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孝惠皇帝元康九年(公元299年)
太子幼有令名,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贾后复使黄门辈诱之为奢靡威虐,由是名誉浸减,骄慢益彰。或废朝侍而纵游逸,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其母,本屠家女也,故太子好之。
太子司马遹将来是不是一个好皇帝,这很难说。他天资应该不错,小时了了,知道皇帝晚上不能出现在亮光的地方。另外,他的母亲谢才人是屠家出身,与灵帝时的外戚大将军何进倒是同行,他喜欢在宫中为市。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喜欢开店做生意,这倒是个有趣的现象。太子司马遹在宫中为市卖肉,他有一个绝活儿,就是切肉一刀准,用手一掂就知道这块肉几斤几两,和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老劳模张秉贵有一拼。
司马遹天资聪慧,又有一些市井风范(和汉宣帝有市井生活经验不一样),但这不能确保他成为一个好皇帝甚至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因为他一样处在委靡奢侈的环境里。
司马遹醉书反函,自证自己是睡在老爹身边的赫鲁晓夫,很轻易地就被贾南风拘起来了。
贾南风没有亲生儿子,根据《晋书》报道,贾南风对太子先废后杀,是想转移国祚,候选太子是贾谧。贾南风的运气还不如武则天,连个姓贾的亲侄儿都没有。
史书有很多贾谧和太子司马遹不和的记载,包括王衍的两个女儿,一个漂亮,一个差点,这也是贾谧先挑漂亮的,这当然是违背太子一切优先的原则的。史书还说贾模、裴和张华密谋废掉贾南风,立谢淑妃,这也不合情理,一来贾模、裴都是贾家亲戚;二来在讲究门第的时代,谢妃屠户门第,怎么可以代贾立为皇后?
说贾南风想要窃国,我以为不大靠谱,贾南风废黜太子司马遹恐怕没有这么深远的意义。皇后对娘家好,让娘家人尽享富贵也就罢了,不至于非要把皇帝的位置也搬到娘家,何况贾南风的老爹贾充断子绝孙,这么做的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等。
掌权的贾南风和将要掌权的太子司马遹有一种竞争关系,只要傻皇帝司马衷不死,按说贾南风的权柄也不会被提前夺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中必然会有一股势力形成,这就是真正的太子党。在贾南风这里没有机会的人自然会聚集到太子那里,这种矛盾在老皇帝和成年太子之间也是一种正常存在,在掌权的皇后和太子之间也自然会存在。
贾南风只想到把这个太子先办掉,然后慢慢善后,让她考虑贾家的千秋大业,恐怕高抬她了。她并没有马上张罗立新太子,说她要把韩寿的第二儿子装成自己亲生儿子,这个说法颇有小说家的想象力,但在事实上相当难成立。惠帝如果再有一个年龄更小的儿子那就符合贾南风的利益,如果贾南风能生一个儿子那就是更上上大吉。也许她还对自己怀有身孕抱有希望和期待,反正只要傻老公活一天,权势就能保持一天。但太子大一天,对自己的危害就临近一天,必须先除之而后快。这显然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计谋,很可能是一次当后妈的歇斯底里,不计后果的后果就是自己及贾氏家族的灭亡。
“太子既废,众情愤怒。”
为什么会群情愤怒呢?不是因为太子司马遹有威望有人缘有权力基础,而是贾南风夫妇的做法,违背了公认的政治伦理。
司马遹是开国皇帝晋武帝指定的第三代领导人,晋惠帝司马衷在某种意义上是沾了儿子的光才最终没有被撤换掉的。更关键的是,司马衷贾南风夫妇俩一个傻子一个浑蛋,一个投胎正确,一个嫁得正确。他们并没有培植忠于自己的利益集团,也没有真正广泛的群众基础,贾南风的眼睛里只有娘家,司马衷也只是一个过渡的皇帝。所以,太子司马遹便成了一面旗帜,他可以把各种反对贾南风的政治势力暂时团结到一起,大家都拿他来说话,用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也是“太子派”,不过他和谋士孙秀的共识是,太子活着的时候,不能急着去拥戴,更不能把太子从金墉城里救出来扶上位;他们要拥护的是被贾南风迫害致死的太子,这就是“群情愤怒”的另一面。
此时的晋帝国和秦始皇死后的秦帝国有些像,权力斗争经常会出现雷同的现象。
赵高—贾南风,秦二世—司马衷,扶苏—司马遹,李斯—张华……他们之间都有相通相同的地方。司马衷在生活上也许是个白痴,在政治上却不能简单视之,他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选手,尽管段位不高,但站位很关键,废除太子没有他的认可和支持是很难办成的。
傻儿皇帝司马衷在震怒之下废掉太子,经他同意是废黜太子的必要程序,这位老兄平常有些傻,但在皇帝宝座这个大问题上表现相当正常。
司马炎一下子指定了两代接班人,司马衷可以说沾了儿子的光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他内心却未必会感激这个聪明的儿子。司马衷在内心也许特腻歪老爹——太子司马遹的母亲曾是司马炎的才人,司马衷分不清蛤蟆是为官叫还是为私叫,但是儿子和弟弟一定是能分清的,司马遹究竟是子耶弟耶?宫中不可能没有八卦。过去毛主席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现在我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八卦,即使没有八卦,贾南风也会借题发挥创造八卦。中国人编写不出windows程序,但编撰八卦绝对是无师自通。
司马遹活在当代,也许和张秉贵一样能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不论沃尔玛还是家乐福,都喜欢这样的好员工,当然他们更喜欢凤姐这样能带来超级人气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