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画野[2],始分都邑[3];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4]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北京原属幽燕[5],“金台[6]”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7],“金陵[8]”又是别名。浙江是武林[9]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10]之郡[11],又曰“吴皋[12]”。福建省属闽中[13],湖广[14]地名“三楚[15]”。东鲁[16]、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17]、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河南在华夏之中[18],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19]之地,原为秦[20]境。四川为西蜀[21],云南为古滇[22]。贵州省近蛮[23]方,自古名为“黔[24]”地。东岳[25]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26]之鄱阳,岳州[27]之青草[28],润州[29]之丹阳[30],鄂州[31]之洞庭,苏州[32]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金城汤池[33]”,谓城池[34]之巩固;“砺山带河[35]”,乃封建[36]之誓盟[37]。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38]”。
译文
黄帝划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等行政区域的界限;夏禹治服了洪水,江河水流的走向和位置才奠定下来。天地之间的江河山岳不会改变,它们的古今称呼却有不同。北京所在的地区原叫“幽燕”,“金台”是它的另一个称呼;南京原是建业城,“金陵”是它的别名。浙江为武林所在地,原属于古代越国;江西古代属于豫章郡,名字又叫“吴皋”。福建古代属于闽中郡,湖广地区古代叫做“三楚”。东鲁和西鲁,分别指山东和山西;东粤和西粤,原指广东、广西。河南处在华夏大地的中心,所以又称为“中州”;陕西是长安所在地,古代归秦国管辖。四川是西蜀,云南是古代的滇国。贵州省接近南方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黔”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天下著名的五岳;饶州的鄱阳湖,岳州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鄂州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天下闻名的五湖。“金城汤池”,说的是城市的防守牢固;“砺山带河”,是帝王分封建国时的誓言盟约。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京师”,故乡又称为“梓里”。
原文
蓬莱[39]弱水[40],惟飞仙可渡;方壶[41]员峤[42],乃仙子所居。“沧海桑田[43]”,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44],兆[45]天下之升平[46]。水神曰“冯夷[47]”,又曰“阳侯[48]”;火神曰“祝融[49]”,又曰“回禄”。海神曰“海若”,海眼[50]曰“尾间[51]”。望人包容,曰“海涵[52]”;谢人恩泽,曰“河润[53]”。无系累[54]者,曰“江湖散人[55]”;负[56]豪气者,曰“湖海[57]之士”。“问舍求田[58]”,原无大志;“掀天揭地[59]”,方是奇才。
译文
蓬莱和弱水,只有会飞的仙人能够渡得过去;方壶和员峤,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沧海桑田”,比喻世间万物变化多端;“河清海晏”,为预兆天下太平的景象。水神的名字叫冯夷,又叫阳侯;火神的名字叫祝融,又叫回禄。海神的名字叫海若,海眼又称为尾闾。希望别人包容原谅自己,要说“海涵”;感谢别人的恩惠,要说“河润”。闲散不拘、无牵无挂的人,叫“江湖散人”;性格豪放爽朗的人,称“湖海之士”。沉湎于“问舍求田”的人,原本胸中就没有什么大志向;能够“掀天揭地”的人,才称得上是杰出的人才。
原文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60]”;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61]”。“黑子弹丸[62]”,极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63]”,皆言要害之区。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64],曰“丸泥亦可封函关[65]”。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66]”;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67]”。“以蠡测海[68]”,喻人之见小;“精卫[69]衔石”,比人之徒劳。“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硗地[70]曰不毛之地[71],“美田”曰膏腴[72]之田。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73]”;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74]”。
译文
凭空挑起事端,称为“平地风波”;独担重任意志坚定,可称之为“中流砥柱”。“黑子弹丸”,比喻城邑非常小;“咽喉右臂”,都是形容险要的地方。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事业,就说“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好汉夸耀自己的胆识本领,就说“丸泥亦可封函关”。做一件事情先失败而最终获得成功,便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情快要完成了却忽然停止下来,便叫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蠡测海”,比喻人的见识短浅;“精卫衔石”,比喻做事徒劳无功、白费力气。“跋涉”形容行路艰难,“康庄”形容道路极为平坦。“硗地”是指土壤贫瘠、长不出庄稼的土地;“美田”是指肥沃丰饶的良田。得到某物却毫无用处,就说“如获石田”:做学问有了大成就,则可说“诞登道岸”。
原文
淄渑[75]之滋味可辨[76],泾渭[77]之清浊当分。泌水[78]乐饥,隐居不仕[79];东山[80]高卧,谢[81]职求安。圣人出则黄河清[82],太守廉则越石见[83]。美俗曰“仁里[84]”,恶俗曰“互乡[85]”。里名“胜母”,曾子不入[86];邑号“朝歌[87]”,墨翟回车[88]。击壤而歌[89],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90]而耕”,文王[91]百姓之相推[92]。费长房[93]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94]。尧有九年之水患,汤[95]有七年之旱灾。商鞅[96]不仁[97]而阡陌[98]开,夏桀[99]无道[100]而伊洛竭[101]。“道不拾遗”[102],由在上[103]有善政;“海不扬波[104]”,知中国[105]有圣人。
译文
淄水和渑水滋味不同,可以分辨出来,泾水和渭水合流之后,清浊仍然分明。山间涌出的流泉使人快乐而忘饥,所以隐居的士人不愿出来做官;在东山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所以(谢安)辞去官职以求轻松悠闲。圣人出现了,黄河水就变得清澈;太守清廉爱民,越王石便从云雾中显现。风俗淳朴的地方称为“仁里”,风俗恶劣的地方叫做“互乡”。来到一个叫“胜母里”地方,曾子说什么也不肯进去;走近名叫“朝歌”的都邑,墨翟掉转车头就返回。“击壤而歌”,这是尧帝时黎民百姓自得其乐的盛世景象;“让畔而耕”,这是周文王时百姓彼此礼让的君子之风。东汉人费长房有缩短两地距离的方术,秦始皇时有鞭打石头造桥的法力。尧帝时有连续九年的洪水灾害,商汤时有一连七年的干旱灾难。商鞅不讲仁德,废井田开阡陌;夏桀残暴荒淫,伊水和洛水同时枯竭了。“道不拾遗”,是因为在上掌权的人治理有方;“海不扬波”,由此可知中国境内有了圣明之人。
注释
[1]地舆(yú):指大地。大地承载着世间万物,因此将它比做车舆。舆,车。
[2]野:边界,范围。
[3]都邑(yì):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称与庶民编制单位。
[4]宇宙:天地。
[5]幽燕:今河北、北京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
[6]金台:据说战国时的燕昭王曾在北京筑有“黄金台”。
[7]建业:三国时的东吴曾把都城迁至南京,当时称“建业”。
[8]金陵:南京东有钟山,古代叫“金陵山”;战国时的楚威王曾在南京设“金陵邑”。
[9]武林:杭州的别称。杭州西有武林山(又名灵隐山)。
[10]豫章:楚汉之际曾设置豫章郡,首府在今天的南昌。
[11]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12]吴皋(gāo):春秋战国时江西是吴、越两国边界。皋,指水边的高地。
[13]闽中:战国时秦王嬴政设闽中郡,首府在现在的福州。
[14]湖广:元朝曾设置湖广行省,管辖范围大约为今天的湖南、湖北两省。
[15]三楚:秦汉时把战国时期的楚国分为西楚、东楚和南楚,总称“三楚”。
[16]鲁:现在山东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沐水流域,春秋时为鲁国所有,秦汉以后仍称这一地区为“鲁”。
[17]粤(yuè):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泛称“百越”,越、粤通用。
[18]华夏之中:河南正好位于古代九州的中心地带。华夏,中国的古称。
[19]长安:汉高祖曾在西安设长安县,汉、唐两代都定都于此,称“长安”。
[20]秦:周代的诸侯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秦朝。
[21]西蜀:秦时设蜀郡;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因地处中原以西,所以称“西蜀”。
[22]滇:即滇国,战国到汉武帝时位于云南东北部的一个国家。
[23]蛮:亦称“南蛮”,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24]黔:贵州东北部在秦代属“黔中郡”,另外其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
[25]岳:高大的山。
[26]饶州:隋朝时设饶州,首府在今江西省波阳县。
[27]岳州:隋朝时改巴州为岳州,首府在今湖南岳阳市。
[28]青草:洞庭湖与青草湖相通,自古并称。另说南边叫青草湖,北边叫洞庭湖,实际上是同一个湖两个不同的名称。
[29]润州:隋朝时设润州,首府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30]丹阳:在现在安徽省当涂县东南部,古代是水天相连的大湖,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
[31]鄂州:隋朝时改郑州为鄂州,首府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32]苏州:隋朝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首府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33]金城汤池:城墙像金属铸造的一样坚固,护城河像热开水一样无法接近。城,城墙。汤,热水,开水。池,护城河。
[34]城池:古代都邑四周有城墙及护城河,用来防守,所以用城池代指城市。
[35]砺山带河:泰山像磨刀石一样小,黄河像衣带一样细。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
[36]封建:封邦建国。
[37]誓盟:誓言,盟词。
[38]梓里:故乡,即“桑梓”。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所以用桑梓来代称故乡。
[39]蓬莱: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40]弱水:古水名。
[41]方壶:传说中的神仙,又名“方丈”。
[42]员峤(qiáo):神话中的仙山名。
[43]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成大海。
[44]河清海晏:黄河的水变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河,指黄河;晏,平静。
[45]兆:预兆。
[46]升平:太平。
[47]冯(píng)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
[48]阳侯:传说中的波涛神,生前曾被封为陵阳侯。
[49]祝融:传说是帝喾的掌火官,被后人尊为火神。后世也称火灾为“祝融之灾”。
[50]海眼:即泉眼,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下,通江海,随潮涨落,故称海眼。
[51]尾闾(lǚ):古代传说中泄海水的地方。尾,指百川之下;闾,指水聚之处。
[52]海涵:指气量大,能包容,就像大海能容纳百川一样。涵,包含、包容。
[53]河润:施恩泽于别人,就像河水浸润土地。
[54]系累,牵累。
[55]江湖散人:闲散不拘、毫无牵挂的人。唐朝陆龟蒙,经常乘小舟,载一捆书及茶灶、笔床和钓具,往来于烟波之上,号称“江湖散人”。
[56]负:具有,享有。
[57]湖海:水面广阔,气势雄浑,用来形容性格爽朗豪放。
[58]问舍求田:谋求买田置屋。舍,房屋。
[59]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
[60]平地风波:平地上起风浪。
[61]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原为河南省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
[62]黑子弹丸:黑子,黑痣;弹丸,弹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铁丸。
[63]右臂:人习惯于用右手做事,所以用右臂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64]自恃(shì):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
[65]丸泥亦可封函关:用一丸泥封住函谷关,就可以阻挡来犯的敌人。丸泥,揉成圆球形的泥团。函关,即函谷关,战国时秦国设置,因在山谷中,深险如函(盛物的匣子)而得名。
[6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早晨失败了,还可以在日落时取胜。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也指日暮。
[6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kuì):堆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亏,欠,差。篑,盛土的筐,这里代指用筐装的土。
[68]以蠡(lǐ)测海:用瓢来测量海水。蠡,用葫芦做的瓢。
[69]精卫:传说中的小鸟名。
[70]硗(qiāo):土地坚硬而贫瘠。
[71]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72]膏腴(yú):形容土地肥沃。膏,肥肉,油脂;腴,肥沃。
[73]石田:田里很多石头,不能耕种。
[74]诞登道岸:大到登上彻悟的最高境界。诞,大;道岸,佛教语,彻悟的境界。
[75]淄渑(zī miǎn):淄水和渑水,均在山东省境内。传说淄水味道甘甜,而渑水味道苦涩,若将二水掺和,则甘苦难辨。
[76]滋味可辨:传说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善烹调,能够尝一口就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滋味。
[77]泾渭:泾水和渭水,甘肃、陕西境内的两条河。泾水清澈,渭水浑浊,两水在陕西境内合流时,清浊仍然分得很清楚。
[78]泌(bì)不乐饥:泉水可以使人快乐而忘掉饥饿。泌,泉水涌出的样子。
[79]仕:做官。
[80]东山:山名,在浙江省上虞市西南。
[81]谢:谢绝。
[82]黄河清:黄河变清。黄河水色浑黄,古人认为,黄河一旦变清,就会有圣人出现。
[83]越石见:越石显现。传说福州南海边有块越王石,常隐于云雾中,只有清廉的太守来了,它才会显现出来。见,通“现”。
[84]仁里:原指仁者居住之地,后指风俗淳朴的地方。里,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
[85]互乡:互相为恶的乡名。
[86]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
[87]朝歌:古代都邑名,在今河南省淇县。商代曾做过别都。
[88]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他认为早晨唱歌不是时候,都邑用此命名十分不要,因此当车驾临近朝歌时,便掉转车头走了。
[89]击壤而歌:敲击泥块唱歌。击,敲击,打节拍。相传尧时有位老人敲着泥块唱道:“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90]让畔而耕: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畔,田地的界限。
[91]文王:周文王。
[92]相推:相互推让。
[93]费长房:东汉人。传说他觉得一种仙术,想到什么地方,一下子就到了,一天之内,人们在千里之外的好几个地方都看到他。
[94]鞭石之法:鞭打石头的方法。传说秦始皇造石桥,想渡海去看日出的地方。当时有个神人,驱赶着石头下海,石头走得慢,神人就用鞭子抽,石头都流了血。
[95]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96]商鞅:战国时卫国人,他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最终使秦国富强起来。
[97]不仁:不讲仁德。
[98]阡陌开:把原来土地划分的标志去掉,实行土地私有制,这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阡陌,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这里指原划分土地用的灌溉水渠和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
[99]夏桀:夏朝的亡国之君,暴虐荒淫。
[100]无道:不行正道,做坏事。多指暴君或权贵者的恶行。
[101]伊洛竭:伊河和洛河枯竭。伊河是洛河的支流,都在河南省西部。
[102]道不拾遗: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已有。
[103]在上: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的敬语。
[104]海不扬波:大海平静不起波澜。
[105]中国: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