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发展日趋激烈,将区域经济联合的集团利益呈现于各成员国国家利益之上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推动欧洲统一的进程中,以追求和分享排他性利益为主体的战略,始终贯穿于一体化的各项计划和行动之中,欧盟的贸易政策与经济一体化以及欧洲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欧盟的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进口法规和出口法规两个方面。
1.共同的进口贸易政策
为了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和商品与要素的内部自由流通,欧盟进口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贸易保护,即保护本区域内部的产业和企业利益,保护本区域内的国家利益,主要措施则是关税政策、反倾销措施以及共同的进口制度等。
(1)欧盟的技术与质量标准
欧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具有限制作用的国家(或地区),也是将技术标准应用于国际贸易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同类工业最淋漓尽致,实施程度最严格的国家(或地区)。欧盟对于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标准等都作了十分具体和详细的规定,自1985年以来,欧盟已经陆续颁布了数百个技术法规,内容涉及到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业产品的安全标准、劳动保障标准、环保标准以及无线电干扰技术标准等,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技术要求,对进口商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构成了一道森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有:
①复杂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为了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产品技术标准……针对产品类型、产品加工程度以及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等不同环节,制定各类不同的标准。在欧盟内部,不仅有各成员国一致遵守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各成员国还同时拥有各自不同的严格标准,所有这些标准都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迅速变化,进口国可以根据对自己有利的标准选择使用,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使出口国和出口商难以应对。与此相关的内容相当繁杂的技术法规一经颁布便再无协商的余地,具有较强的强制性,成为国际贸易中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就欧盟总体来说,能够进入其市场的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以下三个条件之一:一是已取得ISO9000认证;二是已取得欧盟标准化委员会CEN的认证;三是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必须取得欧盟安全认证标志CE。
②严格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包括对产品的认证、对实验室的认证、对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以及对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认证。这些认证制度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严重阻碍,欧洲以外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经过相关认证,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方可。
③苛刻的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这是欧盟最严厉的技术性壁垒。在商品包装方面,它实行绿色包装制度,并对包装的尺寸和规格作出限制。在商品标签方面,为了向消费者传递准确、真实而完整的产品质量及使用方法的信息,欧盟推行绿色环保标志、绿色生产、绿色技术标准及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绿色体系,同时对标签内容及有关标志也有严格要求。
从表面上看,欧盟繁杂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是对进口商品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社会环境。而实际上,由于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欧盟对各项标准在使用上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和随意性,以及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而导致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使得这些技术要求被巧妙地利用为正常贸易的限制,成为自由贸易的严重壁垒。而且,由于这些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以进口国的技术水平为基础的,因此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这就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设置了新的障碍。
(2)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是欧盟限制进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欧共体理事会于1984年就制定了反倾销法规……后来又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修正,现行的反倾销法是欧盟理事会于1996年3月颁布的384/96号法规,该法规比以往的法规更加完善和全面,共24条,对与反倾销有关的所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中国是欧盟主要的反倾销指控国,随着中国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欧洲市场,欧盟对华反倾销也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