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依照常规的方式和态度说话,我们常常会处于被动,成为他人的笑柄,而如果我们能够依照他人的逻辑用幽默的话语来回答,则会取得另外一种效果。
一天,在放学路上,某中学高一(二)班的同学刘一凡向自己的同学何大山讲述发生在邻居家的事情。
邻居江叔叔是个下岗职工,家里经济状况很窘迫。前几天突然接到一个从厦门打来的电话,说他的姑姑不幸去世了,由于姑姑没有子女,便立遗嘱要把她辛苦经营了一辈子的一间商店送给江叔叔。于是江叔叔赶紧借钱坐飞机去厦门,可是赶到厦门时,才发现姑姑的商店在前一天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从厦门回来后,江叔叔十分沮丧,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只知道怨天尤人,连工作也不去找了……
讲到这里,刘一凡感慨地对何大山说:“人啊!面对苦难要摆正心态才是,本来就不曾拥有的东西,就更谈不上失去呀。我觉得,他不应该跟自己过不去,是吧?”
刘一凡本来是想表达“人面对苦难要学会坚强,调整好心态”这个观点的,但何大山却故意诡异地一笑,说:“照你这么说,你从来没有失去的东西,就一定是你已经拥有的了,对吗?”
刘一凡没想到他会这么问,愣了一下,很快便组织了语言进行反驳:“照你的逻辑,你从来没有丢失百万巨款,这就说明你是个百万富翁,对吗?”
何大山挠挠头,无力辩驳,尴尬地笑了。
在生活中,面对他人的明显荒谬,失之偏颇的诘问,我们可以以对方同样逻辑的诘问进行反驳,达到谈话取胜的目的。
故事中两人的谈话就是一场以幽默收场的辩论。何大山的诘问中藏着一个圈套,想让刘一凡上当,使他承认自己“没有失去的,就是拥有的”这个观点,然后玩弄诡辩,得出诸如“你从来没有失去的东西,就一定是你已经拥有的了”等这类荒谬结论。
面对他的诘问,刘一凡看出了他使花招的用意,巧妙地用同样的诘问来反驳了他,在何大山尚未来得及玩弄诡辩伎俩之前,先来一个幽默的反击,依照何大山的逻辑思想,使用具体的假设“你从来没有丢失百万巨款,这就说明你是个百万富翁”这样明显荒谬的结论,把他想进一步得出的诡辩结论当作武器,抢先瞄准了他,使其顿然语塞,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