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8日,伦敦最繁忙的国王十字地铁站在傍晚发生严重火灾,造成3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大火是从一自动扶梯下面的机房开始烧起的,消防队员由于没有及时获得地铁通道分布图和氧气防护面罩,在烟熏火燎中,有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大火整整燃烧了4个小时才被扑灭。
国王十字地铁站自投入服务到1975年发生意外撞车以前,只有14人死于意外,而它每日的载客量30多万人次。
1986年11月的伦敦,依然时晴骤雨。
在伦敦地铁最大的车站——国王十字地铁站,一场火灾正悄无声息地袭来……
19岁的德比·伍兰妮小姐迈出英国中央银行大楼,直奔国王十字地铁站,当她乘上金斯克鲁斯中央地铁木制电梯时,时针正指向19点30分。突然,她感觉脚下有一种不正常的热。接着,她嗅到异样的烟味,发现木梯级底下发出红光,还似乎看到一片烟雾的阴影。她心中一阵惊悸,“电梯着火了!”她尖叫着报告了当班地铁值班员。刺耳的警报笛声长久地在地铁内回荡着。
其实,此前一小时,已有一位乘客向服务员报告说,有一种令人生疑的气味在散发,但没有引起注意。在这一小时里,火焰在人们难以觉察中蔓延着,它平静地占据了大片场地和关键场所,当人们发现它时,已铸成不可挽回的大祸。伍兰妮小姐通知服务员6分钟后,伦敦苏豪区消防局接到999紧急求救电话,立即通知距离金斯克鲁斯中央地铁最近的尤斯顿消防局,碰巧的是,这个局当时正忙于扑灭一家医院的小火。消防官克拉克接到电话,马上从医院撤出,开往十字地铁站。
第一批四辆消防车于7时46分抵达。这时,蔓延在各处的暗火“轰”的一声全面烧开,升腾的烟气笼罩了地铁站,站内嘶喊声和“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混杂成一片,交警室不断接到受伤人数的报告。到二十点一刻,到达现场的消防车已增至20辆,救护车也开来10辆,被抢出的伤员不断被救护人员抬出,送往附近那家熄火不久的医院。
在烟熏火燎中,一股股橡胶味直冲人肺,乘客惶惶逃命,个个如惊弓之鸟,有的老人被混乱人群踩死了。一名小姐也差点被混乱的人压在下面,最后,在一名警察的引导下,她和警察领导的队伍脱险了。
在救灾过程中,尤斯顿消防局共投入150名消防队员,由于烟气过甚,消防队员也没有携带防毒面具,大家被呛得喘不过气来,抢救工作一度受挫。
由于消防队员的努力,到20时40分,电梯上的火被控制住了;到22点,主要火源熄灭。当火头全部扑灭掉时,已是次日凌晨一时三刻。勇敢的消防队员们付出了重大代价,多人负伤两人受重伤,45岁的消防队员汤力利以身殉职,献出自己的耿耿忠心。
大火燃烧了4个小时,造成了大量的人力伤亡,然而,造成地铁大火的原因何在?
一说大火是由堆积在电梯下的垃圾被电梯发动机所打出之火点燃而引起;
一说大火是被丢弃的烟头引起;
又有人说无法解释大火的起因;
还有消息灵通人士说,有人要进行破坏,此事件可能与南非政府的特工机构有关……但英国内政部长兰顿表示,迄今无证据证实此种可能性。
有关大火起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它却在英国朝野掀起轩然大波,给撒切尔夫人的政府投下了阴影。但“铁娘子”电视讲话摆脱了干系。
伦敦地铁大火,无疑,又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代价惨重的一课。
地铁,被称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统计资料表明,它与路面交通工具发生事故的比例是一比一百。然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也出现问题,这不能不为世界舆论所关注。
类似伦敦地铁大火这样的大患,责任在谁?46年的木质电梯,这是电梯经营者的失责;装备不良的消防队伍,消防时不带防毒面具的消防队员,这是消防工作的不力;对隐患缺乏应有的敏感,这似乎又是地铁服务员的渎职。火灾惨重,似乎谁都有责任,可根源,还在地铁经营者。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为了使它设施更安全、完善,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建筑材料、现代化设施和科学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日本地铁安装了烟雾报警器,以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当然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防患也不是完全绝患,关键是,当大患到来时,我们人类应保持一种什么心态。惊慌?抑或冷静?当然,我们人类自身还应强化安全意识,但是,这只是防患于未然基础上的又一重“防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