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明明我们知道对方讲的话、做的事不对,却不知道如何反击对方,即使反驳也不能立即扳倒对方的话,甚至还会让对方抓住自己的把柄。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进攻点,所以就没能抓住对方的“致命”漏洞,造成对方继续得意扬扬。为此,我们想要扳倒他人的错误观点,必须一箭中的,用幽默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言论,才能轻易地驳倒对方。
以说话观点为进攻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强调要“以理服人”,就是说我们说话的观点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但有的人往往强词夺理,在认识上具有主观性、片面性,这时就可以从其论点上寻求进攻点,就像下面的例子一样。
一天,一个跛脚的男子走进一家医院。男子对护士说:“我很穷,请把我安排在最便宜的病房吧!”
护士问:“你没有其他亲人吗?”
男子无奈地回答:“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没有钱!”
护士故意刁难说:“修女和上帝结婚呢!怎么可能没有钱呢?”
男人听了,微微一笑,说:“好吧,那就把我安排在最贵的病房,结账时你把账单寄给我的姐夫就可以了!”
这是一则幽默小故事,笑过之后,我们不能不为这位患者的机智巧妙的回答而拍手称快。这位患者的回答之所以简短有力,在于他在对方说的话中找到了进攻点,就是护士说的“修女和上帝结婚呢!怎么可能没有钱呢?”
很显然,护士的话其实是荒谬之极的,患者正是抓住了护士的荒谬之处,表面上顺其意愿,承认对方说得有道理,再幽默地将错就错,要求她“把账单寄给我的姐夫就可以了”。如此一来,患者最后用护士自己的荒谬把护士引入窘境,让护士哑口无言。
以可靠事实为进攻点
想要证明自己说的话有力量,就必须证明自己说的话真实可靠,摸准对方的心理,把语言中的幽默,用得“恰到好处”,然后一针见血地“攻击”,使对方迅速作出有利于我们的反应。被称为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就是会巧说话的代表。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钻进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桌子里乱摸。巴尔扎克被惊醒了,他悄悄地坐起来,点亮了灯,然后微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都不能从那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更别想找到啦!”
小偷看着平静的巴尔扎克,没趣地退了出来。
巴尔扎克正是摸准了小偷的心理,才能如此冷静地处理这一意外的情况。首先,他明白小偷是来偷钱的,不是来害自己生命的,所以他不慌;同时他了解小偷在偷东西时神经特别紧张,稍一受惊,就会惊慌失措,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反而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不喊。他幽默地称小偷为“亲爱的”,使小偷不至于因被发现而与他为敌。
其次,他明白小偷的目的是钱,所以他又幽默明确地告诉小偷,自己没有钱。这时的小偷,既拿不到钱,又不会被抓,不走又待着干什么呢,只有乖乖退出去了。
灵活运用幽默语言的各种要素。常言说“妙语生花”,就是指将常用的语言经过个人精心组合,使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语言漏洞为进攻点
有时候,说话就是一场辩论赛,我们说话的过程其实就是论证的过程,就是各自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因为论证过程相对复杂,所以对方在论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暴露出弱点。这时,我们不妨从对方的论证方式寻找进攻点。请看下面这则小故事。
王东是某中学初一三班的同学,他经常去学校小卖部买一个两块钱的面包作为自己的早餐。一天,当他再次去小卖部买面包时却发现面包比以往要小得多,于是就对老板说:“这面包怎么比平时要小一半啊?”
老板狡辩说:“哦,不要紧,小的东西拿起来方便,小面包你拿起来不是更方便了吗?”
王东心中虽然很生气,但不便和老板来硬的,于是在付钱时,他拿了一块钱给老板就离开了小卖部。
老板赶紧叫住王东:“喂,面包是两块钱一个,你还没有给够钱呢!”
王东不慌不忙地回答:“不要紧,这样你数起来不也方便了吗?”
老板在说话中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漏洞,他以“小的东西拿起来方便”引出了“小面包你拿起来不是更方便了吗”的狡辩,而王东正是紧紧地抓住了对方话中的漏洞,故意少给钱,在回答上仿照对方的逻辑幽默地回答“这样你数起来不也方便了吗?”,让对方无话可说。
青少年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容讲理,不能讲理或根本不讲理的人或事,这时只要我们仔细思考,找出对方的漏洞,使用简短机智的幽默巧言,就会很有成效。只要我们能够顺利地处理生活中旁人对自己的蛮不讲理,我们的口才也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加优秀了。