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38900000003

第3章 医学家——李时珍

父亲的教诲

李时珍出生前,家里的院子里长出了珍贵的灵芝草。有一只梅花鹿闯进李家,在李家的药圃里盘桓多时不肯离去,直至李时珍呱呱落地——这只是传说。其实,伴随李时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不是什么灵芝、梅花鹿等吉祥物征兆,而是羸瘦体弱、疾病缠身,可以说,幼年时代的李时珍,是伴随着疾病、痛苦和药罐子长大的。

李时珍的家乡蕲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向富有盛名,历代都是州郡治所,而且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发达。蕲州镇濒临长江,背依雨湖和缺齿山,居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之间,是诸省水陆往来必经的地方;且物产丰富,以盛产棉麻、药材著称。又因为交通发达、商旅往来,长期成为药材买卖集散的中心。在这样环境优越、得天独厚的地方诞生出伟大的药物学家是不足为怪的。

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个摇着铜铃走街串巷的铃医(走方郎中)。虽然李家世代行医,但他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留下什么医学著作。在李时珍很小的时候,他就去世了。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青少年时代热衷于功名,曾考取贡生(京师国子监的学生)跨进儒林。但由于在乡试中屡试不中,便弃儒从医,继承祖业。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当时蕲州一带有名的医生。李时珍的母亲张氏,是一个贤淑的家庭妇女。但由于身体虚弱,加上营养不良,生了李时珍后不久就病倒了。李时珍还有一个哥哥叫李果珍。幼年时期的李时珍,身体很瘦弱,经常咳嗽发烧,他深深体会到生病的痛苦,立志长大以后当一个像父亲那样为人治病,解除病苦的医生。

然而父亲却另有打算。1523年,李时珍已经5岁了,父亲觉得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子。一天,李言闻把李时珍叫到跟前,告诉他:医生这个行业,虽然人们在生活中离不了它,上至皇帝、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少不了,但自古以来,却为流俗所瞧不起,所谓“医卜近贱”,在士、农、工、商“四民”中排在最末一等。历代儒家的历史学家在写史书时,都把行医列在“方伎列传”里,称之为“小道”、“贱业”。李家世代行医,社会地位低下,受尽歧视。李言闻青少年时代,为了摆脱低下的地位,曾为之全力奋斗,只是到了中年科举考试连连失败,才弃儒从医的。他见李时珍颖悟,才智过人,便把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李时珍身上。

李言闻叹息地对李时珍说:“行医难啊,你要是医术平庸,难以谋生;医术高明,又要遭到同行的嫉害。我们李家几代行医,被人瞧不起,吃了不少苦头。希望能在你这一代,改换门庭……”说到这里,李言闻打住了,呆呆地望着窗外远飞的大雁出神。自己行医多年,已经饱受辛酸,胥吏的骚扰和绅士人家无礼的传唤,使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他给时珍讲扁鹊的故事,旨在告诉时珍:像这样的大医家也命运多舛,不得善终。没有社会地位,医术再高也没有用。要想不被人歧视,必须进入仕途。这些道理,李时珍似懂非懂,他相信父亲的话没有错,决心发奋读书,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同时,扁鹊的故事他也牢牢地记在心中。

公元1527年(明嘉靖六年),李时珍9岁时,在私塾学习了“制义”(八股文)课程,开始为日后的科举考试作准备。

读书之余,李时珍常替父亲抄写药方,跟父亲上山采药,认得了许多医书上记载的和没有记载的药草。不甚了解的,他就穷根究底,直至弄懂为止。李言闻不时苦诫儿子:读书,就要像这样穷根究底才行!药材的炮制很复杂,如果你感兴趣,以后读书之余可以到我们家的炮制房看看,不过一定要记住,读书才是你的正业,不要把过多的心思放在这上面!

一天,李时珍捧着父亲写的《蕲艾传》,在家里后院的药圃中看出了神。这个小小的药圃是父亲精心培植的。父亲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蕲州一带的名医,后来曾经被推举为太医院吏目,成为国家一级的医官。父亲对医药学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医书《四诊发明》,药书《人参传》、《蕲艾传》。父亲特别喜欢研究药草。一天,李时珍蹲在药圃的一个角落里,专心地研究栽在墙角的蕲艾。他捧着父亲写的《蕲艾传》,读一行,对照着药圃中的实物看一阵。父亲著的书上对蕲艾的描述极为细致,与实物一点不差。蕲艾是丛生的,茎直,白色……

艾叶的用处很大。端午节前后,将艾叶采来,或晒干炮制成药,或制成艾灸,用以灸治百病。李时珍家乡蕲州产的艾叶为最好,称之为蕲艾。相传其他地方产的艾灸不能透过酒坛,而蕲艾制的灸燃起来以后,一灸就可以透彻酒坛,令酒变味,可见其功力之大。蕲艾除了可作灸条以外,还可以煎服治吐血拉肚子等病;鲜叶捣汁服,可以止血,杀蛔虫,泡酒治疗癣疾的效果也很好;还可以将熟艾夹在袜子中治脚气,有奇效;春天采嫩叶作菜吃,可以预防疾病;端午采艾叶悬在房屋里,或用蕲艾的茎干浸油引火点灸柱,可以驱除房中的毒气和百虫。

蕲艾的用途如此之多,难怪父亲著书为之作传。李时珍越看兴味越浓,决定采一篮艾叶回去炮制。很快地他采满了一竹篮。突然,脚底滑溜溜的,紧接着一阵骚动,一条白花蛇突地从蕲艾丛中探出头来,李时珍惊得尖叫起来。

这条白花蛇有3尺多长,龙头虎口,黑质白花,张开大嘴露出四颗长长的尖形毒牙,气势汹汹地准备扑向李时珍。

正在危急之时,父亲突然出现在李时珍身边。只见他熟练地从地上抓了一大把泥沙,往白花蛇一撤,那蛇立即瘫了下去,摆成之字形。接着,父亲扬起药锄,一下子将蛇头斩断,蛇身在地下挣扎了一会儿,便再也不能动弹了。

父亲和儿子都松了一口气。李言闻指着死蛇说:“这就是我常给你说的蕲州白花蛇。蕲蛇是我们蕲州的特产之一,与蕲艾、蕲龟、蕲竹齐名。由于当今皇上患有风湿症,指定要蕲蛇治疗。官府为了讨好皇上,催迫百姓捕蛇,将蕲蛇捕得一干二净。如今要找一条蕲蛇,真难啊。百姓苦不堪言,编了一首民谣诉苦。‘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积骨如巴陵,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蕲蛇是个宝,现在我正好可以用它来造咱们家传的白花蛇酒。这种酒用处很大,可以治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节疼痛以及陈久性的疥癣、恶疱、风癫等等。”

说着,李言闻从李时珍手中接过白花蛇,将蛇身用钉子钉在一块木板上,用小刀截掉尾部,小心地去掉蛇皮和蛇骨,然后,用药锄挖了一个坑,将皮、骨和蛇头放进坑中,并指着蛇头对李时珍说:“你看,这条蛇的眼睛还是睁着的。蛇死后一般眼睛都是闭着的,唯有蕲州白花蛇死后眼睛是睁开的,这是辨别真假蕲蛇的办法。蛇头、蛇皮、蛇骨都是剧毒的。剖蛇后要将它们小心掩埋,以免伤人。捕到的蛇经过处理后,便可以炮制白花蛇酒了。来,我把祖传的方法教给你。”李时珍挎着竹篮,父亲提着蛇,一起走进了他家的药材炮炙房。炮炙房内设施齐全,有用于去掉药中杂质和切削用的簸箕、竹筛、铜筛、马尾罗、毛刷、刮刀、角刀、石臼、铁臼、铜臼、捣杆、碾钵、镑刀、轧刀;有用于水制、火制及水火制工艺造药的磨、桶、槽、缸、镡、锅、灶、炉、鼎、罐、蒸笼等;还有用于制造膏、散、丸、丹等各种制剂的设施。父亲不仅行医,还开了炮炙房,自制药材供自己及其他医生使用。

李时珍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炮炙房里学制药。这一次,他要向父亲学习制作祖传白花蛇酒的方法。只见父亲将白花蛇放在一个瓷钵内,倒了一瓶糯米酒入内,他用手将白花蛇提起,反复用酒洗涤,直到糯米酒把白蛇浸润得透亮,才把它放入一个小细瓷坛中。然后抓药:羌活二两、当归二两、天麻二两、秦艽二两、五加皮二两、防风一两。用侳刀将药做成细粉,倒入生绢袋中,用麻绳扎紧封口,再把它放入白花蛇的瓷坛中,倒进一瓶糯米酒,用箬叶密封坛口。最后,父亲将瓷坛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大锅中,告诉李时珍:制白花蛇酒要将瓷坛在温水中用小火煮一天,煮好后,取出瓷坛,埋在湿地里面,七天以后就可以服用了。每天吃一二杯。酒吃完后,剩下的渣晒干后碾成末,做成小酒糊丸,每天服五十丸,效果也很好。

李时珍觉得,药材的炮制真是趣味无穷。先前还是那么可怕的毒蛇,几天以后就成了药效显著的药酒。趁着兴致,他想在炮炙房里用采来的艾叶制药。于是,他先将父亲的《蔪艾传》看了一遍,默记下制药的方法,然后,将艾叶扬去尘埃、残屑,放到一二个大石臼中,取来一根木质的捣杆捣起艾叶来。将艾叶捣茸后,去掉渣滓,再把剩下的白色的艾叶继续捣烂,直至臼中的艾叶柔烂得像棉花样为止。捣好艾叶,他找来硫黄末,加入艾叶中揉匀,然后,将艾叶硫黄糊搓成条状,放在一个簸箕中,拿到屋外,放在屋檐下阴干。炙家常用的硫黄艾便制成了!从此之后,小时珍常到炮炙房,帮父亲炮制各种药材。为了不影响学业,他把书带到炮炙房里,一面看书,一面学制药。

小小的李时珍,从采药、制药中,既感到行医的艰辛,又体会到行医的乐趣。父亲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他。可以说,他对祖国医学的认识,是从认识父亲、阅读父亲写的书开始的。一本《蕲艾传》,不仅使他了解了家乡的特产蕲艾,还知道了家乡所产的蕲蛇、蕲龟、蕲竹等药材都是名闻天下的。尤其是父亲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时珍。后来,李时珍在编著伟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时,常常引用父亲写的书、父亲说的话,如“先考月池翁云”等。李时珍编著《濒湖脉学》也是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选精择华”融汇己见而成的。李时珍的另一部著作《蕲蛇传》,也是受父亲《蕲艾传》的影响,得到启迪后而撰著的。

父亲,成了李时珍走上医学道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弃儒从医

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李时珍12岁。几年的刻苦学习,他已经把四书、古诗等教材读熟,并学习写诗、做八股文了。

这年11月,明统治者决定修订孔庙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全国上下兴儒学。科举考试日趋于烈。本就把入学中举、光大门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李时珍身上的父亲,这时更勉励时珍全力以赴地研习八股文,准备第二年的科举考试。第二年,蕲州知府周训看中了李时珍,将他选送到黄州府去应童试。

黄州府的府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北,管辖着现今湖北省长江以北、京汉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蕲州是黄州府所管辖的州县之一。黄州府位居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之间,为诸省枢纽。明代皇帝的宗室荆王,特由建昌(今四川西昌)迁到黄州府所辖蕲州,在此开藩建府,修设学宫、书院。还有管辖四省数十城的下江防道和统兵五千的蕲州卫,也在这里建署扎营。一时间,黄州府成为了长江中游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李时珍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热闹非凡的黄州府。他无暇去观赏府城的风光,专心致志地应试。童试考两门,一为“四书义”(八股文),一为“试帖诗”。李时珍两门考试的成绩均属优秀,一举考中秀才。所谓秀才,是科举考试中生员的俗称。考中生员,便跨入了儒林,在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取得生员资格,便能进一步考举人、贡士、进士,一步步登上儒林的高峰。进士是朝廷选拔官吏的首选对象。全省会考中乡试的第一名解元、全国会考中的第一名会元、殿试中的第一名状元,是历代文人在各级考试中追猎的目标。特别是状元,一中便会“大魁天下”,是科举中的最高荣誉,是士子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李时珍12岁便中秀才,少年得志,前程似锦,父亲感到莫大的安慰。他不失时机地告诫李时珍:“中了秀才固然可喜,但距离举人、进士还差得很远。从今以后当奋发努力,去参加在武昌举行的3年一届的全省统考。”

公元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16岁的李时珍兴致勃勃地跟着父亲,坐船逆江而上,来到省城武昌参加3年一度的全省统考——乡试。3年来,他勤奋学习,饱读诗书。由于他生性聪慧,记性又好,读书过目不忘,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作起文章来也头头是道,常得到父亲称赞。父子俩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似乎举人已是手到擒拿。

考试一共进行了3天,一天一场。第一场考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第二场考论、判、诏、诰,通过考试,借以评判考生将来做官时可能要写作的议论文、判案的判决书,发布官方命令的文告,帮助皇帝写赐爵位、授官诏令的文稿能力。第三场考经、史。“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史”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中国历史经典著作。每场考了下来,李时珍感觉良好,他把答卷的内容讲给父亲听,父亲听得连连点头称道。父亲眼看自己未遂的志愿要在儿子身上实现,常常喜欢得彻夜难眠。

发榜的日子到了。父子俩早早地起了床,来到书院的大门外。大门外的空坝上已人山人海,秀才们和他们的亲属都在这里翘首以待,李时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大门外站着等了一个多时辰,书院的官差才打开大门,将一张黄榜张贴在大门外的粉墙上。

闹哄哄的坝子里陡地静寂下来,千百双眼睛都在粉墙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李时珍踮起脚尖,目光从攒动的人头上扫视过去,只见告示上一片密密麻麻的黑字。他在黑字中粗略地搜索了一遍,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心中一阵发紧。他赶紧从头到尾,一个一个名字地细看起来。还是没有自己的。他仍然不甘心,又从后面往前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再从前面向后先找到李字,再仔细看李后面连着的名字,直到看得两眼发花,仍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要不是父亲叹了一口气,硬把他从人堆中拉出来,他还不会死心的。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名字怎会落在“孙山”之后!

李时珍无精打采地跟在父亲身后,回到了客栈。面对着默默无语的儿子,父亲强压下自己心头的失望,鼓励道:“考举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的人考到六七十岁才中举,你现在还年轻,下次乡试时,你也才20来岁。我们赶紧收拾书籍回家去吧。再苦读三年,再来应试!”

3年后,李时珍仍由父亲陪同,再次上武昌参加举人的选试。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父亲送儿子回家以后,掩饰不住失望的心情,悻悻地离家行医去了。

6年面壁的辛劳,加上科举失败的苦恼纠缠着李时珍,他病倒了。他患的是当时叫“骨蒸病”的肺结核,咳嗽不止,时而咳出血来。他身上火燎燎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新过门的妻子吴氏急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李时珍找来医书翻阅研究,自己开药方,吃遍了柴胡、麦门冬、荆芥这些书上说的能治骨蒸病的药。谁知,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正好这时父亲行医归来,听妻子张氏说儿子病得厉害,马上进屋探病。父亲望着脸色憔悴的儿子,心里十分难过,怪自己不该在儿子生命攸关的时刻外出,使儿子的病拖了一个多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看来是凶多吉少了。他赶紧摸了摸儿子的脉,虽然脉息如疾雨沾沙,病蚕食叶,涩而无力,但尚无死相,还有一线希望。他忙坐下来仔细诊视。李时珍看着父亲为自己治病,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有救了。从小李时珍就佩服父亲的医术。他在10岁前,身体十分羸弱,全靠父亲用药调养,10岁以后身体才好起来。父亲摸脉以后询问儿子这一个多月来吃了些什么药。

李时珍把自己开的药方给父亲看,父亲摇了摇头:“错了!错了!柴胡虽是治劳乏羸弱之药,但劳有五劳:若劳在肝、胆、心,是必用之药;或者,脾胃有热;或者,阳气下陷,柴胡也是引清气、退热的必用药。但是,唯有劳在肺、肾者,不可用柴胡。你既有肺獭,又在病中新婚,肾劳而虚。此二者柴胡皆是禁药,难怪你的病势越来越沉重。”

父亲说完,立即开了一个药方,只有黄芩一味药。李时珍心中好生奇怪,不敢多问。

说来也怪,吃了父亲的药,李时珍第二天烧就退了,咳嗽也好了些。又喝了几天父亲开的黄芩汤,他竟能下床行走,咳嗽病也痊愈了。李时珍怀着敬佩的心情对父亲说:“一个多月来,我不知吃了多少贵重的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大家都以为我必死无疑了。谁知父亲仅用一味黄芩就镇住了病魔,这医药的奥秘真是太玄妙了!”

父亲笑笑,说:“药不在多寡、贵贱,而在对症。你的肺热重,黄芩是清肺热的。肺热一除,病情自然就会减轻了。但是,你要记住,你的骨蒸病可以用黄芩治好,并不一定其他人的骨蒸病也可以用它治好。要知道,同一种药治一种类型的病,由于不同的人身体状况各异,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就拿补药来说,同样用于补虚症,但如不分清患虚症的人是虚寒还是虚热,是气虚还是血虚,是肾虚还是脾虚,是肺虚还是心虚,乱补一气,可能要出人命的。所谓庸医杀人,就是由于不懂得这一类道理造成的。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医理、药理可深奥啦,我学了一辈子,也还不过是知些皮毛而已。”

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李时珍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起自己从小就对医药抱有极大的兴趣;父亲的一味黄芩伏魔,更使他对医药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想到考场的失败,他不由得萌发了想跟父亲学医、继承祖业的念头,却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告诫他:“虽然科举两次受挫,但还要作最后的努力,相信你3年以后一定能够中举。”

李时珍望着父亲坚定的神色,不容商量的口气,只得叹了一口气,不作声了。为了家族的荣誉,他不得不作最后一次拼搏。

公元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一个秋天月夜。浩淼的长江上,一叶孤舟顺水漂流。李时珍和父亲坐在船头,喝着闷酒。这是他随父亲第三次赴武昌应乡试,仍然失败而归。

李时珍望着父亲失望的样子,不愿用科举的话题刺激他,为了讨父亲喜欢,便谈起了医药学。他对父亲说:“《孟子·告子篇》上说‘心之官则思’,《内经》上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都是说,人的心脏是主管人的思维活动的,儿细想则不然。本来,《内经》上就说过,‘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那么是人脑影响着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运动器官。再一想,我们在思维时,是心在想,还是脑在想呢?读书读久了,是头昏头痛、还是心昏心痛呢?显然主要是前者。儿以为,脑才是六神之府、思之官。”

父亲为儿子的这一番奇谈怪论所震动。《内经》是祖国最早的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产生于战国和秦汉期间,它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比较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原则。此后中医理论的发展,可以说皆导源于《内经》。《内经》上提出的心是思之官,千古智者都这样认为,医经、儒经也众口一词。现在自己的儿子却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而且,细细一想,儿子说的又不无道理。父亲不由得感叹: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想到儿子9年来面壁苦读,尽了最大的努力,发愤读书,几乎丢了命。然而天不遂人愿,三次应试均遭失败。没有想到,儿子仅凭着家族的影响,自己平时关于医药学有一句无一句的讲解,对“心之官则思”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自己行医几十年,博治经史,在医学上虽有些造诣,还曾著书立说,但对这个问题,却从未产生疑虑。儿子果然聪明颖悟,才智过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儿子对医学感兴趣,何不让他跟我学医呢!再也不能让他像我一样,为了科举白白地耗尽青春,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李时珍见父亲默然不语,便将自己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跟随父亲学医的想法说了。其实,这个念头他许多年前就有了,但为了显耀门庭,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不遗余力,几经搏拼,几乎丧命。看来,科举仕途与李家无缘,他的志向也不在这里。终于,李时珍将自己多年来深思熟虑的话说了出来。

父亲望着因应试而瘦弱不堪的儿子,心头不禁涌出无限爱怜,默默地点了点头。

于是,从1540年起,22岁的李时珍弃儒从医,继承父业,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李言闻、李时珍父子两代,走着同样的一条道路:研读经书希望科举入仕,科举失败,弃儒从医。

弃儒从医成了李时珍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他的“脑为元神之府”说,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脑是思维的器官,改变了传统的“心之官则思”的错误。后来,他把“脑为元神之府”记入了他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

也就是在这一年,方士的活动很猖獗。朱厚熄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并开始不理朝政,在宫中设立醮坛(祭祀祈祷的土台)和炼金所,整天和一批方士鬼混。当时最得宠的一个方士,是小官吏出身的陶仲文。朱厚熄封他做“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又赏了他少保、礼部尚书、少傅、少师、恭诚伯等一大串头衔,目的在于提高他的政治地位,使朝臣和老百姓都不敢轻视方士。于是,设坛扶乩的妖妄风气,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正是在这种风气的刺激下,李时珍益发坚定了科学求实、拨乱反正的信念。

人生导师

李时珍一生有两位恩重如山的老师。第一位启蒙老师便是他的父亲李言闻。自从父亲答应收儿子为徒以后,他便在玄妙观自己的医案旁设了一个座位。他看病诊脉后,口授药方,让李时珍开药、抓药,并告诉他不同方剂药物的配伍用量情况、药物的协同作用及如何抑制药物的毒性等。比如方剂的组成,必须按照“君、臣、佐、使”的配合规则。“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其功效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的性味,或是反佐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或有调和各药的作用。李时珍跟随父亲开药、抓药,不仅认识了许多药物,还了解到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性。

父亲还常常结合一桩桩鲜活的医案,将治病救人的道理讲给李时珍听。有一天,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一场偏东雨下起来。一个汉子全身透湿,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儿冲进玄妙观来。小儿双目紧闭,已经昏迷过去。那汉子惊慌地告诉李言闻:他的孩子最怕雷,一打雷就不省人事,请郎中相救。

父亲赶紧叫李时珍取出一瓶高梁酒,倒了一小杯,灌进小儿口中。那孩子顿时苏醒过来,哇哇哭泣。父亲对李时珍说:此儿是受惊恐而昏迷,醇酒是治惊怖而昏厥的良药,此儿如此怕雷鸣,只因气虚。如能治得气虚,今后就不会再怕雷鸣。

那汉子听说郎中能治儿子闻雷即昏的怪症,忙求郎中赐药。父亲一面口述药方叫李时珍开药,一面向他讲述配方的道理:“这个小儿气虚兼血虚,应以人参为君,作主药以补气虚,安魂魄,止惊悸,除邪气;以当归为臣,辅助人参补血虚,以麦门冬、五味子为佐,麦门冬可以辅佐当归防止补后血热侵肺,五味子可以辅佐人参镇心、润五脏。”

李时珍开好药方,用心记住父亲的话,抓好药。于是那汉子抱着活蹦乱跳的儿子欢天喜地地走了。后来,那汉子又来抓了几副药,并告诉李时珍父子,儿子的病好了,再也不怕打雷了。

父亲通过这个医案,向李时珍讲起了祖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道理:所谓“辨证”,就是综合病人所出现的各种症状,以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加以分析,来探求病变的性质和机转,从而了解疾病的本质,作为施治的准则。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他在《内经》等古典医籍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治的医疗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治疗外感病及其他杂病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张仲景在多年的临床诊断中,总是先检查病人的身体,观察病人的气色,听听病人的声音,然后问问病人的症状,再检查一下病人的脉搏,最后就综合检查的结果分析病情(即望、闻、问、切),从而得出一个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施治方法。

父亲告诫李时珍说:“医药学里的学问大得很,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医家,除了从前人书本中吸取养料外,更要重视临床实践和民间的经验。”

也就从这时起,李时珍在父亲的指导下,涉猎大量的医书:《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等。

为了帮助李时珍更好地研读医学著作,父亲又亲自送他到顾家拜师。李时珍的第二位恩师姓顾,名问,字日岩。顾问18岁便在全国统考中成为进士,在福建省当了多年大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理学名家。顾问是蕲州人,归隐后回到家乡讲学,在阳明、崇正两个书院中授徒。由于顾问名气很大,全国各地的人都跑到蕲州来拜他为师,已有学生数百人。

李时珍拜师后,与顾问情趣相投,诗词唱和。顾公尝梦为诗曰:“远山隔林静”,嘱李时珍对,他即对曰:“明霞对客飞”(《百茅堂全集·家传》)。师徒二人,鸿儒硕学,志同道合,并“晤言相证,深契濂洛之旨”(《蕲州志》),所谓濂洛是濂、洛、关、闽的简称,即宋代理学的。

顾问家有一个藏书楼,楼内摆满了古色古香、用漆漆得黑里透红的书橱、书架,里面装满了经、史、百家的书籍成千上万卷。顾问告诫李时珍:“这个书库,是我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财产。我教学生,第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渔猎群书、搜罗百氏,这样才能在前人积累的知识根基上,有所创造,成就一番事业。”李时珍牢牢地记住了老师的话。在顾家的藏书楼里,他精读深研医药学的经典著作:葛洪的《抱朴子》、王安石的《字说》、陆羽的《茶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陶弘景的《名医考源》、孟说的《食疗本草》等等,同时还旁及其他各类丛书,举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不广泛阅览。经过几年的广收博采,学问大有长进。

出山行医

李时珍自练内功之后,医理、医术进步很快,他一面在顾问的藏书楼里广收博采,一面又随父亲临床治病。在玄妙观仍然是父亲诊病开方,李时珍抓药。每次遇见病人,李时珍总是切脉后自己先开个药方,然后再与父亲开的相对照、找出差距,向父亲寻问其中原因。

有一天,父亲外出巡诊,留李时珍守药铺。忽然,几个官差风风火火地来到玄妙观,说是荆穆王的宠妃胡氏得了急病。见李言闻不在,拉了李时珍就走。李时珍来到荆穆王府,只见王妃躺在床上呻吟不止,痛苦得在被褥中翻滚挣扎。荆穆王在屋内急得团团转。原来,因为王妃饭后与家人发生口角,生气引发了心痛病。随后,又三日不通大便,腹痛难忍。王府请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都不见效。荆穆王已下令准备后事。有人说瓦硝坝玄妙观的李言闻医术高明,便派了官差来请,谁知李言闻不在,抓了一个青年后生来交差。荆穆王是痛急乱求医,顾不得许多,便叫李时珍治病。

李时珍照父亲教的办法,望、闻、问、切以后,寻思:南北朝时期的药典《雷公炮炙论》中说,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何不用延胡索这种中药试一试!于是,他开了一个“延胡索三钱”的单方,叫王府派人去抓药。

从前给王妃看病的医生开的药方都很复杂,少则几味,多则十几二十味药,一抓就是一大包,可李时珍的药方只有一味药,药量又少。王府的差人拿着药方甚为犹豫,便去请示荆穆王。荆穆王想只有“死马当做活马医”,令人快去抓药。药抓来后,李时珍让人温好一壶酒,用温酒调好延胡索末,请王妃服下,奇迹出现了:王妃服药下去一会儿,便解了大便,心腹痛全部止住了。荆穆王大喜,留李时珍在王府住下,直至治好了王妃的病,才重重地酬谢了他,送他回家。

李时珍将治疗荆穆王妃心痛病的经过向父亲述说之后,父亲大为赞赏。于是父亲在玄妙观内为他专门设了一个医案,让他单独诊病。但为了病人的安全,李时珍要把开的处方给父亲过目以后,方才抓药给病人。

一日,一个年过50的重病人被人抬进玄妙观。李时珍一面为病人切脉,一面听病人亲属叙述病史。原来,病人平时喜欢饮酒。这年冬月其母病逝,他悲痛欲绝,一面饮酒,一面哭母,结果受寒病倒。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拖成慢性病,时时发作。一发作便上吐下泻,以至昏厥,李时珍诊病后,开了一剂升麻葛根汤加四君子汤,外加苍术、黄芪,一共12味药的药方,交父亲过目。父亲看了药方后问李时珍:“你为什么以升麻为君,柴胡为臣?”李时珍说:“这个人的病症主要是因为过分忧伤引起元气大损,导致肾阳下陷,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只有从升发阳气入手,才能根治此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升麻有升阳解毒的功效,柴胡有治阳气下陷、平三焦相火的作用,因此,我以升麻为君,柴胡为臣作主药,再配以治疗其他症状,减轻主药副作用的药物作辅药,开了这个药方,不知对不对?”

父亲连连点头,称赞儿子诊病准确,对症下药得当。这个病人在李时珍精心治疗之下,几副药服用后,便全好了。父亲从儿子的这一医案,看出儿子已经成熟,可以出山。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24岁的李时珍,正式开始行医了。

公元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蕲州一带发生大水灾,河水倒灌,江河横流,淹没了方圆几百里地的房屋树木,山洪暴发吞噬了无数的村庄田园。蕲河两岸一片汪洋,无边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茅草、枯枝败叶、桌椅板凳、死猪、死牛,饿殍(饿死的人)被水泡得胀鼓鼓的,在水中一沉一浮地漂荡着,令人生畏。

好不容易等到大水消退,外出逃荒、讨饭的人陆续返回家园。但由于抛尸荒野的饿殍无人收殓,加上腐烂的残枝败叶、淹死的牲畜在烈日的曝晒下蒸起的腥风恶臭,迅速地酿成了传染病的流行。一个又一个家庭被传染病吞噬,一个又一个的村落被病魔荡涤得一干二净。

父亲的诊所在成百上千病人的包围中显得苍白无力。他从早到晚诊治病人,弄得精疲力竭,谁知病人非但未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一天晚上,父亲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李时珍在大门外守候父亲,将其接至堂屋坐定,兴奋地说:“我在瓦硝坝试行了一套驱逐瘟疫的新方法,很奏效。现在瘟疫在蕲州城南的15个村庄已经制止住了。百闻不如一见,明早我陪你去看一看。”

父亲心想:要是真能抑制住瘟疫,百姓就有救了。现在瘟疫流行,而统治者却不顾人民死活,不理不问。一个良医应如良相一样,应该负有济世救人的职责。

于是第二天清晨,父子俩各饮了一杯能避瘟疫的松叶酒,便出门察访去了。他们顺着瓦硝坝街面上的石板路缓缓而行,只见街道两旁的房屋已修葺一新,饭店、茶馆、当铺、货摊,重新出现在街上,早已互不来往的人们,又熙熙攘攘地在大街上徜徉。这是大瘟疫流行以来少见的喜庆景象。

父子俩随意踏进一座四合院,只见院内弥漫着一缕淡淡的烟雾,飘散着一阵阵烟熏的香味。李时珍告诉父亲:街上家家户户每日均要用苍术熏烟。

父亲点头道:“苍术可以除山岚瘴气,去鬼邪。”

四合院的主人看见熟识的郎中父子进院,忙迎了出来。这是一对老年夫妻。老汉身体强健、鹤发童颜,老婆婆正在往院落中的一口大灶中添柴加薪,灶上的大铁锅中放着一副蒸笼,正冒着腾腾的热气。老汉见李言闻诧异,忙笑着说:“蒸笼里蒸的不是馍,而是按贵公子的吩咐,将病人的衣服用蒸笼蒸过,这样一家人都不会染病。”

李时珍接着告诉父亲:“自古医书上都没有记载这种方法,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想,为何一人染病,全家会遭殃呢?不外乎病能够传播。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我以为,一是衣物,二是食物。要是能够隔绝病人的衣服、食物,必能对疾病的传播起到阻抑作用。于是我就用蒸笼蒸病人衣物,用苍术熏烟避瘟,以兰草(泽兰)烧汤沐浴,将麻子仁、赤小豆置于井水中驱邪,饮松叶酒、椒目酒除瘟病。采用这一套办法后,瘟病的传播就逐渐缓慢下来。”

此后,父亲让李时珍将这一套办法在疫区推广。果然瘟疫被迅速地扑灭了,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下来。

以后,李时珍把这种预防疾病的方法,记入了他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一个医生为人治病固然重要,但预防疾病更重要。他在《本草纲目》中,仅瘟疫一病,就收集具有预防传染流行的中草药达130种之多,并制立既有煮沸消毒,亦有烟熏避疫、汤浴除瘟,又有内服防病等多种多样的预防措施。在16世纪中叶,李时珍能够提出蒸汽煮沸消毒的方法,这是一个历史的创举。

通过这场扑灭瘟疫的斗争,李时珍的名气开始在蕲州一带传开了。

一天深夜,李时珍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提着灯笼站在门外,对他说:“先生快去救救我家夫人。”

李时珍跟着中年男子来到了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敞开大门,几个人正在门前焦急地等候。一个丫鬟将李时珍引进内室,只见一个少妇躺在床上,奄奄待毙。一家人围着她急得团团转。李时珍用手探了探鼻息,已无一丝儿气息。他切了切脉,觉察到了一点极微弱的脉息。“快拿些葱黄和酒来!”

丫鬟到厨房取来一把葱和一瓶酒。李时珍选了一根又长又粗的葱,剥去外层,将葱黄缓缓地插入少妇的鼻中,然后将酒灌入少妇的口中。突然,那少妇打了一个喷嚏,居然活了过来。满屋发出一片惊喜之声。

李时珍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开了一张药单。众人看后大吃一惊,一位老者问:“巴豆乃下泻之药,我家小姐有溏痢之症,泻肚子已三月之久,再用泻药……”李时珍笑道:“巴豆气热、味辛,生药猛,熟药缓,能吐能下,能行能止,是可升可降之药,巴豆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抗缓调中之妙。巴豆是泻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只要配合得当,药病相对,巴豆何尝不能治腹泻?小姐之病,其脉沉而滑,此乃脾胃损伤,冷积凝滞所致,当以热下肢,则寒去痢止。”果然,病人服药后,溏泻立止。

李时珍不仅能辨证地异病同治,也善于同病异治。

有一锦衣,夏天饮酒达旦,以致腹泻,数日不止,水谷直出。同样是腹泻,而李时珍根据病因、病机不同,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以前医生用利消导升提诸药反而使病情加重。而李时珍认为病是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阻遏,水湿内停而导致腹泻,所以,用小续命汤之大祛风药鼓荡被遏之阳气上升,于是收到了奇效。

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并发展了祖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理论,很快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良医。

有一天,李时珍被一户人家请去诊病。病人亲属说,本来此人得了一点小病,请了一位铃医来看,服药后反而病情加重,上吐下泻,头晕目眩,奄奄待毙。李时珍将那铃医的处方看了一遍,觉得十分蹊跷。处方对症,君、臣、佐使等药搭配得当,怎么会得如此结果呢?

李时珍叫病人亲属将药罐取来,他倒出药渣,一味药一味药地细细查看。呵!原来是药铺将一味有毒的药物虎掌,当做漏兰子卖给了病人。

病人亲属大怒,立即请李时珍一起到药铺去兴师问罪。谁知药铺老板拿出一部《本草》,振振有辞地数落李时珍:“你看,《本草》上写得清清楚楚,虎掌就是漏兰子,你连《本草》都未细细研读过,还配拿郎中的架子来教训我?”

李时珍接过《本草》一看,书上果然明明白白地写着虎掌就是漏兰子。他此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想起药铺老板奚落的话,李时珍回到家后,找来各种《本草》书籍,仔细研读起来。原来,《本草》是我国古代讲药物的书。所谓本草就是中药材的代名词。中药材的种类极为繁多,鸟、兽、虫、鱼、金、石、草、木,很多都可以入药,其中以草本类植物药占多数,所以称中药材为本草,将描述中药材的药书称为《本草》。我国流传最早的药书,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它总结了秦汉前我国人民研究药物的成果,记载了365种药物。从那以后到明代的一千多年间,本草学有了很大发展,人们掌握的可以治病的药物逐渐增多,分类也日趋严密。例如,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写了一本《名医别录》,在原有《本草》的基础上,补充了魏晋时期治病的常用药物365种。唐朝的李勋、苏恭等人,奉皇帝的旨意,参照前人的《本草》,又增新药114种。宋朝的刘翰、马志编著的《开宝本草》,掌禹锡、林亿编著的《嘉佑本草》,还增加了许多外国药物。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从国外传来了许多“番药”。这些新药在一些杂书上有些零星记载,但错误百出。特别是常常将两种药物当成同一种药物,同一种药物又有许多不同的名字,造成医生开错药,药铺抓错药,因错药而害死病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唐慎微的《证类本草》,这本在当时医药界公认的全书,仍然瑕疵不少,上面将葳蕤说成是女萎。其实,这是两种形态、药性都不同的植物。葳蕤的叶子像竹叶,治虚热燥咳及一切不足之症。女萎的叶是对生的,开白花,可以治霍乱、痢疾。《证类本草》还将虎掌、南星这两个同种异名的药物,当做两种不同的药物记载。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将旋复花当做山姜。冠宗爽的《本草衍义》中,把卷丹和百合混为一谈。又如泽泻这种药,久用不行,但有的本草书上却说“久服面生光,能行水上”,“泽泻久服轻身,日行五百里”。这些方士的骗人鬼话,写在书上,不知要让多少人深受其害!

李时珍想:《本草》的混乱造成药物的混乱,即使我们的药方开得再好,药抓错了,也会弄巧成拙,甚至成为杀人帮凶。看来,重修《本草》的事已经刻不容缓了。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听了李时珍的话,父亲沉吟良久,说修《本草》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编一部新本草,不仅要把历代《本草》和诸子百家的书籍研究透彻,而且还要把全国出产的药物一一重新考察清楚,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同时还必须说服朝廷出面才有把握。历代《本草》大多是朝廷出面修的。黄帝命令大臣歧伯调查百草药效,定《本草经》。集注《神农本草经》、编著《名医别录》的陶弘景,原来就做过官,后来虽然隐居深山,但仍和梁武帝交往密切。唐朝时,唐高宗命令大臣李勋,组织苏敬等人,在《名医别录》等药书的基础上,将《本草》从三卷增加到七卷,写成《唐本草》。宋太祖命令医官刘翰重新详校《本草》,宋仁宗再下诏命补注《本草》,这才有了《开宝本草》、《嘉祐本草》。父亲告诉李时珍:“所以,只有朝廷出面,才有重修《本草》必需的人力、财力、权力。有的《本草》虽是以个人署名的,那也是因为这些人有钱有势,受到过朝廷的扶持。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修成《本草》的。”

李时珍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更清楚了重修《本草》的艰辛。他想:前人可以请求朝廷帮助修《本草》,我们也可以找机会上奏朝廷。即使朝廷不支持,我也仍然要重修《本草》,事在人为,谁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365夜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365夜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汤姆叔叔的小屋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汤姆叔叔的小屋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密物理光学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密物理光学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猜谜俱乐部

    猜谜俱乐部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本选题的内容都是为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专门设计的,涵盖了逻辑学、心理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多种知识,本丛书极具代表性和独创性,内容丰富,难易有度,形式活泼,能帮助青少年快速掌握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让你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
  • 学校科技教学的创新指导与实施(下)

    学校科技教学的创新指导与实施(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热门推荐
  • 阿朵奎妮娅

    阿朵奎妮娅

    本文纯属虚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异世大陆小说。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梁启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梁启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一人钧天

    一人钧天

    一人钧天,肉身成圣。穿越到异界,然后不知怎么的,慢慢的就走上了一条肉身成圣的道路。天有无数法,斗战是一条,也是最难的一条。不挑战最难,怎么配得上穿越者的名号?!
  • 生于1998重生2020

    生于1998重生2020

    提到2020你会想到什么?是疫情?是洪水?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于我来说都不是2020,是我波澜壮阔的一生
  • 荒古战尊1

    荒古战尊1

    天神国度最强天赋少年秦庭,由于遭人迫害,被逼的肉身消亡,可没想到竟然异世重生,新生的他,定要重新杀回天神国度!
  • KING死之计时

    KING死之计时

    一个普通的人江村秀吉一个头痛,一刹那的时间大地裂变,紫色的太阳出现.天空的昏暗和世界接二连三遭到毁灭性的事件。另一个时空相遇的陌生少女,身为平凡的他命运捉弄的这个孤儿的他受到曙光的指引来到另一个毫不所知的世界,是在这里平凡的死去还是成为王
  • 八零重生小学霸

    八零重生小学霸

    浑浑噩噩的过了一辈子,转身发现连自己的男人都是最渣的,自己可怜吗?我也不知道,不过现在不可怜了吧?因为我重生了!有了最爱自己的爸爸,有了最爱自己的顾杰,重活一世什么都会变得,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警事

    终极警事

    十五年前香港飞虎队在一场任务中惨遭全灭。方世杰继承父业当上了一名普通警察,可惜却因为暴力执法被放了“长假”想复职可以,先去当保镖吧!保护漂亮大小姐,怎知领出了背后的种种秘密,上古人类的神话世界辉煌,血脉的传承的没落,圣水的洗礼,人种再造合成的新人类,......一个后现代的的人类神话世界。停载了!ps:小生文笔还不成熟,需要继续练习,请读者们期待小生的新作吧。
  • 开局只有五农民

    开局只有五农民

    开局一条狗,输出全靠吼!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爆!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开局五农民,征战如君临!莫凡表示不服:“我还有一票兄弟呢!”“他们都是龙套。”莫凡表示不服:“我还有一票妹纸呢!”“嘘!这是本正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