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个古老的旧城,它那灰色的墙、灰色的瓦、灰色的建筑群,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不像美国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那荒野上建起的华盛顿,可以让现代人按现代城市理想在“白纸上”尽情地描画,它也不像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向全世界讨来一个最佳设计,在荒原上建立一座足以让两个争做首都的城市偃旗息鼓的新都。北京有过太多的过去。
北京强悍的部落,华夏人的祖先黄帝在战蚩尤之后,在琢鹿建都,这是北京作为都邑的最早传说。后来颛顼在此举行祭祀,称之为幽陵,这是北京最早的名称。舜时,共工治水失败而被放逐到幽。后来这里称为燕和蓟,是上古的两个方国,原隶属于商,周武王伐纣后,封一族于燕。春秋战国时,蓟变成燕国争霸中原的基地。这可说是北京都邑发展的雏形阶段。秦统一六国以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燕是其中的一郡,蓟城逐渐从一个诸侯国的都城发展为中国北京边陲重镇。契丹接收燕云十六州,升这里为辽的陪都,这是北京向都城发展的过渡阶段。金朝海陵王杀金熙宗,夺取了王位,迁都燕京,并定名为中都,这是北京作为都城的成熟期。元统一后定都北京,明清两代相继建都于此,这是北京作为封建社会都城的鼎盛时期。
北京地区群山环绕,生存环境艰险。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如果要适应这种环境,就必须具备坚强的体魄和犷悍的胸怀。“燕赵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自从西汉大文学家司马迁这样表述北方的人文以后,这句话就成了北京地区文化特征最风华正茂的概括,粗豪尚武作为一种文化特质深深地印在了世世代代的北京人身上。只要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就不难看到古往今来一幕幕威武雄壮的画面。
战国末期,西方的强秦虎视中原,在灭掉毗邻的韩国以后,铁甲精骑直逼今北京地区的燕国。在困难当头之际,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赴秦,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刺杀秦王嬴政,图存救亡。燕太子丹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饯行,荆轲引吭悲歌,与太子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怆雄壮,行云为之遏止,流水为之低吟。荆轲在咸阳刺杀秦王没有成功,身死异乡,但他的气概和胆略势贯长虹,为后世赞叹和景仰!
千百年过去了。铁马金戈成为历史,人们只有通过历史书籍和民间传说才能想像到那种刀光剑影的场面。然而,尚武粗犷的民风却被北京人继承下来,直到现在,我们还能依稀见到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的古仆雄魂,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过度的尚武会变成狂暴。在文化大革命中,北京人什么人都敢斗,斗国家主席,斗国务院副总理。
说北京人粗豪,不含丝毫贬意,因为没有人会把它理解为粗野。中国号称礼义之邦,而北京自从明清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礼乐刑政完备,文风教化普及。在我国历史上,有些城市一旦作为都城,就会纸醉金迷、湖光歌舞。城市文化呈现出一种软质特征。然而北京没有,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北京人言语豪爽,作为果敢,丝毫没有京城奶油小生的气味,整个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呈现出一种阳刚雄健之态。这不能不说是粗豪遗风在当代北京人身上的体现。正是这种粗豪遗风,导致了北京人的敢做敢当。现当代的两大运动:“五四”和“四五”又是北京这个城市的骄傲。
一九一九年的五月四日,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北京的学生率先举行示威大游行。这一行动很快渡及全国。因为这场运动,民主和科学的概念首次为中国人了解,为中国在近现代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史称“五四”运动。这次运动中,敢做敢为的北京学生充当了先锋。
一九七六年的四月五日,中国的大地上又爆发了一次运动。这次打头阵的不仅是北京学生,广大北京市民也踊跃参与其中。这次运动是当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开端。
在政治运动中敢做敢为。在经济大潮中一旦醒过腔来,北京人也毫不逊色。
率先搞官倒的是北京人,率先闯东欧的也是北京人,挣足了钱到处“牛×”的,还是北京人。
敢恨敢爱,敢做敢为,一旦看准了,敢为天下先。在长辈、在街坊大爷大妈面前,表现得十分懂礼守礼,一旦闯出去了,到了外地、外省、外国,则敢拼敢打,这是北京人性格的又一特征。
北京的男人如此,女人也不含糊。尤其是那些北京女孩子。她们大方热情,毫放洒脱,有时也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走路大步流星。你在北京街上碰上这样一位姑娘、不用猜,十分八九不会是外地来的。
在感情问题上,北京姑娘表现得大胆有气魄,李姑娘是北京某经济学院的大学生,不仅酷爱美术,且长得身材挺拔,容貌出众,惹人喜爱。一次在一位老师家里,结识了某美术学院27岁的小伙子王伟。王伟可是猎艳的高手,没出几天就和李姑娘同居了。
王某以为占有了姑娘的身,就等于占有姑娘的心,可北京姑娘不吃这一套。在和李姑娘同居一段时间后,王某高傲自负、自以为是,不拘小节的毛病渐渐暴露出来,李姑娘忍无可忍,断然提出分手。王某说:“你已经和我有了这层关系,若是分手,你以后找对象如何说得清楚?”李姑娘的回答斩钉截铁:“我就是再不找朋友,我就是一辈子不嫁人,也要和你分手!”
李姑娘的“事迹”使我们明白,北京姑娘可不是好惹的。李姑娘是让王某给“玩”了,她敢作敢为,断然提出分手,自是很有气魄。但北京姑娘中比李姑娘更为“气魄”的,大有人在。刘小姐是个生性浪漫之人,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W君,当天晚上两人便难舍难分。不出一个月,两人便同居了。W君是已经“玩”了许多小姐的人,对感情之事从不认真。这次却像中了邪一样,对刘小姐百依百顺。也许是倾心于美貌,也许是迷恋于其舞蹈演员的柔美身材,总之,W君对刘小姐是言听计从。W君是搞绘画的,尽管已经觉察出刘小姐还跟其他男人有暧昧关系,依然把卖画的钱全部给了刘小姐去买衣物和首饰。他提出和刘小姐结婚,刘小姐每次都以舞蹈演员艺术生命短,不宜过早结婚为由推脱。不知不觉两人厮混了整整6年。
1992年刘小姐东渡日本,W君倾尽所有财物让她带走,约好日后东京相会。不料两年过去,刘小姐之电话和信件越来越少,后来竟音讯全无。W君在刘小姐身上耗费了8年光阴,至此方知自己被“玩”了。与人剃头者,人必剃其头,“玩”弄小姐者必被小姐“玩”,恐怕成了一个定理。W君有些悔悟,最后登出征婚启事,不再以“美”为唯一标准。
姑娘常是被“玩”的多,可有的北京姑娘却敢“玩”男士,而且什么样的男士都敢“玩”。林君是位高干子弟,本也是“玩”姑娘的主,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林君竟也被“玩”了一次。林君出于“玩”的目的,在晚报上登出征婚启事,条件很优越,不久,应征信如雪片般铺天盖地而来。林君大喜,庆喜自己竟有如此艳福。经过一番去粗取精的功夫,林君预选了一批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小姐进入复赛。林君的策略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林君选中的第一个目标是马小姐。马小姐在信中没留电话号码,林君只得写信约见。按理,市内平信当天就可以收到,可为保险,林君提前两天就把信寄出,说明了约会的时间、地点、接头暗号、衣服颜色、外表特征等等。可怜的林君兴致勃勃,按时前往,像一根木头一样站了一个多小时,不见姑娘前来。又忍声吞声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黑,知道栽了跟头,才满怀惆怅地回家。你猜怎么的?原来马小姐已经派了一个“参谋”来过了,把林君前后左右审查一遍,几个“参谋”一合计,评价不高,然后就神不知鬼不觉撤走了。林君不知内情,只暗暗叫苦,本打算去算计小姐,却反被小姐算计了。
北京姑娘虽然大大咧咧,但其豪放洒脱是别方比不上的。
陈小姐和田硕士同居前,还是个处女,本打算和田硕士做长久夫妻,无奈田硕士只“玩”不“娶”,陈小姐于是索要了2万元损失费,走人。
碰到这样的难堪境遇,一般少女常常是哭哭啼啼,要死要活。可北京姑娘不同,她们不管遭受了多大的伤害,不管吃了多大的亏,也决不委屈求全,跪倒在男人的脚下。久而久之,她们一个个都“成长”得豪放洒脱,满不在乎。
对付性骚扰,北京姑娘也有自己的办法。当金小姐在办公室突然被上司抱住时,一点也不惊慌,而是镇定自若、沉着应战。她假装替对方脱裤子,一把抓住对方勃起的下身,狠命拉扯,上司只好求饶。可金小姐刚一松手,上司又反扑过来,把她按到沙发上就要“施暴”,金小姐用手抓、用嘴咬、用脚踢,眼看就要失去抵抗力,正好左手抓到了茶几上的一只茶杯,她顺手砸向上司的后脑勺,上司惨叫一声,从她身上撤了下来。金小姐整整衣服、头发,问上司:“陈总,下午那笔生意还谈吗?”
金小姐是如此,于小姐则是另一种遭遇。于小姐是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天生丽质、楚楚动人。一天晚自习后,她走进空旷的校园,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突然一双强壮有力的大手,从后面把她拦腰抱住。尽管于小姐极力挣扎,仍无济于事。那手越抱越紧,那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一张大嘴迫不及待地在于小姐后颈、耳根、脸颊、双肩上乱拱乱咬乱啃,如野猪拱泥一般。于小姐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她要求转过身来和他接吻,对方信以为真,把她扳转过来,毫不犹豫把舌头伸到于小姐嘴中。只听一声惨叫,那人的舌头被于小姐咬断了。
北京的女子就是这样大胆奔放,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敢作敢当,有首古诗里这样赞誉过北方人,“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这句诗移植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见北京的女子尚且如此,北京男人的敢做敢为岂不更是淋漓痛快?
某厂长老任,把违反厂纪的工人郭开除了。郭不服,拿着寒光闪闪的利斧,杀气腾腾地来找厂长算帐。他质问:“凭什么开除我?”
“凭你七个月不上班!”
“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可不是吃素的!”郭恶狠狠地说,边说边举起斧子晃了晃。
老任毫无惧色,面带威严,斩钉截铁地说:“你要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头我见过,你想用它吓倒我就想错了。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厂长了!”
郭被镇住了,“当”的一声,斧子砸在桌子上,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艾君身高1.8米,体重85公斤,这位身材魁梧的大个子,性格粗犷豪放,感情充沛,他做事总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他的性格复杂,喜怒哀乐变化多端,风趣逗乐不拘小节,但实际上他是个确确实实的实干家。他为人合群,喜欢邀请三朋四友去打猎,到夜总会开怀痛饮。他的朋友都喜欢他。
上世纪八十年末,艾君下岗了。在重新找工作的过程中,他承受了失落白眼,这激发起了他面对困境的勇气。
艾君参加过“倒蛋部队”倒卖鸡蛋,又倒腾过服装。不过成绩都不佳,不是赚头太小,便是亏本。
艾君咬咬牙,设法借了一笔钱,去北边山里进水果,等他押着满满一车水果回北京时,半道上翻了车,水果全完了不说,他两条腿也断了。
成功的人都是具有无畏勇气的。艾君坚强地迎接着一切,他并没有倒下去。他说:“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到能外,实在也没有别的选择。”
等到治好了腿,艾君毅然卖掉自家两间小屋,还清欠债。余下的钱,他揣上同几个哥们儿奔了俄罗斯。经过几年打拼,艾君凭着自己的勇气,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拥有了可观的资产。艾君接着又杀回北京,自费研读了工商管理课程,然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回顾自己的历程,艾君说:“如果当初躺下了,这辈子可就全完了。”
关于北京人的敢做敢当,京城前几年还流传过这么个故事:
北京款爷崔三这几年发了。有一次,广东的一个服装老板阿明来京跟他谈生意。崔三做东请阿明在“大三元”撮了一顿,花了两千块。事后,阿明对崔三的一个朋友讲:“两千块,在广州只是一个菜的价钱”。这个朋友把话对崔三讲了,崔三听了只是冷笑。两个月后,崔三和他的朋友奔了广州,阿明为了显富,一气儿点了上万元的菜。崔三一问价码,说是“一万元”,遂大怒,把筷子一摔,说:“让我吃这个菜,你打发猫呢?明儿这地方,崔爷请你”。说罢,崔三扬长而去。第二天,崔三来到这家饭店,叫来老板说:“我要一道两万块钱的一道菜!”老板对他说:“我认为您这样点菜,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赌气。”这个广州人说中了北京大款的心事。北京大款顿时架不住了,于是唬起脸来:“你是不是看我这样吃不起两万块钱的菜呀?好,爷们儿今天就吃上这口儿了。我点20万块钱的一道菜,如果还不行,我这皮箱里一共有35万,今儿我想在你们广州开开胃,我点一道35万块的菜。”阿明一看,呆了,连说:“我算服你这位崔三爷了”。后来,有位记者问他那桌席吃了没有。崔三以北京人特有的面子气派,说:“我不能食言,在老广面前跌份儿,等了他们两礼拜,奔了那家饭店。经理请来了广州最有名的粤菜厨师,做了十八道菜。经理说这十八道菜加在一块共19万元。……我准知道35万块钱的菜,他们做不出来。我拍给他们20万,除了这桌席的钱,剩下的算作小费。”对于斗富,崔三有一番高见:“你别看我们干个体的手里有钱,其实没什么社会地位,前几年,社会上管我们叫倒儿爷,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现在国家开始搞市场经济,我们的名声虽好一点,但也总好像在公职人员面前矮半头似的。你说我们夸财也好斗富也好,还不是为了睹这口气。……好像我是天下第一富翁似的,其实,你说我是什么?我折腾了半天,什么也不是。”看来,他的认识还是清醒的,只为了赌口气,就有如此豪举,这位“崔三爷”也够敢做敢为的了。
清朝人的笔记小说《清稗类钞》里,记载了当时的两家北京商人为争地盘而采取的敢做敢为的极端手段,读之令人惊心:
酒坊,北方称之为“烧锅”。京郊有两家比邻开烧锅,因为生意引起竞争,经常争吵打斗,谁家也不服输。有一天,两家家长相约:“咱两家聚齐所有孩子,都在这块大石头边站着,一家一个轮躺上去。你家孩子上去我砍,我家孩子上去你砍,谁家先手软了谁认输走人,赢家独霸这烧锅。”于是在有天真的如约进行。甲家砍了乙家两个孩子,乙家砍了三个。到乙家轮到把第三个孩子送上去换砍时,乙家实在舍不得了。故此,乙家将烧锅让给甲家,自个儿搬到别处去。
还有一则:
京城有甲乙二人,为争做一级代理商打官司数年得不到解决方法。最后彼此遣人相约:“放一口装满滚油的大锅,两家及其亲族均都到场见证,谁敢把自己孩子扔进油锅里,谁家赢。认输者永不再争。”到了那天,双方如约到场。甲的孩子才五岁,跟随手将其拎起投入油锅,遂得胜。于是,一级代理商的位置为甲所占,甲将自己孩子尸体处理后供于神龛。之后,又另有人想争甲的代理商,甲便指自己孩子干尸告诉他“我家牺牲了一个孩子才有今天,你如要争,也得像我这样!”来争者莫不惨然而退。
这血淋淋的故事,读来让人心惊肉跳,而从前北京人那种敢做敢为,敢走极端的性子,也让人可见一斑。
在王朔的笔下,就描写了许多好打架的北京小伙子,年纪轻轻都敢动真家伙,包括抄起一块砖头拍在对方脑门上看他咧咧嘴顺墙根瘫坐下去面后撒腿就跑——这一跑就证明北京人比过去文明多了,也少了些“好汉气慨”。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否则,都像清朝时的北京人那样动不动玩命,那谁也受不了。
王朔本人,也不乏敢做敢为的气概,能写出那样的小说,小说里表现的都是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一向追求正统的社会里,没有这种气概是做不到的。
看了上边的这些文字,切莫以为现今的北京还是那个样子。其实,北京人的热情、仗义,有礼是有口皆碑的。在提倡民主和法制的今天,北京人的敢做敢为只会表现在走正道上面,再也不会出现清朝时那样无法无天的场面,也不会再有王朔笔下“文革”时期北京青年动不动合手砖拍人脑门的事情了。毕竟社会进步了,毕竟,我们有了法制,又毕竟,我们活在今天的人是有理智的人,素质要高得多了。现在身在北京,你会感受到北京人民非常讲礼貌,尊老爱幼、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在北京,“您先请”、“对不起”、“劳驾”、“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比其他地方高几倍。从这些细节上,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古都气氛,并感慨于古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