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管理中,常有些事情不必直接点出来,只需指出一个较大的范围或方向,让人家根据你的提示去深入考虑,寻求答案。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要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意思,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叫做“心理暗示”。“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主动地接受一定的观点或信念的一种方法。
在管理工作中,哪些场合运用暗示比明示效果更好呢?
管理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服饰,对他人暗示某种信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十分注意在不同场合穿不同服饰:在外交场合,克林顿穿笔挺的深色西服,扎深色领带;而在会见选民时,则穿浅色的休闲服,以显示其亲民色彩。
又如,人在说话时,除了语言本身,说话的重音、声调的变化、停顿等,都可以形成某种暗示。语音表达方式的变化,尤其是语调的变化,可以使字面相同的一句话,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一句简单的口头语“真棒”,当音调较低、语气肯定时,表示由衷的赞赏;当音调升高、语气抑扬时,则变成了刻薄的讥讽和幸灾乐祸。管理者可以运用语调、声音的变化,暗示一些不便直接说出口的意思。
管理者还可以利用语言的委婉曲折来形成某种暗示,表面言此,实则言彼,避免说话过于直接造成的不良后果。
有人向领导反映本单位某人坐车不买票,被罚了款。领导在了解情况时,不必一开口就把事情点出来,因为既然没有调查清楚,一旦说错,会使对方接受不了,所以应含蓄一些。领导可以这样提示:“今早你上班时,有没有遇到意外的事情?”对方避而不答的情况下,可以把范围缩小,再问:“乘车的时候呢?”在没有确实的答复时,再收小范围:“你和售票员有没有引起什么争执?”层层深入,步步缩小,看看对方反应再随机应变。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启发自觉,对方可能在你的启发下把事情说出来,不会有对立情绪;二是问话含蓄,留有余地,万一是误会,可以随时补救,做解释,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就是暗示的独特作用。
在批评中,暗示更是一种不易伤人的巧妙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下级对上级的批评都会产生抱怨。在一个学校的办公室里,一个工作人员感到很累,做完手头工作后,和另一位同事在校体育馆打了一会儿乒乓球。没想到,被上级看见了。上级随口说道:“哦,你们倒清闲啊,现在可是上班时间,怎么……”两位同事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心情郁闷,在办公室大发牢骚:领导怎么这么不顾情面啊?怎么这么对下属直面批评?还有一点人身自由吗?……
作为管理者,当下级犯了并不严重的过错,如果不那么直接地批评他们,运用暗示的方法,让下级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会让下级更容易接受,因为这样做保住了他们的面子。
比如,某地有一家公司,一个部门员工的上班时间和工作态度都很不理想,工作效率比其他部门低。经调查,原因出在他们的部门经理身上。这位部门经理属于生活乐天派,凡事不拘小节,说难听点就是不负责任。于是,他的上级就毫不客气地指责他:“你是怎么搞的,看看你是怎么管理的!”当时这个部门经理虽然答称“是!是!”但事后还是一如既往,毫无改进。于是他的上级很想把他调到别的地方,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人调到哪里都一样。
这时,有一位新晋的人事管理顾问找这位部门经理,进行了一番谈话:“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出在你身上,可是你看看你的手下太不像话了——又是迟到,工作效率又低。这个问题,我看还是你才有办法解决。”想不到,这番话竟使这一部门的情况迅速改观,甚至为其他部门所不及。当初,这个部门经理的上级警告这个部门经理,他虽然口头答应,但是对于一个生性不负责任的人来说,即使公司发生了事故,他也会无动于衷,而且常常在发生差错后,马上就为自己想好了推脱的理由,但是这个顾问针对他的心理,将责任推给他的部下,让他去管教他的部下,同时暗示他自己作为管理者的错误所在。这样保全了他的面子,还表现出对他的信任,最终促使他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时候,管理者对于批评众人会比较为难,这时也可以利用暗示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比如,单位开会,大多数人都迟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法不责众”,挨批评的人多了,大家就会无动于衷。你还不能点任何人的名字进行批评,因为点了谁,谁都会不服:“大家都这样,为什么单挑我的刺?”那么作为管理者,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聪明的管理者会采取“表扬少数”的办法,来暗示对多数人的批评。比如,总经理召开工作会议,只有财务部主任准时到达会场,其他人都迟到了15分钟到1个小时。总经理非常恼火,但是他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表扬了财务部主任,高度赞扬了他的守时作风,其他人听了,都面带愧色。
这一招是高明的。因为在迟到的人中,有的人可能有正当理由,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人都批评了,有正当理由的人就会心中不服,想要申辩,而他一旦申辩,其他人也会纷纷申辩。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把多数人给得罪了。而你又很难分清“有正当理由”和“没有正当理由”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表扬少数——既扬了正,又压了邪。受表扬者会很高兴,因为你让他在众人面前露了脸;而对多数人来说,你也没得罪他们,因为你没有批评他们,只是暗示了他们的错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