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经过研究认为:在人们沟通中所发送的全部信息,仅有7%是由言语来表达的,而93%的信息是由非言语来表达的。因此,在与人交往中,你必须将你的整个身体都看做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你必须意识到,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说话。
作为一个管理者,假如你善于运用你的身体语言,他人将乐于接纳你,并与你合作。外表、表情、眼神、姿态、动作等身体语言,都是在与人交往时你能运用的东西。
(1)外表
“先生或女士不是靠仪表造就的,不过他们确实又得靠仪表来传递信息。”对于别人的仪表,我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是想到了还是出乎意料,我们都会有一肚子的想法。如果管理者的衣饰不合员工的标准,就可能引来“嘘声”或厌弃;他糟糕的假发、他不协调的打扮,都可能在交往中坏事,别人也就很难再听他说什么。
那么,外表怎样才能更得体些?比挑一件特别的衣服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考虑到你想给人们留下什么样的形象,这种形象与你所在组织或企业的文化氛围是否协调。
举个例子来说,一家公司,为了恢复元气和在某种程度上推进风尚,决心把星期五定为“便装日”。在这一天,职员被鼓励穿上便装,以便营造一种宽松、临近周末的气氛。其中一个管理人员,大家都知道他的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宽裕,但他在第一个“便装日”却这样亮相:穿着挺括的牛仔裤,围着饰有显眼大银扣的腰带,刚刚熨好的衬衣上系了个大花领结,名贵皮鞋擦得溜光锃亮。他的“便装”并没有缓和他一直以来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尽管他也听过形象设计这方面的课。
作为管理者,你最好时时提醒自己:我的衣着打扮是给我的形象增辉还是抹黑了?
(2)表情
表情,就是面部表情,主要是脸部各部位对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人们常常通过面部表情互相传递信息,像微笑、愤怒、悲伤等表情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表情与说话内容的配合最便当,因而使用频率也很高。
常用的面部表情含义有: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骄傲,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沮丧,侧首表示不服;咬唇表示坚决,撇嘴表示藐视;鼻孔张大表示愤怒,鼻孔朝人表示轻蔑;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表示敌意;张嘴露齿表示高兴,咬牙切齿表示愤怒;神色飞扬表示得意,目瞪口呆表示惊讶,等等。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应准确把握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要表现出与管理者身份和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容易让人误解的面部表情。
(3)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际沟通有时不需要说话,仅靠眼神的传递就能“传情达意”。管理者与下属间有效的目光交流,也是保障沟通顺畅的“润滑剂”。适时给予下属积极的目光注视,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鼓励,能使下属更大胆地“畅所欲言”。
在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应用眼神的场合有很多,比如,当员工在工作中信心不足时,管理者投去鼓励的目光,员工可能会信心倍增;当员工成功后得意忘形时,管理者善意的提示或眼神,会使员工有所收敛,进行反思;当员工的工作懈怠放松时,管理者一个会意的眼神加上一句俏皮的话语,也许会使他们高兴乐意地改正……
(4)姿态
管理者也可以借由身体姿态,来传达诸如攻击、恐惧、腼腆、傲慢、愉快、愤怒等情绪或意图。管理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要表现出领导者应有的坚定、沉稳的气质,同时对待下属也要有友善、随和的态度,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和下属交流的过程中,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能太僵硬,也不能太随意。最好是离开办公桌,和下属坐在同一张沙发上,这样可以有效消除领导和下属的“权力距离”,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如果管理者的坐姿过于后仰,会给下属造成高高在上的感觉;而过于前倾,又会对下属形成一种压力,这两种姿态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应该尽量少用。
(5)动作
人的动作是一个人情感和态度的自然体现,比如,在你一天最忙碌的时刻,有位同事来造访,讨论一个问题。当你们把问题解决之后,这位同事却站着不走,并把话题转向社会时事。你内心里很希望立即终止这个讨论而继续工作,但在表面上,你却很礼貌、专注地听着。随后,你把椅子往前挪了一下,并坐直了身子且整理你桌上的公文,不管这举动是潜意识的还是故意的,它们都传递出你的感觉并暗示这位同事“该是离开的时候了”。除非这位同事没有感觉或太专注于自己的话题,否则谈话很可能因彼此间的默契而结束。
又如,一位车间主任在和工长讲话的时候,心不在焉地拾起一小块碎砖。他一离开,工长马上命令全体员工加班半小时,清理车间卫生。实际上,车间主任并未提到关于清理卫生的一个字,可他拾起碎砖的动作让工长明白:他对卫生状况不甚满意。在这里,他使用身体语言向下级传达了他的意思,同时又没有伤害下属的自尊心。
可见,身体语言可以表明管理者的态度,也是下级了解上级心思的重要线索。因此,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忽视自己的身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