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准备、有计划,事先准备好下一步的打算才能成功,否则就只能失败。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生涯规划、生活规划、事业规划等,都说明“凡事预则立”。当然,生活中难免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无奈只能匆忙应对。但是,凡事有计划、有准备,终究是有利无弊的。
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善于做好缜密的计划,才能实现目标。就像身体不适,去医院进行治疗前,要先进行验血、照X光等检查一样,然后才能制订医疗计划。就算建设大楼,也必须事先测量、购地、绘图,把用工、用材等相关事情计划周全,才能事半功倍。
让我们看一个天才的秘密:
1953年,一项关于耶鲁大学1万名毕业生的目标设定情况的调查出炉,通过调查来了解他们是否设定了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去实现这些目标。调查结果显示,1万名毕业生之中,设定了目标并制定了详细计划的同学只占3%。
耶鲁大学是全美最顶尖的学府,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但是在那些高等学府里的学生当中,设定了目标并且制定了计划的人却仅仅有3%。10年后,学校跟踪调查这些人的结果表明,当初那3%设定目标和拟订计划的学生所创造的财富占据了这1万名被跟踪调查的学生所创造财富的50%以上。
这就是成功者、富人之所以成为成功者、富人的原因——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去实施!可以设想,如果你制定了目标,并拟订了详细可行的计划,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了耶鲁大学97%的人了。
没错!富人就是善于计划。富人们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同样的计划便随后而来,这是一种习惯,是富人的习惯。
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演讲的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讨厌没有事先安排的临场讲演。他把这说成是强人所难。他认为经过计划,做了准备,这样内容充实的演讲才是成功的。
有一次,应邀参观一所大学的林语堂在与大家共餐期间,被校长邀请对同学即席讲话。林语堂推辞不过,走上讲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罗马时代,有个暴虐的帝王喜欢看着猛兽把斗兽场的人吃掉。
这一天,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了兽栏。此人虽然瘦小,但胆子大得很。当老虎向他靠近时,他镇定自若,竟对着老虎的耳朵说了一番话,意外的事发生了:老虎竟然默默地离开了。
皇帝很吃惊,但是又不知道原因,下令再放一头狮子进去,此人依旧如此,狮子照旧离开。这时,皇帝再也憋不住好奇心,下令将男子放出来询问:“你对狮子做了什么让狮子不吃你?”此人回答说:“再简单不过,我只是告诉它们,吃我以后,要做一场讲演。”
一席话听得学生哄堂大笑,一旁的校长有些不好意思。
如此擅长讲演的林语堂先生都不做没有计划的讲演,我们有何缘由不提前做计划呢?
有人这样评价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他在做某件事之前,都要按天和星期定好短期计划,而不是按月或年来计划。这样,不好高骛远,把目标放在踮着脚可以碰到的位置,不但增强了自信心,事件更容易处理。
但是,在拟定计划之前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眼光长远,不能只是看到眼前的事情而不顾及之后,不然计划就是失败的。让我们来看哈佛大学爱德华·班菲德博士的一项研究: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爱德华·班菲德博士认为个人对于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这个结论被班菲德博士称作“时间观念”。
班菲德博士发现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具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当他们做每天、每周、每月的活动规划时,他们都会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从而做好5年、10年,乃至20年的长远计划,当面对大事决策和资源分配时,他们都会考虑他们曾经设下的未来的目标。
在另外一方面,班菲德博士发现那些非常努力但是失败的人都只抱有短期的计划。他们几乎不做长远计划,他们更关心近期利益。
读到这里,我们或许已经明白:为了要达到一定的成就,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规划自己的人生和事业。
“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一种消极的处理问题的态度,这种态度只是自欺欺人甚或自我安慰,而对于事情的解决起不到丝毫作用。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人生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人生就是由计划、准备、实施到达成最终目标的一场持久性作战行动。
那么计划是什么呢?计划就是将巨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一口气爬上珠峰是不可能的,把一个目标肢解成许多段,征服了一个目标后,再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自己累死,也不至于中途迷失方向。
我们往往对小事不屑一顾,可是恰恰是小事反映品格。而尚未成为富人的你,可能恰巧缺少这种品格。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对小事也不马虎,所以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忘记制订计划。想要成为富人的你,是否对计划产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