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中国人有节俭的习惯,把节俭当作美德,当然会选择把钱存到银行。当你进行储蓄的时候,你是否已经走入了误区呢?
误区一:存期越长越好
现行的存款种类中,从活期存款到存期最长的定期5年存款,利率和存期成正比,存期越长,利率越高。这样,许多储户往往认为存期越长越合算,而没有仔细考虑自己预期的使用时间,盲目地把余钱全都存成长期,如果急需用钱,办理提前支取,就出现了“存期越长,利息越吃亏”的现象。
其实,目前存款期限长短对利率的影响已经不大。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的差距已下降很小了。短期存款流动性强,到期后马上可以重新存入或投资别的理财产品。所以,定期存款宜选择短期。
张先生是一位退休职工,因看到利率表上存期越长利息越高,便把多年的积蓄全存成了5年期存款。当时他只考虑让手中的钱最大限度的增值,却没有考虑到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生病住院的可能也相应增大。不久前,张先生因病住院,需支付医疗费两万多元,无奈只好把存了5年的存款办理了提前支取。按储蓄条例规定,存款的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两万元存了2年只得100多元的利息。
如果当时张先生做好预期开支,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期限较为短些的2年期或先存一个1年期,到期再转存1年,同样是现在支取,利息就大不一样了。因此,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存期,对于家庭理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储户参加储蓄,是为了给子女准备上大学、结婚、攒钱购房等远期消费,这样你不妨把钱存成长期储蓄,既不妨碍到期使用,又可取得较高的利息收益。
有的储户参加储蓄,是为了应付生老病死等不可预期性开支,应尽量少存长期,可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采用中期、短期、活期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存期,以备应付急用。
银行储蓄,看似存存取取,其实里面也有许多学问,只有根据自身情况,精打细算,合理选择好存期,才能当好家,理好财,使家庭积蓄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另外,我们随时会遇到加息或降息的情况,存款时怎么考虑这种情况呢?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呈上升趋势,则目前应多存短期,少存长期。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则目前应多存长期,少存短期。
误区二:存款宜过于集中
这里说的集中和分散,既指每笔存单的金额,又指存单到期的期限。每笔存单的金额过大就要在需要用其中一部分钱的时候受到损失。
刘女士有一笔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单有10万元,现在她急需5万元,除了从这10万元里提取没有别的方法,那么,只能是提前支取其中的5万元,另外剩下的5万元只能按活期利息计算了。但是如果刘女士把这10万元分成两张5万元或者更多的单子,用多少取多少,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损失了。
但是不是存了多张单子就一定不会造成损失呢?当然不是。这就涉及到存单到期的期限问题。还是上面的例子,刘女士这10万元存成了两张5万元的单子,都是在一月份同时存的一年期整存整取,但是到了同年6月份,需要其中的5万元,所以只好损失其中一张单子的利息了。但是如果刘女士在6月份正好有一张单子到期呢,不就不会损失了吗!
误区三:储蓄存款没有意义
有些人觉得,有时银行连续下调利率,影响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储蓄存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其实,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的实际收益减少了。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同时虽然利率下调,但储蓄与保存现金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而保存现金没有任何收入;储蓄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存现金无助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误区四:存单加了密码就万无一失
储户到银行存款,一般都要预留密码,以防存折丢失或失窃被人冒领。因此,不少储户简单地认为:只要密码不被人知道,存款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万无一失,因而忽视了对存单的保管。
目前我国银行都开办有一种特殊业务:对于活期存折,储户凭存折和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可办理查询密码。储户如果一旦存单与有效证件一同丢失,存单即使留有密码,也难免被冒领。
所以,储蓄存单不宜和有效身份证件放在一起。储蓄存单要与身份证、印章等分开保管,以防被盗用后犯罪分子支取。
误区四:存单自动转存就安全
自动转存的定期存单,如果储户未办理约定转存确定控制方式的,支取时银行按逾期支取办理,不需要身份证就可支取存款。因此,储户对自动转存的定期存单在未办理支控手续前,一定要保管严密,不能大意,一旦丢失要立即办理挂失止付手续,否则存单丢失就难以保障安全。
误区五:储蓄挂失了存单就不会被人冒领
储户遗失存单或存折时,向银行申请挂失,以防冒领。挂失止付有效期为7天,7天后按照存款人的意愿,储蓄机构可以重新开出新存单或存折,或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如果存款在挂失有效期内未来办理存款支取或转存,以前的挂失就不再有效了,存款被人冒领,储蓄机构是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