皮鞭抽打的作品,从此揭开了世界画坛的新面目。
这是马奈在世界画坛上引起的第一场地震,很快,在1865年,《奥林匹亚》的展出又引发新一轮的剧烈震动,这次的强度更甚于前次,还是上次那个女模特,全裸着躺在床上,以漠然中夹杂着傲慢的眼光看着世人。这幅画被被咒骂为“无耻到了极点”,最后,被高高悬挂在展览馆最后面的一扇门上,为的是让观众“看不清哪儿是袒露的部分,哪儿是一堆衣服”。
当时,塞尚曾不无同情地写道:“观众不断涌来看马奈的这幅画,并且嫌恶地说,‘你们看这个人’,有如置身停尸间一样。”而以左拉为首的进步作家和青年画家们则为马奈喝彩,左拉说:“马奈没有什么错!他不过是向我们说了真话。”并预言:“马奈将在卢浮宫占一席地位。”
其实,当时已经有很多人画过裸女了,但是,这个裸女却被不容于世,甚至被封杀,为什么呢?据说,就是画中裸女高傲的眼光惹恼了当时的人们,有人这样解释,“封杀的理由就是因为裸女那被视为看的注视表情颠覆了人们的性别政治。”这样的解释我不是很能接受,但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了。依我看,所谓的颠覆了性别政治,就是这个女人的目光激怒了那些高傲的法国男人们了,男人的权威是不可颠覆的——反对者十有八九都是男人,而这个女人在无形中,成了女权的无言的象征了。
顺便说几句,这个女人叫维多琳·莫兰(Victorine Meurent),她是当时马奈和许多画家都喜欢用的模特儿——有点像蒙巴纳斯的女皇吉吉,单单是马奈就给她画过至少9幅画,她自己后来也学画,甚至跟马奈在同一沙龙展上展览过画作。1903年,她还成了法国艺术家协会的一员。不过她后来沦为酒鬼,在绘画上没能取得大的成就。
好了,我们不是批评家,对这两幅画的讨论到此为止,反正,马奈就是靠这两幅画,成为当时巴黎艺术界的当红辣子鸡的。一批支持他的年轻画家迅速聚集在他的周围,他们受马奈新颖画风的影响,一起探索新的绘画风格与手法,当时的人们讽刺他们为“马奈帮”。后来,随着莫奈、德加、塞尚等“帮员”相继红火,“马奈帮”一跃变为画坛新贵“印象派”,而“帮主”马奈因此被后人尊为印象派的奠基人。
我们的马奈先生1832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法官,但在16岁那年,他向父母表明了自己想成为一个画家的志向,没被允许。为了逃脱家庭的束缚,他转而答应了父亲的提议,报考海军学校,虽然没被录取,却得到一个当见习水手的机会,在法国和巴西之间航行了一趟。这次远洋活动对他的事业并没起到任何作用,却因为在巴西拈花惹草,染上最后致他于死地的梅毒。回国后,他坚定的学画意志迫使父母答应了他的选择,但也有说法,倔强的老马奈出人意料的同意他学画是另有内情。
1852年,马奈的钢琴老师苏珊娜·里郝夫(Suzanne Leenhoff)生下了一个非婚生的男孩莱昂·里郝夫(Leon Leenhoff)。据说,这个小男孩的父亲其实就是老马奈,他为了堵住马奈的嘴,不让家丑外露,才被迫同意马奈去学画的。
而马奈在11年之后,1863年,娶了大他两岁的苏珊娜为妻,这里面的爱情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不得而知。我比较好奇的是,莱昂应该称呼马奈为什么呢?哥哥?爸爸?不过至今,都没人能证实莱昂确是老马奈的私生子,也有说法说说,其实莱昂就是马奈的儿子。这个,我们也不得而知,只知道莱昂还常常给马奈做模特,最著名的是《佩剑男童》,他也出现在《阳台》的背景中。
马奈本人在当时巴黎的社交圈是一翩翩公子,喜欢出入于各种沙龙,他的一个朋友曾这样描述过马奈:“有点儿花花公子相,金发碧眼,蓄着稀疏窄小末端分又的胡须,双眼散发独特活力,唇间流露嘲笑表情——他的嘴唇很薄,牙齿参差不齐——有一种强烈的巴黎街头顽童的气质。他虽然慷慨大方,有一副好心肠,但言语刻薄,不免显得残忍。他对那些令人泄气和辛辣讥诮的辞令极为精通,应用自如。”
传说中,他年轻的他英俊、迷人——晚年的照片可看不出这两点,穿着时尚,总是身着精心剪裁的外套和浅色长裤,戴着一顶宽边大礼帽。多少贵妇少女对他暗送秋波,但马奈的花边新闻却很少,和苏珊娜似乎一直都很恩爱。唯有一个女子,马奈与她关系暧昧,此中的故事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名人爱情电影题材。
这位女子叫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熟悉西方绘画的人应该知道,她是印象派中最知名的女画家,诗人马拉美曾为她写道:“一些在斗争中把她视作同志的早期印象派大师评价说,这位技巧卓越的女画家,乐于同他们任何人并肩战斗,同整整一代的绘画是完美的联系在一起”。她身上还有几大标签,她是法国洛可可时期代表画家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的孙女,法国杰出风景画家柯罗(Camille Corot,1796-1875)的得意弟子,然后是马奈的模特和马奈的弟媳。
你可能没有看过她的画,但可能看过她的人,在马奈的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阳台》,而最前面的优雅女子就是她,另外还有至少六幅马奈的作品中有她。贝尔特和马奈相识于1868年,那会贝尔特正是年轻貌美的时候,又温柔典雅,还才华横溢。老实说,打死我都不相信,马奈对她没动过心。但实际上,我们在历史上却找不到马奈对她有想法的蛛丝马迹,倒是在贝尔特身上,我们发现了她对马奈之深情。
很明显,在绘画上,她深受马奈的影响,她崇拜他,她的画里都是马奈的色调和光影。1874年,她嫁给了马奈的弟弟尤金·马奈(Eugene Manet),尤金各方面都毫不出色,据说身体也不好。她真的爱尤金吗?我很怀疑,她嫁给他只不过是为了亲近马奈罢了。但婚后的她似乎很幸福,丈夫疼爱、不愁吃穿、女儿美丽,转而,她画起了童话插图,主角都是女儿。
但其实,马奈一直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马奈去世之后,她写信给自己的姐姐,信中说:“你明白我内心的痛苦。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与他在一起的愉快而亲密的日子。”
所以,爱吧,是无法忘记的。
贝尔特死后,葬在马奈家族的墓中,也就是和马奈葬在一起!我想,这对贝尔特来说,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
而马奈先她两年去世,也就是1883年4月,死因是梅毒和风湿病,年仅51岁。数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画家爱德加·德加说道:“马奈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