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为什么会嫉妒他人
所谓嫉妒心理,是指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企图排除乃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激烈的情感活动。按照许多心理学家的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差距、实现原有关系平衡、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心理防御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嫉妒是一种极端消极的和狭隘的病态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它会压抑人的交往热情,它甚至能化友为敌。塞万提斯曾经说过:
“嫉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一般中国人而言,总是愿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你好我也好,否则就会是“枪打出头鸟”。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有特殊才能或特殊贡献而冒尖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受打击的对象。谁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便会受到人们的攻击、嘲讽、指责;更有甚者,由于嫉妒心重还可能给你使绊子,让你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时时处处都有障碍,让你人做不好,事干不成。可以说,嫉妒是人世间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习惯,它可以使嫉妒者自己形成一种非常低下的、丑陋的心态,使嫉妒者走向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其受到极大的伤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理·西尔伯称:“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过嫉妒的念头。”嫉妒心理如此普遍,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后天的连续的过程。社会环境是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的最关键的因素。人的个性从婴幼儿到老年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但多数人认为,人的个性在5~11岁形成,在12~17岁定型,当然婴幼儿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性格形成前,父母对儿童是冷漠、不关心的,他长大后的性格就会是多疑,好嫉妒,好归罪于他人。除父母之外,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学校。在儿童及青少年阶段,社会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性格。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心理上会产生焦虑,如果自我以合理方式消除焦虑未能成功,就必须改换以非理性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这种非理性方法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其中,投射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其他事物上。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把我们自己的错误、失误归结于他人。因此,可以表现为“借题发挥”、将失败归结于他人,产生埋怨心理,而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运用这种防御机制,也可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消除焦虑。
另一种防御机制是合理化作用,即歪曲现实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合理化不是“欺骗”,是因为他本人相信这是真的。运用这一机制能使个体得到心理平衡。个体如果面对他人比自己优秀时,采用合理化防御机制,就表现为嫉妒,认为别人的成功或比自己优秀是非正常的,是运用不合理手段得来的。
如果某个个体习惯于运用这些防御机制进行应对,那么,他的人格是有缺陷的。面对自己的失败或他人的成功,就表现出怨天尤人或嫉妒。
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变态情感,它包含着忧虑和疑惧、羡慕和憎恶、愤怒和怨恨、猜疑和失望、屈辱和虚荣。从本质上说,嫉妒是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目标和志向的人取得成就而产生的一种非正当的不适感。它是由于羡慕一种较高的生活、或者是想得到一种较高的地位、或者是想获得一种较贵重的东西,但自己又未能得到,而身边的人或站在同等位置的人先得到了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心理,为了弥补这种心理,就会产生嫉妒。嫉妒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刺激,以致会激发出对他人的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
嫉妒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不仅与个体心理品质、道德观念和思想修养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受着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滋生嫉妒心理的因素主要有:
(1)性格有缺陷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处事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不接受现实,一旦自己地位低于别人,就会用想像来编织他人的缺点,捕风捉影,吹毛求疵,制造事端。这种人无论在何处,都易生妒情。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具有强烈自我中心意识的人,把个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喜欢在各个方面超过别人,一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常常会产生对他人的嫉妒,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3)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人们之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容易发生在彼此的生理属性(如性别、年龄、容貌、健康状况等)、心理属性(如能力、性格等)和社会属性(如文化程度、职务、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所处境遇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们之间。机关里的小科长不会对谁当了市长产生嫉妒,可是却会为与自己一起参加工作、各方面与自己都差不多的同事晋升官职,而耿耿于怀,大发妒情。
(4)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容易促发嫉妒心理
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历来崇尚“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这种状况被打破,自己处于劣势,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嫉妒情绪。
2嫉妒心理的基本特征
嫉妒这种人类社会最为常见的病态心理,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排他性、态度上的逆向性、对象的广泛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人际关系中的排他性
嫉妒心理的排他性表现为嫉贤妒能,排他赞己,只能自己取胜,不许他人成功。嫉妒心理的恶性发展,便会产生攻击行为,如因妒人貌美而毁其容、妒人成功而毁其誉等等。
(2)态度上的逆向性
没有嫉妒心的人,对真、善、美的事物,总是表现出赞誉的态度,因羡慕而效法。而嫉妒心强的人则相反,越发表现出厌恶、愤怒和不能容忍的态度。
(3)对象的广泛性
一般地说,嫉妒的对象没有固定性。不管关系远近、是否对其构成直接威胁,他(她)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嫉妒和不满。但由于利害冲突不明显,一般不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只有当被嫉妒者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与自己大体相当,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是竞争的直接对手时,才容易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4)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嫉妒心理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贬低嫉妒对象的优点和长处;蓄意寻找其缺点毛病,吹毛求疵,渲染夸大;制造流言蜚语,造谣中伤,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甚至产生暴力性的侵犯行为。除此之外,有些人的嫉妒心理的表现具有隐蔽性,不轻易表露出来,也不愿意承认嫉妒心理是构成自己行为的动机,更不愿意让嫉妒对象察觉出自己是嫉妒者。
3病态嫉妒心理的发展阶段
嫉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活动,短时性的嫉妒几乎人人都有过,如见到自己心爱的人和异性关系密切的时候不免会“吃醋”。然而,如果见什么都嫉妒,这就不正常了,便是病态的表现。
病态嫉妒不能容忍他人在任何方面超过自己,平常我们所说的“红眼病”就是如此。病态嫉妒有其发展阶段:
起初,嫉妒从自私的心理出发,以个人为中心,容不得超过自己的人。
接着,由嫉妒转向憎恨,嫉妒心理冲破人的心理的潜抑作用,明显地暴露出来。该阶段的嫉妒者表现出对被嫉妒者的挑剔、造谣、诬陷等等。嫉妒者尚有一定的理智性,不愿意和被嫉妒者有明显的冲突,只是散布不利于被嫉妒者的流言蜚语,以求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最后,由憎恨心理转化为损才害能的卑劣行为。这时,嫉妒者就不仅限于散布谣言,而是采取行动诋毁他人。例如,写匿名信、诽谤等等,以至于他们甚至采用卑劣的手段,想方设法攻击被嫉妒者。
嫉妒可分为四种:由金钱、物欲引起的嫉妒;由权力、地位欲引起的嫉妒;由名誉欲引起的嫉妒;由性爱引起的嫉妒。
4病态嫉妒心理的危害
病态的嫉妒心理造成人格的偏离,不仅危害嫉妒者的心理健康,而且危害他人,对嫉妒者个人的发展更会产生危害。
(1)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泛化了的嫉妒是一种病态,表现为人格的偏离。这种病态的人格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动固执死板,坚持毫无根据的怀疑。对别人特别嫉妒,而又非常羡慕;对自己过分关心,而又无端夸张自己的重要性;把自己的错误或不慎产生的后果归咎于他人,不停地责备和加罪于他人却原谅自己;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他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意愿,认为别人存心不良,甚至认为别人对自己耍阴谋。
很显然,这种人格是偏离常态的。在精神病学临床表现上,病人的人格不仅决定了他患病后的行为,而且为某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准备了基础。具有病态的嫉妒的人格偏离往往会出现妄想症状,最后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
(2)对个人发展的危害
嫉妒对个人发展的危害是很明显的。由于人格偏离,常常不信任别人,好嫉妒,好归罪于他人。这必然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职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对他不信任,将失败全归罪于他,对他存有嫉妒心,他怎么能与这个人友好相处及合作呢?从个体自己的角度看,不信任别人、嫉妒他人,又怎么能和他人合作呢?
5怎样防止自己对别人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害己又害人,不利于个人学习、工作、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跟自身内心的嫉妒心理做坚决的斗争,建立一种平和而健康的心态。
(1)充实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自我价值,使原先不能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当别人超过自己而处于优越地位时,你若是聪明者就应当扬长避短,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以便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以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例如,某人虽无真才实学,却善于钻营,官运亨通,成为你的上司。对此,你大可不必猝发妒情,而应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同样可以令别人刮目相看。
(2)要学会正确的比较方法
一般说来,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原来水平大致相同、彼此又有许多联系的人之间。特别是看到那些自认为原先不如自己的人都冒了尖,于是嫉妒心油然而生。因此,要想消除嫉妒心理,就必须学会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对方的长处,纠正和克服自己的短处,而不是以自己之长比别人之短。这样,嫉妒心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3)要克服封闭、狭隘意识,驱除极端个人主义的阴影封闭、狭隘意识使人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的和暂时的得与失;而极端个人主义者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不甘居于别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成是对社会的贡献,而却当作是对自己的剥夺或威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要胸怀大志,与人为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会驱散嫉妒的阴云。
6如何消除别人对自己的嫉妒
嫉妒的范围很广,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有嫉妒的存在,而这些嫉妒处理得不好,就会形成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烈火。
朋友、同事之间嫉妒的产生都是因为以下的情况,例如:
“他的表现又不见得比我好,可是却爬到我上面去了!”
“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比我好,可是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
换句话说,如果你升官了、受到上司的肯定或奖赏、获得某种荣誉时,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事中的某一位或多位嫉妒。女人的嫉妒会表现在行为上,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还不是靠拍马屁爬上去”之类的话;但男人的嫉妒通常摆在心里,有的摆在心里也就算了,有的则开始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因此,当你一朝得意时,你应该注意几件事:
第一,同单位之中有没有比你资深、条件比你好的人落在你后面?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对你产生嫉妒。
第二,观察同事们对你的“得意”在情绪上产生的变化,以便得知谁有可能嫉妒。
那么,一旦发现别人对你有嫉妒心理,怎样才能消除和化解呢?有这样几种有效的方法:
(1)向对方表露自己的不幸或难言之痛
当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人却可能因此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不幸的。这构成了嫉妒心理产生的基本条件。此时,你若向嫉妒者吐露自己往昔的不幸或目前的窘境,就会缩小双方的差距,并且让对方的注意力从嫉妒中转移出来。同时会使对方感受到你的谦虚,减弱了对方因你的成功而产生的恐惧,从而使其心理渐趋平衡。
(2)求助于嫉妒者
一方面,在那些与自己并无重大利害关系的事情上故意退让或认输,以此显示自己也有无能之处;另一方面,在对方擅长的事情上求助于他(她),以此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让对方感到:你的成功对他(她)并不是一种威胁。
(3)赞扬嫉妒者身上的优点
你的成功使嫉妒者身上的优点和长处黯然失色,于是,一种自卑感在其内心油然而生,以至于自惭形秽。这是嫉妒心理产生并且恶性发展的又一条件。因此,你适时适度地赞扬嫉妒者身上的优点,就容易使他(她)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受到“人各有其能,我又何必嫉妒他人呢?”当然,你对嫉妒者的赞扬必须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否则,他(她)会觉得你在幸灾乐祸地挖苦自己,结果不但达不到消除其对自己嫉妒的目的,还可能挑起新的战火。
(4)让嫉妒者与你分享欢乐
在取得成功和获得荣誉的时候,你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你可以真诚地邀请大家(其中包括嫉妒你的人)一起来分享你的欢乐和荣誉,这样有助于消除危害彼此关系的紧张空气。当然,如果嫉妒者拒绝你的善意,则不必勉强于他(她),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