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2000000008

第8章 蔡元培大事记(4)

当时的国内高等学府,尚未有男女同校之先例。只是在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时,他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明文规定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然而,男女同校在实行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初等小学男女同校也是陆陆续续地实现的。封建旧势力认为,成年男女混杂一处,有伤风化,因此高等学校一直都是男女分校,哪怕是北京大学有年轻女子来探访在校学生,都是被严格控制的。教育部虽然屡次收到“高等学校男女同校”的提议,都因怕担责任,缄默不提,因此各大学都不敢提议招收女生之事。

尽管舆论压力巨大,教育部对北大的监管和要求也比其他学校严格,可是,面对王昆仑提交的这份申请,蔡元培并没有怠慢。早在1919年5月,就有甘肃的邓春兰女士写来一封呼吁信,请求蔡元培允许北京大学招收女子,她十分愿意考北京大学,为中国女子开创先例。

后来,邓春兰的信被报纸刊登,社会反响极大,《少年中国》杂志等媒体竞相发表评论文章,胡适还写了《大学开放女禁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大学开放女禁“三步走”的观点。而且,蔡元培又在1919年12月9日收到署名“新青年一分子谢楚桢”的信,声称代表全国女子恳求北大开放“女禁”。

蔡元培很清楚,教育部并无明文规定禁止女生上大学的条款。于是他以先斩后奏的办法,批准王兰进北大,并没有先向教育部汇报和申请批示,以免引起非议或遭到拒绝。由于已过录取考试时间,蔡元培就建议王兰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一年级旁听,然后再通过统一招考进行考试。

从此,北京大学出现了第一位女学生。次日的北京《晨报》刊出“为北京大学收取女生之嚆矢”,北大开放“女禁”的消息传出,立刻惊动了整个北京城。这下,原本一直就对北大的改革不满的人,借此机会议论纷纷,加以攻击报复,主流媒体连续几天发表相关评论文章,多是抨击北京大学“男女混校,伤风败俗”。巨大的社会舆论让教育部面子挂不住了,点名批评北京大学,甚至连当时的总统徐世昌都出面询问此事,暗中警告北京大学管理层,北大作为国立学校,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水准”。

连大总统都出面了,这让教育部惊恐不安,1920年4月15日给北大的函件就告诫道:“旁听生虽与正科生不同,惟国立学校为社会观听所系,所有女生旁听办法,务须格外慎重,以免发生弊端,至于女学前途转滋障碍,斯为重要。”而且还派官员前来责问蔡元培,强调大学招收女生是开创新法,按道理应该向教育部申请批准同意,否则不可擅自行事。

对于政府、教育部处理“大学女禁”问题的作态,蔡元培非常不满。早在1920年元旦接受上海《中华新报》的采访,他回答“大学开放女禁”的问题时就说:“且稽诸欧美各国,无不男女并收,故予以为无开放女禁与否之问题。即如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若有程度符合之女学生,尽可报考,如程度合格,亦可录取也。”

如今,北大招收女学生已成事实,再大的压力蔡元培也要顶住,并设法寻找一切机会,让社会理解大学开放“女禁”的必要性。他在北京青年会上举行演讲,公开提倡大学男女同校,呼吁男女平等制造社会舆论,还向《上海新报》的记者发表讲话:“如果向教育部门提议,一定不会获得通过。其实教育部的学制上并没有规定女生不能就读大学的条令,所以如果招考时有女生来报名,就可以让她们参加入学考试,一旦考试成绩及格,就可以录取批准她们进入大学就读。我希望能够从北大开始招收女生。”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向民众伸张正义。

听说王兰进入北大之后,很多女学生羡慕不已,接着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的查晓园和奚桢也携手来北大申请旁听,后来邓春兰也如愿地进入哲学系旁听。1920年3月11日,《北大日刊》专门报道了首批进入北大的9位女生。

1920年秋季,王兰等9名女学生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北京大学正式录取为正科生,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学生的先例。这消息在全国引起了惊动,社会各界对此表示支持,知识分子们热烈响应,教育界一片欢欣鼓舞。此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效仿北大,也开始陆续招收女生入学就读。不管那些封建卫道士如何竭力反对,女生上大学已成了无法挽回的事实。而曾经强硬的政府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既然女生上大学已是趋势,教育部也只有顺水推舟,默许各大学招收女生,就这样,中国的女子终于真正与男子一样,拥有了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十二节 开设平民夜校,学术服务社会

当时的北大,绝不是大门紧闭的学府,而是几乎面向社会开放的学术乐园,有“五大公开”。第一就是图书馆公开,不论是谁,有无学籍,贫富贵贱,都能进入图书馆免费翻阅书籍。第二就是浴室公开,学校浴室淋浴的蓬头一天到晚都有水供应,不论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去淋浴。第三就是运动场全面开放,一到下午,操场上就挤满了人,外来人员比本校学生还多。第四就是食堂公开,什么人都可以在食堂买饭吃,不论是谁都是一样的菜价。第五就是课堂公开。

当然,最受追捧的就是课堂公开了。那时候,不论是店小二还是工人车夫,或者是读不起书的青年,只要有求知欲,都可以进北大听课。学校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上课铃一响,只需在门口索要一份讲义,就可以走进教室听课。那时候的北大课堂,总是挤得满满的,里面存在着三种学生:一是通过入学考试正式录取的注册生;二是没参加入学考试,通过办理旁听手续进来的旁听生;第三就是偷听生,他们既无正式注册,也没有办理旁听手续,是未经许可偷偷来北大听课的。有不少人为求学,就在北大附近租下廉价的房子,长期在校内当偷听生。

对待他们这样的偷听生,北大教师们从不排斥驱逐。教授们认为,学术应该是天下的公共财富,是属于求知的人,只要他们想听,就大胆放心地听。他们想去偷听谁的课,就偷听去,甚至可以追着教授质疑提问,写出长篇大论的文章请求指正,也没人盘问他们的来历。

1918年4月14日,北大开办“校役夜班”,为社会上求学的人而设。不论对方是什么年纪,是什么身世、国籍、学历、职业,只要想来听课,到学校办理登记手续就可以。为了保证夜校教学水平的质量,保证每一位夜校生来到课堂能学有所成,蔡元培给上夜校的教授设立了一些促进其积极性的惩奖条例,以不违背“民主、自由”为原则,更好地发挥每一位教授在这个社会上的作用。

“校役夜班”开办一年多后,蔡元培又积极倡导“成人教育”,借此扩大社会民众的受教育范围。1920年1月18日,北京大学开设“平民夜校”,首次开课的典礼上,蔡元培发表讲话,向前来求学的普通老百姓解释“平民的意思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并发动在场的听众,“把你们所已知的传达给他们——你们的亲戚或朋友——使他们的子弟也入他们的平民夜校去求学”。

蔡元培是想通过“平民夜校”对百姓进行启蒙,打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彻底扫除北大沉积多年的官僚气息,以及北大学生高傲自居的思想,拉近了学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平民夜校”可以说是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结合的实验田,成了蔡元培实现“教育救国”的园地,同时也成了中国学府与社会结合的典范。

第十二节 守旧势力反应强烈,改革之路压力重重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进行的每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困难重重到眼看只有走人的地步。北京大学原本就是一个利益紧扣的大集团,实行改革,破除旧制度,必定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引来反对是必然的。

就拿北大开讲元曲的事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这样说,戏都唱进教室里去了,学校和妓院还有啥区别?学校提倡白话文学,开骂的人就更多了,有人说用樵夫渔民之流的语言来写文章不成体统,有些守旧派教授更是直接在课堂中骂起来:“这上课,都把《金瓶梅》当教科书了!”说那些新派教员愚昧无知,就知道奉承。

在当时,北大的改革备受全国媒体关注,这更加剧了一些封建旧派的强烈反对。上海研究系的《时事新报》掀起反对北大的舆论先河之后,紧接着,北京安福系的《公言报》发出猛烈攻击,由林琴南写公开信给蔡元培,公然指责他的改革失误,首先批判正在大搞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抓他的私人行为大做文章,揭穿他有赌嫖的恶劣作风。借这舆论风头,维旧派媒体大肆批评新文化运动,林琴南更是公开激言指责蔡元培,给北大列举罪行,要求校方驱逐陈独秀、胡适等人,以正学术之风气。

对此,蔡元培并不示弱,他拿出民主斗士的架势来,撰写公开信给林琴南,据理反驳那些对北京大学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指责:

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字,颇不相背也。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者也,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作侧艳之诗词,以纳妾、狎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存天然界限。譬如公曾译有《茶花女》、《迦茵小传》、《红礁画桨录》等小说,而亦曾在各学校讲授古文及伦理学,使有人诋公为以此等小说体裁讲文学,以狎妓,奸通,争有妇之夫讲伦理者,宁值一笑欤?然则革新一派,即偶有过激之论,苟于校课无涉,亦何必强以其责任归之于学校耶?

蔡元培的这封信,虽然让林琴南有些无言以对,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反对势力就此黯然退下。蔡元培身负使命,独自担当,竭力保护新文化的火种。可是,就因蔡元培这副“硬气”,教育部表现出不满,同时也引来了北洋政府对他和北大的高度谴责。

1918年11月16日,为庆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京教育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蔡元培被推选为大会主席,负责主持演讲。在现场,蔡元培发表了《劳工神圣》的讲话,提出了凡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不论是提供体力还是脑力都是劳工。他呼吁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劳工的价值,敬仰劳工。这场演讲效果显著,引来现场的一片欢呼,同样也让北洋政府更加担忧。北洋政府认为蔡元培他们在利用集会的力量,当众煽动反抗政府的言论,再加上陈独秀时常散布新文化思想,北洋政府认为北京大学早就成了文化革命的据点,于是暗中对教育部施压,甚至派人跟踪蔡元培。

蔡元培与林琴南在媒体上对决不久,教育部就委派官员上门奉劝蔡元培解聘陈独秀、胡适等人,并在背后推动认识蔡元培的人去劝他,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从北大撤除。

1919年初,某报纸登出了陈独秀在八大胡同和学生们争风吃醋,当街打架,还打伤了妓女的丑闻。这下,那些时刻将矛头对准北大的反对派抓住了把柄,驱赶陈独秀等人的声音迭起,就连教育部都打来了谴责电话,要求北大立刻下发陈独秀的解聘书。

这件事非同小可,蔡元培不能不予以重视。3月26日晚,蔡元培和学校的几位元老在汤尔和家聚首,就此事的解决办法商谈到深夜。汤尔和、沈尹默极力劝说蔡元培,都认为是否解聘陈独秀,已成了关系整个北大生死存亡的关键。如今他已成众矢之的,不能为了他一个人而牺牲整个北大,这样的代价不值得。

蔡元培一向尊重汤尔和和沈尹默的意见,如今连他们俩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可见陈独秀等人难以保全了。可是,爱惜人才的蔡元培却狠不下心做驱逐的决定,望着天花板一直沉默。沈尹默又提醒蔡元培说:“陈独秀、胡适两人的言行中确实有反政府的意思,你作为北大校长不加以管理,北洋政府本来就有不满,如今还坚决抗拒的话,恐怕是对你不利,而且据我所知,政府已派人监视你和学校了。”

这时,蔡元培却站了起来,大义凛然地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个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为了北大,为了推动中国新文化的发展,蔡元培不惜牺牲自我,他爱惜每一位人才,为了保护北大能有繁花似锦的学术盛景,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当然,陈独秀最终还是离开了北大,但蔡元培对陈独秀等人一直以来的支持,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为中心,迅速向全国蔓延开来,让新文化在全国遍地开花,完成了中国文化历史性的输血和更新。

同类推荐
  •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困,而统治者又因循苟且,不思振作,这是一个弊端丛生、孕育变革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王安石经过自身的努力,不仅以一个文化艺术的多面手,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这是一部关于慈禧太后成长、发迹、独裁、误国历史,同时展现晚清世相的传记作品。本书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采用虚实结合、真野并存的笔法,全景展现了慈禧太后的家世、入宫、受封、政变、垂帘、辞世等历史,同时生动刻画了咸丰、慈安、同治、奕、光绪、隆裕、袁世凯、李莲英等人物形象。她精于心计,骗取东太后慈安的信任,夺权上位;她嗜权如命,在位四十八年,三次垂帘听政,总揽大清军政大权;她善用权术,牵制议政王奕,让文武全才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方势均力敌;她一生严守大清国运气脉,安抚各派利益,既倡导洋务、实施新政,又支持保守、全力排外。同时,她穷奢极欲,耽于逸乐,甲午战争期间,为了“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避战求和。时值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慈禧治下的大清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作者以如椽史笔,恣意挥洒,细致地刻画了影响晚清历史进程的那些人与事、情与景,道尽历史的波诡云谲、人性的良善好恶。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悍妻归来

    重生之悍妻归来

    忍让,你就给我得寸进尺。关心,你就给我冷嘲热讽。贤惠,你就给我千年脸瘫。当包子公主换成耿直暴力女的时候。“将军,公主把二小姐揍了”“……嗯”“将军,公主把夫人气晕了”“……嗯”“将军,公主拿了五百两去满香楼了,说今天是慕公子拍初夜,她要去给慕公子,将军,将军我还没说完呢……”
  • 空长安

    空长安

    画人画皮难画骨,化骨相思谁能懂?前世,我画下你的骨;今生,你化却我的骨。两世为人,江山易主,你我不改。我回到了五年前,却依旧无法改变结局。是命中注定的孤独吗?不知。是打破桎梏的惩戒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呢?……若有来生,愿你我只是平凡人若有来生,愿山水田园人家,你为我描眉,我为你插簪……殊不知,人依旧如过往所知晓的吗?……
  • 我的窝头男友

    我的窝头男友

    一位是刁蛮的富家千金,一位是貌似纨绔的子弟。两个人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不期而遇,由此演绎出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
  • 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决选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一位想卸下心灵重负的当事人,一位不知所踪的男校医,一群早已选择遗忘的强奸案受害者,一位临死前仍对真相百思不得其解的结案警察,一场女孩们青春期的集体癔症……十年前一宗扑朔迷离的悬案在一位野心勃勃的年轻女导演冰冷的镜头下重见天日。作品借鉴纪录片中采访对象直视镜头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将不同采访对象对事件的还原叙述一一呈现,故事融汇了情欲、暴力、背叛、宽恕等元素,俨然一部青春版的“罗生门”。
  • 念心咒

    念心咒

    十三岁与他偷尝禁果,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梦魇。青灯佛下,木鱼念珠,隐世五年,只为了虔心赎罪。可是他却不肯放过她,念心一咒意难平。再次见面,他残忍地擒着笑,说:“你,注定是我的妻。”原来,她,竟逃不掉……
  • 创界之创世遗迹

    创界之创世遗迹

    创世遗迹第七位满级玩家居然被剧情杀了?!重启归来,携逆天创世天赋,誓将横扫游戏世界!等等……为毛系统给我随机出来的角色会是一个萝莉啊?!光明正大潜入女生寝室,与女室友发生各种奇妙的展开。女装什么的统统给我走开!在我动手前收起你那怪蜀黍的目光!等等……住手,不许拍裙底!!!
  • FMM头号玩家前传

    FMM头号玩家前传

    一个百分百伪球迷意外重生2012年,恰巧成为大英足球名宿。可惜,名宿也分三六九等,而他恰巧成为了有实力没名气的典范。更何况,他的职业生涯已到末期,前路不知走向何方……在这个金元足球的时代,等级森严而不可打破。可惜,有个伪球迷表示不服。他说:王侯将相没有种,有种也是我的种。流氓有才懂魔法,FIFA主席头都大。Wemustkeepdreaming,neverwakeup!
  • 我有一个世界叫饥荒

    我有一个世界叫饥荒

    新公历2055年,全球核战争爆发,地球陷入全面的核危机!原本蔚蓝的星球变成了一个严寒无比,核冬天,变成了全球性唯一的天气,而人类也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人口!这一切的危机,是人为?还是偶然?变异人组织,爱国者战士,七十二国联盟军,各种神秘的势力一一浮出水面,这个充斥着死亡的世界,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萧然,普通屌丝一枚,捡到了最后一个恶魔威尔逊的戒指!很巧,这个戒指里有一个世界,叫做饥荒!
  •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生物世界是新奇的,各种动物,植物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本书将带你了解新奇的植物世界。
  • 斩断苍穹只为你

    斩断苍穹只为你

    绝代佳人穿越异界,翩翩少年,为了当初的承诺,踏上征途。于是,杀神斩魔,剑染凡尘,绝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