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炼丹之术,为的是炼制长生不老药。硫、硝、碳三种物质则是炼丹师们常用的,殊不知这三味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火药,这种火药被道家称为“着火的药“。在今天看来,就是原始的黑火药。中国火药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两晋时期,道家大师葛洪就是火药的实践者之一。他是道家名士,留下许多学术文章,其中《抱朴子》就是他的传世名作。
苏烈进藏经阁就是为了这本书!
垂云峰是道教圣地,自古道家炼丹就是“烟熏火燎全不顾,暴烈金丹炸火炉”——火药的配方和剂量就是在这一次次爆裂炸炉中慢慢完善的,想来垂云峰必有其独到之处。
垂云峰藏经阁位于山腰处,这里上不接云雾缭绕之气,下不连谷底溪河漫湿之濡,干湿有度,晦明合适,几丈高的围墙把个三层的阁楼团团围住,正当面是一座高高的门楣,上书“御敕藏经阁”五个鎏金打字,门前有块石碑,记录着北魏拓跋焘文治武功之下建藏经阁的初衷和原委,及历代阁主的年号和名讳。
二师傅亲自领着苏烈进了藏经阁大门,门外守护甚严,且有二十四个水桶盛满清水伫立在阁楼周围,苏烈料想那是防火之用,且见他们一干人等如此慎重用心,也暗自为他们钦佩。
进得楼来,满眼都是高高的书架,书架上全是各种书籍,且分门别类注明在书架木条之上,有“医书”、“农书”、“炼器书”、“武备书”、“兵书”等,另有书籍朝代、出处、著者等详细信息,另外还有大量竹简整齐排列,不少抄写道人正在把竹简内容翻抄到纸质书上。苏烈不禁为书阁的建制和规模大为赞叹。
一楼是抄录室,苏烈不便打扰众人,便上了二楼。二楼藏书大多为近代书籍,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当今隋朝的,都在这一层。二师傅告诉苏烈,三楼则是两汉以上的藏书,多为竹简,还未完全抄录成书册,苏烈点头,自在这二楼慢慢翻找。当他走到道家学书的书架下,抽出一本书来一看,竟然是炼丹家清虚撰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他不禁大喜过望,当即翻看起来。
二师傅浮尘不由笑道:“你这娃娃,小小年纪就痴迷于炼丹术,莫非现在就开始想长生不老不成?”
苏烈笑道:“二师傅莫要打笑于我,弟子只是好奇而已,一直不明白人乃血肉之躯,我们道家因何要以这金石之物去化炼它,服了金石之物炼成的金丹当真能让人长生不老、羽化升仙?”
“你懂什么?我们道家讲究内练成丹,外用成法,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二师傅竟然掉起了文袋子,让苏烈颇感诧异,瞪大眼睛看着他。
“不懂?”
“不懂!”苏烈摇摇头,没听明白。
“哈哈,不懂就对了!”二师傅大笑一声,“连我都不懂,你怎么会懂!哈哈哈”
苏烈一头黑线,这二师傅常这样逗人的么?
“不管了,你爱看什么看什么,这满满当当一屋子书你随便看,只是莫要弄坏,吃饭时候会有人喊你!”
“这是自然!多谢二师傅!”苏烈一躬,目送他出了门,自己则继续翻看,只见书上有一段话,嘴里不禁念叨起来:“以硫黄二两,硝石二两,马兜铃三两半,研末,拌匀,入罐,放入地坑中与地平,将弹子大小的烧红的木炭,放入罐内,烟起,用湿纸四五重覆盖,再用两块砖压上,用土掩埋。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念罢,思虑骤起,“貌似配方大体如此,只是如何炼制,如此要亲自试验几次方才知道!”
再翻看了几本道家书籍,都有火药的介绍,只是找不到葛洪的《抱朴子》。
苏烈还欲再找,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如果假定为甲,四倍甲等同三倍乙,那么一甲等同三又四倍乙,这乙又等同于五又三倍丙,而这丙又等同二又一倍丁,这……这用直算法算来,可谓烦琐之至啊!”
“有人在算数术题?”苏烈一愕,循声过去一看,只见大书房一张桌案前,一个八九岁的少年正在趴案疾书,一张张稿纸飘落地上也是不顾。苏烈好奇,刚开始进来时由于层层书架阻隔,并未发现里面有人,见是一个和他一样的小孩,自然欢喜。于是便走过去,顺手把地上几张稿纸拾起,仔细一看,原来是数术直算。
苏烈知道,数术直除法和直减法是个计算量非常大的一个算法,中间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细致的演算,容不得一丝偏差。当年他就因为一个数字的错位,导致连续两日不眠不休的演算出现难以终结的结果。
他缓步踱到这少年身边,侧身看他演算。少年浑然不觉,自顾自算个不停,渐渐地,苏烈也沉浸其中,跟着他笔尖的数字一起思考,心中也在飞快地运算起来。
“这个数位不对,一减五的话要向前面的四借一位!”苏烈忽然见他算位有错,赶忙提醒,这少年已近连续运算了近一个时辰,清冷的天气里,额间竟然出现了汗珠。他听到话语,也不抬头,只是看着苏烈提醒的地方,呆呆地愣了,良久方言道:“真是晕死,这里要错了,前面的工夫就白费了!”说完,赶紧修正答数。
苏烈见他修正完毕,已知他处于极度疲累当中,于是说道:“你先边上歇歇,我来继续算完!”
这时那少年方才抬起头来,看了看苏烈,也不惊讶,嘴里说道:“接下去还要直算这排纵列,还要用直除法!”
苏烈笑道:“知道!”
那少年听言赶忙让开位置,苏烈坐了下来,拿起笔接着演算起来。
少年揉揉眼睛,并不走开,也站在旁边看他计算,见他计算熟练,数列配位工整有序,竟丝毫没有错漏,方才放下心来,端起早已冰凉的开水喝了起来。
中国古代数学是以创造算法,特别是解方程的算法为主线,从线性方程组到高次多项式方程,乃至不定方程,中国古代数学家都创造了一系列先进的算法,当然那时候叫做“术”!他们用这些术去求解相应类型的代数方程,从而解决导致这些方程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和实际问题。特别是几何问题也归结为代数方程,然后用程式化的算法来求解,其繁密复杂可想而知。因此古代数学家都有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推理,只是这种数学具有明显的算法化和机械化。
一道方程题组算个三五日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