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7600000001

第1章 皇城根下的北京人

古都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历史的沧桑。它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北枕燕山,西以太行山脉为屏障,东近渤海,面对南边一大片平原。在背后燕山山脉的起伏处,绵延着一条长城。它既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劳的结晶,也回荡着历史上杀伐征战的金鼓号角声。在长城的护下,契丹、金、元、明、清相继建都北京,使这一片幽燕之地,不断地发达、鼎盛。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因此有了自豪的资本,可以毫不带夸耀地说:“咱可是皇城根儿下的人。”

是的,北京人名符其实是皇城根下的人,自元建都,历经明清,北京作为都城——皇城,它被建得这么富丽,又历经了这么多的辉煌,以致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为自己是北京人——皇城根儿下的人而自豪,君不见《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的北京人,在他们最沮丧最失意的时刻唱起的第一首歌便是《歌颂北京》。而一个北京人——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走南闯北,只要碰到了自己的北京老乡,不管认不认识,全是哥儿们,那怕再落魄,也会马上打起精神来。这就是北京人,这就是皇城根下的北京人。作为皇城根下的北京人,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精神面貌,在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有无变化?如果有,那么,是哪些变化呢?如果说,宁为天子脚下一丸泥不做他方一撮土是皇朝时代的老北京人的心态,那么,在早已没了天子的现在,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中国,并且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的今天,北京人——首都人,他们的心态都有些什么变化?同从前的皇城根下的北京人——他们的前辈相比,现今的北京人,他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在生活呢?

当代作家刘心武在他的小说《钟鼓楼》里,对纯粹意义上的北京人作了近于考证的说明:“这里说的市民不是广义的市民——从广义上说,凡居住在北京城的人都是北京市民。这里说的市民是指那些土著,就是起码三代以上就定居在北京,而且构成了北京下层社会的那些最普通的居民,要准确一点地表达,就应当这样概括他们的特点:一、就政治地位来说,不属于干部范畴;二、就经济地位来说,属于低薪范畴;三、就总体文化水平来说,属于低文化范畴;四、就总体职业特征来说,大多属于城市服务性行业,或工业中技术性较差、体力劳动成分较重的范畴;五、就居住区域来说,大多还集中在北京城内那些还未及改造的大小胡同和大小杂院之中;六、就生活方式来说,相对而言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色彩;七、就其总体状况的稳定性而言,超过北京城其他居民。”

作家在这里说的,是他心目中正宗的北京人。除了这部份人之外,我们知道,至少还有以下这几类也应是北京人:一、建国后进京定居的各级国家干部和他们的子女。二、定居北京的老军人和他们的子女。三、历届毕业分配定居北京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子女。四、各种各样定居北京的生意人,手艺人和他们的子女。五、其他各种原因定居北京的人们。

经过这样的细致分类,然后,再通过对这几类人的行为,日常工作、社会生活的层次等进行分析和把握,我想作为一个外地人的我,当不致使自己的观点过份褊颇,以致造成诽谤或其他的什么不敬的言行,而导致首都人的反感,最终将我驱逐。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北京人中的这一大类:各级老干部和老军人及其子女。

这类人得各种风气之先:文革首先受冲击,其子女首先组织“红卫兵”,改革开放首先受益,其子女首先当“大倒”。首先办公司,首先得到银行贷款;首先“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开出国风气之先,等等。目前,这一类人的子女尚在北京的绝对不俗,最不济者也已达到某学者所表述的“小康”“二套”水平。并且,这一类人的子女不论到中国的哪个地方,可能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比如薄熙来,比如张承志,比如王朔,再比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为国捐躯的战士“北京”。而后者不仅是北京人的英雄,还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再来看另一大类,也就是刘心武笔下的“土著”的北京人。刘心武用了七个条件来给这类人定住: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总体文化水平、职业特征、居住区域、生活方式总体状况的稳定性。符合这七个特征的北京人,应该标“老北京人”,也就是正宗的皇城根儿下的北京人了,而所有外地人所感受到的北京人的性格特征,恐怕在这类北京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了。国人对于北京人的“褒”或“贬”,也恐怕最主要是冲着他们来的了。

这类人的性格特征应该是非常明显,往好的方面说有:大气、懂礼、仗义、豪爽、健谈、朴实,等等,而往坏的方面看,如傲慢、欺生、油滑、无赖、懒散、粗暴、冷漠、嘴贫善侃等。

先来说北京人的大气,懂礼,仗义。

到底是生活在皇城根儿下的人,几百年故都的历史造就的传统一代代传下来,北京人的待人接物处处透着一股大气跟北京人结交的第一印象便是,他们绝不会为哪句话不对脾胃而让你下不来台,他们会用很委婉的方式提醒你注意说话的方式,而且,他们的言谈举止会让你觉得可亲,可敬,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大度在他们不知不觉中流露着,让你觉得舒服,让你有“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的那种感觉。等你同他们混熟了,他们开玩笑叫你“老外地”,你也感觉不到有丝毫岐视的成份,只会感觉到亲近,如果你被他们灌醉了,他们哪怕自己也不行了,也绝不会把你仍下不管,而是设法第一个把你送回住处,再回头料理自己。

再说北京人的豪爽。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土,这种风气流传下来,北京人个个没什么小心眼且鄙视小心眼。所以,他们的言语、动作意带着一股子爽气,即使是再文质彬棚的北京读书人,他虽不会有丝毫的粗豪动作表露,但性格中的那种干脆,行为的不拖泥带水,言谈的爽利,都会让你联系到“豪爽”二字,至于胡同里长大的职业比较普通的那类人,举手投足间那种豪气干云的气概,那就更不用说了。

再来说北京人的朴实。

朴实是一种性格特征,非指穿衣打扮上的什么表象,而这种性格特征用北京话说就是“实在”。北京人的这种实在绝非是有个什么小品里演过的那种缺心眼的实在,北京人的实在表现为一种有分寸的坦诚,让你觉得他们心地善良,透明可爱,而不是缺心眼到让人起腻。你同他们交往时用不着多提防什么,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彼此交心。曾经有这么一个北京朋友,叫顺子”。先以为是小名,等混熟了方知不是,是外号。由来是,小时候爱在鸡蛋摊,水果摊跟前蹲着,趁老板不注意便把人东西往自个怀里“顺”,顺者,“顺手牵羊”也。因此落下这么个外号。能以非常自然的口吻,毫不做作的态度将小时的丑事,告诉一个初交的朋友,这种带大气的朴实,恐怕该能给北京人性情做一个注解吧。

再来看看北京人的毛病。

先说傲慢。

其实,除了现代文明尚慢一步开发到的“老、少、边、穷”地区,哪里的人不傲慢,为什么偏偏要指责北京人呢?

我见识过北京人的傲慢。

说起来,又得联系上“顺子”,我去他单位找他,车间门口没人,我便往里走,不想夹道口一房内出来,俩人拦住不叫进。我说了找谁也不行,不叫进就是不叫进。那打量人的眼神流露出的,那身体语言表达出的,实实在在不打折扣。确实是傲慢。但这种傲慢并没维持多长时间,等我第二次再去,还是这哥俩,那种傲慢明显也换成了友好,抱歉。这应当跟顺子没关系,因为我根本没把上次的事跟他说。而且就第一次的经历看,俩哥们儿明知我找顺子还如此傲慢,说明他们也并没有将其当个人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俩哥们改变了态度?答案只能在我身上来找。可能是我当时表现出的礼貌、教养使这俩哥们意识到了自己态度上的不谨,才会有第二回的友好、抱歉。而这种自省意识,也正说明了北京人的教养,北京人的风范。在中国另外的许多城市,对你傲慢了只会让你活该!不信你去试试!

就在北京北郊××营的一条胡同里,有家浙江人开的卖早点的小店,那老板才叫傲慢。你进他店里坐下,他正眼都不瞅你,他做的包子,那馅没法吃,你想提个醒根本没人理你。还有江西来的野牙医,不知什么路数来的炸油饼的,整个都一付神态:傲慢,那才叫真傲慢,不知他们如何在北京呆下来的,比起西单、前门那卖炸羊肉串的北京大嫂的客气、热情,使人感觉北京人真的算不上傲慢。

傲慢是一种浅薄。只有没文化又自以为了不得的小地方的人,才会有这种毛病。北京人不应当也不会有。

见过一篇文章,指责北京有些人的霸气,还有一些警察的粗暴、冷漠,“牛×”,其实这也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特征。试问,全国的城市,除了大连、深圳、珠海少数几个之外,哪个城市的小管事的(检票员之类)不霸气?哪个城市的警察不粗暴“牛×”?越是小人物而手里有着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就越是霸气,粗暴,“牛×”。君不见,尽管每个城市的公安局法院门口都贴着“文明执法”,但所有的电视剧里,警察在抓犯罪嫌疑人时,从来都是一拥而上,揪头发,压脖子,拧胳膊,哪怕此嫌疑人根本就手无寸铁,毫无反抗意思也是如此。所以,这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毛病。

真正具有北京特色的缺点,恐怕要算嘴油善侃。笔者有很多“侃爷”朋友。善侃而已成“爷”,足见侃动之深厚。这都是些准笑星姜昆、候耀文、冯巩大概是他们侃艺上的师祖辈的,所以他们深得其真传。同他们在一块,你会落个肚痛的病根儿。所以,奉劝您一句,如果您刚从外地来,千万别交上“侃”而“爷”的朋友!

关于土著北京人的性格特征,说到这里大概其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了。说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应该处于中等水平:脏累的活他们不会干——那是外地民工干的;技术性强的工作他们干不了——当初没上心学;高级白领的活更没他们的份——起小当胡同串子没好好读书。当然这么说不是绝对的,《钟鼓楼》里的男主角就是读书的好材料。只能说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确是没能有什么造化,只能眼瞅看进外企的那些白领眼红“这帮家伙可真‘牛×’!”

再来看第三类,也就是历届大学毕业分配进留在北京的那些人。

“文革”前的就不必多说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早已事业有成,作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技术专家领导,为社会发着光和热并以自己的高智商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这是代表北京主流社会的一拨人。从他们身上,你只会感受到一股高雅之气。“文革”后,自一九八二年头开始,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或分配或留在北京,这拨人的命运如何,心态是怎样的呢?

笔者认识两位这样的“新北京人”,均为武汉大学毕业分配进京,一位为78级,一九八三年毕业,到九二年已是原轻工部下属一家公司的老总了,在北京有挺好的住房,养着极漂亮的热带鱼,有回冬天里往鱼缸里倒热水,烫死了较名贵的两条,让他心疼了好几天。还有一位较年轻,85级,一九八九年毕业,分配在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现也是行里较重要的负责人了。当然,这些人刚开始时都可能艰苦,象作家刘震云小说里写的那样,就我知道的建设银行的那一位,到九二年还住在行里的地下室,同室好几个人,空气污浊不堪,每人的床上都是乱糟糟的。但是,这拨人有前途,目前北京的高级白领位置,基本都为他们把持。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创立了自己的基业,有了自己的公司。而这帮人就外观上看,可能是最不可张扬的。最不爱炫耀的。老北京人那些突出的性格特征,可能最与他们无缘。

再有一类,即各式生意人、手艺人定居北京者。此类人因不具代表性,不能体现皇城根下的北京人这一主题,故此处不予赘述。

现在,我们对皇城根下的北京人的组成成份,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可以算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可不可以进一步说,最具代表意义,最能体现北京这所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最符合皇城根下的北京人这一称呼的,还得算是“老北京人”,亦即刘心武所说的土著北京人?

这些老北京人身上,还有着五十年代的特征。

北京人的人际关系是最有“人情味”的,他们世世代代都遵循着中国传统观念中“礼之用,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准则,以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达至社会和谐。

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中,相互没有血亲关系的几个家庭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彼此之间相互关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形成一种非常友善和睦的人际关系。这种生活方式最容易使人产生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世代相传,逐渐积淀下来,形成一种稳固的文化特征。现在,北京人虽然用高楼大厦代替了古老的四合院,然而这种文化特征却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断增添新内容。

在现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维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处处为对方着想。在吃饭问题上,就最能反映出北京人的“人情味”。几个人一起去饭店吃饭,大家总会争着付钱,常常出现相互之间各不相让、都要交钱的情况,以至于饭店收款人不知收谁的钱好,只好出面“协调”说:“这次由甲先交,下次再由乙交吧?”有人风趣地说中国的饭食文化就是人际关系的集中反映,烹饪时把各种菜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兼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讲究色味俱全。这话不无道理。如果出门旅游,人们也总是争着全部包揽大家吃的用的东西,即使自己带的东西也会拿出来给别人吃。北京人中你我界限极不分明,在集体活动中很少能见到大家平均摊钱买东西或自食自用的情况。在他们看来,如果彼此之间利益划分太清楚,尤其是斤斤计较,那简直就是小气和自私,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计较个人利益而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旦有人破坏了这种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那就会被视为“见外”,或者“不怎么样”,是一种不懂友情,不会做人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道德方面,也可以看出北京人人际关系的友好。在大车站、蔬菜店等各种公共场所,北京人都会自觉排队按顺序购物,不需要警察维持秩序。这和外地有些城市购物时蜂拥而上、乱作一团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各种场合排队时,如果遇到熟人或需要特殊照顾的人,人们会友好地把他让到前面,优先照顾,尽量给以方便。在公共交通中,如果不小心骑车碰了别人或踩了对方的脚,人们都会自觉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并主动提出要带被车撞的人去医院检查。在北京因不文明人际关系吵架的只占极少数,充分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友好和北京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公共汽车上,北京人都主动为老人、带小孩的妇女和残疾人让座。被让的人也总会说“谢谢”。在笔者到过的全国各大城市中,北京人在这方面无疑是最好的。而在很多城市中,没有人起来让座,即使有人让,被让的人也会一屁股坐下去绝不会说一声“谢谢”,仿佛你让座给他是天经地义的。

北京人在交游过程中,非常看重友情,他们认为友情相互渗透、彼此交流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他们和朋友交往,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损害对方,有一种“患难之交难逢”的意识。北京人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因此,他们为人古道热肠,急人所难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无微不至地关心朋友,而且不图回报。只要到北京人家里做客,主人都会非常热情地款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合手给客人。在丰盛的菜肴面前,客人可以放量饱餐,如果过份谦让,推三阻四,就会被认为不爽快。至于餐桌上的酒,那是更不可缺少的,只有一醉方休,才能体现出主人殷勤好客,同时也达到了主客之间关系融洽的目的。

北京人直爽豪放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们不顾片面接受别人的思考,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也非常注重“礼尚往来”的交往方式。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这种古老的传统在现代北京人身上仍然存留着。虽然,现代化都市生活中高楼独居限制了邻里之间的交往,再不可能像老北京四合院中那样朝夕相处,人与人之间关系较前相对冷漠,有些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北京人仍在竭力维持朋友、邻居的友好关系,只要有困难,邻居们会帮助你排忧解难,远亲不如近邻嘛!知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的人一向为北京人所不齿。

以上,关于皇城根下的各类北京人的特性已说得差不多了。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北京人的生活现状及其心态反映。

如前所述,第一类北京人得风气之先,应该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已达到“小康”“二套”标准,属中国目前活得最滋润的一种人。再就是知识阶层那一类,他们中的前辈、学长已达到或接近“二套”标准,后起者虽还须“奋起志勿灰”,但这一阶层在社会生活中上升空间大,起点也高。这两类人构成北京的主流社会,他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心态也很平稳。

而心态最不平衡的恐怕要算老北京人,亦即“土著”北京人了。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心理上的那种优越感已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年代,“大锅饭”虽不致吃得嘴上流油,但社会地位是稳固的。改革开放大潮涌来,眼看人家猛然暴发,倒钢材,倒土地,他们只能跟着倒点水果、倒点鸡蛋;人家办贷款,开公司弄得红火,他们一无背景,二无资金,只能傻瞪两眼看天。虽然政府在尽力给他们经济上予以补偿,但社会地位的实际下降,让他们心态实在不能平衡。所以,有一阵子,他们切切实实生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所谓“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们确实是参加者。“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也有他们的份。尤其是大量外地人的涌入,破坏了他们的生态平衡。更让他们愤怒。这些外地人中,不乏浅薄、无知、粗鄙、龌龊之辈,让他们的居住环境变得脏、乱和犯罪高发。试想,这能让他们心平气和么?所以,他们要发脾气,要不耐烦,要“霸气”,要歧视外地人。如果心平气和想一想,他们的反应其实很正常。我们不必苛求他们。虽说他们是皇城根下的人,但他们毕竟还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有人的正常感情。试想,如果我们外地人处于他们的境地,不是一样会有同样的反应吗?你的生活突然一下子变得反差这样大,你的生存环境突然变得又脏又乱,你的周围突然出现一帮还没挣几个钱便想斜着眼睛充“爷”的浅薄无知之徒,你能没脾气吗?假如再来上一位没吃过酸葡萄,不知倒牙滋味的什么“爷”,教训你“公正就在于认同”,你能受得了吗?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我们应该“认同”。我们在挑人北京人毛病的时候,别忘人他们也是人,虽然是皇城根下的人。

同类推荐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诗人生活

    诗人生活

    每首诗歌都倾注着我发自内心的情感。或许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许你有同样的体验,或许你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只要遵循内心,只要一路向前,只要每天都设立更好的目标,你就能头脑更聪明,内心更光明,心态更年轻。只要一切都全身心投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只会有更多值得分享,只有会更多值得讲述。因为我们是人。
  • 深寒

    深寒

    《深寒》是晓雁的文集。细细读来,总觉得她的笔和人一样,总有一种实在、真切、端正和认真,让人想起“淡然和敛衽”。这样一个人,写小说,必是写得精审如绣;写散文,定是细密如花。这么多年,晓雁那些安静、淡雅的文字,一如阙阙美妙的诗词,抚爱、滋养着异乡的脚步和心灵。从亲人、亲戚、朋友、乡亲、自己着手,铺展出西海固山村城市既丰饶又残破,既可爱又可悲的心灵景观。
  • 走过世纪门:中外报告文学论略

    走过世纪门:中外报告文学论略

    跨过新世纪门槛的报告文学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得以成长和成熟,并且业已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新型的独立文学门类。本书主要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较为深入地考辨了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人文蕴涵、美学品格和文化身份,在比较文化视野中审视了以埃德加·斯诺和海伦·福斯特·斯诺为代表的国际报告文学创作,并就跨世纪全球化趋势中的纪实理念与发展前景做出宏观描绘和乐观展望。
  • 桑克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桑克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本书全部收录了诗人桑克的代表作品,力求系统地收录桑克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以及创作风格。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
热门推荐
  • 形意浪子

    形意浪子

    他是一个豪门公子,他是一个形意高手,他来到了中都,他会掀起怎样的风云?美女嘛,我爱,但是我不会乞求爱;打架嘛,单挑没劲,群殴吧;吹牛嘛,我有无耻的室友,比你脸皮更厚!他叫楚云天,他是坏蛋的克星!流氓碰见无赖,精神上被打败!混混碰上楚云天,肉体和精神上被摧残!且看他如何在都市之中如何游龙戏凤!推荐好友力作《极品屌丝的妖孽人生》,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 犯罪直觉:神探少女

    犯罪直觉:神探少女

    大学校园之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谋杀案。警方就此案进行讨论的时候,一个女学生,异常突兀的走进了会议室,推翻了孙策警官的案情分析,推测出凶手的杀人方式,而她,竟然是警队对队长唐宇堂,多年之前的好友,也是唐宇堂一直依赖的推理天才,贝柯漠。只是,当他们深入调查,人们才发现,这个案子,比他们一开始想的,都要复杂。而这个案子,对于贝柯漠来说,不过是重新发现,人类隐藏在,光芒之下的阴暗面的开始.................
  • 团宠小可爱成了满级大佬

    团宠小可爱成了满级大佬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小甜饼//【1】娱乐圈著名花瓶相宜,被全网黑之后,突然宣布:自个儿要回家种田了。众黑粉:嘻嘻,活该。翌日,星辰APP开始直播相宜的田园生活。咦,顶尖律师为什么来吃饭了?咦,医学博士为什么来养鸡了?咦,知名设计师为什么来染布了?咦,电竞大神为什么来装秋千了?什么?你是她哥?你也是她哥?你还是她哥??!万众瞩目中,大满贯影帝时绥空降节目现场,众黑粉弱弱在公屏打字:你…你也是她哥哥吗?时影帝从容不迫捏了把相宜小脸蛋,淡定道:我是她老公。众黑粉:笑不出来.jpg【2】惊!影帝时绥换小助理了!还要和对方一起拍种田综艺?!女友粉妈妈粉事业粉捶胸顿足:娇娇弱弱一花瓶,到底谁照顾谁?!肯定是想炒CP的心机女!直播第二天,粉丝们看着素颜绝美的少女,从锅里淡定捞出一盆热气腾腾的麻辣小龙虾,一个个眼泪不争气地从嘴角流了出来,骂骂咧咧点起了外卖。直播第十天,粉丝们边往嘴里塞饭边控诉:能不能炒炒CP别炒菜啦!胖五斤了都!小花瓶求求你和我们哥哥/儿子/崽崽锁死一辈子吧!【//星河滚烫,不如来碗麻辣烫】【//掉马甲+甜宠撩+美食+治愈+日常】
  • 如之草芥

    如之草芥

    白三,原名白一白,孤苦无依,生死关头,遇一明师,从此苦练技能。闯荡江湖之后,心狠手辣,爱恨情仇。为人族未来马革裹尸,为红颜知己叛天逆天,为兄弟两肋插刀
  • 网游之纪元主宰

    网游之纪元主宰

    本只是想要靠游戏赚点钱,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选择却让主角进入了阴谋的中心。在一次次的阴谋诡计之下,主角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最终名利双收,坐拥美人的呢。且看无名小子薛易如何步步计算,成就功名的历程!
  • CEO的神秘老婆

    CEO的神秘老婆

    一场意外的碰撞,她便成了他的恋人,然而注定了,她就是恋人的身份。三年的同住生活,依然改变不了他们的局面,直到,为了一个无法抗拒的理由,不得已,他要娶别的女人的时候,原来爱,就这样滋生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故事系

    故事系

    这是我的故事系列。故事很多,总有和你相似的。
  • 卿公子

    卿公子

    第一次相见,她对他一见倾心,他却阴谋不断,她为了他,放弃高贵的身份,自愿在他身旁做奴。终他还是负了她。
  • 神器太闹腾:孟婆,你去哪

    神器太闹腾:孟婆,你去哪

    [不要相信这是一本仙侠,因为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类型的,如果不相信的话就凑合着看吧,啾咪☆]孟七七身为孟婆和黄泉之主,一不小心跌落到人间,重要的是她来到了21世纪,变成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婴,没想到某男也来到了21世纪,刚到十七岁却被某男盯上了,还打算公布自己是他的未婚妻,孟七七十分的拒绝,因为她有男神要追,游戏要打,不需要什么未婚夫,没办法为了求他不要公布身份,一纸契约却成了他的奴隶,没关系她忍,只要不公布身份什么都好说,但是为什么心里却开始惴惴不安起来了呢?并且心也开始慢慢的沦陷,有时候孟七七也在想,要是一直能维持人间这个时候该有多好呀……(1v1,超甜,欢迎入坑)
  • 待君久不至将至

    待君久不至将至

    “你是谁?”“我叫八九。”“我叫十。”在过去的千万年间,他不曾有过记忆,却唯一记得“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