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皇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
钟会遣卫瓘先至成都收邓艾,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以为艾罪。瓘知其意,然不可得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奉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艾所;艾尚卧未起,遂执艾父子,置艾于槛车。诸将图欲劫艾,整仗趣瓘营;瓘轻出迎之,伪作表草,将申明艾事,诸将信之而止。
如果说邓艾有点狂,那钟会就是有些悖了。
敌国虽灭,但大将在外狂悖起来,司马昭跟随父兄多年当然不是吃素的,他精心安排了“贪食蛇计划”:让钟会去收拾邓艾,派贾充带一万兵马先入汉中监视钟会,自己号称带甲十万,进驻长安总揽全局——临走没忘了把皇上曹奂也带着,诸王公留在邺城,再安排山涛任行军司马照看着,这叫一个踏实。
早在部署灭蜀时,有个叫邵悌的也说钟会会反,司马昭很得意地对邵悌说:“钟会破蜀以后,如果真的像你担心的那样造反了,何惧没有办法呢?一,蜀已破亡,蜀人本来就没有战斗意志,不可能和钟会一起共谋不轨;二,钟会带的是中原将士,他们现在心里唱的是《常回家看看》,不会跟着钟会跳火坑的;三,钟会要造反,嘿嘿,只能是自取灭族,他们一家老小还在我手里呢!”
司马昭在去长安前又对邵悌说:“我要以诚信待人,但也不能不防人。前两天贾充贾护军问我:‘颇疑钟会不?’我回答:‘今天派你去,难道可以怀疑你吗?’老贾也没话说。呵呵,我到长安,就一切尽在掌握了。”
钟会这样的人要造反,司马昭怎么只和邵悌一个人商量?邵悌这个人,除了在这件事上露了下头,在《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再找不到了。
钟会造反,只是司马昭夫人、邵悌甚至贾充的猜测之言,连证言都算不上。而在钟会没有任何行动之前,钟会必反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史书上更是干脆,对钟会造反的原因,只是一句“会内有异志”,这就算认定了。“会所惮惟艾,艾既禽,会寻至,独统大众,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靠,在司马昭那里,魏国将士都是“各自思归”的农民工;到了钟会这里,便成了“猛将锐卒”了。
证明钟会不轨的,还有姜维。姜维守在剑阁,成都一失,姜维率所部经阆中回撤,半路得到刘禅的罢兵敕命:大家不要打了,全部投降!和平万岁!姜维于是向尾追的魏将胡烈投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钟会内有异志,姜维知之,欲构成扰乱。”钟会厚待姜维,姜维挑唆钟会,这哥俩算是穿一条裤子了。哥俩开始策划传说中的“复国阴谋”,姜维要复的是蜀汉,他密书与刘禅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刘禅这会儿估计在高级俘虏营生活,守卫虽然不会欺负他,甚至优待他,但是绝对不会让他和姜维或其他旧将串通消息,这是起码的必需的。所以姜维给刘禅写信,多半是扯淡。至于钟会要复什么国,是把司马魏恢复到曹魏,还是自己另起炉灶,历史文本报道不详。
是姜维、钟会搞阴谋,还是他们被搞到别人的阴谋里而不自知?
司马昭收监邓艾的诏书下达,钟会请随军的纪委书记卫瓘到成都去办,卫书记推辞不得,只好硬着发麻的头皮冒着麻辣火锅的味道到成都办这件麻烦的事情。
挑逗群众斗群众,这是领导干部的拿手本领,钟会想让邓艾和卫瓘先冲突起来,根据实力,最后的结果多半是邓艾杀了卫瓘,这样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攻击邓艾,川蜀就尽在掌握。但他可能没想到,自己也被上级领导挑逗着呢。
卫瓘是个有智慧有心眼的人,他震慑并说服邓艾部将,顺利地逮捕了邓艾父子:“邓将军只是受到暂时的委屈,事情是会弄明白的,我卫瓘担保,大家乱动会害了邓将军的……”诸如此类,竟然把麻烦扛下来了。
就在这时,钟会收到了司马昭的一封信,信中说:“我担心你收拾不下邓艾,所以派贾充入汉中,我司马昭亲带甲十万已到关中,帮助你来了。”
这个时候,钟会才召集亲信将领说:“光收拾邓艾,相国是知道我能独自办下来的,现在带这么多人来‘帮忙’,必觉我异矣!大家马上行动吧,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做刘备也!”这一看就是栽赃的写法,“必觉我异矣”,这是标准的自证有罪。
总之,蜀已灭,川已平,这会司马昭带着军队过来,是逼反钟会还是吓反钟会,反正都有可能。钟会公开宣布反叛是在司马昭开始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后,谁能经得起这样大阵仗的“防备”?
钟会照样学样,他声称奉太后遗诏起兵,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废掉司马昭。郭太后已经死了一年,这位太后帮助司马懿除掉曹爽,帮助司马师换掉曹芳,再帮助司马昭再换掉曹髦,反正每次动摇国本的行动,都是这位郭太后背书的,有她背书,就有了合法性。我认为郭太后对清除曹爽可能是支持的,此后的所有的“奉太后诏”或者“以太后令”,恐怕都不是她本人的意愿。
郭太后生前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一年,还有人要利用她。
姜维插一杠子,说与其奉死去的魏国太后诏,不如奉活着的蜀国刘皇上诏,魏国的兵将都想《常回家看看》,不如这样这样,咱们干脆恢复蜀汉吧。
举什么旗当然是大事,钟会这就犹豫上了。这么一犹豫不要紧,一个要坑杀入川魏卒的小道消息一夜之间传遍魏营,接下来就是一场骚乱。蜀国的兵,魏国的兵,邓艾的兵,钟会的兵,兵营骚乱比球迷骚乱更有力度,钟会、姜维死于乱军之中,卫瓘带着诸将平息了几天,才算稳定了下来,“军众抄掠,死丧狼藉”。
钟会是真反还是“被反”,已然难说清楚了,史书上层层递进地营造气氛,钟会想反,钟会要反,钟会果然反了,对这种主题先行的报道,怀疑一下没有坏处。
《容斋随笔》里,有这么一条,叫《取蜀将帅不利》,抄在下面:
自巴蜀通中国之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而从东方举兵临之者,虽多以得俊,将帅辄不利,至于死贬。汉伐公孙述,大将岑彭、来歙遭刺客之祸,吴汉几不免。魏伐刘禅,大将邓艾、钟会皆至族诛。唐庄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继岌、大将郭崇韬、康延孝皆死。国朝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彦进皆不赏而受黜,十年乃复故官。
自古以来入蜀做皇帝的做不长,入蜀平乱的,都没有好下场。格老子,信史书还不如信这些宿命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