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列第十七位,幽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43年。很早就成为李世民的幕府,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深得其信任。李世民登基后,侯君集开始参与朝政,屡次亲征西域,成为一代名将。后来参与太子谋反事件,事泄后被杀。
玄武门之变时,在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行动中,侯君集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诸人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其中侯君集是幕后出谋划策最多的一个人。李世民登基后,侯君集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接着又拜为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迁兵部尚书,从此拥有了参议朝政的重大决策权。
在李世民统治时期,侯君集最大的军功有两件。一是贞观九年平定吐谷浑(yù)的战役。此一战役的主帅是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侯君集被任命为李靖的副手。大军到达鄯州(州治在今青海乐都)后,侯君集向李靖献上了决定战役成败的计策——趁敌人尚未行险,派出精锐部队,轻兵简从,长驱疾进,一举歼灭敌人。如果贻误战机,吐谷浑必定远遁,到那时山川阻隔,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吐谷浑远比唐军占据优势,再征讨就非常困难了。李靖深以为然,全盘采纳了侯君集的计策,兵分两路,李靖率兵走北路,侯君集率兵走南路,行经两千余里,在黄河河源一带追击,终于平定了吐谷浑。
第二次是征讨高昌王麴文泰。高昌地处西域和唐朝来往的要冲,麴文泰和西突厥结盟,阻塞交通,出击邻国,不仅使西域和唐朝之间的商贾往来隔绝,更重要的是使西域有脱离唐朝的危险。唐太宗宣召麴文泰入朝解释他的行为,麴文泰称疾不到,于是唐太宗以藐视朝廷的罪名,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讨伐麴文泰。麴文泰闻讯大笑,对左右说:“隋唐两朝我都去朝觐过,如今的大唐国力甚至还比不上隋,隋尚且没有能力出兵西域,大唐就更不值一提了。如果真敢出兵伐我,兵多则粮草不继,兵少呢,三万以下又不是我的对手。况且长安离此七千里,中间又要经过著名的大戈壁莫贺延碛,莫贺延碛八百里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唐军即使穿过也早已精疲力竭,怎么还有战斗力?这样的疲惫之师,陈兵城下,二十天之内粮草就吃得光光,咱们还用打什么仗,等着他们自己饿死就行啦!”
不能说麴文泰的分析是狂妄自大,即使在朝廷内部,反战的声音也占了上风,而且理由和麴文泰的一模一样。唐太宗一意孤行,执意出兵,希望当然全部寄托在了侯君集身上。侯君集不负君望,率领二十万大军顺利穿过莫贺延碛,神速地出现在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城下。麴文泰闻讯大吃一惊,再也笑不出来了,惶恐之下,居然吓死了。
麴文泰的儿子智盛被立为高昌王,智盛给侯君集修书乞饶,但侯君集置之不理。部下向侯君集献计,说高昌城内即将为麴文泰举行盛大的葬礼,可以趁这个机会偷袭高昌城。侯君集却说:“不行,天子因为高昌傲慢无礼才加以天罚,咱们可是天兵天将啊,如果在人家举行葬礼的时候偷袭,跟咱们的身份不合,哪里像堂堂的问罪之师啊!”于是侯君集率领着这支“仁义之师”,事先鸣鼓而攻,猛烈地攻城略地。
侯君集攻城的方法和金庸小说中韦小宝当年攻打雅克萨城有异曲同工之妙。韦小宝是造了三千尊水炮,冰冻雅克萨;侯君集却是先用推撞车撞击城墙,再用抛石车向城内抛石头,挡者无不披靡,后来更建起十丈高楼,向城中抛石。两者虽然所用材料不同,但效果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攻势之下,剽悍的俄罗斯人尚且束手就擒,更遑论小小的高昌城了,智盛无可奈何,只好像雅克萨的俄罗斯人一样,开城出降。侯君集就这样轻松地平定了高昌。高昌立国134年,最终亡在了侯君集手中。
战事之初,还出现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麴文泰听到城中有民谣唱道:“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他认为这是动摇军心,灭自己的威风,长敌人的志气,遍搜城中,想找到始作俑者,却无果而终。可见高昌百姓对大唐军事力量的敬畏。
侯君集立下这等大功,按说应该踌躇满志地回朝领赏去了,可是,此人却有一项癖好,当然也就成了他的命门所在,那就是贪财。贪财是中国历史上当官的共性,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偏偏侯君集是一位带兵的大将、前线的第一把手,他要指望着手下的兵丁们为他卖命,为他“一将功成万骨枯”呢,结果攻破高昌城之后,侯君集犯了贪财的瘾,不仅把没有罪的人发配,旨在夺取对方的财物,私藏这些财物,不向国库缴纳。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的军官和兵丁们一看主帅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于是人人争相向主帅学习,最后竟然在高昌城内大肆盗窃!这就无视朝廷的王法了。侯君集唯恐自己的行为暴露,也不敢对手下恶劣的盗窃行径进行制裁。
班师还朝之后,高昌城内的罪恶终究没有逃过监察部门的眼睛,侯君集作为始作俑者,被下狱,等待进一步的审判。幸好,这时有一位中书侍郎上疏,力陈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唐太宗于是顺水推舟,将侯君集无罪开释,但是也没有因为这场大功劳封赏,侯君集心中怏怏不乐,埋下了以后故事的伏笔。
贞观十七年是决定侯君集命运的一年。这一年刚开头,侯君集的怨气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事情起因于太子詹事张亮出朝担任洛州都督,作为早年同在李世民幕府的老朋友,侯君集故意激怒张亮说:“咦,你怎么被排挤走了?”张亮大怒,气愤地回答道:“我就是被您老排挤走的,却向谁诉冤去!”侯君集闹了个大红脸,脸红脖子粗地说:“我平了高昌国,回来还触怒了天子,怎么还能排挤您呢!”越想越生气,越说越生气,捋胳膊卷袖子地赌咒发誓:“活得这么窝窝囊囊,哪里还像个男人,哥们儿,干脆反了吧!”没想到张亮这个老朋友扭头就把这番话跟唐太宗李世民原原本本地说了,李世民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朕的功臣,这话是你俩私下里单独说的,又没有第三者在场作证,如果审问他,他肯定抵赖,到时怎么办?算了算了,这事权当没有发生过吧。”于是息事宁人。不仅如此,在这一年的二月,唐太宗让御用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为二十四位打天下的功臣画像,御用书法家褚遂良题字,仍然把侯君集画了上去,排名第十七,张亮排名第十六。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功臣,成为后世臣子们念念不忘、艳羡不已的排行榜。
有趣的是,不光是张亮一个人密告侯君集谋反,李靖和江夏王李道宗也都预言过侯君集必反,从而使侯君集事件成为一桩事先张扬的谋反事件。
唐太宗曾经命李靖向侯君集传授兵法,侯君集神秘地跑来向唐太宗告状说:“李靖总有一天会造反!”唐太宗问为什么,侯君集回答道:“李靖传授给我的兵法都是粗浅的入门知识,他把精华都藏起来了,这不就是想造反吗?”唐太宗转头去问李靖,李靖回答道:“这是侯君集自己想谋反!如今天下安定,我传授给他的兵法已经足以制约四夷,他干吗还不知足,非要穷尽我的兵法?这不就是想造反吗!”
有一段时间,李靖和侯君集同在尚书省做官,李靖是右仆射,侯君集是兵部尚书,两人有一次一块儿回尚书省,侯君集骑着马,过了大门好几步才发现已经进门了,李靖后来就偷偷跟别人说:“侯君集天天心不在焉的,难道他怀有异志吗?”
江夏王李道宗也曾经从容不迫地告诉唐太宗:“侯君集志大才疏,又自负微功,不甘心居于李靖和房玄龄之下,虽然做了吏部尚书,他的胃口可大着呢,远远没有餍足。臣察其言观其行,日后必定会作乱。”唐太宗安慰他说:“君集的本事我还不明白,不是我吝啬官位,大唐帝国的官场精髓是论资排辈,他还没有轮到呢,急什么!不过你也别瞎猜,你们都是跟随朕打天下的功臣,这对他不公平。”
决定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事情的起因是侯君集卷入了皇位争夺战。太子李承乾虽然早已被立为太子,但是由于自身的修养和旁人的觊觎,地位并不稳固,于是暗中建立了一个阴谋小团体,打算在合适的时候起兵谋反。侯君集时任吏部尚书,他的女婿贺兰楚石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千牛卫的官职,李承乾得知侯君集时有怨言,就通过贺兰楚石结交上了侯君集。两人一拍即合,侯君集举起双手向太子表忠心:“这双好手当为殿下用之。”但是密谋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脆弱,侯君集就常常在夜间惊醒,出一身冷汗。妻子看在眼里,劝他道:“你是国家的重臣,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如果真的做了,我劝你赶快去自首,或许还能保住项上人头和咱们的家产。”侯君集哪里肯从?
结果,太子党还没有来得及发兵起事就泄密了,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其他人等免官的免官,伏诛的伏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侯君集暴露身份却是出于自己女婿贺兰楚石的告密。唐太宗亲审侯君集,对侯君集说:“我不想让刀笔吏在你的身后评价中羞辱你,因此才亲自审你,你就招了吧。”侯君集嘴硬,就是不承认自己参与了太子谋反事件。唐太宗长叹一声,把贺兰楚石招来。贺兰楚石一五一十把前因后果像说书一样重新讲了一遍,又拿出侯君集和李承乾的来往书信,侯君集这才理屈词穷,低头认罪。由于他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按律当斩。
临刑前侯君集还表演了一把英雄气概。侯君集颜色不变,做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对监刑将军说:“我哪里是真的想谋反啊,只不过人生蹉跎才走到了这一步。麻烦你转告皇上,念在我是他的老臣,又为朝廷尽忠效劳的分儿上,请保全我的一个儿子,在我死后,还能有人给我上上坟。”临终遗言如此凄凉,唐太宗于是免了侯君集妻子和儿子的死罪,改为流放岭南,在那个闻之色变的瘴疠之地给侯君集上坟去了。
侯君集谋反事件最后的尾声是,李世民和李道宗击掌相庆,说:“果如卿言!”
唐朝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在这个号称“盛唐”的朝代里,政变、谋反事件层出不穷,李世民本人就是通过血腥的“玄武门之变”才上的台,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侯君集谋反事件其实是唐太宗进行政治清洗的牺牲品,比如那个密告侯君集谋反的张亮,在侯君集死后三年,也是因同样的“谋反”罪名被杀。虽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病故的居多,但是也不乏因“谋反”身死的:长孙无忌、张亮、侯君集。李靖也屡次被诬谋反,只好主动退休,闭门不出;李孝恭和尉迟敬德都是主动早早就退出了权力中心。
侯君集是一个莽汉,行伍起家,不学无术,很晚才开始读书学习,传说他每天不吃饭,专门养了两个美人,以人乳为食。这样一个莽汉,如果对朝廷有怨气,真敢凭着血气之勇拍案而起造反。但是莽汉成大事不足,看看侯君集在李承乾集团里的表现就知道了,而且最后居然被自己的女婿出卖!“有勇无谋”这句话,说的不正是侯君集吗?因此,侯君集的罪名不应该叫“谋反”,因为他无“谋”,只能叫“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