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燕帝斜靠在寝宫中,六月的盛雪城已经有些燥热了,燕帝也有些乏累,最近朝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自己处理起来也是焦头烂额,这不,今天就因为几个内阁成员参加的会议上,他让几人对西垂的事拿出来一个定论,几人唯唯诺诺,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议论了两个时辰,其余事还行,终归是有个定论,对于西垂的事却是毫无头绪,他也生了一肚子闷气,在王槐安的陪侍下,来到了寝宫,天气越发的热了,他靠在座椅上,手里把玩着一颗果子,西垂的事就跟这颗果子一样,从哪里下嘴才是最重要的。
卓鹏处理西垂的事情发生在两日后,兵部收到江州奏章,呈报内阁,这才出现在了卓鹏的桌子上,卓鹏看完后就急匆匆的进宫了,几个附属官员也茫然不知,边关关于此类事件每年都有十来起,心里也是暗道,还是新任相爷太着急表现自己,这么处理内阁事务,怕是累的要死也处理不了几件吧,几人甚至有丝轻视也在心里出现。
卓鹏难得的有机会和燕帝畅谈了两个时辰,一直到快要宵禁的时候,才离开了宫里,王槐安一直陪在燕帝左右,茶水换了好几回,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第一次坐而论道,一直到现在他都还有些许惊谔,对于这个人,他也算是圣上身边察言观色第一人了,不然也不可能做到这个位置,他却看不出有任何顾忌,比如刚才看到宁天龙随信寄回来的羌王的书信时,居然咆哮大殿,斥责燕帝优柔寡断,这可是先帝一辈子都遇不到的好机会,你居然犹犹豫豫小心翼翼,况且前线还有宁天龙几十万西垂军队在做支撑,就算做最坏的打算来言,无非也是让羌族继续成为现在的羌族罢了,百利而无一害呀,这要放到别人身上,几个脑袋够用?偏偏这位老大人敢,听到这里王槐安还记得燕帝当时的表情,愤怒只是一瞬间就被揭过去了,他知道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打破卓相的决定了,包括燕帝,从疲劳过度到精神亢奋前后只用了不足半个时辰。
尤其是卓鹏提出来羌王可以放回去,并且协助其稳定羌族态势,但是羌王之子必须留在燕国,入盛雪城国子监接受教育,这也许就是下一个羌王,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一开始,卓鹏甚至都开始准备派人刺杀掉姜慕制,然后嫁祸于他的亲叔叔,然后推小王子上位,一劳永逸地解决西羌问题,不过这个方案第一时间就被自己否决了,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他宁愿正面击败敌人,而不是用这种计策,况且现在也没有到非要除掉羌王的时候,不说别的,小王子肯定压不住这蠢蠢欲动的西羌诸部,姜慕制虽然有野心,但是投鼠忌器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燕帝第二天就通过了宁天龙的提议,出兵西羌,并且派遣了钦差前往江州和白谷关统计四国保卫战士卒功劳,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项传统,准备按照军功开始封赏将士。
宁天龙接到圣旨后,第一时间接见了云朵公主,并告诉他,燕国帝王陛下已经同意出兵帮助你父亲夺回西羌统治权,并且自己会亲自领军出战,但是条件也是有的,除了姜慕制答应的马场和少王山口以外,羌王之子丹木吉格必须前往盛雪城入国子监接受教育,作为战败国家,他们必须接受该有的代价,三万西羌军俘虏必须用牛羊赎回,燕国此次战役的赔偿问题,需要礼部专门的人员来协商处理,自己能做的现在就是同意羌王姜慕制率领人马经过萧山,在少王山口外驻扎,让罗啸整军备战,准备随时入羌作战,西垂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面又烽烟再起,宁天龙知道这场战役必须要打,自己镇守西垂二十年,等的不就是这么一个契机嘛,而此时此刻位于少王山口的罗啸也接到了宁帅的军令,作为西垂第一将,他也明白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自己等人从军入仕,为的不就是国泰民安嘛,一战而定的机会就在眼前,抓不住自己都能把自己骂死。
姜慕制又一次踏上了燕国的土地,第一次是十万铁骑进入折损了一半,这次只有寥寥的三千骑兵,宁天龙也让云朵公主带领三万羌族降卒赶赴少王山口,至于羌王的小儿子已经在早晨就跟随传令的钦差一起回了盛雪城,自己亲自率领三万铁骑跟随,周凌云率领三万骑兵从武卫关入羌族,宁涯为副将跟随行动,自己带着何高厚罗啸从少王山口入羌族,羌王山口可以抽掉出五万人马,加上自己和周凌云的六万人马,十一万人马足够了,更何况还有羌王姜慕制的三万余人马,整个羌族现在凑起来可战之兵也就十来万,并没有全部投向姜慕制的亲叔叔,还是有忠于自己的几个部落,一旦交战,羌王出面可以顶得上数万将士,加起来这些士卒绰绰有余。
六月的戈壁可以用阴晴不定,飞沙走石来形容,白天热的士卒恨不得卸掉盔甲,夜晚又变得滴水成冰,大风沙说起就起,这是宁涯入戈壁滩的第一印象,他虽然在西垂为将数年,但是很少入羌族领地,这么深入可以说是第一次,随行的主将周凌云则是笑嘻嘻的看着他问道:怎么样,世子殿下,这戈壁荒漠中的天气是不是像极了后娘的手呀,打你都不讲理的,宁涯也笑了,这个比喻太贴切了,用变幻无常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大军每天都行动迟缓,不是不想快速进军,而是天气不允许呀,这只军队中还有一个裹着黑色斗篷护着脸的草原人,从那个动作来看,绝对是安力克托这个草原商人,宁帅也是无可奈何,本来不想动用这个草原商人的,但是这只偏师缺少一个向导,所以也没有办法,就从驿站里揪出来了他,充当向导。
当周凌云等人在戈壁上长途跋涉的时候,宁天龙已经率领兵马到达了少王山口,云朵公主已经跟姜慕制汇合了,三万多人马已经是羌王此时此刻最多能掌握的力量了,罗啸出于谨慎,并没有让姜慕制通过少王山口,六万守军听起来比羌族士兵多将近一倍,按理来说可以优先通过少王山口到达羌族领地等待宁帅的,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他还是觉得应该等待宁帅到达再让他们通过,这样即便此事有诈,八万西卫军手里三万羌族士卒也翻不起来多少风浪。
宁天龙按照惯例,到达之后首先接触了这位昔日的对手,一统西羌的霸主,姜慕制,双方见面是在宁天龙的帅帐,望着宁天龙时候,并没有行大礼,只是象征性的问候了宁天龙及燕帝安,宁天龙也是象征性回礼,宁天龙是郡王,羌王既然接受了燕国的条件,那就意味着归附了燕国,属于附属国王,勉强算得上亲王之位,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治理自己的领地罢了,亲王是没有独立的治理权的,只有封地的统属权。
宁天龙向其通报了燕国对于此事的处理方法和结果,羌王也都答应了,不过释放三万降卒宁天龙也没有狮子大开口,一人一匹马一头羊的赎金,不过马得是战马,对于这个条件,姜慕制痛快的答应了,那可是三万训练有素的精兵,岂是几万牲口可以比拟的,哪怕多一倍恐怕他都能答应,对于这个恩惠,姜慕制也是记在心里的。
接下来就是大军的统帅权了,主帅肯定是宁天龙,这是毫无疑问的,就算让姜慕制来当,恐怕也做不到令出必行的结果,羌王率领三万五千羌族军团充当前锋军,宁天龙率领八万西卫军相隔十里压进,羌王遇到任何情况,自己也能随时可以支援,再有就考虑的是,他只是来帮忙的,并不想屠戮羌族平民,所以在姜慕制的请求下,他也同意让他充当先锋军,并且特地增设了三条禁令,通告全军,无论品级大小,违者皆斩,第一:不得擅杀羌族平民,违者斩。第二:不得奸淫掳掠,违者斩。第三:不得无故离营,违者斩。
大军行进的并不是很快,沿途羌王既要安抚部落,又要收拢人心,也是忙的自顾不暇,罗啸坐镇主场迎战,宁天龙已经开始安心的准备对付古月了,对于他来说,出兵羌族只不过是个开头,要不是羌王身份地位摆在那,自己甚至都不需要出面,罗啸完全可以胜任,所以和羌王交接了之后,自己已经开始当起来了甩手掌柜,军情军事罗啸完全接手,挂着大帅的头衔忙里偷闲的恐怕也只有这位大帅了,罗啸也是哭笑不得,但是又不能不干,这可是放权呀,自己肯定要努力做好呀。
羌族宫帐,曾经的羌王宝座上坐着一个年逾五十的老人,他就是羌王的亲叔叔姜敖,此次联合五大部落,扣押了姜慕制的家眷,夺取了大刀卫军权,暂时执掌羌族的伪羌王,之所以不承认,是因为姜慕制不承认他是羌王,宫帐可以调动的兵马只有十万,这是所有目前为止最大限度的数量了,因为还有一些部落阳奉阴违,他的统治也是艰难异常,其中最大的就是姜慕制的部落,本来他和姜慕制同属于一个部落,但是姜慕制父亲继承了部落主的位置,他只有选择依附或者自己去建立一个新的部落,它属于后者,在姜慕制父亲的照顾下,二十年内,他很快拥有了一个数万人的部落,人一旦出现了欲望,就会出现野心,他就是这样的人,拿下羌族统治全之后,自己父系部落居然不承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向自己的部落举起屠刀吧。
得到燕国出兵的消息已经好几天了,今天斥候军已经回报,燕军分两路进入了羌族领地,姜慕制也在其中,对于这件事情,姜敖万万没有想到,姜慕制居然跟燕国借兵,他甚至都做好了准备迎接古月的出兵,甚至不惜派遣使者前往古月,我牛羊马匹换取古月不插手此事,燕国出兵可以说是打乱了他所有的谋划,本来自己作为战败国肯定是需要跟燕国接洽的,甚至自己都做好了把这盆水泼给姜慕制了,但是现在,你居然告诉我你们是朋友了?打的时候怎么不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