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的局势日渐剑拔弩张,军旗猎猎,双方好像都没有先动手的意思,青越和离楚国彼此都没有大的行动,白帅也是抓紧调兵遣将,将北境最精锐的一支五万人的骑兵也带在了身边,北境虽然说不上草木皆兵,但至少也是风声鹤戾,全军上下皆人不卸甲,马不离鞍。斥候更是撒出去五十里开外,严密监视着敌军的一举一动。
青越军营之中,此次青越主帅达拜雅尔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只凭借青越的十五万人马肯定冲不破燕国的防线,就算有五万青越引以为傲的黑岭军团,此刻的盟友离楚又按兵不动,已经派出使者好几拨,都是推脱不前,离楚此时前线的大帅是国主孤独昕的外甥高稚北,率领离楚二十万大军,离楚只是想取得边境的互市优越性,国内大部分是不想打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的,但是被誉为离楚之星的高稚北认为应该以战促成,顶住国内压力起兵二十万,于十日前出离楚而来,青越此战的目的是为了拿下被二十三年前割让给燕国的潜州,双方各怀心思。
三日后,青越元帅派出军师亲自前去离楚大营,双方谈了近一天、最后离楚大营答应出兵五万协助进攻白谷关,并出兵十万逼近边境以给燕国压力,次日青越出骑兵三万,步兵五万并离楚五万步兵出兵白谷关,狼烟骤起,军情第一时间传到了白云天的帅案,白帅命令擂鼓聚将,亲自点兵十万,亲上关隘督战,血战一日双方互有伤亡,边境战事在第一时间快马飞报都城盛雪城,燕帝龙舞亲自督促户部和兵部火速准备一切前线所需物资,第一时间保证前线供应,并亲自派隆正亲王之子龙翔率领左武卫三万骑兵支援白谷关,一时间盛雪城兵马不足五万,除却宫禁军三万,只有九甲军不足两万人马驻守都城。
第二日,天明之后,青越和离楚继续进攻白谷关,白云天亲自派遣前锋大将古会绝上城楼指挥,左将军刘昂之率领一万骑兵绕西门而出,潜伏在关口外五里,准备决战以做奇兵而出,各部轮换上城守城,未免有些以战练兵之意,其余各部门皆有安排。
双方血战十日,联军损失几乎达到了一半,而北戍军也损失近三万人马,十日后楚翰之子楚穆炎率军五万赶至白谷关,白帅聚将准备反击,点大军十五万分三路三更造饭五更出击,而此时此刻联军大帅达雅拜尔也准备派兵五更绕过白谷关,前后夹击,双方不谋而合的在半路偶遇,反而由奇袭变为了正面冲击,强攻一日,双方伤亡均巨大,日落时分离楚大帅高稚北率五万骑兵赶到,白帅当机立断撤军入关。结束了第一天的战事,此战以平局草草收场,但是双方都损失巨大,燕国近三万士卒永远的留在这块土地,白帅眉目紧皱坐在帅案之上,将官也都大部带伤,白帅说道:诸位辛苦了,此战是本帅之过,本帅自上奏陛下请罪,诸位暂且归营,整理兵马,休整以待战机。众将道:遵将令。之后依次退下回营,
双方又回到了战前那种默契的时候,接连三日除了收尸的士卒,双方甚至连斥候都没有进行过任何小面积的接触,达拜雅尔亲自写奏书告知青越国王战事惨烈,并请求国内援兵尽快到达,青越国王看完奏书沉吟不语,最后还是在国师的建议下,派遣前将军庆格木儿率增兵五万,增援前线,离楚此战损兵一万余,阴差阳错的打出了这位新帅高稚北的怒气,作为新上位的元帅,虽然他是凭自己的战功和资历一步步走到的,但是也遭遇到了国内许多人的不认可,本来打算凭借此战树立一波威信,没想到仅仅只是摸到了城墙已经损失一万余人马,虽然战争是没有赢家的,但是这种损失对他来说甚至是一种耻辱,他要没有战绩回去肯定会被国内那些老头子喷的体无完肤,所以他准备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之战,以堵住那些老头子的口。
燕帝接到了白云天请罪的奏书,亲自回信一封,信中说:老将军操劳国事日久,近花甲之年还为国征战,劳苦功高,虽此战片面战绩不佳,然未创伤根本,特赐战甲一副,将军战事保身之用,特遣隆正亲王之子龙翔率左武卫三万归将军节制指挥,国内尚有三十万新兵于南镜操练月余,随时可以挥师北上,以策应将军驱驰,将军且放心,待将军得胜归来,朕必率众臣迎接,以国礼迎侯。
白云天接到诏书那一刻起老泪纵横,面西南而拜,言道:谢陛下天恩,老臣必保证国土不失,战事稳定,拒敌酋于国外,保社稷之稳定,以死报陛下之恩。
此时此刻城外,离楚大帅高稚北亲赴青越大营会见达拜雅尔,双方就战事进行了进一步的协作,各出兵十万,青越继续围攻白谷关,自己亲率十万人马绕过白谷关,于三十里之外绕过关隘,深入燕国潜州腹地高风城下以分解守军兵力,前后夹击围攻白谷关,此时此刻,白谷关内陈兵十五万,等到白云天接到敌军分兵绕后这个消息之后,敌军已经距离高风城不足五十里,白帅紧急调派三万骑兵,汇合城外左将军刘昂之一万骑兵火速支援高风城,亲兵持帅令星夜疾驰争取最快时间,调派龙翔率领的三万左武卫转移路线,支援高风城,战事瞬息万变,对于敌军绕过白谷关之事,军议之时已有对策,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高稚北此人有如此胆识,一旦青越正面被击溃,离楚十万兵马无异于自投罗网,自食苦果,随即又派出多只斥候小队,扩大侦查规模,五十里之内风吹草动他必须第一时间知道,以不动应万变。
此时七万大军已经调派至高风城一线高稚北在斥候探查下已然得知,然后连夜布置,偷偷率军趁着夜色出营,营地只留五千人马,亲率八万人马在白谷关和高风城必经之路落雁山延山地一线埋伏,虽然在刘昂之的拼死抵抗下,但是四万人马损失近六成,残兵一万余退入白谷关,但是左武卫在得知此事后在龙翔的率领下,午夜十分奇袭离楚留守大营,歼敌五千,收兵退入高风城,此战燕国惨败,得知此事后高稚北也是郁闷不已,虽然五千换两万多已经算是一场大胜了,但是被算计的感觉让他也很不快。
白谷关此时乱作一团,因为白帅在闻之此事之后,气的喷出了一口血,急坏了军医和众将,四万人马归来不足一万,而且还是燕国最珍贵的骑兵,整个北线只有十万骑兵,一下损失近三成,一直到第二天下午,白帅才悠悠醒来,第一时间楚穆炎进行了探望,作为燕帝禁卫军统领的楚穆炎在燕国新一代的将军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作为军事传家的楚翰之子,他在哥哥楚穆羽战死之后,用几乎苛刻的条件要求自己,这些年更是凭借自己的资历和军功,接了其父楚翰职位,统领禁卫军戍守宫城。白帅在醒来之后传达的第一条军令就是让楚穆炎接受关隘防务,不求进取,只求安定,作为一个边境宿将,战争打成这样,自己都觉得羞愧,难道真的是自己老了,在众将劝阻之下,白帅写军报飞报都城,将此事通知兵部,兵部尚书张检又一次连夜入宫,燕帝刚睡下就被王槐安叫醒,得知此事之后,燕帝也是睡意全无,连夜召重臣入宫议事,争论了近三个时辰,最后还是没有一个有利的方案,最后在老帅楚翰的建议下,调十万南甲军北上,兵部尚书张检亲赴边关传旨已安军心。
南甲军在二十年之后又再次率兵北上,上一次还是穆血衣在平沙原之役率二十万南甲军主力精锐北上血战,力保社稷安定,此时的南甲军主帅是燕国离国公之子耿元明,率领其弟耿元武耿元忠并十万南甲军星夜北上,高风城此时已经经历了五天的攻守战,离楚军想发疯一样冲击城池,幸好的是城中尚有一万驻兵,加上龙翔率领三万骑兵入城,坚守待援,高稚北也清楚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一旦被合围,退出去就损兵折将,难上加难了,一方面将斥候放出了百里之外,随时高度戒备,一方面加急攻城,争取在援军到达之前拿下高风城,城中兵马一天比一天少,损失的更是燕国精兵左武卫,骑兵守城本不占优势,但是此刻也没有任何办法,龙翔也是被迫无奈,甚至还出城野战一回,三千骑兵回来了不足一千,最后不得已只能据城而守,损失的让他心里在滴血,但是没有办法,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要不是城中粮草充足,怕是早都要跟白帅请求援兵了,日复一日的坚守也是让士卒精神不佳,连续的攻城让作为主帅的他都疲惫不堪,更何况士卒血战一线,他已将此地战事修书告知燕帝和白帅,此刻只能坚守待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