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家也不过是个牺牲品罢了。
王寻从太守府回来,便把自己关在房间,开始了漫长的思考。
王家也曾经历过。
王家经历的是在帝王交替的时代,赵家的没落原因何在呢?王寻久久不能得出结论。
深远的思考,最终就会使思绪杂乱无章,飘向更远的地方。
那是天佑三十五年的秋天。大楚的上一位皇帝天佑帝在位整整三十五个春秋。春秋鼎盛这个词语却没有用在天佑帝身上,那年秋,天佑帝驾崩,朝廷大乱。
王寻的父亲王伯英时任骠骑将军,入京都平乱,事后却被定未,无旨入京,情同谋反。因其几多军功于大楚,只处死了王伯英一人。王伯英死后,王家就此没落。
王寻对这样的事情,虽说不是特别喜欢,但是纵观史书,还是劝慰着自己习惯并且接受。
孤儿复仇的事情,只是说书人留客的手段罢了,现实中,实难可行。
活在当下,就要思考当下,王寻又想到了赵家。
王寻见过天启皇帝一面,那不是个昏庸的帝王。至少王寻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在去年,也就是天启十一年的赵家事变,又该如何解释呢?
至少在自己接触到那层楼阁之前,自己应该是不能知道的。那就只能去想一想赵木公的意思。
木公,那不就是木匠吗。这名字很有意思。意思这词也很有意思。
王寻想到了一些本不该想的东西。说给这世界的谁听,谁都不能理解的东西。那些东西里有一本这个世界没有,叫做《史记》的东西。
司马大太监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赵木公为了什么来,又为了什么往呢?
赵家的倾覆,在王寻看来已经是注定的事情。赵木公,无异于垂死挣扎。找到自己,自己能为他做什么呢?能在他身上如何获利呢?
王寻又想到那个年轻的皇帝,还是认为他不是个昏庸的皇帝。
又想到了赵木公的话,他说自己不是八柱国那样的傻子,王寻终于思考清楚整个事情的来去,脸上渐渐欢喜笑。
自己耿耿于怀的,费尽心思见到皇帝,并不是全盘失败的愚蠢计划,反而是超乎想想的大获成功,只是皇帝不愿意把自己摆在明面上罢了。
这么说,皇帝不仅不昏庸,反而精明的很。那赵家的事情自己反而不好去做,一个精明的皇帝,想要赵家不存在,如果自己忤逆了他的意思,这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可自己还是需要一个楼梯,就像赵木公说的那样。不得不说,那个三角眼是个聪明人。
王寻用两个拇指分别按了按两边的太阳穴,感觉有些疲惫。
“前朝往事,都是些前朝往事了。”王寻喃喃自语:“想在高处的楼台站的稳当,还要地基打的稳固才行。”
自嘲一笑,王寻走上朱雀大街,准备买些礼物,去探望下未来的老丈人—刘老头,想必那老爷子经此一招,被吓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