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儿进“火箭班”这个问题,万宝强在老同学善意的劝说下,已经从内心深处慢慢地淡化了。但是女儿对他所说的话,不管是对还是错,总还是多多少少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波澜”的。因为,他知道女儿毕竟不是三岁小孩子,她所说的话,虽然存在偏见,但是肯定有她发泄这些偏见的理由。
为什么女儿的话和自己的老同学所说的话大相径庭呢?这个问题让万宝强伤透了脑筋。为了处理好“火箭班”问题,万宝强在女儿和老同学之间左右摇摆,一个是教育同行中比较资深“同学”,一个是稚气未脱的女儿,他究竟更相信谁的?
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内心揣摩这件事:小孩子讲话,感情用事的多,水分肯定不少;老同学向来是一位忠厚诚实的人,向万宝强反映的问题,没有理由不听。万宝强经过内心不断“争斗”,他最终还是信任了老同学。
他认为:老同学和自己同窗多年,情同手足,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遮遮掩掩的。况且,老同学和他自己一样,都是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肯定只会讲真话,绝对不会对他有半点虚情假意的意思,绝对不会把他的孩子往沙滩上赶,更不会存心设计一个迷魂阵,让他在教育人的圈套里面瞎忙乎。因此,万宝强认为老同学的话肯定对他的孩子只能有好处的,只能有所帮助的。再说,这个县城中学是自己人生地疏的地方,要想了解这里面的真实情况,不去相信自己的老同学,又能相信谁呢?女儿毕竟还年轻,况且对十六班的老师都不熟悉。
基于这种考虑,万宝强对自己女儿的想法以及所表现出的一些极端做法,根本不去做一点“理性”分析。对女儿的话,更是充耳不闻。每当女儿憋足勇气来找万宝强沟通的时候,万宝强总是找来很多理由,在女儿的伤口上面撒盐,使自己的女儿根本没有可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根本不把自己女儿那种迫切想进“火箭班”的那种热望,当成一回事。总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慢慢地死了这个想进“火箭班”的心,绝对会在这个普通的十六班适应下来的。
谁知道他女儿对爸爸这种没有一点“关心”的做法,不但自己不理解,反而对自己爸爸这种做法极度地愤恨,认为这是爸爸故意在为难她,根本对自己上“火箭班”漠不关心。但是,她自己又想不出任何办法进“火箭班”,所以她只能把自己想进“火箭班”这种迫切心理,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里,不再对爸爸产生任何幻想。她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憋在心里,并且她对爸爸的“社交”能力产生怀疑,对爸爸的“幻想”也彻底失望了。
“整天说你在社会上有多能行,官场亲戚、同学一大堆,怎么遇到这点小事就束手无策呢?”一直处于冷战状态的女儿终于在一天吃午饭的时候,向爸爸发起挑战,“看来,你以前所有的关心都是假心假意。”
“你这孩子,怎么啦?今天中午没吃辣椒,怎么就闻到一股辣味呢?如果你喜欢吃辣椒的话,我可以让你妈为你多准备些……我要说,你在十六班,是班级的尖子生,班级老师怎能舍得你走呢!满树的枣子望你红呢!我认为,你被分在十六班,是命运对你的小小考验,你就是被上帝咬过的‘青苹果’……”万宝强知道女儿这几天心情不好,本想通过一些调侃的话来降低这种冷战气氛,可是没等他话说完,女儿又向他发起第二轮进攻了。
“你不要跟我说这些无聊的话,我现在只问你,你现在对我进‘火箭班’的事情,还问不问?如果你不愿再问的话,那今天就痛痛快快地告诉我:你已经黔驴技穷了。”
“严肃点,不要没大没小的。”万宝强第一次听到女儿用这样的口气与他说话,一时有点不太适应,但是,他考虑到女儿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是忍着容易发怒的脾气,仍然用平和的语气对女儿说,“你以为现在找人办事是小菜一碟啊,那是要厚着脸皮、弯着腰去跟人家说话的……再说,这件事又不是给父母‘长脸’的喜事,因此,这件事只能慢慢来……”
女儿知道爸爸说这话的意思,所谓的“这件事只能慢慢来”就是判死刑的意思,想到这里,她的内心充满愤怒和绝望,但是,她不甘心。
“碰到你这样无能的人,做女儿就算倒八辈子霉了。”女儿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抱怨之中夹杂着五分怒色,说完,把筷子朝桌子上猛的一放,丢下饭碗,径自上楼去了。
杨建云看到这情景,赶忙上前制止,可是,女儿根本就没有原谅爸爸的意思。没有办法,杨建云回过头来,望望已经无语的万宝强,想埋怨他几句,但是,一想到找人这件事确实不易,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她端起女儿的饭碗,又加了一些女儿平时爱吃的鱼圆、香菇,一直追到楼上的房间……
“你以后可不能这样对爸爸大喊大叫的,其实,你爸也是有很多难处的。”杨建云轻声劝说女儿道。
“这点小事都不能做,我不知道当了这么多年的学校领导是怎么干的。这分明就是拿我的前途开玩笑。”女儿不顾伴读区所有人的感受,怒不可遏道,“难道他真的想把我逼疯吗?”
“你这孩子,不要吓我们啊!现在的任务是吃饭,关于进‘火箭班’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其实,你爸不就是一个普通教师吗?如果是容易办的事情,他还要你说这么多话吗?”
这时,女儿已经听不进妈妈任何劝导的话,更不愿吃妈妈端来的饭菜,只是坐在书桌旁边发愣。
杨建云见此情景,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把饭菜重新端到厨房。
几天的无言,万宝强以为女儿把进“火箭班”淡忘了。谁知道,就在万宝强心里感到稍微平静的时候,女儿竟然不顾爸爸的强烈反对,一个人独自闯进当时负责高三年级的副校长俞范中的办公室,她说明自己的来意,并且把自己在高二最后一次市统测的考试成绩向俞副校长做了说明,希望眼前这位俞副校长能够体谅一位普通学生并不过分的请求,对她网开一面,让她挤进那个让自己日思夜想的“火箭班”。
“余校长,我今天找您,不是为别的事情,就是希望您让我进‘火箭班’……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
“‘火箭班’可不是说进就进的,那是校委会认真研究后才能做出决定的。你要想进‘火箭班’为什么不早努力呢?要是你多考几分不就行了吗!再说,你已经被分到十六班,你就应该在十六班就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你就是请皇帝来说情,也是没有用的……赶快回去好好读书吧,不要贪图那些虚假的荣耀……”
“我……我……是凭考试考进来,我的分数够进‘火箭班’的……你们凭什么拒绝我进‘火箭班’。”
“啊?你这学生,怎么这样没有规矩的,像你这样德行的学生,即使分数够我也不会让你进‘火箭班’的……这是我的权利!”哪知道平时一向温和的俞副校长,对她的请求表现得格外冷淡,以一个铁面无私的威严形象,向她这个本来就非常胆小的中学生作“河东狮吼”,使万宝强的女儿落荒而逃。
可以这么说,当时万宝强女儿的狼狈之状、羞辱难堪之态,真正在字典里难以找到恰当的语言描绘出来。
女儿遭到一次前所未有的伤害以后,对进“火箭班”的热情一下子下降到零度。虽然自己在普通班坐下来了,但是由此产生的心里怨恨却没有丝毫减少。她每天坐在课堂上,经常对着老师的讲解木然处之。有时走在回租房的路上,她都暗自垂泪;有时望着天上自由的小鸟,她竟然慨叹了好半天。这样的心绪,这样的茫然,她足足延续一个多月。
本来是一个非常懂事、非常听话、对学习非常认真的女儿,在进这个“火箭班”理想的驱使下,她产生了太多的幻想、太多的激情、太多的学习动力。从这一点来说,学校办“火箭班”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火箭班”是带有极大的功利色彩,进入的人肯定非常欣喜,走在同年级学生中,那种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神气自然会在某些同学的心里产生。于是,骄傲情绪、洋洋自得的心理,就会像瘟疫一样在学生中间传播。要知道,一个人的进取之心,很容易在骄傲的温床上,慢慢地发霉变质;那种理想之花,也会被洋洋自得的熏风,吹得发紫发黄,最终过早地凋零。
对那些经过自己发愤努力,仍然没有机会考入所谓的“火箭班”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一种难以克服的挫折感,自暴自弃的心理也会像决堤的河水在某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中间,泛滥成灾,造成不应有的人生伤害。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招“火箭班”确实有不少弊端。就我个人而言,办“火箭班”,实行分班教学,利是大于弊端的,它应该是农村教育大突围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因为这件事对教育有利,而忽视这件事的弊端。我们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在伤口上撒盐,应该细心而又谨慎地处理那些“突发”事件,或者是偶然事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更为有利的学习条件。
我们这些天天搞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一个正常的人,往往是在名利面前表现得相当积极,对名利的热望也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要想使中国的教育真正能够跳出名利的樊篱,那是何等得不容易呀!当我们在拼命地争取那些极具诱惑力的名利时,我们的正常心理很容易被扭曲。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这些扭曲的性格对学生健康成长就会产生比较消极的影响,对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会造成负面作用。这些负面作用,都是同我国现代化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
如果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办了这些所谓的“火箭班”“特色班”,并且进入的标准也确定了,可是在录取的时候,人为地降低门槛,让那些“不合格”的学生,在“后门”“金钱”“地位”等非正当的渠道的驱使下,也进到这些条件相对好的班级里,这势必在学生中间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由于学生对社会上阴暗的东西接触的非常少,心地大多数是比较天真、单纯的、真诚的。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幕后交易”,也会在这些幼稚的学生中产生巨大的心灵伤害,学生们就会把自己每天从书本中学到的社会真理,与现实中的“邪门左道”进行反复观照,很容易在自己的内心形成对与错、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错位观念,很容易对自己的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为不利的反面思考。
如果当这些看似成人,而内心相当脆弱的,未谙世事的毛头孩子,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了一道对现实社会美感产生障碍的时候,我们就会深感教育的无力,很容易让这些懵懂世事的学生们,滑向“朽木不可雕”的深渊。
在我们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无时不被抛在风口浪尖上,传统的自由平等的“狭小天地”,早已被很多人“扩大”“曼延”“歪曲”。即使是侵入别人的领空,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地对别人说:“傻冒,真空的时代已经到来,还那么封建干吗!当心有人在你的头上撒尿。”
请问,我们手中的权力,教育的规章制度是干什么的?我们手中的“秤”为什么不能公正一些!要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这势必形成对社会极端不利的恶劣影响。要知道我们这些搞教育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在担当净化社会风气这个方面,我们的责任应该比谁都大。教育是天,教育是地。如果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不能深究其理,不在社会的源头上面给人思想洗礼,我们培养的“人才”要之何用!
写到此,我想到最近才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凌鑫离家出走,加入到社会上掀起巨大争议的“父母皆祸害”小组,他认为父母以爱的名义毁掉了他的自信和自尊:考试考好了,不但得不到爸爸的赞扬,反而得到了爸爸的讥讽和嘲笑;把理想定在清华大学上,不但得不到爸爸的认可,反而遭到爸爸的轻蔑与不屑;长相普通的他,经常成为父母取笑的素材,并且还把漂亮的孩子带回家玩而冷落他;没有自信的他,不敢交朋友,结果却遭到父母的斥责和挖苦。不仅如此,父母还经常对他实施家暴,最严重的一次,爸爸竟然把他的头按进家里的水缸,实在是恐怖至极。
参加这个小组的人都渴望逃离父母,这也是凌鑫的最大梦想,可是几经磨难之后,他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美好,不少表面上很温馨、很甜蜜的事情,却总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
虽然自己的父母表面上很冷酷、很无情,但是总掩盖不了父母内心对他真实的爱。于是,他想通了,又重新回到实质温暖的家。
别人问他为什么还要回来,他说得很简单:“因为爱。我曾经恨过他们,但是最终决定原谅他们。因为我相信他们对我的伤害或许只是出自于爱,他们对我的付出都是真诚的。更重要的是,原谅他们,我才能更好地生活。”
这个故事太有深意了,这对那些始终把父母和老师当作“敌人”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我衷心希望像万宝强女儿这样的孩子,都能够在父母、老师“大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