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疑心很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杀死大臣。到了晚年,太子病死了,皇太孙成了皇帝的继承人。朱元璋考虑到皇太孙年幼文弱,怕自己死后幼帝控制不了权高望重的大臣,怕他们对皇室造成威胁,于是就找借口,大杀功臣,以消后患。
洪武初年的时候,丞相胡惟庸依仗自己功劳大和朱元璋对他的宠信,独揽大权,对朝廷大事,不向皇帝报告,就擅自做出决定,下达命令。各级官吏给皇帝的奏章,他也总是私自拆看胡惟庸案大捕杀,如果是对自己不利的,就扣下来,不上报给皇帝。朱元璋渐渐起了疑心,他不愿大权旁落,就动了杀机。这时,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员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就投其所好,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谋反。朱元璋虽然知道没有什么证据,但还是派兵包围了丞相府,抓住胡惟庸,把他磔(分裂尸体的刑法)死了。这个案子牵涉的人并不多,但从此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让各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大大加强了。
事隔十年,又有人揭发说胡惟庸曾私通日本和元朝的残余势力,企图发动政变。这时朱元璋年纪大了,疑心病越来越重,于是追究此事,很多人趁机报私仇,被揭发的人越来越多,受牵连的人,更是数不过来。这些人都被抄家灭族,共死了3万多人。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胡党大狱”。
两年后,又发生了蓝玉案。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在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凉国公。但他性格鲁莽,性情粗暴,有时自作主张,不向皇帝请示,说话做事还不检点。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认为他太狂妄放肆,加上他兵权过重,朱元璋认为他将来会给皇储造成麻烦。
公元1393年,有人密告蓝玉要叛乱。朱元璋将蓝玉抓了起来,用酷刑逼他招出同伙。凡是和案件有牵连的人以及和蓝玉有来往的人,都被抄家问斩,一共杀了将近2万人。
胡、蓝两次大狱后,朱元璋几乎把明朝开国之初的功臣宿将和文武大臣都杀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