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剑衷
1979年江苏省政协恢复活动,瞿树滋同志由于在“文革”中深受迫害,体质很差,仍不辞劳苦到政协主持文史资料工作。那时,张黎等同志在地下室里寻觅到一大批文史资料。瞿老非常重视,交代认真察看,分类编目,以后就成为资料库中一笔巨大财富,成为以后出版数十辑资料选辑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出土”的老干部和统战人士,有丰富的政治经历。瞿老积极部署资料征集工作,要求快速,不失时机,又特别要求真实。为了弄清楚陈毅司令员在抗日战争中秘密过江的一点史料,派我出差,多方调查求证。当时有丰富活资料的人,几年后相继谢世,如果不早行征集,现在就没法找到了。
“文革”前,文史资料出版过3册,即第一、第二、第三辑。从晚清到民国创建及国民党大陆政权的覆灭,都有精彩的文章,颇得各方好评。瞿老上任后立即筹备出版工作,那时需要征得统战部门和出版部门的同意,瞿老负责和各方领导的沟通,上级部门不久就同意一年出版两辑。
瞿老放手让办公室的同志从资料库中找出重点稿子,要求编辑质量不低于前3辑。第四辑中选载有《南昌起义的片段回忆》(廖运泽)、《青松农民秋收起义》(顾复生)、《开辟江南太滆根据地的回忆》(陈立平)、《江阴要塞起义记》(唐秉煜)、《在江阴要塞策反起义的一段经历》(吴铭)、《宋哲元和蒋介石关系的始末》(朱偰)、《天王府旧址历史沿革简介》(韩品峥)等8篇,涉及起义史实和蒋介石的治国治军方略,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历史的缩影,色彩缤纷,各有千秋。第五辑中载有《新四军茅山地区抗日战争日记选载》(汪大铭)、《三十年代在无锡的革命活动经历和见闻》(陈枕白)、《大革命前后无锡工农运动的回忆片断》(杭果人)、《陈毅同志和如泰农民暴动》(尹之秀)、《晓庄学校史稿》(王琳)、《舞台生涯五十年》(新艳秋)、《汪伪军事组织和伪军的变迁》(徐向宸、杨蔚云)、《国民党受降和何应钦的“锦囊妙计”》(邱维达、刘措宜)、《关于蒋介石家世及其早期政治生涯琐记》(杨志春)、《我所知道的蒋介石二三事》(钱钟汉)、《中山陵建造的经过及其前后》(蔡述传)11篇,涉及蒋、日、伪的矛盾和南京的文化、教育;中山陵的史实则更具特色,后被各种文史作品广泛引用。
1981年为辛亥革命80周年,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为纪念辛亥革命提供了两本专辑和一本画册,瞿老聘请了南京大学近现代史教师和办公室编辑同志共同审稿,促使及时出版,从此开始了政协机关和学术界的结合,办公室研究人员走进了学术界,并参加江苏省现代史学会,参加学术职称评定,获得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
瞿老作为办公室的主管,对待办公室的同志平易近人,尊重大家的意见,有事开会商量。尤伟华同志最年轻,大家都叫她小尤,瞿老却叫她老尤,这使尤伟华同志感到亲切又有点当不起。
瞿老作为一位长者,以他的公正和宽宏引导了办公室同志团结起来,一心一意辛勤工作,开创了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工作的新局面。瞿老去世了,年轻同志有些不大了解他,特写此文以追忆和弘扬瞿老的业绩。
2009年10月于南京
(作者离休前在江苏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