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由智商和情商两者组成的综合体。但是,不同的人,智商和情商的高低各不相同,有的人智商高,但情商不高,有的人情商高,但智商不高。相当多的人也都有自身智商和情商的“长板”和“短板”。
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那一块或几块木板决定的,而主要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对智商与情商而言,可以通过多种测试和实践进行检验,找到自己智商和情商的“短板”所在,并努力分析造成这些“短板”的原因。然后,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短板”变长,并把智商和情商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做到“互补为长”,全面发展。
大多数人的智商与情商都处于一般水平。在一个人身上,智商或情商某一方面不是太高,通过一定的训练要大幅度地提高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为不同的人存在个体差异。这时,就要用互补的方法来将“短”变“长”。
人员配置要合理
在一个团队里,就不能都配备高智商的人,也不能都配备高情商的人;同一类型的人在一个团队里,往往不是最佳的人力资源组合,反而常常出事。在一个团队中,有一些人是高智商、情商略低,就要配备一些高情商、智商略低的人,当然还要配备一些双高的人。二者互补,大好局面才会出现。
位置摆放要合理
世上本无垃圾,全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世上本无蠢材,全是放错了岗位的天才。
“互补为长”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按需要把智商或情商与不同的岗位相结合。每个人只有在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把高智商和高情商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达尔文在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坚持要他学医,但他却对昆虫感兴趣,父母都很不理解。如果达尔文最终走上的是医学道路,他也许可以成为一名好医生,但在进化论方面的高智商不会发挥得这么淋漓尽致。
泰戈尔年轻时曾有过进行发明创造的梦想,但结果使他很失望,后来他致力于文学创作,一展宏图,非常成功。
别林斯基大学时写过诗,一度又想当演员,可他又没有演戏天分。后来,他发现自己有一种识别天才的非凡才能,便写文章评论果戈里、普希金等人的作品,终于成了伟大的文艺理论家。
珍妮·古多尔认识到自己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却有超人的毅力,所以,她没有去攻读数学、物理学,而是走进非洲森林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
陈省身教授20岁了跑步还跑不过女孩,搞音乐又怕太吵,与人相处又怕处不好人际关系,于是,他选择了相对可以独立工作又不要太多体力的数学研究,终于获得了全世界的数学最高奖。
维克多·格林尼亚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有一次,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他像往常一样傲气十足地邀请一位年轻美丽的小姐跳舞,那位小姐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怒不可遏地说:“算了,请你站远一点儿。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我的视线。”
这句话刺痛了格林尼亚的心。他在震惊、痛苦之余,猛然醒悟,深感自己不学无术,让人看不起,他对自己的过去无比悔恨,决心离开这里,去闯一条新路。
结果,经过8年的刻苦奋斗和努力学习,他终于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后来荣获诺贝尔奖,成为著名的化学家。
上面的多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干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这就像行政学院的刘峰教授说过的:“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过河不如舟。”
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也需要能力,也需要智慧。古人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首先是去干那些适合自己的那一行,才可能使自己成为这一行的“状元”。
一个人一旦发现在某一行确实不适合自己时,就要及时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如果确实认为全面的智商训练不能成就自己的长处,不妨在智商的某一方面有所发展;或者不妨转过来在情商方面试试,着力开发情商潜力,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道路通成功。例如,当高考没有成功,当成为科学家、高级管理人员、音乐家、画家等梦想破灭后,也许就应该朝着营销人员、公关人员、服务人员,或者是社会活动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在高度上不能得到发展,就在广度上着力发展;在广博上发展有困难,就在某一点上弄深、弄透。
而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情商不太高,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不足之处时,又觉得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强而又难以训练提高时,一方面可能在情商的诸多方面中的某一方面突出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像陈省身先生那样,沉浸在与人打交道较少的探索中去找乐趣,找幸福,出成果,作贡献,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