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客人上下打量了一下夏言,夏言知晓他们两个还在为自己刚刚的话恼火。
夏言笑着赔礼说道:“是这样的,我是外乡人,不知道本乡的风土,还请两位不要见怪,我颇有家资,也想去听听中兴道夫子的讲学,认捐一些,赈济灾民。”
两个人听了夏言的赔礼,他们便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中兴道的各位贤士们就在城南五里处的杏林之中,如果这位小哥有意,可以去听一下。”
得到了回答,夏言也不愿意耽搁,出门上了马就离开了。
不过他不是去杏林的,而是去琅琊国宫城面见琅琊侯的。
夏言走的很慢,他仔细的观察着周围的商户们。
酒肆的伙计对他说凡是认捐的商铺的招牌上都会有一个玄鸟标记。夏言慢慢地走也慢慢地看,几乎整条街的大小商铺的招牌字号上都被刻上玄鸟标记了。看来这个中兴道已经把琅琊国都城渗透个遍了。
得到这个重要信息之后,夏言也知道之后怎么对付琅琊侯,让这个吝啬鬼心甘情愿的把粮食送给自己了。
夏言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绕了几条街,才来到琅琊国的宫门前。
琅琊国比夏阳大不了多少,但是宫城却比夏阳气派的多。甚至比一些中品的国家的还要气派。怎么说也是一郡五城的老牌诸侯国,瘦死的骆驼永远比马大,夏言真是有点羡慕嫉妒恨。
不过琅琊国倒是好客的很,夏言出示了自己的文牒和节杖,就马上被请到了宫城专供接待使节的偏殿歇息,夏言受到了使节的高规格接待。
负责接待夏言的堂官对夏言说,琅琊侯现在有要务处理,请夏言在偏殿暂歇,用些膳食。再行召见他。
夏言在偏殿里等了两个时辰,快入夜了。宫人才来传琅琊侯的旨意,准备召见夏言。
虽然已经快要入夜,但是琅琊国的礼数却一点也没有落下,琅琊国的官员文武分列两排。琅琊侯在大殿的宝座上正襟危坐。
夏言手执节杖,上殿三十步停了下来。
这也是夏言的礼节,君国使者拜访上国只能上前二十步,拜访宗主国是十步。而夏言是贵族,贵族担任使者,可以多走十步以示尊贵,以及显示出对出访国的尊重。
夏言是君国使节,自然是他先行礼。
夏言拱手说道:“夏阳国使者公子言拜见琅琊国主。”说完夏言望向了琅琊侯。
琅琊侯仔细的打量了夏言一下,见夏阳国的使者竟然是个少年,他心中生出了许多的疑惑,更多的是好奇,也很佩服这个少年的胆识,孤身一人就敢深入别国为使。
琅琊侯想了想自己的儿子们,像夏言这么大的时候都没有出过都城,更别说当使者去其他国家了。
琅琊侯说道:“公子远道而来是孤怠慢了,不知公子前来有何要事?”
夏言对琅琊侯说:“此次夏阳遣使前来贵国,是希望贵国可以相助夏阳。”
琅琊侯知晓夏言的意思,他也很清楚,他这里有灾民,邻国夏阳当然也不例外。
夏阳国无非是来借粮的,这让琅琊侯有点为难。
夏言也知道琅琊侯是个小气的君主,他并没有直接表明借粮的来意,夏言见琅琊侯没有说话,便转移话题说道:“本使前来琅琊国时,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君上愿不愿意听本使说一说。”
琅琊侯正巧不知道该怎么给夏言答复,现在夏言自己转移了话题,那么他只好接着。
琅琊侯问:“哦?不知公子有什么奇趣见闻?不妨说与孤听。”
夏言说道:“不瞒君上,本使从夏阳,经岚城等地才到贵国的。这一路之上但见赤地千里,饥民遍野,一派生灵涂炭的景象。但进到了贵国,本使却发现贵国百姓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丝毫不见灾荒之相。”
夏言故意在最后压高了语调,点拨琅琊侯。
夏言继续说:“想必定然是君上的英明神武,厚德载物。才使得琅琊国免于灾荒,甚至流民到了这里都能齐聚杏林,安居乐业,不思故土。”
听到夏言话里有话,阴阳怪气的样子。
琅琊侯也明白了夏言的意思,琅琊侯站起身来说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来人!请贵使先去驿馆休息,诸位爱卿今日便退朝吧!明日再议!”
说完琅琊侯便先行离开了,夏言也被带出了大殿。
不过夏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琅琊侯虽然抠门点,但夏言看他也不是昏聩无能之人,想必已经听懂了夏言的弦外之音。应该会私下单独召见夏言。
入夜之后,果然不出夏言所料,琅琊侯专门派人来接夏言入宫私谈。
夏言直接被带到了琅琊宫城的后宫之内,琅琊侯正在这里等待着夏言。
夏言进门之后对琅琊侯行礼说道:“让君上久等了。”
琅琊侯请夏言坐在客位,琅琊侯说:“贵使之前所言,想必是有意点拨于孤。”
夏言回答道:“不错,君上当真英明。”
琅琊侯摆摆手说:“贵使就不要再取笑于孤了,既然贵使知道杏林,那么肯定是对琅琊目前的局势有所了解。还请直言。”
夏言说道:“君上所忌惮的应该是蛊惑人心的‘中兴道’吧。”
琅琊侯回答道:“正是‘中兴道’,这个中兴道借这次灾荒在琅琊笼络了不少的人心。现在他们齐聚都城之外,孤是寝食难安啊。”
夏言说道:“君上是怕他们作乱吗?”
琅琊侯叹了口气说道:“这是自然,现在中兴道已经渗透到了都城的大小商户,而且深入百姓之心。甚至在孤的文武朝臣之中,或许已经有了中兴道的暗线,如果这个中兴道再不得到抑制,那么孤怕有一日,他们做大。会动摇琅琊国本。”
夏言知晓琅琊侯的顾虑,不过琅琊侯说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兴道已经动摇了琅琊国的国本。
国之基础在民,而国家的安定则是在民心向背,如果国家的民心面向君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安定,反之就会动荡不安。
而现在整座都城,还有城外那些流民的民心已经被中兴道收走了,如果中兴道真的有什么动作的话,琅琊国都城,甚至会在顷刻之间陷落。
而琅琊国不是姜,杨,荆那样的大国,有宽阔的国土,有数十万的精锐之师。即便是国都沦陷,也可以迁都别处东山再起。
琅琊国方圆百里,只有一郡五城之地,兵甲也不过几千。倘若国都陷落,这个国家也就灭亡了。因此琅琊国经不起任何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