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又名“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少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是它们的天堂。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是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
这也许是多数人对变色龙的感观认识,但是你真正了解这种奇妙的动物吗?它们为什么经常变色?难道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依据动物专家的最新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
变色龙通过变换体色来传递信息,和同伴沟通
美国纽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爬虫动物学副馆长克里斯多佛·拉克斯沃斯是目前全球资深变色龙研究专家,他曾发现几个新种类的蜥蜴,还积极呼吁国际组织保护马达加斯加岛变色龙栖息地。通过对变色龙生活习性的深入研究,拉克斯沃斯指出,变色龙变换体色的另一个功能是进行通信传达信息,这一点在以前的研究中是未曾发现的。
拉克斯沃斯发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表达是通过变换体色来完成的,它们经常在捍卫自己的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表现出不同的体色。他说:“为了显示自己对领地的统治权,雄性变色龙向侵犯领地的同类示威,体色也相应呈现出明亮色;当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求偶者时,雌性变色龙会表示拒绝,随之体色会变得暗淡,且显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而当变色龙意欲挑起争端、发动攻击时,体色会变得很暗。”
变色龙变色取决于皮肤三层色素细胞
与其他爬行类动物不同的是,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中充满着不同颜色的色素。
纽约康奈尔大学生物系的安德森对变色龙的“变色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变色龙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是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可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鸟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
安德森说:“基于神经学调控机制,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
变色龙具备变换体色的特性,恰恰印证了达尔文物竞天择的自然进化论。一般来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猎食策略和防御措施,变色龙是一种昼夜活动的爬行类动物,它们的栖息地主要是树木或是低矮的灌木丛,有时它们会居住在地面的叶子下,借助杂乱的叶子隐藏自己。
变色龙的变色性使其猎食策略更加出其不意。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变色龙不喜欢主动出击,它们会改变体色,使其与周围的物质相一致,然后一动不动长达几个小时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来。同时,变色龙的防御措施也与变换体色密切相关,当入侵者来袭时,它们无法与之对峙。因此,最有效的防御措施就是伪装,快速变换体色,与树枝或树叶融为一体,时常会化险为夷。
变色龙变色只需20秒!最佳观察时间是夜晚
拉克斯沃斯作为一位资深爬行动物专家,早在1960年就开始从事变色龙生活习性的科学观察。多年来,他一直潜心研究变色龙是如何变色的,以及它在什么时间变色。
拉克斯沃斯说:“变色龙变换体色通常只需20秒,当你找不到它的时候,一定要耐住性子仔细辨识,变色龙活动性并不强,也许你仔细辨认周围的环境后就很容易认出它。”
变色龙的主要活动时间是早上和晚上,拉克斯沃斯指出,最佳观察变色龙的时间是夜晚,在晚上变色龙身体的颜色呈现出灰白色,用手电很容易找到它。目前,在对变色龙的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个疑问——为什么变色龙在夜晚会呈现灰白色呢?
拉克斯沃斯说:“目前我们也无法找到具体的原因,我们初步推测变色龙呈现灰白色可能是为了接近眼球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