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花,有人喜欢草,也有人喜欢树和白云,这大概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最简单的致敬。在这些致敬里,宋徽宗毫无保留地喜欢上了石头。
徽宗皇帝喜欢的石头跟我们今天在路上踢到的小石头可完全不一样,他喜欢的是大块大块奇形怪状的堆在一起的石头。早在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这位无才多艺的皇帝就想建立一个园林建设工程——艮岳,为了这个目的,他特意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叫应奉局的专门机构,一个叫朱勖的苏州人对山石素有心得,被蔡京推荐来管领该局,专事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汴京,就是现在的开封,十船一组,称作一“纲”,这就是“花石纲”名称的由来。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青面兽杨志就是因为押运“花石纲”在去往东京的船上掉链子才落魄到桥上去卖刀的。杨志当然不知道自己运送的石头正在为中国的美学作贡献,所以,石头落到江里就落到江里了,他丝毫不感到惭愧。
据说,为保障“花石纲”的运输,关系国家民生之重的漕运都被挤在一边,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强征来运送花石。朱勖在这个时候充分地充当了畜生的角色,只要发现民间有一石一木可以入选的,他即派人直入其家,破墙拆屋,把石、木掠往京城。花石船队如在沿途遇到狭窄的桥孔或城墙的水门,立即将其拆除,确保通行无阻。大江南北,经办花石纲的官吏都趁机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
朱勖这样好好的人不做,却要去做畜生,根子就在徽宗本人身上。他对此事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史料记载,有一安徽灵璧县产的巨石,用大船运往京师,需拆毁城门方能进入,上千人都搬不动,入城之后,徽宗大喜,御笔赐名“卿云万态奇峰”,并悬金带于其上。
一国之主有个人喜好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若把自己的喜好当成是必不可少的朝政,并且将其施之全国,危害生灵,那国家想不危险都不能。花石纲所采办之漆楮竹木,当时从两浙路运一竿竹子到汴梁,所费达五十贯钱,相当于宋一般平民的全部家产,也就是说,为了几块石头就让人倾家荡产。
但徽宗对此毫不关心,他专心地建设着他的园林,并且是举全国之力。从美学的角度来讲,艮岳如果不被后来的金人所毁,它绝对是世界园林之最。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徽宗绝对是在自掘坟墓。他是在用石头为自己建造坟墓。
据史料记载,“花石纲”持续了二十多年,到了后来,“大率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石;二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登莱淄沂海错、文石;两广、四川异花奇果”,都是搜求强夺的目标,侵扰范围之广,亦远不止于东南一带了。
也就是说,南方人民确实已经受够了皇帝的这种巧取,反抗自然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翻看北宋历史农民起义这一段时,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虽然起义非常多(不下二百起),但力量却非常小(比如被施耐庵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宋江起义,只被一个叫张叔夜的地方官就摆平了),根本不用朝廷出动平叛大军。
只有一次起义,把北宋王朝几乎推进了深渊,那就是由花石纲引起的江南方腊起义。这次起义,朝廷才正式动用大批军队。由此可知,花石纲引起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就是,朝廷动用的军队是本该去做别的事的。
宋、辽两国是世仇,宋朝因澶渊之盟而被迫向辽国输绢送银,且数目巨大。到了徽宗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宋朝的任何一个皇帝胸中都积着一股怨气。虽然,通过两国贸易,宋朝并没有吃亏,但始终觉得有块石头压着自己。如果可能,任何一位皇帝都想把这块石头掀翻。
历史把这一重担交给了徽宗,提出这一重担的是一个叫赵良嗣的汉人。赵先生的先祖本居住在燕京,五代时石敬瑭为了称帝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辽人,于是赵良嗣出生时就拥有了两个国家的户口。赵良嗣本名马植,其家族本为辽国大族,他在辽国做官已经做到了光禄卿。可不知为什么,他对自己的职位一直不满意,公元1111年,北宋朝廷派童贯给辽国送钱,在卢沟桥休息时,马植跑来见童贯。他直接说道:“我有灭燕(辽)之策,不知想听否?”
童贯就把马植带给了宋徽宗。
马植见到汉人的皇上,激动万分,说:“如今,女真已经崛起,他们痛恨辽人,恨不得吃了辽人的肉,而当今的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又荒淫失道。如果我朝能遣使自登、莱涉海,与女真结盟,大家共同来对付辽国,必能成功。”
马植说的是实话,到了北宋徽宗年间,辽国统治已露败亡之兆,辽天祚帝荒淫无度,昏庸无能,民怨沸腾,军士疲惫。与此同时,北方崛起的女真人(金)虎视眈眈,在几次作战中,女真人均将辽国轻松击溃。
徽宗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后,下了决心,联金灭辽。
这当然是个好计策,开始实施时也非常顺利。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徽宗派人出使金,金人十分配合,次年遣粘木喝使宋,共商攻辽大计。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徽宗又派马植出使金,金随即也遣使入宋。大家友好往来,融洽备至,最后双方约定,宋与金同时攻辽,金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取辽的燕京析津府,这就是宋、金历史上的“海上盟约”。
十年时间,能达成这样的协议,也算是非常有效率的了。徽宗一面建造他的园林,一面等着雪祖宗之耻。
但是,方腊让他的理想不能实现,就在“海上盟约”签订的同一年,方腊在江南起兵。这是北宋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忍无可忍的人们愤怒不已,发誓让皇上的石头变成石碑,冲动与怒气汇集到一起,起义军接连攻取了睦、歙两州。随后在短短四个月内,起义军竟达百万之众。
徽宗立即下令撤销了苏杭造作局并停制花石纲,以示悔过。
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方腊本来是一时气愤才揭竿子闹事的。可当他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百万之众的时候,理想顿起,他想当皇帝。徽宗的“悔过”变得毫无意义了。
方腊势力正在从东南向西北发展,徽宗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把用了十年准备灭辽的军队用在方腊身上。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底,徽宗任知枢密院事童贯为江、浙、淮南路宣抚使,并调原驻淮东的东南第一将和原驻荆湖北路的东南第七将以及驻于京畿的第四将南下镇压方腊义军。后又派准备与金联合攻辽的“陕西六路汉蕃精兵”南下,宋朝国内一片空虚。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金国派人来让宋朝出兵攻辽,徽宗派不出人,草草写了封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国书,让金使带回,也不再派遣使者继续协商。金人大怒,以为宋人毁约。宋人当然没有毁约,而是在全力和方腊打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五月,方腊被灭掉。
部队打了半年仗,开始了休息。一直休息到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底还没有休息过来,金国认为灭辽时机已经成熟,不管宋是否出兵,都要大举进攻辽国。
辽国的军队和将军太差了,在次年正月就被金人占领了中京大定府,辽天祚帝狼狈逃窜,辽败亡之势已经注定。
徽宗着急了,按照约定,如果再不出兵,燕京势必为金所取,这一带也再不能归自己所有。于是他赶紧派出童贯、种师道。这些人还是没有歇过来,他们的士兵同样如此。在与辽国的战斗中,经常被辽打得落荒而逃。
金人很奇怪,大宋原来这么弱,简直弱到了极限!在灭辽之后,金人就开始动起了图宋之念。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大举侵宋。不到两年,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金克汴梁,徽宗、钦宗被掳至塞北苦寒之地坐井观天,北宋就此灭亡,此即为“靖康之难”。
回过头来看,这次“海上盟约”首先是宋主动提出来的,并且处心积虑准备了十年之久,假如当初按和约行事,按部就班谋定后,动以精锐之师攻击辽国,根本不会发生后来屡战屡败被金人看扁的事情。可是,就是因为方腊起兵东南,宋朝分身乏术,多年部署皆被打乱,从而违约败事,身陷国亡,这都是徽宗喜欢石头而引发的。
据说,当金兵直逼汴京时,徽宗又气又急,在床上拉住一位近臣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对待我。”话还没说完,便气塞喉咙,昏厥过去。在太医的救治下,他醒了过来,醒来之后,他便要来纸笔写下“传位东宫”的诏书,把皇位传给太子,即位的太子就是宋钦宗。
宋钦宗火线即位,但已无法改变大局,结果两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虏。被俘的还有徽宗的哥哥、弟弟及他的三十二个儿子、二十二个女儿,除九子赵构在外勤王、幼女仅一岁外,都做了俘虏,连同宫廷后妃、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人被金人掳到北方。
当时正是农历四月天气,北方冰未消雪未融,徽、钦二宗和郑氏、朱氏二位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夜里睡在地上,又湿又潮,破屋四面透风,活像囚徒一样。
据说,有一天,二帝遇到一位来自宋朝京师的老者,同忆往事,放声大哭,恰被路过的五国统领遇到,二帝遂被打了十几鞭子。
这是耻辱,是爱好石头的徽宗自取的耻辱。说几块石头是为他的坟墓准备的,也似乎并不为过。
后来,二帝被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已经僵硬。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当地的说法是,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简直悲伤到了极点,也要跳下去和父亲一起做灯油,但被人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