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从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变了。
我们看电视,每时每刻。
那一片原先知晓或不知晓的美丽山川,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城市,在一刹那的山崩地裂中,化为废墟,夷为平地,埋在下面的,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孩子握笔的小手,母亲赴死的英勇,教师为护佑学生而忘我献身的定格,操场上一排排没有了主人的小书包,那里面装着课本和铅笔,或许还有孩子微小而真实的秘密,唯其弱小无辜,才更使我们难抑悲情,心痛如摧。
举国激奋,人不分老幼,地不分东西,所有的人都为空前的灾难而寝食难安魂牵梦萦,所有的人都伸出援手,要成为抵抗山崩地裂的一点支撑。有富有者的慷慨解囊,也有乞丐刚刚讨来的几张纸币。每一份捐赠,都蕴涵着深切的牵挂和悲悯,为那些孩子和母亲,为那些比孩子大不多少的大兵,也为那些各行各业闻声而起、坚定地奔赴被需要的岗位的敬业者。灾区人的血,全国人的泪,每一滴都使我们刻骨铭心。
我们牵挂,因为灾难降临在彼方,我们仍然生活在安定的环境,我们的一日三餐,我们的开心和不开心、爱与不爱,比起生死的严峻,都显得奢侈。我们放不下那里的一切。
我们牵挂,因为在那里,生的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失去亲人,失去健全的身体,家破人亡,泣血的心灵伴着孤寂,仍要前行。用什么,把重建家园的信心一点一点推向前进。
我们牵挂,意外的灾难把所有的同情和爱激发起来,化作牵挂,就像牵挂自己的亲人一样。“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歌里唱的是意境,我们想的,是我们该珍惜这一份善良而温暖的情谊。
我们牵挂,因为我们捡拾起了久违了的单纯。清晨第一缕喷薄的朝阳,孩子急急上肩的书包,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橱窗里新上市的衣装,就是晚饭桌上简单的几样冒着热气的饭菜,也会提醒你,什么是快乐、幸福!
要把心里的牵挂化作行动,星星点灯,以科学的名义。
或许,谁都有过感觉无助的时候,有过内心挣扎的时候,有过心潮澎湃、无所依傍、恐惧绝望怎么也过不去的时候。假如,在这样的时候,有一双真挚的眼睛无限同情地看着你,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时时默契地抚慰着你,一双温暖的手让你感觉安全地轻轻扶着你,传递的爱,就是你彷徨心灵的依靠,是点起生命希望的灯火。
一直以来,我不能忘记电影《冰海沉船》里的一幅画面:一艘就要沉没的大船,在大海里。船上的乘客正按孩子和女人优先的顺序依次登上有限的救生艇,有人能脱险,有人也许会随大船沉没。
没有人争先恐后。船上穿着制服的乐队,稳稳地站在已经倾斜的甲板上,专注而精致地演奏,未来将会如何,似乎没有影响他们,他们只是要过好这一刻,有尊严,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仍在编着柴米油盐的杂志。
更好地活着,以能够付出的方式,是我们面对灾难的基本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