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应该是爱的相互存在,人们生活的主要活动就是与他人的相互交往。有爱心,就是要求人们善于理解他人的处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并随时准备去支持别人,从行动上去关心、帮助别人。
相传有一个男孩非常有爱心。他走到哪儿,好运就会带给那里的人们,大家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男孩上山砍柴,回来时看见一条河,便毫不犹疑地把柴横放在河中心,这样人们过河就容易多了。男孩打算去集市买些东西,走着走着,遇见蚂蚁,他赶紧让路;看见了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便拾起来放回鸟巢里;到了集市,看见了就要被杀的鲤鱼,便狠下心来用钱买下了这条鲤鱼,并放生了。
后来,有一天,男孩不小心把米撒在地上,蚂蚁就过来把米一粒粒地抬进米缸里;去集市时,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树上,麻雀飞过来把帽子弄了下来;在一次观海时,他有一样最珍贵的东西掉入了河里,鲤鱼到河里寻找了一下,把那个最珍贵的东西送上了海滩。
有爱心的人常常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样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培养孩子的爱心,对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没有任何亲兄弟姐妹,不会与人相处,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爱心。社会需要许多人的合作,生活中需要人与人的相互支持,人与人有了相互的帮助,这个社会才变得美好。
但是,有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想事情、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以我为中心”,习惯于别人对自己的照顾,而不懂得和不会帮助别人,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有爱心的孩子,将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的爱心,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试试:
--做有爱心的妈妈
妈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妈妈的影子。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妈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家人要体贴,孝敬长辈、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把自己当做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让孩子充分感受被爱的幸福,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的愿望。
--教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需要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有的孩子能很快发现并伸出援手,而有些孩子却视而不见。家中有这样的孩子,妈妈要经常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希望得到孩子的具体帮助。购物回家的路上,妈妈可以发出“求援”:“我一个人拎不走这么多东西,你帮帮妈妈(爸爸)吧!”听到这样的“请求”后,孩子肯定会拿出行动。妈妈还可以利用生活的事例,教会孩子懂得如何从别人的表情和行为来看出对方的需要,让孩子去关心对方并及时给予帮助。
--充分利用移情作用
移情是人将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的情感迁移到另一事物或另一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孩子总是这样认为,花鸟鱼虫等动植物也是和人一样,都有思想和感情。因此,他们常把动植物当做人一样看待,跟它交谈、对它爱抚。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思想行为,鼓励指导他们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培养他们对花草、动物的珍爱之情。
他们对动植物有了这种珍爱之情,往往也会对人产生同情、怜爱,从而关心他人。所以,指导孩子种植与饲养,培养他们喜爱花鸟鱼虫的感情,也是增进孩子关心别人的方法之一。
--给予孩子及时的奖励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赞扬或拥抱、亲吻孩子,也可以采取奖励小礼物等方式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逐渐使这种友善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如果妈妈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孩子表现出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