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7600000026

第26章 五湖四海的北京人。

近年来,随着地域文化的升温,各地人都在自我反思,诸如四川人的“盆地意识”、南京人的“大罗卜”之谓等等。北京人的反省批判最热,以此为题的书都出了好几本,各类媒体的讨论一直未断。

但所有评论北京人的文字和讨论很容易受到一个居高临下的攻击:所指不清,连谁是北京人都没弄明白,就妄加评论。这似乎是一个低级错误,其实却不然,即便那些自以为明白的批判者,也不见得就真明白。这种尴尬在北京之外的其它地方都不会发生——我们想到上海人、广东人、山东人甚至深圳人时,所指基本是明确的、清晰的,惟独说到北京人,必须加以说明,是特指哪一部分北京人:胡同里的老北京人,还是机关大院里的新北京人?老舍,还是王朔笔下的北京人?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恐怕要下一番功夫。等弄明白之后,恐怕又会恍然,北京人其实也是五湖四海的人。

元朝明朝说起来就太远了。那会儿的北京市民,有蒙古人、色目人,还有明成祖建都后从南京迁来的大批外地人。这些人在北京定居下来,自是北京人。他们的后代,同当时的土著溶合,形成新的文化。而当时的所谓土著,恐怕上几代也是从外地迁来的,这没办法,流动溶合本是人类文化的自然现象。

清朝是满人。当时北京人的构成成份,很大的一个比例是满人。

不论哪个朝代统治,京城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心的需求自是比其他城市的需求要大,尤其是服务行业,这自然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向京城集中。

仅以清末为例。开商号的开钱庄的,山西人;开饭馆的,山东人;还有打鼓的、吹糖人的,剃头的,修脚的,全不是北京人。一句话,当时五行八作,除了卖饽饽的开客店的,其他全不是北京人,就连郊外种庄稼的,许多也是逃难来的。

下层人如此,上层也不例外,上层的汉人官员,绝大多数是进京考中的士子,出身全是外地人。

你瞧,北京人的组成成份,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全是这么复杂。

清朝灭亡,到民国,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北京人的构成成份仍在变动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户籍制度的建议,北京的人口构成相对稳定下来。除了每年调进京的干部,每年毕业分配留京的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北京人直到七十年代末,对五湖四海人的聚集,还没有很明显的感觉。那会儿的北京人就前面说的两类: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人和王朔笔下的机关大院的新北京人。

机关大院的新北京人,基本都来自五湖四海,这点自不必说。

胡同里的老北京人呢?

前面说过,清末的五行八作,包括郊外种庄稼的,许多都是五湖四海人。他们在北京定居,编入国民党时代的保甲,新中国成立,发给他们户口,自然成了北京人。除了他们,原住的北京人数目不会很多,而剩下的则是旗人了。

旗人的祖宗,进居北京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存的居住在北京的旗人,恐怕才最有资格称自己是正宗的北京人。除了他们,恐怕其他北京人相当大一个多数都是近代移民的后代。

北京人烦上海。但有些人在声讨完上海人以后,或者会冒一句“我家原是南方人。”这没办法,北京人原来就是五湖四海人。

据权威的官方户口统计,北京是一个人口急剧膨胀,呈爆炸型发展的城市典型。

1949年初,北京的人口才156万,而新近的统计,到199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251.1万,是位居中国第二、世界第八的特大城市。北京的郊区,房山、昌平、通县、顺义、大兴、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全部是50年代才划归北京市的;直至80年代初,现在的三环路两侧还是成片的农田,蔬果飘香,一派田园风光。

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居民构成不断变化,像其它中心城市一样,近些年来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北京,目前约有350万左右。其中不少人已在北京生活多年,包括众多来北京打天下的商人、歌星、明星、文化人、青年艺术家,以及来北京打工的小保姆、民工等等。其中颇有些人已经购屋置地,许多民工也已生儿育女,安营扎寨,他们对北京的感情之深,了解之多,贡献之大,恐不逊于北京人。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恐怕他们终有一天会成为新北京人。

对北京市政府来说,眼下最头疼的恐怕就是人口膨胀问题。仅从人口控制上看,北京的户籍控制可谓极其严格,但从1980年以来还是净增了300万人口(还不包括数目更大的流动人口)。而在北京的强大拉力作用下,这一数字每年还会有增加趋势。这里不去论将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仅从五湖四海这一点说,“北京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将更丰富。

1999年6月24日,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和暂行办法》,给进京人才以市民待遇,又将有一批五湖四海人进入北京人的行列。

“北京人”这个概念的包容量将越来越大了。仅一个“新移民”就不知又包括进多少五湖四海人。目前,这个“新移民”还仅指“事业成功人士”。他们是在目前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过程中的成功者,他们具有自身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质;他们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主流,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他们热爱北京,已经融入北京,成为一个“新北京人”,选择北京是他们最大的成功。在他们后面,还等待着一大批已在北京周边安营扎寨和“五行八作”的人士呢。

北京市政府对后一种人想了许多办法,堵和导都有,北京的劳动职能部门历年都颁发《本市允许和限制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行业、工种》,外来人口在京允许从事的行业被限定在尸体处理、粪便处理、建筑作业、化工行业这些苦、脏、累、有毒、危险的几个行业工种方面。1999年度北京市36个行业限用外地工的细目表中,限用工种包括商店营业员、汽车驾驶员、售票员、话务员、库房管理员、旅店服务员等这些多数外地人都能胜任的工作。并且,有关部门一拨接一拨地加大对外地劳力腾岗、清退工作的力度。1999年11月29日《北京晚报》二版报道朝阳区安贞街道克服“重重阻力”把在此营生的外地人撵走,把他们经营了数年的几处便民饮食店收回,转租给几位服完重刑刚从牢狱中释放出来的北京人经营。

还有消费购物歧视。在当前这个通货紧缩、鼓励消费的年代,北京依然存在着对外来人口消费的限制政策。如今不限粮油布匹了,但限制外地人在东城、西城、崇文几个城区购买商品房。

如果说购房这一消费歧视仅影响了占外来人口比较中极少的“成功人士”的话,那么用电消费的歧视则打击了大多数谋生的外地人。在北京石景山八角地区,北京供电局目前对生活用电是这样收费的:北京住户每度电0.42元,外来租房户则是每度0.82元。也就是说,外地人消费一度电,必须交两度电的钱。是电能紧缺负荷不够吗?不是,市供电局早已宣布:“北京电力告别短缺,99年度已经出现过剩。”

在乘坐公汽方面,北京公交公司规定:自1998年起,无北京户籍者无资格购买公共汽车月票。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限制,这是堵。

虽然这种种堵颇遭非议,但北京市政府也有实在不得已的苦衷;五湖四海太多了,多得城市已不堪重负了。

堵不行,还有导:在北京周边建了十多个卫星城,希望能把膨胀的五湖四海人,老北京新北京人分流一部份,但收效不大。人们宁可面对缺水的威胁,忍受着严重的污染,硬要在北京扎着。

这就让北京市政府没办法了。

城市发展得越快,发展规模越大,挣钱的机会就越多,就越招人。不见广州、上海,还有当初发展期的深圳,哪里不是人满为患,何况首都,何况飞速发展的北京。

只稍微关注一下中国这些大、特大、超大的城市的发展过程,便可得出以上结论。

而这个发展过程基本是这样的:外来的投资者往往到城里寻找发展机会,穷人则拉家带口聚集城郊寻找做工机会。然后城区扩张,投资机会与务工机会增多,更吸引外来者,这般循环下去,城市越胀越大,人口越聚越密集,最终……

现在还没有最终,所以这个最终不知是怎行结果。早在八十年代初,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里说,未来人们的个人地理观念将很大地改变,再没有什么“哪里人”的概念,人到了哪里,就是哪里人。而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离乡到异地工作谋生的“新客家人”也越来越多。中国目前已经是这个状况了,虽然在形式上还有户籍制度在管着,但实际上已没有多大的约束力。就以北京而论,花十元钱交几张相片便可办暂住证,一办管一年。外地城市如武汉更便宜,一年才五元。

人口是流动起来了,人口的压力,城市的重负又如何解决呢?

有人撰文说,中国唯一的出路是多建城市,多建像深圳珠海那样的新城,以为现有超压的城市减负,将密集的人口分流,从而也解决了未参与流动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不知这是不是一个办法。但看看北京已建成的卫星城的情况,起码短期内不具效力。

有人建议北京迁都,让北京人再五湖四海一次。

不知道北京下步将面临着什么,但不管怎么流,本来自五湖四海的北京人,只要国家在发展,个人生活质量能不断提升,再回五湖四海又何妨。

同类推荐
  • 苗堤乡逸事

    苗堤乡逸事

    本书是由小小说和文学评论两部分构成。其中小小说部分内容丰富,文笔细腻,带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文学评论部分写了作者从接触小小说起的经历和感悟。饱含深情,令人动容。作为一本小小说占绝大部分篇幅的文学作品,作者绞尽脑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赞扬爱情的美好,有唾弃人性的贪婪,还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小品……本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生动幽默又会有所感悟,具有一定市场价值。
  •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着重清理并剖析了“清”美文化精神的典型现象和发生机制,进而对中古以来的“清俊风骨”等观念作出辨析,并对“平淡”美论和“逸品”现象进行了透视。本书选取关键性的美学思想问题为透视点,特别注意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与相关理论领域的会通现象。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 艾滋不可怕:关上潘多拉魔盒

    艾滋不可怕:关上潘多拉魔盒

    历时近一年,行程数万里,深入四川、北京、云南、新疆、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乡村,接触了上百名艾滋病人。年过六旬的成都女作家李林樱结束了自己的艾滋病调查之旅回到蓉城,并将自己这一年来的亲眼所见所思形成了一篇数万字的调查报告———《关上潘多拉魔盒》。艾滋不可怕,让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关上这潘多拉魔盒!
热门推荐
  • 逍遥道君之重修

    逍遥道君之重修

    镇守边关?战功赫赫?无敌世间?那又怎样?还不给我滚下去找个老婆上来!
  • 白衣神君:剑海腾龙

    白衣神君:剑海腾龙

    本文由花雨授权英俊聪明的龙中海,身负血海深仇,虚心求教于明师,苦练两仪心法,参研电剑心诀,内力与艺业终臻化境。几经生死,几度悲欢,在众侠士的协助下,终凭一颗赤子之心斩除邪恶歹徒,扫清祸患江湖的“龙虎风云会”。双亲之仇得报,同时赢得了素素与银凤的忠贞爱情。其间的格杀争斗,令人瞠目;缠绵蜜意,使人羡慕;缱绻柔情,叫人心醉。
  • 你好,神明大人

    你好,神明大人

    公子仍旧温润如生,佳人何故心戚戚兮?又是三月,柳飞草长,一座坟前一个人正倒酒独酌。你匆匆步入她的心扉。然后匆匆离去。我不愿你心哀,只要你仍旧笑颜如花,就好。人类的男孩对于神明来说太脆弱了...
  • 诡影杀间

    诡影杀间

    一桩诡异的碎尸案,办案人员束手无策。此案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对案情深入调查,才发现其中蕴藏重大阴谋。自此之后,死亡人数呈几何增长,人类未来面临严重挑战。是个人?是组织?还是国家?肆意的杀戮行为到底是谁所为?为了侦破此案,上层特别选出四人组成特别行动队,意外进入“诡影”世界,探访真相,随着他们对案情的深入调查,伴随而来的是险象环生,杀戮不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起云烟

    凤起云烟

    五百年前的一场所谓的“伐魔”战争,使她灰飞烟灭。人生再一次重来,却因为一场意外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一次次意外的出现,到底是人为还是天意?接踵而来的危险使她再也无法忍受,为保护身边的人,终究还是拿起手中的剑去挥斩山河。若天要她亡,她势必与天斗到底!
  • 霍郎

    霍郎

    年少羽林郎,翩翩侍武皇,生创不世功,亡后亦称王!
  • 笑剑情天续前缘

    笑剑情天续前缘

    从南粤仙峰云鹤山庄林三和口中,说出中原一代奇侠百姓恩人的传奇故事来。从而引出东方世家遗孤的复仇之行来,却没想到天意弄人,易天而处,扑朔迷离的商场风云,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没想到这一切,竟只是一个现代人的一段神奇梦境、一段异想天开的未来幻想。过去、现在、未来……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好像是各自独立……时空在交叉,故事与现实不过是两字之差。确有其事的赌海恶浪,钱权、理性、亲情在现实中交战……血案疑云,版权风波,爱情在颠沛中成熟,蓦然回首,才发觉这样的精彩远不如平淡……
  • 恰似温柔暖时光

    恰似温柔暖时光

    “余光中最喜欢云时了”“云时一直都知道”
  • 盘古传人之救世

    盘古传人之救世

    罗一明。主角。地球人类偶得盘古遗留记忆《神功。阵法。救世》穿越异界大陆,强者如云。为生存,战战战!为亲人,强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