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9300000032

第32章 专题:独具特点的欧盟对华直接投资

90年代以前,欧盟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直接投资以本地市场为中心,其次投资其原殖民地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直到80年代末,欧盟内部投资额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达约35%。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使欧盟企业认识到建立全球性经营的必要性,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好的经营机会,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要素获得经营一体化效应。欧盟企业对区域外的投资因而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在欧盟的这种全球化扩充中,亚洲地区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证明了其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吸引欧盟的注意力。由于早期忽略了与亚洲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因而欧盟的跨国企业在市场地位上落后于美日跨国公司……近年来,欧盟各成员国制定并推行了“新亚洲政策”,欧盟跨国公司也制定了“新亚洲战略”以抢占亚洲市场。而中国是亚洲地区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其市场广阔,引资力度大,中国吸引的外资占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61%,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大引资国。中国因而被划入欧盟国家全球化扩展的网络之中。

欧盟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呈以产品和业务为中心的全球化趋势,更强调按产品或服务流程建立欧洲地区总部,并形成不同的“全球化产品或业务集团”。这种结构有利于协调技术、生产和销售的各项活动,减少分子结构之间以及分子结构与公司全球总体目标之间的矛盾。这种有效的结构组织使欧盟企业对外投资时超越欧洲,对投资地区的选择也更强调市场。因此……欧盟的投资并不过多地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重在依据全球化经营战略来安排投资项目及空间布局,根据不同的区位优势进行分工投资,从而对不同价值链的生产环节进行配置,使中国最终被纳入到其全球生产与销售的网络之中。

90年代以前,欧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短期利润。90年代以后,国际分工格局发生转变,欧盟各国及跨国企业有计划地调整资源配置,注重主体核心业务,将精力集中于发展自身强项,实施长远发展战略,其投资动机转为追求竞争上的长期战略优势,较少附带政治考虑,多以政企携手的方式努力开发中国市场。因此,为达到其长期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愿意转让最现代化技术,为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实现长期利益,欧盟企业已开始对中国进行系统化投资,并重点投资于交通等长期基础设施项目。

一般而言,一国对外投资受利益驱动,为追求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以及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等,但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却具有其特殊的目的性,其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

首先,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十分强调合作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实力,并愿意将技术优势、信誉优势以及品牌优势等最强项进行转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原有优势。同时,为拓展市场,除专业优势外,需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政府联系,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并适应中国现有经济条件,在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尚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欧盟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对其是否已经拥有稳固而庞大的客户群、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是否良好等方面考虑颇多。

其次,基础设施条件对欧盟直接投资影响较大。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尤其是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尚不能大规模扩大,不能迅速进入基础性开发建设领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欧盟对投资环境中基础设施条件的特殊要求。欧盟要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发达的信息系统,尤其对于资源开发型项目,一般投资额较大,在资源开采后若不具备资源再加工利用的产业设施,则还要为采后环节进行更多的投资。因此,资源优势需要有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再加工的产业基础设施做支持,才能形成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强大吸引。

再次,合作方式的可选择性直接影响欧盟在中国投资的产业投向。近年来,为了鼓励外资进入西部,进入自然资源开发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优惠政策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影响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作为投资者,欧盟从根本上对保持其长期投资的收益的关键性要素,如体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功能更为关注,而政策优惠和资源丰富都不足以对降低风险产生影响,这是导致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增加并不明显的又一因素。而在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时,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对刺激欧盟企业的投资产生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为保证利润,欧盟企业倾向于采用除合资、独资之外的新的合作方式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风险较高的弱势。因此,我国必须突破旧的合作模式,进行合作创新。

综上所述,对于欧盟国家和欧盟企业来说,中国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等似乎都丧失了意义,而真正促使其投资的还是其本身的特定优势。但事实上,资源优势对于保持欧盟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长期利益十分重要,欧盟企业仅仅靠本身优势要想在中国投资取得成功是极为困难甚或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优势如果脱离了当地的经济基础则会毫无意义,当地经济条件会制约某种优势的发挥,甚至会完全抵消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优势得以发挥的前提是适应当地市场和环境,只有当企业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和经济条件相协调一致和融合时,该优势才能真正转变为长期优势。政策优势也是影响欧盟企业产业选择的基本因素,尤其在落后地区,不过政策优势需要特定条件的支持,即合作方式和经营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作用的桥梁。

2.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的特点

(1)合作性大于竞争性

双边贸易是中欧经贸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玩具、塑料制品、录音机及录音组合机、医药品、五金工具、家具等,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飞机、汽车零件、无线电设备、电路装置、服装机械、钢材、计量仪器、机床、有线通讯设备、发动机组、纸及纸板、肥料、印刷和食品机械等。这样的贸易商品结构使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商品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双边贸易额稳步上升。研究表明,1997年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其中对日本的依存度基本未变,对美国的依存度提高了不到4个百分点,而对欧盟的依存度提高得最多,为近5个百分点。

(2)具有显著的扩张趋势

欧盟在完善区域内统一市场的基础上,正在致力于开拓区外市场,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欧盟区外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将快速提高,而东亚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与欧盟贸易往来的空间还相当巨大。

(3)发展与障碍并存

经过双方多年的努力,虽然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往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随着贸易量的扩大和贸易领域的日益广泛,双方的摩擦、争议和矛盾也不断增加,在商品贸易领域,最突出的就是反倾销问题。欧盟是世界上执行反倾销诉讼最频繁的贸易体之一,而中国是欧盟的最大反倾销诉讼目标国,自从1979年欧盟首次提出对华反倾销以来2004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立案已达80多起,所涉及的商品覆盖了从日用品、家电到工业用品等众多领域,包括发刷、打火机、彩电、节能灯、手提包等20多种商品,其中绝大多数商品被课以高额反倾销税,不仅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也阻碍着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对欧盟出口进一步扩大的主要障碍。

欧盟对华歧视性待遇是导致中国产品屡遭反倾销诉讼的主要原因。在对华总体贸易政策上,欧盟的做法是正确的,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并引导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但其在实施对华反倾销的过程中却明显地表现出与政策的矛盾。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承认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国采取“分别裁决”的做法,而欧盟仍然对我国实行严格的“一国一税”,反倾销税一定5年,且在这5年中适用于全国有关产品的所有出口商。中国对此向欧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并采取了外交攻略,使欧盟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欧盟虽然勉强从政策上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予以确立,但其实质仍然没有丝毫改变,中国仍然是欧盟反倾销的重点打击对象。

3.中欧经贸合作中的技术合作

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的层次较高还表现在技术合作领域。中欧的技术合作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与美国和日本明显不同的是,欧洲国家不仅在中国投资了许多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而且在合资合建中尽可能地为中方提供技术支持,而美、日在对华投资中往往倾向于保留……不提供先进技术和设备。截止2004年6月底,中国从欧盟累计引进技术1.8万多项,合同金额790亿美元。2004年前8个月,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1393项,合同金额36.5亿美元,约为2003年全年水平的90%。欧盟国家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供应商,来自欧盟的技术已经占到目前我国引进外国技术的近一半。在资助中国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支援中国农牧业技术改造、援助贫困地区以及科技合作等方面,欧盟都为中国做了不小的贡献,是中国经济建设中有效的补充。欧盟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弥补了中国部分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源泉。

伴随着技术合作,中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00~2003年的4年间,中国与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近2倍,年均增幅达到32.5%,其中出口增长4倍之多。2004年前11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30.9亿美元,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22.5%,全年达到380亿美元;进口160.3亿美元,占比11%。中国对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已经由逆差开始从2002年起转向顺差。中欧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逐步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1)以欧盟原15国为贸易主体

在欧盟内部,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是中国的四大贸易伙伴……这4国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占中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的71%。这4国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来源则是德国、法国、英国、瑞典和芬兰。21世纪的头4年中,中国同欧盟原15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占中国与新欧盟贸易的95%左右。

(2)进出口贸易方式各异

中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主导方式在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方面各自不同:进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而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进口的比重虽然从2000年的63.1%下降到2004年的55.6%,但仍占据着进口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进口的比重虽然也从15.7%增加到17.1%,但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却高达92.7%。

(3)贸易商品结构不同

表现为中国向欧盟出口以最终产品为主,欧盟向中国出口以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为主。中国的出口商品集中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类产品,主要是笔记本电脑……手机、液晶显示器和计算机零附件。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与手机和液晶显示器一起,出口额已经占到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42.1%。进口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技术类产品为主,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进口比重还有扩大的趋势,而通信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在下降。2004年前11个月,这四类产品的进口额合计占中国从欧盟进口的77.5%。

(4)贸易主体类型有别

表现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而国有企业进口比重提高。2000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年平均增幅51.7%,出口额占比从83%增加到88.8%;国有企业进口增加迅速,进口增幅年均15.8%,占比从35.3%上升到37.4%。

(5)贸易地区集中

对欧盟贸易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江苏、广东和上海是主要的出口聚集地,其出口前三的地位在21世纪的头4年中一直没有改变,2004年前11个月,这三个省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97.6、88.4和70.7亿美元)占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7.6%;进口前四位由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分占,2004年1~11月,其进口额(分别为42.9、32.2、22.8和22.6亿美元)占比为75.2%。

然而从总体上看,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目前所达到的规模与双方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具有的潜力相比,尚显落后。欧盟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占世界市场份额最高的一体化集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潜力的市场,双方的贸易量和相互投资的规模本应居世界之首,但是,两国双边贸易额在任何一方中的比重都不是最高,中欧贸易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到15%,在欧盟外贸总额中的比重更小,只占3%。欧盟对华投资虽然层次高,改变了中国利用外资多投向制造业的格局,但从总量上看,欧盟对华投资总体规模还是在美、日对华投资之后。

中国与欧盟之间具有相当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但制约中欧经贸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目前,欧盟对中国采取和使用的经济贸易政策,多数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制定的,仍然将中国列为“国有贸易国家”或“非市场经济国家”,虽然欧盟已经于1998年4月27日正式宣布已经将中国排除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以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对待中国产品,对中国产品实施严格的配额和数量限制,特别是在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仍然频频以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为中国商品设置障碍。

同类推荐
  • 世界货币大战

    世界货币大战

    这部书从货币博弈的角度重新演绎了世界金融发展史,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国际银行家与美国百年战争的关系、美联储的实际操控者、一战与大衰退及其幕后的神秘制造者、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风暴的过程与影响、日本股市崩盘及中国的借鉴意义、恐怖主义袭击及引起的股市动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阴谋、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争斗等等,并大胆前瞻了未来全球金融的新格局。这本书开创的新视角挑战了世界传统的货币发展机理及其货币关系的决定机制,并说明了金融是21世纪经济博弈的夺命武器,谁能熟练地掌握它,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胡雪岩商道

    胡雪岩商道

    《胡雪岩商道》从心性、借势、用人、协作、冒险、胆识、处世等多角度,对胡雪岩成事之道的智慧做了详尽的总结和剖析。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奋斗,他对做事业的独特见解,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 真账与假账

    真账与假账

    本书是在现时会计业务发展的实践中,总结专业人士的经验和经验和成果,从不同的的角度探研了财务信息的鉴别方法。
  • 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阅读本书,可以跟踪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动态、政策与趋势。在“创新工程”机制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结合研究生教学和高端智库建设方向,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编撰和出版项目,力图反映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前沿,为硕士研究生理论积累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引导,也为授课教师提供基础性材料。此次组织出版的丛书,是201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和研究生院共同资助的第二批集中成果,重在梳理国际领域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近年的重要观点和成果。丛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为根本指导思想,以“5·17”讲话为原则,以我院60个创新团队为骨干力量编撰。
热门推荐
  • 暗夜承欢:总裁大人强取豪夺

    暗夜承欢:总裁大人强取豪夺

    十年前,霍天承在一个雨夜第一次邂逅了简欢。那张苍白而又倔强的小脸以及那双明亮澄澈的桃花眼深深映入他脑海。十年后,两人再次相遇。霍天承第一眼看到的还是简欢那双明亮澄澈的桃花眼中透露的倔强。“简欢是吗?”霍天承问。“嗯。”“做我女人,你想要的,我都能给。”“不好意思这位先生,我们并不认识。”“做我女人,我不想再说第三遍。”……她仓皇而逃,可命运却还是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也许他们之间本就存在着命定的征服与臣服。一场交易,最终沦陷的究竟是她的倔强还是他的心……
  • 魔尊大人你好

    魔尊大人你好

    身为六界的大魔头,实在过够了这样无趣的生活,于是穿越到人间去过过那里的生活,然后就捡到了他,从此……“小柒,我听话了,不要不要我好吗?”“小柒,谁欺负你我就帮你打谁。”“啊啊啊,早知道我就不救你了”说好的高冷呢?这是什么鬼?
  • 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

    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火,迫使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催生出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这使得原本独立自主的中国海关,却在洋人的管理之下,海关除自身主业征税和缉私外,还包括航政、港务、内外债、邮政、教育等,深深卷入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外交事务……作者运用隽永酣畅的文笔,从海关角度观察历史和审视历史,或总结或分析或推断,但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尽收眼底。文章以文说史,以小见大,将李泰国、赫德、奕訢、张德彝、郭嵩焘、斌椿、李鸿章等历史人物故事娓娓道来,披露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让读者透过帝国海关的风云变幻,足可窥见波诡云谲的晚清历史镜像。
  • 灵能幻想

    灵能幻想

    嗯,看起来像缺根弦的小说第一人称淡定风格对的分类我也不知道该分成什么好的,介绍就这么多
  • 腹黑杀手女皇

    腹黑杀手女皇

    她冷漠,她腹黑,她神秘,她不是好人。她是S市樱花学校的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他冷傲,他霸道,他狠辣,他也不是好人。他是黑道上让人闻名丧胆的暗帝。一场偶然相遇,让她遇到了他……
  • 重生之妃本平常

    重生之妃本平常

    木青清被丈夫与其姘头联手杀死,乃至于毁尸灭迹,一睁眼竟回到几年前家中一贫如洗的时候,望着眼前健在的父母和可爱的弟弟,木青清决定首先要把生活过好,其次要把渣男整倒!为了这些个愿望,木青清开始奋起。但是计划总快不过变化,面前这个一身白衣的“鬼”是怎么回事?他跟着俺们回家是几个意思???
  • 重生纣王

    重生纣王

    因为名叫王宙,所以就穿越成了纣王???没有自带系统,没有自带功法,穿越前不是武林高手,也不是国家特工,更不是来自未来的大科学家,一个普通穿越者,如何才能改变自焚于鹿台的结局?
  • 丧尸之黎明前夜

    丧尸之黎明前夜

    死而复生,这到底是人间还是炼狱。作为军人,曾肩担国家与责任,而如今,我又是在为谁而战?我重生的目的,就是要亲手结束这个末世。
  • 太日荒

    太日荒

    古荒时期,这个世界人神共存,神却要吃人,人不得不反抗,他为亲人朋友为自己不死走上了一条万古至尊路,开始了他的传奇!
  • 我能书写万界

    我能书写万界

    这是水蓝星,科技与武道并行的世界,这里有武圣、武神、武仙。江皓一不小心穿越了,前身为三流作家的他,抄了一本《陆小凤传奇》,于是它么的世界降临了。“我的面前诡异的出现了一名剑客,他的剑很快,距离我的脖子只有零点零三公分,那剑刃好凉,我有点冷!”“他说他叫西门吹雪,是来保护我的,因为书还没写完,那些想要逆天改命的人会来砍我!”江皓怒吼:请把你的贱放下,然后出门左转,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