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代君主。他执政61年,不但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的文治武功为古今所少见: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两次击败乾清宫雅克萨沙俄军队,三次出征准噶尔,派兵进入西藏,在台湾设立府县,使国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他还十分重视文化,整理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业绩辉煌,但力戒骄奢,节用爱民,推行廉政,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社会局面。
公元1661年,康熙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生产亟待发展,国家财政也十分困难。为了了解民情,他经常巡视各地,体察民间疾苦。他重视生产,下令停止圈地运动,把在战争中夺得的汉人土地归还给耕种者,称为“更名田”。为了制止黄河泛滥,他亲自来到黄河北岸视察各项重要工程,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使黄河水顺势东下,从此不再发生决堤危险。
对于国家的统一与主权的独立,康熙帝有着较为进步的思想。当国外势力想要侵占我国领土时,他坚持我国领土一山一河不可弃的原则,坚决与外国势力进行抗争。对于国内,康熙帝也历来反对分裂割据,不断出兵收复失地、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康熙帝在位期间,是清代中西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他曾命令南怀仁监造西洋大炮,大大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他还亲自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将欧洲科学在中国推广。
康熙帝去世以后,先后继位的雍正帝、乾隆帝继续励精图治,使清朝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尤其是到了乾隆帝即位以后,他胸怀大志,勇于进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做出了超越他祖父的重大贡献。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政府统一了蒙古准噶尔部和回部,拓疆两万余里,使西北和北方彻底安定。他还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使西部民族地区牢固内附,西藏隶属中央,从而最后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在对外关系上,乾隆帝限制英、美等国的侵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间。乾隆帝还先后5次下令免去天下钱粮,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6000万以上,为历史上所罕见。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人的精心治理,清王朝达到了强盛的顶峰,中国以强大的形象屹立于东方。后人就把从康熙到乾隆这130多年的时间称为“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