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标制造大收获,小目标换来小收成目标是现实行动的指南,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干些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则不具有激励价值;但如果高不可攀,拿不出一项切实可行的计划来,不能在一两年内明显见效,则会挫伤积极性,反而起消极作用。
在人生海洋中,大约有95%的船是无舵船。外国有句谚语:“有一天好好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徒劳。”
心理学实验证明,太难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比较难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会激发人的热情行动。
要想成大事,必须激活自己的动力,消除自己的惰性。这一条自我激励的方法,千万不要丢掉!
当你订出你明确成大事的目标之时,就是你开始运用你个人进取心的时候了,开始执行你成大事的计划,组织你的智囊团。
两颗同样的种子由于落在不同的地方,一颗长成蓬勃茂盛的参天大树,一颗长得瘦枝细叶、异常矮小。可见,环境对事物、对人的影响力也不容轻视。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最可怕的生活:
缺乏目标,每天生活都会粗糙人世间各式各样的“人”的系统也有同样机能、同样特征。当目标设定以后,人的“自我动机确立系统”立即开始“监视”与目标有关的反馈信号,并对意识下的“自动机”装置里的“自我形象”进行调整,同时下达实际目标所需要的各种“决定”。如果制定计划的意图含糊不清,或者选定的目标过分脱离实际,那么“人”的系统就会寻来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甚至自我灭亡。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约有95%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总是漫无目的地漂泊,面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听其摆布,任其漂流。结果他们要么触岩,要么撞礁,以沉没而告终。
还有约5%左右的人,他们有方向、目标,又研究了最佳航线,同时学习了航海技巧。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从此港到彼港,有计划地行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他们像现实中的船长一样,既熟知下一个停泊或通过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暂不明确(譬如探险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标的特性、目的地上应有什么和现在航行在什么水域。如果出现狂风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慌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把应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么抵达目的地就是确定无疑的事。
人生需要仔细规划,没有仔细规划的习惯,只能使自己每天过粗糙的生活。成大事者的习惯之一是善于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图上精打细算!
曾经有两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建筑一堵墙,一名行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砌砖。”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后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砌砖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砖,而他的同伴则成了一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其实,我们从他们两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到他们之间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把工作仅仅当成工作而已,后者则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前者在那儿只知道把一块块砖砌到墙上去,
别的一概不知不问,后者不仅是在把砖砌到墙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确,要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两个人在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有目标,一个无目标,这就是造成两人成就不同、命运迥异的根本原因。
有一位哲人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就是事业目标策划的过程。
目标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
这仿佛是个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设定一个目标,并且把它不仅当作是一个理想,同时也把它当作是一个约束,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高度目标,才能跳出好成绩来。
“人”的基本行动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被确定是“目标探求型”的系统。它的基本部分似乎与自动诱导鱼雷系统或自动操纵装置系统类似。例如,一旦确定了目标,自动推进系统就自动跟踪目标地区的反馈信号,随时调整和修正航海诱导计算机设定的路线,决定击中目标前一切必要的即时行动。人生的败者在其一生中从未达到过自我解放,从未作过给自己以人身自由的决断。即使在最自由的社会里,他们也不敢决定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他们去工作是为了看看世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观看别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上了。
人生的成功者往往从起步时就有了生活目标。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誓死捍卫的是什么?当自己离世以后,能为后者留下些什么?———成大事者思索,并且明达。
成大事者很清楚,按阶段有步聚地设定目标是如何重要。“五年计划”,“一年计划”,“六个月达标”,“本年度夏季运动会的目标”等等。然而,成大事者之所以成为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原则———成大事是在一分一秒中积累起来的。
成大事者每天的目标,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间制定出来,还要为第二天应该做到的事情排出先后顺序,至少要写出六个以上的明确顺序的内容。于是,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就按着事情的顺序,一一去身体力行。
每天结束时,他们再次确认这张目标表。完成的项目用笔划去,新的项目追加上去,一天内尚未完成的,顺推到下一天去。
一个成大事的目标,对自己和家庭,从现实到长远利益都应是周全的。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怎样才能进行积极的“目标设定”呢?其秘诀就在于明确规定目标,将它写成文字妥为保存。然后仿佛那个目标已经达到了一样,想像与朋友谈论它,描绘它的具体细节,并从早到晚保持这种心情。
海上行舟与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驶的时间像吹到船上的风,扬起风帆的船只有我们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代替我们去驾驭那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船。别忘记牢牢地把稳你的船舵。制订了计划,势必推进它而不摇摆拖曳。一天有一天的目标,即刻行动起来!对确立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只要你能够这样每天“彩排”一遍,潜在意识就能自然接受它,使你一天天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外国有句谚语:“有一天好好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徒劳。”
每天都要激活自己为目标而行的动力一个人身上的动力最重要,但动力的杀手往往是“惰性”。惰性是每个人身上都时隐时现的“敌人”,有很多人就是无法靠激励机制调动情绪和干劲,因此无法打败惰性。成大事者的人生习惯是:必须让惰性在身上“死亡”掉,否则在任何时候你都会是一个平庸者。
对于命运的主宰能力和程度来说,人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层面之后,特别是进入了享受上的层次之后,就会开始出现动力上的“惰性”。为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激活”,也就是刺激———强烈地刺激。要通过强烈的和有效的刺激,达到对人们的动力调动与唤醒,消除惰性。
动力的激发方式因国家而异,就美国、日本、中国现在的一些做法而言,长期以来就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奖励机制,一种是回报机制,一种是欺骗机制。奖励机制不用多说,都懂得,本质一样,具体做法上略有差异;回报机制,在模式上也就是“投入—产出—回报”,也不难理解;欺骗机制,比较复杂,一种是承诺不能兑现演变成欺骗,另一种是机制上就把回报放到遥远的“天堂”或“来生来世”等等,其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一些业外人士看来,这无异于是一种欺骗或欺诈。这三种模式都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听你的话,“听话———能干”是现代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激活人的内在动力,从而可以消除掉惰性。
(1)奖励机制
在以往的做法中,主要是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两种类型。精神鼓励,就是表彰和宣传以及发给各种荣誉证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很重要,形象也是力量)。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用这种方法。另外,就是在物质方面予以奖励,最著名的要算是“诺贝尔奖金”一类的了。
上面说的这两种方式,在现实中,都是复合式操作。就是说,都是精神鼓励与物质刺激两方面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当然,这种激励型的奖励式激活方式,也不是没有极限的。不管它具有多么大的奖励份额,归根结底,还都是“封顶式”奖励。也就是说,奖励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人们的野心却是“无限的”。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奖励式的激活方式,也还是不愿意接受的。还必须研究出其他的激活方式。
(2)回报机制
就是让你“天天得,天天赚”,支付一点赚到一点,永无止境。可见,强大的回报机制的建立是用以遏制和满足人们的野心的。所谓回报机制就是回报与奉献都有止境。你创造多少,就回报你多少,甚至摆出一副让人“富可敌国”的回报架式(至少在形式上如此)。所谓上不封顶,只要你劳动,只要你创造,国家与市场经济的机制就保障你的劳动所得,让你的劳动所得合法化。
(3)嫉妒激活机制
这是一种舆论导向式的东西。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特别是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温饱即可,小富即安,有一点就行,就是不愿意做事,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对于这些人,你必须激发他的“努力和获得的欲望”,让他知道,生活本来是可以更美好的,只要你做出努力,一切会更加美好,而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让他明白人生的意义所在———让他看到榜样和拥有的力量。
我们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可是作为“个人”来说,是允许他选择自己的生活,存有“并不想得那么多,少干一点啦,得太多了心累”的想法!但是,作为国家、企业、老板、事业来说,都是想得越多越好,越大越好,为此,就必须想出办法来,让所有的人都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终生奋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才是目的。因此,在奖励机制、回报机制不奏效的情况下,要产生出其他的办法,甚至想方设法“教唆”引导劳动者的积极性。
(4)遏制机制
世界上对付人的方法是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或者软硬兼施。遏制机制就是这样。在力量的激活上,如果奖励不奏效、回报也不奏效、诱导也不行,那么就遏制,或者干脆就采取系统性的激活方式,“四管齐下”形成合力,予以激活,保持活力。运用法制的武器,对人们的体验领域与野心希望达成的领域、行为进行限制。如果不听从的话,就剥夺其自由和财力等人生五大力量和外在的九大力量。剥夺力量,可以消除人们的逆反劲头和人生自主的野心。至于如何剥夺,应该是从剥夺发展开始,到剥夺享受,最后剥夺生存。“不劳动者不得食”,而且是“高层次的食”。比如,在美国有一位网络商务专家说,今后三年之内再不学会网上商务,那么,就可以明明白白地说,他别想赚到一分钱(这就是高层次的不得食)!
人生动力的内容,就是生存、享受、发展。其中,动力最强大的是生存。其他逐一次之。因此,要激励人的动力并刺激使之加强,是必须的,越发展越需要刺激。在动力的激励上,要设法永远使之处在生存线这个层面上,永远不让他的生活享受处在稳定状态———可以享受,但就是不稳定、不保险、不安全———他就不得不努力(比如一夜间可以是巨富,也可以一夜间让其变成乞丐),这种不稳定不是别的,就是一点,只要不努力就会摔下来;这种不安全也不是别的,而是职业与职位不保全,竞争是随时存在的。这样才能迫其好好工作,否则可能出现“生存危机”,至少也是“享受危机”。竞争、诱导和回报的综合办法、系统组合,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人是一种高级动物,高级动物也是动物,动物的激励方式有相同性。有些时候,我们是自己把自己太当人了,而制造出了许多错误的理论,从而导致了人的创造力的下降。
记住:要想成大事,必须激活自己的动力,消除自己的惰性。这一条自我激励的方法,千万不要丢掉!
争得进取之心,就能赢得成功之力个人进取心,是你实现克服习惯不可少的要素,它会使你进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会给你带来机会。
在那些成大事者看来,个人进取心可以创造机会。巴尔塔是一位木匠的学徒,当他被派去建造衣橱时,他的周薪只在400美元。当完工后,看到他的客户对能善于利用空间以及他的手工品质而感到高兴时,巴尔塔想到了———个主意,他用从他第一位客户那儿赚到的工资,开了一家加州衣橱公司。巴尔塔就凭着当时深受欢迎的“将拥挤的衣橱,转变成能有效利用的空间”的需求,在12年内就扩大成为全美拥有1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业。也引起其他衣橱制造业者一窝蜂跟进,巴尔塔便在1989年,将他的公司以120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威廉斯·索诺马。
巴尔塔可以作为一个木匠而感到满足,但他却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并获得远超过其他学徒梦想的成大事。随意放弃自己的目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你对自己都不负责任,还有谁能对你负责任呢?因此你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习惯:不断用新目标来刺激自己的进取心。凡成大事者都时刻保持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你想成大事,又不想保持这样的习惯,恐怕只是笑话!
在这个世界上,轻言放弃者比比皆是,他们不能像松下幸之助一样有一颗进取之心: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年轻时家庭生活贫困,必须靠他一人养家糊口。有一次,瘦弱矮小的松下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他走进这家工厂的人事部,向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来意,请求给安排一个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这位负责人看到松下衣着肮脏,又瘦又小,觉得很不理想。但又不能直说,于是就找了一个理由: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托辞,但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此刻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多次,这位负责人干脆说出了真正的理由:“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幸之助回去借了一些钱,买了一件整齐的衣服穿上又返回来。这人一看实在没有办法,便告诉松下:“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两个月后,松下幸之助再次来到这家企业,说:“我已经学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
这位人事主管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行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