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土面积937.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其人口占到世界总人口的5%,在中国和印度之后位于世界第三。美国共有50个洲,其中48个为本土洲,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是两个海外洲,还有一个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贸大国,是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位居世界之首,近20年来,其出口一直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1%~12%左右,而进口则基本稳定在15%左右。一方面,对于欧盟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而言,美国都是它们重要的出口基地,尤其是亚太地区,与美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贸易依存关系,美国的对外贸易对这些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战后,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外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带动了美国的就业。
1.美国主要产业部门
(1)农业
美国本土处于北纬25度~49度之间,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就水热条件而言,美国大部分地区适宜用作农田耕种,有利于多种农作物和植物的栽培与生长……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等都是美国丰富的农业产品。美国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
农业也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值在美国GDP中的比重虽然不高,只占到美国GDP的2.3%,但美国的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的农业部门中,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高。美国的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科技手段最先进的大农业,在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的外汇收入都是来自于农产品出口。
美国能够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虽然与其优越的天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农业、农产品和农民实施的补贴政策。2002年12月3日,《新农业法》经布什总统签署而正式成为法律,决定在今后的10年间给美国农业拨款增加80%,农业补贴达到1910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10年,美国的消费者将可能为高价的农产品而多支出2710亿美元。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价格与收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农业科研与教育支持、农产品出口计划和农业安全保险。
①价格与收入政策。美国的农业补贴集中于几种主要作物,大约20种作物占据了全部农业补贴90%的份额,农业综合企业和大农场主是最大收益者。为了防止因供给过剩而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美国实行“休耕政策”,即限制生产耕地,对于因休耕而造成的损失,由政府给予补偿。同时为了应付不时之需,维持市场供需平衡,美国还对农产品实行“储备计划”,通过提供储存费和无追索权贷款,鼓励农民自愿参加农产品储备计划。无追索权贷款是指允许农场主以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获得贷款。对农产品制定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产品,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以按市场价格将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由政府对差价进行补贴。
这些补贴和支持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的风险,提高了农场主经营的积极性。目前,在继续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和支持的基础上,美国的政策逐渐从间接补贴向直接补贴过渡,比如对花生和牛奶的补贴。
②基础设施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走向市场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包括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为了扩大农产品销售,保障农民收入和利益,美国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大量补贴,该项补贴在美国2003年的政府预算中是8.89亿美元。此外,美国农业部十分注重利用各类媒体报道有关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价格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动态,提高生产和经营决策的有效性。
③农业安全保障。农业安全具体指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农业安全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和教育投入,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增效益。
④农产品出口计划。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美国却只拥有世界4%的农产品消费者,这意味着美国生产的大量的农产品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美国因此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出口问题,通过对农产品出口实施补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食品援助,为出口商提供信贷担保等渠道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⑤农作物挽救措施。农业生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天气的变化,自然灾害是农业最大的威胁,为了将农业可能受到的损害降到最小,美国政府对农作物实行保险和救灾计划,具体内容是:农场主只需交纳少量的保险费,就可以在因不可抗力而导致损害时获得联邦作物保险公司的赔偿。目前,美国大约77%的作物都参加了该项计划。
(2)工业
美国工业体系完整,工业部门齐全,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工业实力强大,其工业产值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20%,占国内GDP约35%。美国的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和建筑业长期以来是其经济的“三大支柱”。此外,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质等自然资源,是世界上能源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其能源消耗量约占世界1/3.
(3)交通运输业
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构成的庞大的交通运输网,它不仅是构成工农业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纽带,而且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
2.对外贸易结构
(1)外贸商品结构
在美国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占主导,其出口额约占美国出口总额的80%,其余20%为农产品和原材料。目前,其主要出口商品有运输设备、机械产品、化学制品,以及玉米、小麦、稻米、棉花、大豆、烟草等农作物。美国的进口贸易商品仍然以制成品为主,其次为能源、原料和一些农产品,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和运输设备、钢铁、金属制品、纸张、纺织品、服装……鞋类、科学仪器、石油及天然气、矿物质及各类农产品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明显地反映出美国对外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形式突出的浓重特点,这一方面是美国商品生产中对规模经济要求日益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世界贸易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异质性和全球消费者偏好趋于相似的体现,即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表现。
(2)外贸地区结构
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加拿大、日本、西欧各国、拉美5国家以及中东,其十大出口伙伴是:
加拿大、日本、墨西哥、英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沙特;进口伙伴以亚洲国家为主,如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韩国、中国、新加坡,占到了美国进口总额1/3以上,此外还有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和沙特。
3.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在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和停滞之后,由于实现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美国经济摆脱了颓势并于1991年开始恢复增长,出现了高增长和低通胀、低失业率并存的良性发展和许多新的特点。
(1)新经济现象
美国经济近年来所呈现出的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新的思潮,被称为“新经济”,它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商业周刊》,用以描述无法用传统理论解释的美国经济的新特点。从本质上讲,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信息与知识是它的基础,网络和数字是它的技术特征,“险社会”是它的社会特征。一般而言,新经济具有六个方面的具体特征:一是实际GDP大幅度增长;二是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三是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上升;四是失业率低;五是通货膨胀率低;六是公司运营利润上升。从发展趋势看,美国经济周期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经济复苏期延长。目前,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长达110多个月,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中的新高,且大大超过二战后前8次经济复苏50个月的平均期限。二是周期性特征淡化。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三个经济增长期复苏头3年的增长速度相比,美国此次壮观的经济扩张实际上并没有伴随明显的高涨。这三个时期的历史数据分别为:1976~1978年的5.6%、4.9%和5%;1983~1985年的4%、5.8%和3.7%;以及1992~1994年的2.7%、4.5%和3.7%。这一现象甚至向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出现了“经济周期消失论”、“经济周期缓和论”等新的理论。
(2)高新技术是根本动力和源泉
被冠之以“新经济”的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重要区别在于,新经济是在全球化和计算机化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其特征是“知识经济”,即通过知识的生产、投入、流通和存储创造价值的经济体系,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运用造就了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现代美国新经济中,各类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对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投资大幅提高,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门类,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失业得以缓解,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也由此得以实现。
(3)经济迅速扩张
美国经济的迅速扩张要求必须利用广大的国际市场资源来消化其过剩的生产和供给,而运输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使之成为可能。为了加强对外联系和交往……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美国政府不断扩大它的海外市场,除了其长期固有的贸易伙伴以外,美国商务部又将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12个国家和地区划分为其促进出口、加强经贸交往的10个“主要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经济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韩国、南非、波兰、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美国每年对这十大“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其出口总额的约一半,美国40%以上的出口商品是计算机、半导体、飞机以及通讯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商品,对外贸易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美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
虽然美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仍然不能忽视其经济中所蕴涵的风险和危机,最突出的就是其经济中的泡沫因素。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美国的股票市场异常火暴,股票价格扶摇直上,尤其是人们对新技术的过高期望导致对新技术公司的股票估价过高,致使股票价格虚高。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创下了5048.62点的最高记录。不可否认,股市的繁荣扩大了企业可吸纳的资金范围,增加了家庭财富收入,刺激了居民个人消费。但2000年以来,美国股票市场所出现的波动却又一次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2000年底,纽约股市所有股票均以全年下跌收市,其中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最大。股市的剧烈动荡不仅使企业利润普遍下降,而且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证明美国经济存在着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