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走进病房,在那张空空的病床前站定,拍拍床档,问:
“人呢?”
四个人的病房,三张床上坐着等待查房的病人,外面来的一举一动,都在眼底。
“三床啊,昨天晚上没回来。”
“她明天开刀,今天要签字的。”护士边说边走了出去。
三张床上的加上床边坐着陪护的,你看我我看你的,嘀嘀咕咕。
三床是个年轻人,三十岁样子,前天入院的,进来就躺倒床上,不断地抹泪,压抑着轻轻地抽泣。住在这个病房的,都是患乳腺疾病的,多数是乳癌,有的等开刀,有的刚开过刀,有的是在做化疗。同病相怜,往往自来熟,住下就会搭上话,很快就会相互照应,就连家属也会很快互相交流起来。可是三床不同,一个人来,谁也不理,不吃不喝,光哭。两天了大家还没跟她说过话。
一床的老太,八十岁了,每天梳妆打扮,描眉画唇,精精神神地接待来看望她的男女老少。那些人大多是老太的牌搭子,老太总挂在嘴边的话是:“我就知道搓麻将,啥都不操心,也没有你们说的什么压力,怎么也生这种病呢?”说归说,老太心态很好,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走动也利索,还说老天爷让你病,谁也没办法的,反正也活到时候了。老太评点什么都有种不容置疑的肯定意思,她说三床跟大家都不一样的,年轻,漂亮,一头卷发,大眼睛,圆圆脸,像煞邓丽君。
被她这么一说,大家觉得有道理,三床带来的随身物品太简单,那个包却是精致豪华得触目,不像是来住院,倒像是外出旅游累了来此歇歇脚。
三床不说话。医生护士会按时来,所以大家都知道她得的是乳腺癌,明天上午开刀。还有消息灵通的,说三床是香港人,这么年轻,生的又是这种病,家人不在身边,当然伤心死了。护士长说,她想不开,等她来了,你们大家劝劝她,这样一直哭下去,会影响治疗。
正说着,三床来了,照直走到自己床边,没等她躺下,邻床的病友就和她搭讪,问她是不是回家了,说总要做些准备,过了明天有几天都行动不便,没有自由的。你不用怕,我们都是过来人,以后你还会像现在这么漂亮的。三床用手背遮嘴很嗲地淡淡一笑,用很清楚的普通话说谢谢,没有再哭。然后她躺到床上,开始打电话。尽管她说的声音尽可能地小,但大家都听见了,她说的是广东话,语速很慢,有点娇嗔,大致就是关于她的病,做了什么检查,治疗方案是什么,医生如何说之类。
整个上午三床都在对着手机说话,有时眼泪下来,就用手指随便一抹。快到中午时,来了好几位中年妇女,是来探望三床的。
她们围坐在三床边上,七嘴八舌大声说话,是地道的本地方言。说的都是关于住院费用怎么筹集,怎样才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事,这些阿姨妈妈似乎在为三床出主意,告诉她怎样缴才能领到医疗保险卡和养老保险金。她们讨论了很久,很热心,也很有分寸,倒显得不像一家人那么不分彼此,如不太走动的远房亲戚,有点距离似的。三床自始至终说话不多,偶尔说两句,也是地道的本地方言,但那神情沉着冷静,完全不是原先啼哭不止的娇女孩模样。
快到午睡时间,护士进来请外人出去,病房里安静下来。
来人走了,三床又拿起手机,继续不停地对着手机讲广东话,听整个病区都安静下来时,她拿着手机进了洗手间。洗手间门一关,病房里午睡的人就醒了。有人说,罪过,一个家里人也没有。一床老太说,香港人,乡下人,都是人啊。
终于,三床从洗手间出来了。她犹豫着走到了窗前。
这是一幢高层楼房的近顶部,窗外是半个城市的风景,春天午后的阳光和煦地播洒着,一幢幢高楼,其间密布着大小马路,一辆辆奔驰着的公交车、小汽车,还有这里那里新近种植日渐茂盛起来的绿地。人们在马路上走,一步步地,要到什么地方去办什么事。
三床看到的,是她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生活,她总是漂漂亮亮地走在其中哪一条马路上,就在不久前还这样逛过。她的视线追逐着一辆在马路上跑着的明黄色的小车,直到看不见。她想那应该是个女孩在驾驶。这样看着看着,三床好像忘了身后的病房,忘了自己的病,最重要的是,忘了一直捏在手里的手机。
傍晚,三床进洗手间很久,出来时满头卷发湿漉漉地披着,脸上是洗净后的青春气息。这是每一个第二天要开刀的病人必做的,年轻的三床也不例外,她做得从容仔细,没有流露一点伤感。和别人不同的是,她始终不说话。有谁好心地提醒,你家里来人了吗?
等一会儿要签字的啊,不签字不好开刀的呀。三床还是不说话,只是抬眼和气地笑笑,神色里竟有了老练和坚决。
晚饭前,医生在门口叫三床,问家属来了吗,要谈话签字了。三床站起来走过去,很从容的,她用大家都听得见的声音说:
“自己来。”那是很纯正的本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